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忘本文化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3333cc]忘本文化[/COLOR][/SIZE][/COLOR][/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心影自拍(115)[/SIZE][/FACE][/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句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其实这句话只在强调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的意义上是正确的,如果从本体论角度看问题,则正确的说法正相反:“存在是语言的家。”存在不但是语言的家,而且是语言的妈。你想,若是人类不存在,哪儿会有语言这玩意儿!即使说禽有禽言,兽有兽语,那也得先有禽兽存在呀。哲学家曰:“我们在说话,话也在说我们。”不错,语言对人类行为肯定有反作用,而且相当大,但首先是我们在说话,其次才谈得到话在说我们。[/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派生的东西变成了根本,意识变成了存在的主宰,舍本逐末,反客为主,这可能就是所谓异化吧。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说,就是忘本了。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成了精的风筝,它飞呀飞呀,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得意洋洋之际,就忘了自己从哪儿来的了,它俯视大地,只觉得那些都是虚幻的,只有自己的感觉是最真实。这个风筝若著书立说,就很可能是忘本文学。愚以为哲学界的所谓“语言学转向”,就有这种色彩,他们以为把语言弄清楚,哲学就弄明白了,维特根斯坦即是这个思路。这就好像说,只要成了精的风筝们把语言讨论清楚就行了,脚下的大地真实情况如何,无关紧要。[/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我国古代有个故事。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传到皇宫,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他说:“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SIZE][/FACE]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这是典型的忘本文化。惠帝这种忘本是“纯天然”的,因为他从小养尊处优,完全不了解下情,他是一个本来就断了线的风筝。[/COLOR][/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可以与这个“何不食肉糜”典故比美的是台湾的“用爱发电。” 晋惠帝的忘本是出于高级的无知,可笑之外,自有其可爱之处,“用爱发电”主义者则是矫情,这种忘本属于“假装忘了电是怎么发出来的”,连可笑都没有,只有可悲。[/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这类脱实向虚的思维方式在当今世界很流行。你会发现,这基本上是富人的游戏,精英们的爱好,他们高高在上,吃穿不愁,就来玩虚的,越玩越玄,终于成了断线的风筝。[/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基层百姓不理解也不想理解这些高论,他们会觉得这都是吃饱了撑的。这种看法也有点偏颇,因为脱实向虚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也有很大的贡献,我只希望风筝们不要飞得过高,不要断线,不要忘本,不要误把子女当成父母。[/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14pt][COLOR=#3333cc] [/COLOR][/SIZE][/FACE][/P][COLOR=#3333cc][SIZE=3][/SIZE][/COLOR][P][COLOR=#3333cc][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 2017[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9[/SIZE][/COLOR][/FACE],9[/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61
      • 经验229285
      • 文章12372
      • 注册2012-12-04
      王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不可忘本,过头了,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读有所思:[P]    找到根基,让自己脚踏实地,这是我这几天所遇到的痛定思痛的收获,我原来设想了学生这一个学期的教育状况,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和学生站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情况并不像我所预设的那样,既不是那样好,也不是那样差,总之一切都出乎意料。[/P][P]    这让我感觉到复杂才是教育中最应该面对的,也就是细节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可惜这和我们在书本上所见到的有很大的出入,即使怎么引导也不可能像自己所遇到的这样,就像王老师所阐释的思想和语言来自于客观存在。[/P][P]    不可以让自己思考离开了学生的现实这个根基,没有这样的深入走进和深入思考,一切也就没有了根基和依据,我们只能是毫无依据的死去,不要让自己飞得太高,可以离开地面低空盘旋,更好的看一看,更深入的想一想,但还是要回到地面,回到现实。[/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