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爱他,就不让他上学
[B]爱他,就不让他上学[/B]  
 
    2005年12月07日07:03   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郭东懿  

  [B]一位小学生家长向传统学校教育发起挑战[/B]

  他跑遍郑州,只为能给孩子找一所“理想中的学校”,但是,他最终失望地发现:这个城市没有适合他孩子上的学校。

  他四处寻找志同道合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场地的贡献场地,办一个“为自己的孩子专门设立的学校”。

  他认为,现在的小学教育“死板”、“单调”、“千篇一律”,根本不适合千差万别的儿童。

  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最近,杨少江(化名)很忙,独自奔走于郑州市的各种各样的小学、教育机构。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场地的贡献场地、有能力和时间的也可以直接教孩子。这几个孩子都不上学,由家长自己教,实现教育的“互助”!

  [B]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跑遍全市,找不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B]

  本来,杨少江跟教育是毫无关系的,他自己开了家公司,爱人卖服装。今年夏天,杨少江有大量的时间待在家中。看到6岁的孩子只知道玩,他觉得浪费时间,就开始尝试着教孩子学习。

  上午,他教孩子背唐诗,下午,父子俩打数学扑克。没有想到的是,教学效果非常好,不到两个月,孩子就可以轻松地计算10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流畅地背诵30多首唐诗。他让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赛口算、读书,结果二年级的学生也不是他的对手。

  看着6岁的儿子,杨少江兴奋极了,发誓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四处张罗着给孩子找学校的时候,杨少江首先咨询能否让孩子跳级,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跑遍郑州市最好的十几所学校后,他彻底失望了:郑州市根本没有适合他孩子上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老师“顽固不化”、“刀枪不入”。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杨少江大脑中逐渐成型:没有适合的学校,就自己来教孩子吧!找几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招聘老师、找场地,按照新思路、新理念教育孩子。

  焦作市的孙常恭跟杨少江有着同样的想法,不久前,他让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退学回家,夫妻俩教孩子。孙常恭说,目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中学生令人失望,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欠缺很多东西,譬如品德操行、身体素质、创造力、实践能力。而学生们夸夸其谈的书本知识,在社会上其实毫无用处,成年累月的苦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浪费掉了。

  [B]一个群体的长久抱怨:呆板单一的教学,扼杀了儿童的个性[/B]

  杨少江的倡议得到了不少家长的响应,与他联系的家长有十几个,家长们反映的问题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有一位家长说,他掏高价把孩子送到西郊最好的小学,看到小不点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披星戴月,他真觉得不忍心。孩子这么小,有必要那么早去学校吗?

  还有家长说,每天家庭作业都得写到夜里11点。数学题多数都是4×8,8×4,重复来重复去,生字、英语单词更是动辄写十遍八遍的,孩子的时间、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当初活泼开朗的孩子整天累得没精神,对学习的兴趣也被耗费完了。

  杨少江感触最多的是一个二年级学生家长的叙述。他孩子聪明,反应快,啥问题都能一听就懂。可是,自从孩子上学后,家长跟学校的矛盾日益升级。孩子听懂了就不老实了,乱说话、做小动作,每次都被老师训,叫家长。家长认为,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不愿意听就让他出去玩呗。学校认为,家长无视学校纪律,这样的孩子他们教不了。

  对自己的孩子不能跳级,杨少江一直耿耿于怀。他说,人都是有差别的,为啥不能让聪明、学得快的孩子节省点时间。

  学校的教育手段是一刀切,曾经有调查显示,只有20%的学生适合学校教育。呆板的教学制度、严格划一的教学方法,多少孩子都或多或少被耽误了。

  [B]一个在家上学的少年:我这样学习这样成长很有乐趣[/B]

  对于理想中的学校,杨少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教室、教材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过程一定要逍遥自在。

  孙常恭的女儿孙方细雨现在在家称得上快乐逍遥。她每天在家上课,中文专业大专毕业的妈妈辅导她的功课。闹钟当成上课铃,除了上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基础课程外,每天还有电脑课、书法课、漫画课和体育课。

  9岁的孩子,整天在家里不去学校,邻居怎么看呢?孙方细雨稚嫩的声音透着坚定,她说,大家都不赞同。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上学,少数人不上学,所以大家觉得不上学的就不对。爸爸让我当他们的领头羊。

  孙方细雨要自己赶集、去超市买东西,见世面,锻炼胆量。她曾经是班里的三好学生、班长,典型的好学生。她说,自己现在这样上课很快乐,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孙常恭准备让孩子读完小学之后,中学就停止数理化的学习,加强语文、哲学、逻辑、心理学的教育,希望孩子将来读文科。他说,脱离学校教育,也有担忧,如果引导不到位,会不会毁了孩子。不过,他从来不担心孩子没有文凭,他说,10年,20年后,对人才的要求绝对不是文凭,而是能力。他相信孩子绝对不会缺少生存的基本能力。孙方细雨就发明了一个教育方法,课堂纪律签约卡,目前,已经在两所学校试用,效果很好。

  杨少江说,互助班的孩子上课肯定不会像现在的课堂。那时候,老师讲课,爱听的孩子就听,不爱听的就不听,嚼口香糖,跷二郎腿,怎么自在怎么来,决不强迫。学生作业,会做就不要重复了。

  文化课呢,每天上两三个小时就够了,剩下的时间,带着他们去农村、看博物馆、逛超市、去电影院……各种地方,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做社会调查,与人交流。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复杂的舞台上,孩子能够学会爱、感恩、诚实、信用、自信、健康等,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B]一次“自助教育”的坚定实践:自己教孩子这件事“万无一失”[/B]

  目前,没有场地、没有教师、没有学生,仅凭一腔热情能做成这件事情吗?杨少江对自己的互助式教育充满了信心,他宣称,如果一个人的力量能吊起来一个西瓜的话,他相信,五六位家长的力量能够吊起一头大象,只要人心齐,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对于资金的筹集,杨少江说,我们可以AA制埋单,6个家长每月每人拿出200元就能凑够1200元。他坚信“教育孩子是最大的投资。”

  没有老师怎么办?杨少江说,他自己就可以教语文和数学,其他家长看看能不能教英语、教数学,实在不行就聘请大学生当老师。找运动员教体育、艺术爱好者教美术,或者让孩子上社会上的特长班,总之,他会跟其他家长商量,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挖掘每个孩子的特长和潜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上完小学课程后,也许我们会把孩子送到中学里,也许会继续教下去。”尽管杨少江对很多事情都还没有确定,但他认为自己来教孩子这件事情是“万无一失”的!

  有家长问,“孩子不去学校读书,是不是违法行为呢?”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李晴川认为,杨少江的行为,没有放弃教育孩子的义务,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还没有触及违法问题。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众议[/B]

  “这是一个乌托邦,我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这样的学校。健康的孩子关键是有健康的人格与情商。把几个孩子圈在一起会不会让孩子从心理上与社会脱节?体验与真实的生活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种小范围的学习不利于孩子身心正常发展。”

  ——一位五岁孩子的母亲

  “杨少江的想法非常好。现在的学校,几个老师对着那么多孩子,怎能挖掘出孩子的特长和潜力呢?再加上应试的压力,对孩子简直是一种摧残。我儿子5岁时就能自行阅读小学课文,目前在美国读博士。尽管儿子从应试教育中获益,但是,我认为目前的学校教育没能发挥出孩子的最大潜力。”

  ——50多岁的齐先生

  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上次考试考了“双百”,全家很高兴,都说他是好孩子,并承诺下次如果还考“双百”,就给他买他最喜欢的玩具,后来我对妻子讲,第一,以后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双百”,强调“双百”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挫折感,考了99分他也会觉得自己很无能。第二,分数对一个儿童来讲,绝不是最重要的。助人、宽容、乐观都比分数重要得多。第三,不要因为他考得好就说他是好孩子,难道考得不好的都是坏孩子吗?

  但是,妻子反问我一句,那么,别人的孩子都考“双百”,你自己的孩子考60分,你满意吗?我无言以对。所以,分数是儿童的天敌。

  ——31岁的新闻记者 冯季峡

  目前的小学课程包罗万象,经过多年来各界专家的指导、修订,非常科学,小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很有必要。重新开拓或者设计课程,任何个人和团体在短期内都不可能有超越。小学生在学校里面,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过早展开特长、特性教育未必合适。

  ——二七区实验小学校长 马立静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都有道理!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21
      • 经验3914
      • 文章101
      • 注册2005-10-25
      我们的孩子怎么办?都自己教育吗?我们有这个能力,但我们都去这么做吗?
      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新的视角看德育。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