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香港高校招收内地考生
[B]香港高校抢内地考生 生源大战如火如荼[/B]  
 
  时间:2006年04月17日10: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虽然距离高考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但一场生源大战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4月15日,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几所香港的大学来到上海举行招生咨询会,吸引了众多考生、家长前来咨询。随着去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首次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次录取重点高校名单,香港的大学越来越受到内地考生的关注,今年香港的8所高等院校继续在内地招生。

  香港城市大学的招生咨询推介会在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原定下午2时半开始,但从2时开始,就有家长陆续到会场,学校放在会场的几百份招生资料,没过多久就被大家拿得所剩无几。不到2时半,能容纳200人的会场就已经座无虚席,由于考生都在紧张的复习阶段,来的基本上全是家长,后来的家长只能站在最后一排。

  推介会上,香港城市大学除了请专门负责内地招生的对外联络合作处处长朱国斌介绍学校概况及招生情况外,还把3个学院的主任和两名上海籍城大应届毕业生也一同带来了。介绍中,家长认真看PPT,做笔记,时不时和其他家长交流几句。会后家长们提问很踊跃,传上去很多小纸条询问具体问题,会后还有不少家长上台和各院系的负责人作进一步的沟通。

  朱国斌表示,当然希望考生都是第一志愿选择城大,但是不代表城大不收第二志愿的学生。“我们考虑的不是面子问题,而主要是学生的自身素质。我们不会歧视第二志愿填报城大的学生,只要你分数够高,具备很好的综合实力,也会被我们录取。”

  和香港城市大学不同的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实行自主招生,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生报考内地的高校也不冲突。这次香港大学不仅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招生说明会,还在上海交大和光大会展中心设置了咨询台,吸引了不少家长、考生前来咨询,并当场报名。

  不少家长表示,报考香港大学,是为了给孩子的高考留条后路。家长王先生表示,孩子最希望的还是能考上复旦、上海交大,“但是不想让他压力太大,就先报个港大让他宽宽心”。家长盛女士也表示,她认为报香港大学和高考填志愿是“两条路”,“万一过不了一本线,就多出点钱,总还有个垫底的。”

  对于家长寻求后路的心态,香港大学的内地招生负责人表示,香港大学并不是出了钱就可以进的,“我们对考生的要求不比清华、复旦低,为寻后路前来报名的家长,希望恐怕会落空。”

  记者注意到,国际化和英语授课是吸引众多考生和家长到香港上大学的主要原因。

  河南郑州的王先生正好出差到上海,在报纸上看到香港城市大学招生咨询会的消息就过来听听。“主要是香港的大学国际化程度高,这点最吸引我。”

  稽女士的孩子在上海嘉定一中就读,她和孩子的爸爸特意从郊区赶来参加香港城大的招生咨询会,之前还特地看了香港城大的内地招生网,“学校49个专业都在上海招生,好像可供选择的专业还是蛮多的,我们觉得香港比上海更国际化,经济更发达,在那里求学能拓展孩子的视野。”

  在上海敬业中学读高三的陆同学上午还在补课,下午就和父母一起来到咨询会,“自己来听推介会,和家长代替我们来听感觉不同。”

  陆同学的妈妈表示,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学校的校风、学习氛围等问题。“因为到那儿基本上没人管你,什么都要靠自己,和内地差别很大。”而关于学费问题,她表示可以考虑在其他方面省一点,在教育方面多投入一点,“教育投入收益高嘛”。

  而陆同学的爸爸本身就是高校教师,也到国外高校做过访问。他认为,中西方教学理念有很大不同,“我希望孩子能在更加宽松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所以我们准备选择香港的大学。本来想让儿子直接出国念书,现在考虑去香港读书,一方面觉得那里的大学国际化水平较高,另一方面香港也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孩子能更快地适应这种求学生活,而且我们去看他也很方便。”

  上海市三女中的林珊珊也是上午补完课过来参加咨询会的,她比较看重专业而不太挑剔学校。“城大的国际交换生计划和实习生计划很吸引我,能去很多国外学校留学,对我今后的发展肯定有好处。”

  林珊珊的妈妈也一起来参加咨询会,她对香港的英语教学比较感兴趣,“到香港的大学读书,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同时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当于四年学了两个专业,能节省很多时间。”

  朱国斌表示,该校所说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全英文授课,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都已和国际水平并轨。

  据介绍,香港城大的内地学生在香港毕业以后,有64%的学生继续深造,大部分去了海外,29%的学生选择在香港就业,只有7%的人愿意回内地发展,“因为大家都有很好的出路和多元的选择”。朱国斌介绍,香港城大很早就开展了“全人发展”计划,也就是内地近年提倡的“素质教育”,“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群、美、事业及情绪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则表示,香港大学在教学方面非常重视“全人教育”,“我们的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里面受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主要的一部分,但并不代表整个教育。”他介绍,香港大学学生除了安排在课堂以内受到的教育之外,还安排学生参加其他活动,“我们的宿舍不单单是让学生吃饭和睡觉的地方,我们安排学生到海外做交换生,安排学生在年终实习,我们也安排学生参加大学的管理,这些全部加起来,就叫‘全人教育’。”

  朱国斌介绍,香港城大招到内地的学生之后马上去香港,进入基础年,即大学一年级之前的一年,这一年的第一学期学习4门大课,即英语、数学、电脑和香港社会人文,其中,英语是最主要的。而内地学生到香港后大多都能在一年之后,说一些基本的广东话。“学了三年之后,绝对是两文三语,这是一个额外的收获。”而香港城大在内地招生对考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比较高,虽然不需要面试,但英语高考成绩一般要求在110分以上。

  由于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安排在高考之后,安排报名的考生参加笔试,主要是考英文,等到高考放榜以后,再筛选一部分考生参加面试,参考考生的高考成绩、英语成绩和面试成绩决定学校遴选的名单。韦永庚表示,选拔学生主要参考高考成绩以及香港大学的英文成绩和面试成绩,“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高考之外,我们还看学生的英文成绩和面试成绩。”

  和香港城市大学不同的是,香港大学录取内地学生以后,会安排他们在内地兄弟学校读一年,再到香港去,比如说北京的同学,主要在清华、北大读一年,第二年再到香港读书。内地学生到了香港以后,香港大学会在暑期开一些班,让内地学生学习香港的广东话,“在学习方面他们绝对不需要会懂广东话,当然生活方面需要懂得广东话。我的经验是,大概内地学生来了一个学期以后,无论在功课上面,或者在课余的时候跟同学沟通、来往完全没有问题。”韦永庚说。

  记者注意到,香港的大学比内地高出许多的学费也成为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与此相关的,香港的大学奖学金的发放也成为家长关心的焦点。

  朱国斌介绍,在香港城市大学,求学的费用4年大概要40万港币到44万港币之间,每年要10万到11万港币用于交付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学费6万港币,生活费大概3万到4万港币,住宿费1万港币。

  朱国斌介绍,香港城市大学去年招的193名内地学生中,奖学金的发放达到75%,“四年下来学校要拿出1800万港币给学生发奖学金。”他表示,今年香港城市大学继续推出奖学金制度来吸引内地的高材生,一种是根据高考成绩发放的入门奖学金,其中包括费用全免的状元奖学金、8万港币的单科状元奖学金和2万到6万港币不等的分等奖学金;还有一种是成学奖学金,即学生每学年根据学习成绩可以拿到学院颁发的或者由社会知名人士赞助的奖学金,最高可达10万港币。

  而香港大学则为2006年入校的所有新生提供了5500万港币的奖学金,最高的可以拿到10万港币奖学金。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对香港大学情有独钟,就是冲着丰厚的奖学金而来。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香港中文大学咋就有实力掐尖?[/B]    
 
  时间:2006年04月17日10:37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王毅】
 
  15日,全国100多所高校在北京举办高招咨询会,包括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各高校为吸引考生,纷纷亮出特色招生、优惠政策等法宝。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对第一志愿者投放了7个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成为本次展会上的最大亮点。

  此次香港中文大学抛出高达50万港元的奖学金重金揽才,用时下比较时髦的话说,就是一次类似于清华、北大那样的“掐尖”。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看,无论是学生选择更好的学校,抑或大学重金揽才之举,都并非是“掐尖”问题的关键。关键之处在于,同为国内的大学,为何香港中文大学具有如此之强的经济实力来吸引内地的优秀学苗,而诸如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级大学,却鲜有如此出手豪阔之举?

  显然,学校经费上的差异,是决定香港中文大学敢于以重金吸引考生的重要原因。根据资料,在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香港教育经费占香港总开支的17%左右,全港人均年教育经费500元港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香港大学的经费来源一为政府资助,一为学费收入。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一年的经费即达到30亿港元。

  那么内地大学的经费来源如何呢?根据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介绍,在“985工程”里,国家在3年里给了清华、北大18亿———这是额外追加的投入。然后给复旦大学、南京大学12个亿———教育部给6个亿,地方政府配套6个亿。以这样一个数字,清华、北大的一年经费也不过是十几个亿,与香港中文大学相去甚远。

  若往深了看,根本的问题也正如朱清时校长在批评清华、北大“掐尖”时所言,关键并不在于哪所大学掐不掐尖,而在于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以国家2004年的GDP15万亿元计算,如果按照香港教育经费占17%的比例,那么教育投入至少要达到2万亿元还多。但实际上呢?据《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统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79%。

  所以,所谓的“掐尖”之争,不过是个伪话题。根本的问题在于,国家财政对内地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在教育经费严重匮乏的大背景下,打造世界一流大学自然沦为一句空泛的口号。香港中文大学有足够的实力“掐尖”,对内地的教育体制应是个强有力的刺激与触动。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港校高额奖学金“抢英才”的启示[/B]  
 
  时间:2006年04月17日13:40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万刚】
 
  “创建世界一流”,是为数不少的国内高校的发展目标,今天,这不仅仅意味着要有国际一流的专家、大师和科研成果,恐怕还需要国际化的奖学金制度。

  带着丰厚奖学金“抢英才”的香港高校又来了。4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高招咨询会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几所香港高校咨询台几乎被挤爆。其中,香港中文大学今年通过统招方式在北京招收28人,7人将可享受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对于多数为工薪族的高考学生家长来讲,这种吸引力当然巨大。北京去年的理科高考状元,就弃内地最著名的学府而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高校频频以高额奖学金吸引内地“英才”,渐成这几年国内大学录取的新景观。去年,香港科技大学招收170名内地生,其中有北京、广东及成都的三位“状元”,他们总共得到了总额逾1600多万元的奖学金。香港大学今年则表示,在全国20个省市招收250至300名学生,提供1300万元的奖学金,未来三年,香港大学提供5500万元入学奖学金给予全球杰出学生。香港高校的奖学金制度,无疑是对国内高校的刺激,但更是一种启示:所谓的一流大学,不仅体现在硬件和师资,以及国际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上,还要有能吸引“天下英才”、保证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无学费甚至生活费之忧的奖学金制度。

  奖学金制度其实是在降低整个社会贫困群体向上流动的教育成本,特别是对于无法承担大学费用的优秀学生而言,这笔钱可以保证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

  给优秀学生提供慷慨的奖学金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实力的大学的“通例”。在美国,著名高校之间最激烈的竞争正表现为“看谁给贫困生提供的条件优越”。同样,在英国,牛津等大学的学费并不低,然而由于有比较庞大和完备的奖学金系统以及社会保障系统,因而家境贫寒的学生也不用担心上不起学,学生只要足够优秀即可。在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金额足以解决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甚至还包括旅行费、交通费、住房费等。而不收学费的法国高校,也还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奖学金,还会给贫困学生30%―60%的住房补助。

  目前,我国某些高校确实已经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学校国际排名也不断提升。然而在奖学金制度上,与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与香港、台湾的大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以能够吸引巨额社会资金奖励学生的北京大学为例,其2004-2005学年奖学金总额近755万元,其中,校外的捐赠奖学金金额585万元,学校出资的奖学金总额近170万元;其中,每个学生只有一次获奖机会,单项奖学金最高金额为1.2万元。而香港诸高校为内地几百名学生就设立了上千万元的奖学金,香港科技大学个人最高奖达到了40多万元。据香港媒体报道,台湾97个大学今年在港招生,成绩优异的港生,注册入学即获15万元新台币奖学金(约3.75万港元)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奖学金制度的落差。

  让优秀的学生和人才,不致于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负重学习数载而影响学业发展。

  这是以国际一流为目标的某些大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后,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更是它们建立、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以至国际声誉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香港大学、香港的大学,丰厚的奖学金是一大优势!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高考志愿选择: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越北大清华[/B]  
     
      时间:2006年04月21日07:18   来源:北京考试报  【作者:安坤】
     
      今年内地又掀起“香港高校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受关注程度直逼国内知名学府。本报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

      眼下,香港高校作为高考生的一种选择,成为填报志愿的一大焦点。自上周开始的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宣讲也进入了高峰期。北京考试报调查之三“报北大清华还是选香港高校”在短短半周时间内,吸引3100多人参与投票。

      调查数据显示,2052人认为香港高校要好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占投票总人数的65.48%,比选择北大、清华的人数高出近31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在考生和家长心目中,香港高校的吸引力超过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

      “教学理念先进”是香港高校占有优势的主要原因,有45.17%的调查对象持此观点。另有23.42%的人认为香港高校全英语授课,外语环境好;12.91%的人认为在香港上大学将来更容易出国深造。

      选择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58.29%的人认为内地知名高校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实力雄厚;仅有15.96%的人认为内地名校优势在于费用低廉;7.68%的人选择内地名校是因为学习、生活环境比较熟悉。

      调查结果还显示,如果去香港读大学,面对40多万的学费、生活开支,59.41%的投票显示需要申请学校奖学金;家庭基本能够负担的占24.53%;家庭经济条件足够负担的占11.68%;需要向亲友筹集的有4.39%。由此看来,去香港读大学,远远高出内地高校的费用仍是大部分家庭面临的挑战。

      目前,香港8所高校在内地招生,有统招和自主招生2种方式。62.13%的人愿意选择自主招生,即参加独立的笔试和面试,参考高考成绩录取;37.87%的人选择普通高招计划内统一录取。由此说明,更多的人希望香港高校作为内地统招的有益补充。

      香港大学第8届内地学生武闻伟告诉记者,他认为香港高校的优势在于全英文授课,语言环境好,教学与国际接轨,毕业后发展空间广阔。武闻伟2004年放弃了第一志愿浙江大学而选择了香港大学。

      [B]学校说 国际化教育特色明显[/B]

      [B]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B]

      香港大学有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香港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一个金融经济中心;第二,香港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内地不同。香港大学实行“全人教育”,课时教育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在此之外学生还要参加社会服务、领袖训练、宿舍活动等各种活动;第三,香港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综合性大学。香港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现在有45%的老师来自国外,学生则来自50多个国家。另外,在本科生专业里,很少使用指定的教科书,学生使用的都是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最新资料。

      香港大学每年提供给非香港本地学生奖学金。奖学金的评定主要是看学生的素质,奖励最好的学生,不是用奖学金来吸引学生。今年奖学金的总额在5500万港币,不仅包括内地的学生,也包括海外的学生。获奖者每年会获得3万至10万港币的资助,一共发放3年。获奖者每年要通过考试,如果不及格将被取消奖学金资格。在香港大学读书,学费8万/年,住宿1万/年。如果得到全奖的话,可以满足学习和生活所需费用。去年香港大学在内地录取了200多人,其中1/5的学生获得奖学金。

      [B]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入学资助处主任梁丽芳[/B]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综合性大学,43年来,已经同24个国家的180所著名大学开展学生交换计划。学生在交流学校取得的学分可以带回中文大学。

      在香港8个大学中,香港中文大学实行独特的书院制度,共有崇基、新亚、联合、逸夫4个书院,学生在其中可以接受不同的通识教育。中文大学实行弹性学分,一般学生4年修完123个学分可以毕业,如果用3年时间修完,可以提前毕业。香港中文大学今年计划在内地20省市招生270名,其中100名学生将获得奖学金。在北京计划人数为28人,其中奖学金名额为7个。中文大学只提供全额奖学金,相当于4年本科课程的所有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及生活津贴,总数为50万港币,分4年颁发。奖学金只授予第一志愿报考香港中文大学的考生,并且对考生的高考成绩有明确的限制,其中文史类考生要达到600分,理工类要达到630分,英语单科成绩要达到120分以上。如果符合申请标准的学生较多,将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B]家长说 主要考虑就业

      一位孩子在101中学就读的家长[/B]

      选择去香港上大学,主要是考虑就业。一个原因是香港大学的国际排名高,另外一个原因是香港这个城市的优势,综合竞争力高。现在,大学生在内地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而香港的高中毕业生和北京差不多,提供的就业职位却特别多。女儿对商科比较感兴趣,这也是香港的大学的优势学科。另外,香港的大学使用英语教学,更与国际接轨。

      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上清华、北大没问题。现在考虑的是把香港的大学报在第一志愿,还是二志愿。听去香港的交流生讲,内地的孩子拿奖学金的机会比较多。如果能拿到奖学金,跟在内地读大学的费用也差不多。而且,去香港读大学锻炼的机会挺多的,将来不管是留在香港就业,还是去国外,综合实力都不差。看着那些从香港回来的孩子,觉得他们无论是谈吐、交流还是合作精神,都很专业,明显受过正规训练。

      香港的大学也不是每个学科都好,比方说香港城市大学的资讯专业很好,排名靠前。但如果孩子想学酒店管理,那么最好就去香港中文大学。

      [B]学生说 英文水平有很大提高[/B]

      [B]香港中文大学商科基础班(奖学金)一年级张华(毕业于福建省永安一中)[/B]

      在中大学习,我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学校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利。学校提供的课程涉及面很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中大的教学设备一流,教学资源丰富,上课的方式更是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而这正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同时,学校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极高,大部分课程是全英文教学。一两个月过去之后,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已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学校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同学,英语的应用极为重要,我真庆幸自己能在一个国际化程度如此高的环境里学习,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为将来适应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校园优雅的学习环境。比起那些座落繁华街区的学校,中大洗净了喧嚣与嘈杂,在香港这样一个大都市里,保持了校园应有的那份朴素与宁静。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链接 港澳高校报名方式不同[/B]

      除纳入内地统招计划的2所大学外,另外6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采取自主招生、单独报名的方式。考生如想报考,需要按照大学的报名办法交纳报名费、提交申请资料,没有统一报名程序。6所高校报名截止时间分别是:

      香港岭南大学:5月30日。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5月31日。

      香港科技大学:6月12日。

      澳门5高校设有统一报名方式,6月9号到13号,报考考生到北京市高招办索取表格,填表报名。

      [B]录取分数差距大[/B]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依据高考成绩录取,其他6高校虽不完全看重高考成绩,但高考分也是录取时的重要参考。记者了解到,2005年各高校对高考分数的要求相差很大。

      香港大学:录取考生高考成绩一般在600分以上。

      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内地录取250人,北京录取35人,文科录取线达534分,理科564分。

      香港城市大学:去年北京录取46人,平均分超过北京一本线90分。

      香港科技大学:2005年录取内地学生160名,北京地区考生高考平均成绩608分。该校还录走了北京、广东及成都高考第一名。

      香港理工大学:该校2005年录取30余人,本科一批分数线以上、英语单科110分以上才可申请。

      香港浸会大学:学校历年内地招生情况显示,录取考生高考成绩一般要达到重点批次分数线。

      香港教育学院:高考成绩在北京二本线上可以申请,但是达到一本线录取机会较大。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奖学金发放各有标准[/B]

      香港中文大学:该校“奖学金基础班”招生100人,每人可获得约50万港元奖学金。“奖学金基础班”只录取一志愿报考香港中文大学的考生,理科考生高考成绩达到630分,文科考生达到600分的前提下择优选拔。北京全额奖学金名额理科有5名,文科有2名。

      香港城市大学:该校设有状元奖学金,各省市应届高考生名列文科或理科第一并报考城市大学,即可获约44万元的全额奖学金。该校分等奖学金的颁发标准为:高考分数超出一本线80分以上,将获每年6万港元奖学金,为期4年;超出一本线50分以上,将获3万港元奖学金,为期4年;超过一本线20分以上获一次性奖学金2万港元。

      香港大学:奖学金不分等级,根据录取学生的素质发放。根据以往经验,获奖学生每年大概可以拿到3万港币以上。

      香港科技大学: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等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高考成绩特别优异的考生,在香港科技大学英语入学面试表现突出,可获奖学金。

      香港理工大学:最高奖学金40万,依据录取考生的综合素质发放。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
       
          2006-04-24 09:25:23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薛涌(旅美学者)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高招咨询会上,去年还相对冷清的香港几所大学的咨询台爆满。这些大学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去年招收了170名内地学生,其中包括北京、广东和成都的三位状元。今年香港大学则计划招收250到300名内地生,提供1300万元奖学金。中国顶尖的学生,正在改变非北大、清华不上的心态。我一位亲友的孩子去年低20分没有上成北大,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复读一年。但今年一问,其首选学校已经成了香港的大学。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北大,清华就很难再称中国的一流大学了。

        其实,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水准,早已不是北大或清华可比的。这些学校的硬件比内地的一流大学领先一个时代不说,教授也是面向全世界广招英才。许多在美国名校毕业的中国学生,只有在香港找不到位置的情况下才会回内地。看看香港这些大学的师资,内地大学早已不能望其项背。所以,我一再鼓励内地的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几年前一位人大毕业生,考北大研究生结果未定,香港中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来了。我当时就劝他:即使有北大的录取通知也要去香港。结果,他在那里进步显著,今年已经从美国的几个大学拿到了博士课程的全奖,正在准备行装前往哈佛深造。

        当然,长期以来,香港的大学对内地一流大学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学生素质不高。但这种局面正在急剧改变。因为香港的大学舍得在学生身上花大笔奖学金,常常一个学生得几十万元的生活费,内地的精英学生,特别是那些家境不好的,纷纷以去香港为首选。等学生素质提高了,香港的大学就会在各方面建立对内地一流大学的绝对优势。

        也许有人会说,香港地方小,几家大学掀不起大浪。这话恐怕难以站住脚。如今香港的八所大学,在内地招生基本还在一两千人。以后是否会增加到上万人?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

        在我看来,这样的局面几乎肯定会出现。第一,香港的大学在奖学金上有绝对优势,教育质量有保障,水平会全面超过内地的一流大学。第二,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如今社会正在急剧老龄化,非常需要年轻劳动力。内地人才的大量进入,不仅缓解了香港的老龄化问题,而且为香港提供了高端产业国际竞争的人才。更重要的是,香港由于高度国际化,内地学生常常会以之为中转站,继续向美国等国家流动。这样一来,香港即使招了许多内地学生,最后人才的需要恐怕还是得不到满足。所以,从香港的长远利益考虑,其大学对内地人才恐怕是胃口越来越大。

        内地生活水平低,教育成本低,而且人才资源丰富。北大、清华这些名校本来对香港的大学有相当的优势。但是,在过去几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中,大家只顾大兴土木,雇明星教授,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投资。我曾反复撰文强调,美国一流大学的竞争,首先是奖学金的竞争。穷学生进了这些大学不仅学费全免,而且常常因为领到优厚的生活费,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可以专心学业。而内地的大学招生制度,不容许学生同时申请几个大学,比较各校的条件自由择校。大学之间基本没有奖学金的竞争。这样下去,这些大学很可能会全被香港的大学打成二流。

        去年《经济学人》发表全球大学概览指出:高等教育已经全球化了,落后的教育制度很难关门自保。教授也好,学生也好,会自然流向制度更优越的大学。特别是中国内地目前被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几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包围。这些地方都已经进入了全面老龄化的阶段,都可能到中国来争夺人才。而中国未来一二十年内,也会进入老龄化阶段,非常依赖现在进大学的这批劳动力。中国内地的大学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将会彻底失去这场人才战。

        本文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港澳新生今年起与内地生同等收费
         
            2006-04-26 11:48:46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胡键 梅志清

         
          
          暨大计划今年在广东招生1000人,并增设单科状元万元奖金
          
          从今年9月开始,港澳学生将可享受与内地生一样的收费待遇!昨日,暨南大学举行了2006年招生新闻发布会,透露了今年招生工作等一系列新的政策亮点。

          据介绍,暨南大学今年招生计划总数3800人(含春季),内地和海外招生人数比例维持1:1不变,即在海外和港澳台招生1900人(含春季),内地(除西藏外)招生190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为1000人),招生总数与去年持平。学校所有专业和四个校区全部向广东省内招生。
          
          对港澳新生执行新的收费标准

          在去年9月开始对台湾学生执行收费新标准的基础上,今年暨大将对秋季入学的港澳新生执行新的收费标准。从今年9月开始,港澳学生将可享受与内地生一样的收费待遇。“这个新政策将吸引更多的港澳学生报考暨大,以报考文科类的一名香港学生为例,同等收费后,其学费降幅达50%,将近5000元。”暨大副校长纪宗安说,“因此而造成的教育成本缺口,学校将申请专项补贴。”

          新收费政策引发港澳生报考暨大的热潮。该校海外和港澳台招生工作自3月17日接受报名以来,已确认的报名人数为1387人,尚未确认的考生有1509人,加上华文学院预科班接近1000人的报名考生,海外和港澳台学生报考总数将近4000人,超过历年水平。据介绍,根据往年经验,如果报考生源优秀,可以适当扩招,但上浮幅度不会超过100人。
          
          增设单科状元万元奖金

          与去年相比,暨南大学设立的奖学金增加一项内容。除了对高考成绩综合分在所在省(市、自治区)第一名者奖励四万元,对在高中阶段获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奖励两万元、一万五千元、一万元外,今年暨大增加对单科分数在所在省(市、自治区)第一名者奖励一万元的奖项。

          新增4个专业和1个专业方向

          暨南大学在原有70个本科专业方向及各类别预科招考学科的基础上,新增艺术学院的美术学、理工学院的建筑学、珠海学院的包装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新增旅游管理的酒店与会展管理一个方向。

          另外国际学院全英语授课的金融学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今年开始单独招生。
          
          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改革

          暨大教务处王亚希副处长介绍,今年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改革。首先改革思想政治课,内招生增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课学分从13分增加到16分。其次,从去年6月开始,内地生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授予脱钩,对外招生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C)从今年1月开始也不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考试。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独立招生PK全国统考[/B]
         
            2006年04月28日07:44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杨磊】

          自2005年开始,将8所香港高校列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的第一批录取的重点高校名单。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很快表示将参加今年的全国统招,而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则表示不参加统招,仍采用独立招生的方式,按自己的标准选取学生。“我们的这种招生方式可以让学生做两手准备,在不占掉高考填报第一志愿这个宝贵的空间前提下,也可以有向港大提出入学的申请。不要因为有意愿到香港求学,就完全放弃在报考内地第一批重点高等院校的机会。”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的范冠豪解释道。

          坚持独立招生的香港大学,去年招收的近250名内地本科生中有将近60名来自上海。而今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所有计划招收的270名内地本科生中,在上海的招生计划只有14名,其余名额均被分布在全国16省4市。坚持独立招生和纳入全国招生计划所带来的生源地区结构差别十分明显。

          虽然,两种招生方式之间存在的区别以及带来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正如现场的香港中文大学一位老师所说:“短期内还是看不出两种招生方式的优劣的。”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50万奖学金港校抢生源
           
              2006-05-14 09:33:2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方夷敏 李拉
           


            各高校纷纷增加在内地招生名额,毕业生留港工作月薪在一万港元以上
            
            昨日的高温丝毫没有阻挡考生和家长们咨询的热情。来自香港的8所公立学校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举行的高考咨询会上抢尽风头,成了学生家长热捧的对象。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纷纷扩大招生名额,增加奖学金等来争揽更多优秀内地生源,最高全额奖学金达到50多万港元。
            
            昨天,8所香港大学的咨询摊位前人潮汹涌,大多都是来自华附、广雅、执信、六中、省实的学生和家长。
            
            不到两小时招生简章就派完

            咨询会开始不到两个小时,几所大学的招生简章就派完了。上午11时,香港浸会大学负责人不得不拿着最后一份简章去复印。而在复印的20分钟内,不少家长和学生还一遍遍地催要简章。负责现场解说的一名老师表示,早上7时还在布置会场时,很多家长就过来要简章,有些家长还是特地从外省过来的。各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今年有报考香港高校意愿的考生比往年明显增加。

            为了回报内地考生家长的热情,香港高校也纷纷增加了名额。香港中文大学的粱丽芳主任(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入学主任)介绍,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全国招生270名,比去年多出30个名额,其中在广东招收29名学生。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计划今年分别在内地招收200名、250名、170名、150名和130名学生,比往年略有增加。

            据香港城市大学的老师透露,去年他们计划在内地招150名学生,但因为生源质量比预计的好,最后招收了193名学生。今年若保持这个势头,很可能会继续扩招。香港中文大学的粱老师说,内地和香港联系日益密切,香港的大学扩大招收内地学生的名额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5所大学都接受现场报名。许多学生早有准备,拿着厚厚的奖状复印件过来,还附带托福、雅思成绩等证明。
            
            增加奖学金吸引内地“尖子生”

            香港高校高达40多万港元的学费令不少内地考生望而却步。为此,香港高校今年还纷纷增加了奖学金的名额或扩大奖学金金额,旨在鼓励更多“尖子生”没有后顾之忧地报考。

            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广东招收的29名学生中,前9名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梁老师估计,今年总分750分以上、英语单科720分以上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取奖学金。奖学金包括全免4年学费和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费补助,总金额达50多万港元。

            香港城市大学交流项目经理、对外联络合作处黄月有老师告诉记者,城大参加内地的联招,今年内地学生奖学金有大幅度增加,奖学金人数和总金额都没有上限。其中总分状元将每年获得11万港元的奖学金,总分高出重点一本录取分数线100分和70分者,将每年获得港币6万和3万元奖学金。高出40分者,可一次性获2万港元奖学金。城大今年还新增了一个单科状元奖学金,奖励给语文、数学、英语单科状元,一次性发放8万元(双料状元是否可以领取双份还在考虑当中)。

            浸会大学教务处本科招生办公室的陈老师则介绍,浸会大学有两个名额的全额奖学金,分别一次性奖给文科和理科第一名考生10万元港币。另外,浸会大学还根据具体情况,颁发给分数高出重点一本线50分的,且在面试及笔试有卓越表现的考生共40万奖学金,此外,还将按成绩高低,颁发20万奖学金给数位同学。
            
            ■热捧原因
            
            留港工作三年可成永久居民

            在昨日的咨询会上,前来港校咨询的多是孩子就读名校高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在咨询会上,一学生在烈日下撑着伞,望着香港中文大学的咨询摊位近20分钟仍驻足不前。原来她想考香港中文大学,但家中没有足够的金钱资助,又没有十足的把握获取奖学金,所以十分无奈。

            香港高校开始在内地大规模招生始于前几年,尽管学费昂贵,但其风头却直逼内地名校,原因何在?据介绍,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国际化的城市环境以及国际化的就业环境是港校的魅力所在。

            “香港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学历是全球认证的,孩子以后走到哪里都被认可,说不定以后要移民外国,全球认证的学历对孩子很有好处。”一名华附学生家长说。一名执信中学学生家长则表示,孩子在内地读了十几年书,希望他换个环境,开阔眼界,出国留学太贵,到香港读书学校好,相对于留学来说,学费也比较便宜。一些家长则考虑得更为长远,一名六中的学生家长让孩子考港校,是希望孩子毕业后直接留港工作3年,然后就可以顺利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了。还有人将香港高校作为“跳板”,认为依靠香港的国际品牌能够更容易申请到外国大学的奖学金。
            
            就业乐观留港月薪多超万元

            香港中文大学的粱主任表示,香港中文大学吸引内地学生主要有很多原因,就业形式乐观是其中之一。他介绍,毕业学生就业形势乐观。已有学生留港工作,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

            香港城市大学黄老师也认为,除师资硬件外,城大的优势在于毕业证书国际认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可能。城大的建设工程专业排名全球第一,电子工程论文全球排名第二。目前,已毕业的内地学生中,有60%选择在港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30%留港工作,大部分人月薪在1万元以上。
            
            ■咨询热点

            专科高职受追捧 独立学院成新宠

            原因:考生多、竞争激烈,广东技工紧缺
            
            与往年咨询会本科热、专科冷的情况不同,在今年的高考咨询会上,省内专科、高职院校受到家长和考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和家长表示,高职类人才的紧缺使大专毕业生抢手、报考考生多竞争激烈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大“热”的重要原因。独立学院成了学生家长们的“新宠”。

            据了解,今年共有260多所高校参加咨询会,除省内大部分本科、大专院校外,还有110所省外本科、大专院校,其中重点外省本科院校有47所。
            
            传统重点院校统统“靠边站”

            昨天上午不到9时,咨询会现场就已经人山人海。偌大的体育中心内冷热分明:咨询会最中间的位置都是二批、三批的院校,而一些传统的重点院校则统统“靠边站”,被安排在会场的两侧。从现场情况看,咨询最多的也是那些二批、三批的学校,每个学校摊位前都挤得水泄不通。

            一名专科院校的招生人员表示,“没想到今年专科院校咨询如此火爆,出乎学校意料”,不过他也表示,这一方面与今年考生总人数多,录取难度相对加大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就业压力也使得不少学生家长改变原有看法,认为与其读个本科的冷门专业,不如在专科院校中挑个好专业更有利于日后就业。

            对此,省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本科招生竞争比较激烈,考生的自身条件各有不同。因此,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广东省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高级技工人才缺口达300万,一些高级技工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一些本科毕业生,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即大专层次的教育正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考生报考专科高职类院校,说明在报考方面心理渐趋理性。
            
            独立学院有块“名校”招牌

            独立学院成了考生和家长们的“新宠”。今年有8所新增的本科独立院校招生,招生计划近万人,因此也成为咨询的热点。

            家长们明确表明,青睐独立学院主要看中了“名校”的招牌,将来孩子在就业时可以有更好的筹码。因此他们咨询的问题多集中在学生毕业学位证盖章是否与本部一致、社会是否承认学历、收费标准以及师资来源等。至于昂贵的学费,不少家长则认为,学费不会成为孩子报考考虑的首要因素。
            
            出省读大学带热省外名校

            今年参加咨询的省外高校数量为历年最多,比去年增加了28个。

            除了进场咨询的省外高校数量增多以外,过往在咨询会现场坐“冷板凳”的如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省外名校,今年不再“冷门”,有的还成为了考生和家长的热门首选。不少学校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咨询会从8时开始,但他们学校的招生资料很快就发完了。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在粤的招生名额也略有增加。该校专门公开了在广东的咨询电话(85595888-2810),方便考生家长咨询。

            据了解,随着今年广东高校录取率比往年略微降低,大部分家长和考生均认为今年省内高校竞争会比往年大;此外,从一些省外“冷门”名校公布的近年数据看,这些科研成果突出的学校在广东的出档线并不高,因而在省内名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吸引了部分广东考生出省读大学。
            
            ●现场咨询会效率低 明年网上咨询为主
            
            昨日的现场高考咨询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与院校和人数均居历年之最。不少家长和咨询院校表示,咨询会为他们搭建了交流平台,但现场咨询会的效率低下也应引起反思。广州市招办负责人透露,市招生办考虑从明年起,高考咨询会将以网上咨询为主,现场咨询会将慢慢被替代。

            一名学生的母亲告诉记者,她事先已经选好了近10所目标学校,希望一个一个地了解情况,然后写下作比较,再去研究该给孩子报什么学校好。不过由于对现场拥挤情况预料不足,整个上午只来得及问了6所学校,“任务”可能完不成了。而上海交大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一场咨询会下来,他最多只能接待十多个家长,而且很多问的问题都是重复的,效率不高。

            对于现场咨询会的效果问题,广州市招办有关负责人也坦承:确实效率比较低。该负责人说,每年的现场咨询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安全保卫工作尤其艰巨。几万人,几百所学校都挤在一个场里,时间又有限,能获取的信息量也有限。现在广州已经开通了网上咨询,是长时间开放,考生可以在上面搜索到各院校的招生咨询,可以向各个院校提出问题进行咨询,而对各高校来说只要派专人在网上负责解答考生疑问就可以了,咨询效果会远远好过现场咨询。市招生办考虑从明年起,高考咨询会将以网上咨询为主,现场咨询会将慢慢被替代。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
            • 经验3
            • 文章1
            • 注册2006-05-15
            请问今年香港大学计划在湖南招生人数是多少?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