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转帖]国学=之乎者也=有面子?
        2007-07-30 09:42:09  南方日报
       

      “读过《三字经》吗?”“当然,我还读过《千字文》、《论语》呢。”近日,第九届国学夏令营在华师附中开营,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的17所中学的百余名师生齐聚羊城,交流学习和研究国学的经验。从学生们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上可以看出,“国学热”仍在持续。

      但国学热不断升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尴尬。笔者在采访中遇到几位从乌鲁木齐坐6个小时飞机赶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他们虽然都表示对国学很有兴趣,但是谈起“四书五经”,所知的还是停留在课本上。而不少家长谈起送孩子参加国学夏令营,就说是送去背诵经典名著。甚至有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回来后能够出口成章,那会很有面子,就算花再多的钱也没关系。

        

      热源
      
      传承民族魂才能创造时代美  
      
      已经走过10年的国学夏令营是时下“国学热”的缩影。1998年,在国学大师钱穆遗孀钱胡美琦的倡议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台湾素书楼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国学夏令营。10年间,夏令营举办了九届,走过了新疆、山东、郑州、陕西、山西、四川等地,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国学大热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思考背后的原因:是哪些力量在推动着它热起来?

      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表示,回归国学就是回归经典、回归传统,国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之根本,它与我们的精神文明息息相关。只有传承民族之魂,才能创造时代之美,所以它受到重视是正常和必然的。

      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对国内传统文化冲击很大,国学的地位渐渐被西方文化弱化。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教育所占比例越来越重,对人文教育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致于出现过“重理轻文”的现象。这几年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精神生活的发展,国学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耀眼的光芒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国人对国学重要性的重新认识。现在“国学热”还在升温,热到一定程度就要保持“恒温”,不能忽冷忽热。  
      
      硬伤
      
      学国学普遍被误解为背经典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军燕指出,国学教育这几年“大热”的背后存在一些硬伤。

      一是基础国学教育的缺失,国内的国学教学其实并不普及,没有成为真正的“全民教育”。“首先,很多学校并未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还没有普及国学教育。其次,现在的学生升学压力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学习国学。再次,现在的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相对儒家经典而言更喜欢好莱坞大片式的西方文化。”

      此外,她表示在大热情况下更要对国学研究保持理智头脑,要掌握好方向,不能“起哄”和“虚热”。她说,现在有的地方盲目推崇国学,虽然打着“国学研究”的招牌,但实则商业色彩太浓,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她同时指出,内地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国学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学国学就是摇晃着脑袋读背“之乎者也”,其实背完了就忘了。“一些学生谈起国学来言必孔孟,其实连基本的意思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深层内涵了。这样既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又引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笔者走访了一些把孩子送去参加国学班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国学看上去很高深,孩子进了班以后即使不懂意思也没关系,多少能学到一些美词雅句,出口很有面子。当问到知不知道国学班具体学些什么内容时,不少人说就是背诵经典名著。吴颖民指出,这就是现在国学热背后一些不真实的泡沫的写照。  
      
      改进
      
      使学生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  
      
      国学教育究竟如何走上正轨?又如何保证它的“恒温”?

      有专家表示,复兴国学不一定要让孩子熟读经书,而首先应该做好国学的普及工作。目前可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实施不同的国学教育。比如,在中小学阶段把国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爱国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编印《国学基础》或《国学入门》等教材,组织国学竞赛、讲座,使中小学生在身心发育的同时,具备较良好的国学素质,打下较好的国学根底。在大学阶段,可以设立国学班、国学所、国学研究中心、国学院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学的教学与研究。

      据了解,近年来台湾的国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台湾素书楼文教基金会委员辛意云介绍,台湾学生从幼稚园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启蒙读物,中学时会按教学课纲的要求学习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并纳入考试范围。

      其次就是关于国学教育方式的改进。“内地一些学校的国学教育方式需要大大改进。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愿学习,而是总是面对着抽象晦涩的四书五经,很难有兴趣持续地读下去。”吴颖民说,“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还有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本报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卫学军 葛峰 通讯员 区竞志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链接:

        
        近年“国学热”  
        
        “国学热”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股“文化热潮”,90年代后,这股热潮转化为了“国学热”,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一些大众传媒的介入和推波助澜,国学风也越刮越烈,并且经久不衰。

        除举办以国学为主题的夏令营,社会上还有各种形式的国学教育。在大学校园,有关国学的文化讲座大受欢迎,有些大学还开设了国学班、国学院,专门教授四书五经等经典文本。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曾针对社会人士,开设非学历性质的“高端国学班”,学费从3万到5万余元不等,报名者甚众。

        在武汉等地,还专门开设了童学馆,招收幼童,穿戴仿古衣冠诵读经典。广州也有人大代表建议在中小学生中推广“读经”,让国学堂堂正正进入中小学课堂。  

        本报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卫学军 葛峰 通讯员 区竞志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您是如何看待国学热不断升温的?广州有人大代表建议在中小学生中推广“读经”,让国学堂堂正正进入中小学课堂,您会不会同意这样的做法?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2
          • 经验1409
          • 文章124
          • 注册2005-06-10
          下面是我在论坛发表的一张帖子,谈的也是在班级工作中浸透或者是有计划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想法,与君交流讨论一下吧!
          班主任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我在工作中一直在思索,做为一名班主任,除了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还能为我们的孩子们做些什么?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摸索,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突破口——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建立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在这其中有一些是旧有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演生出来的精神糟粕,可是其中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依托之所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所有炎黄子孙灵魂的归依,是整个民族不可丢弃的精神支柱,而这些东西,在某个特定的历史年代轰然倒塌,这对我们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直白地说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祖国,讲求诚信,言行有礼,追求正义,为人俭朴,有羞耻心!请问,这八种德行,哪一种是二十一世纪不需要的?可是这些,我们的孩子,他们知道多少?
          从朱子的《童蒙养正》,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到孔子的《学记》《礼记》,哪一个不是对修身养德的经典总结?它们用凝炼的语言,容易诵读,识记的方式向千百年来的中国人进行着传统美德的教育。古人从三五岁开始读《童蒙养正》,〈弟子规〉,也许并不是深明其义,却已经开始照着其中对言行举止,礼仪廉耻的要求去做,而且这些东西深入他们的血液,骨髓!因此我们不难从古代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个又一个正面代表,就是在反面人物中我们也不难找到虽然做了很多坏事,却非常孝敬父母,尊重业师的人物来。可是,我们如今的孩子们都拥有一些什么呢?他们也许什么都不怕,可那是因为他们“无知”所以“无畏”!而反观他国,只说最近的日本和韩国,他们的基础教育从来没有丢掉过从我们这里传到他们生活中的传统营养,而且他们正在逐渐将这些精神文化演变成他们自己的传统。比如韩国,他的幼儿园教育讲的主要是礼仪和尊重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以用国货,食用传统食品,穿传统服装为荣,而他的补充教育模式――乡校,进行的人性基本教育其实就是我们的八德教育!当世界各国的学者争相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的时候,我们的国人却将之视如敝履,避之不及。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优秀的东西不了解,不学习,乏人引导,我们该怎么办?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开始尝试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班级教育,做为学生们为人处世的标准,在此将若干做法与诸君共享:
          一,      将〈弟子规〉直接做为班规使用
          〈弟子规〉有一千多字,从孔子「论语」「学而篇」而来,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很全面的概括了对待父母,对待朋友,对待师长,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标准,词句并不生僻,略加解释学生就能了解,加上每天坚持读一遍,时间不长,五分钟左右而已,不必要求背诵,坚持一个月左右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背了。现在,我有时常能看见学生在写作文或是感想的时候,偶尔会冒出几句文章中的话,可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它规定的细致,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涉及到了,所以很多问题都能对号入座,得到很好的指引。我有时想,如果这种学习能够延伸到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那么对我们的年青一代来讲,是不是会有更大的收益呢?
          二,建立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班级文化
          我的教室布置是很古典的。教室后面墙壁上写的十二字真言脱胎自〈弟子规〉:“守孝悌,知谨信,常亲仁,勤学文”,侧面常写名人名言的位置,我写下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到的“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当然,文化不是写在墙壁上的,而是要渗入生活当中,因此只是营造氛围还不够,要跟学生讲解,这对于不是语文老师的我而言,也正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是受益匪浅的!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我给学生讲“二十四孝”,讲〈学记〉,讲〈诫子书〉,也讲〈岳飞传〉,讲〈水浒〉,组织学生演课本剧,搞诗词朗诵会,写中秋诗等等,总之,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你教的是好班吧?不,其实我一直都是带平行班的,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不分智商高低,与学业成绩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学生文学功底薄,班主任自己多做些准备工作,讲解时生动些,详细些就可以了。你想想,李逵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是一个孝子吗?难道我们的学生文化水平会赶不上他?因此,我认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和用心的引导才是最重要的。
          三,      开设礼仪课堂,编写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
          这第三点,还只是我个人的设想,仍在酝酿当中。可我觉得这应当是当务之急,我堂皇礼仪之邦,现在成了何等模样?尊师重道之心淡薄,孝敬父母之心几乎荡然无存,待人接物没有礼貌,出门在外常被外国人耻笑,我们岂能安之若素?我觉得可以将〈论语〉中的〈礼记〉,〈学记〉,〈弟子规〉等文章做为学习内容,辅以与之相关的古代故事,现代人物的事迹,古今结合,中西并融的编写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校本课程讲义,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参观,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精华带入学生生活,成为他们行事为人的准则,将现在的无序状态导入有序之中.
          当然,我一已之力是渺小的,能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可是我相信,我能影响五十个人,以后就能影响五十个家庭:我能影响一百个人,以后就可能影响更多的人。不去做,怎能知会不会成功?就算力量再小,可是在我的几十年教育生涯中,若我能贯穿始终,也能算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若读到此文的诸君,也能受到我的点滴影响,也能有所行动,那么我是不是离自己的理想又更进了一步呢?
          古人说:事有所为,有所不为。班主任同志们,我们应该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丰厚的精神食粮,为了让我们的中国教育更多一些自己的特色,让我们做点什么吧!!
          我只希望自己象淡淡的风掠过学生的指尖,能温暖他们的心房,哪怕一刻也好!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烟绿指凉[/u]发表的内容:[/b]

            下面是我在论坛发表的一张帖子,谈的也是在班级工作中浸透或者是有计划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想法,与君交流讨论一下吧!
            班主任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我在工作中一直在思索,做为一名班主任,除了班级...[/QUOTE]
                我认为烟绿指凉老师说得很好,做得更好。象烟绿指凉老师为班级所做的第一点,那是很成功的。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在学生时代,也就是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多读多背一些经典诗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再不断的咀嚼消化。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