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
    • 经验3
    • 文章1
    • 注册2006-04-23
    [原创]你在我心中长大了!
    请编辑指正删改。
    山西侯马市省建一公司中学
    范晖
    邮编:043004
    2006-4-23
    你在我心中长大了!
    他是个再不能差的差生了,一般上课不带书,即使带了书,一个月也很少翻几次。作业几乎次次不写不交,所以我的教学记录本上记载他交作业的次数为零。后来,班主任无奈叫来了他的家长,让他的家长到学校陪读了三天,他破天荒的交了一次作业,写了5页。学校把教育的权利下放,各科老师签字准许,他的父母才能不陪读,因此他那回异常听话的找到我,乞求我给他签字。我给他签了字,然后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也知道疼爱父母?你呀!要赶紧长大!”
    他的父母一走,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向这样的差生得做思想工作,多表扬,让他鼓起勇气。
    我找他谈话。我问他:“你觉得你自己身上有没有优点长处?”
    “我还有优点长处?”他讥讽我的提问。
    我说,向上此有几个同学晚自习偷偷溜出上网吧,他们叫你去,拉你去,你没去,这不就是优点?
    “这也算是‘优点’?要是这样算优点,可能全部就属我优点最多了,”他不屑一顾的反驳我。
    谈话看起来是失败,而且以前跟他的谈话都是这么无果而终的。“攻人攻心”,我没有走进他的生活,不能把握他的思想脉搏,教育就成了例行公事,做了表面文章,他当然不会重视,不去接受了。
    我反思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同学写一篇作文“我的父亲母亲”,看看他是怎样对待家庭对待父母的。
    我原先设想,他的作文一定是牢骚满腹,说很多父母亲的不是,但是他的作文写的和我的设想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他的作文题目非常的好——我要在父母的心里长大!
    他在作文中写道:
    一天,我刚睡下,就听见隔壁的父母在说话,于是我极力的倾听,我知道偷听父母的话不对,但是我还是止不住想知道父母说些什么,说我些什么。
    我听见我母亲抱怨我,“咱们这孩子学习还不大顶劲,上次老师逼咱们陪读,当时起了点作用,可咱们一不陪读,他又不学习了。他的老师跟我这样反映。咱们这孩子真让人头疼 ”。
    我屏住呼吸,听我父亲怎么说,照以前,我父亲往往是发狠的要“收拾”我,可这次父亲却对我网开一面,“孩子的学习虽然进步有限,可是你没有发现? 咱们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你看上次你病了住医院,他主动的帮助做饭,还给你送药送饭,他知道疼人了”。
    “是的,他是知道心疼父母了。可就是再其他方面也能疼咱们就好了,”我母亲叹息。
    他们的话使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我姥姥是个家庭妇女,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她除了对我格外溺爱之外,在学业上帮不了我什么忙。我姥姥特关心的是我的成长。她打我小时就爱让我和家具比个,先是那个圆桌,看我是不是跟桌面一般高了;尔后就是门框,她每次都让我站在门框边上,在我的头顶划一条线,下次,再划。
    我跟姥姥说:“等我长得高高的,超过门框,你怎么办?”
    姥姥说:“不管你长得多高,多大,你在我的眼里,在你爸爸妈妈的眼里,永远是个孩子。”
    我还想起了那次我父母来学校陪读,我找老师签字,老师跟我说的那句话“你也知道疼爱父母?你呀!要赶紧长大!”
    我意识到:人年纪无论有多大,在长辈的眼里,在父母的眼里,的确永远是个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好事情,让父母满意,就可以在父母的心里长大,就可以在老师的心中长大……
    我得努力改正错误,好好学习,不让父母过分的操心,不让老师过分的操劳,得长大。
    我看到他写的心里话万分感动,他写的文章比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感动人,都真实。我从来没有写出过这样的富有情感,深含哲理的警句:人年纪无论有多大,在长辈的眼里,在父母的眼里,的确永远是个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好事情,就可以在父母的心里长大,就可以在老师的心中长大,在所有人的心中长大……
    我赶紧把这段警句抄写在自己的教案中。
    原本他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母亲。我把它改成了“我要在父母的心中长大”。然后在后面添加了一段希望:我希望你很快的父母在父母的心中长大;我也希望全体同学都能在父母的心中,老师的心中长大!
    你已经在我的心中长大了!
    第二天,这篇“范文”被醒目的张贴到了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并且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从那时起,他真的长大了,后来还考上了大学。
    我从这件事上总结出这么个教育真谛:教育孩子切记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李多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欢迎您的到来,很高兴看到您的文章,希望您能常来这里交流。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写文章不单单为了发表,更为了思索、总结,为了进步,是吗?这样想,我们会在写作中得到很多乐趣的。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00
        • 经验7164
        • 文章246
        • 注册2006-03-23
        好文章
        好故事
        好案例
        还有吗?
        请继续
        来无来路,来不问来路;
        去没去处,去不留去处。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