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60
    • 经验4398
    • 文章114
    • 注册2004-11-11
    [原创]餐巾纸效应

    [B]唐金龙(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  2380620

    艾戈尔是德国汉堡的自由职业画家,当年从法国来到德国时,为了绘画艺术,他整天饿着肚子,竭尽千般努力,吃尽万般苦头,梦想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当名画家。然而,数年的努力,他的画无人问津,他成了口袋空空的落魄艺术家。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似乎不切实际,必须给自己重新定位,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方能实现当名画家的理想。
         艾戈尔经过观察发现,德国一般的传统家庭,都很注重每天全家在一起的聚餐,并以此作为亲情交流沟通的美好时光。为了营造共进晚餐时的气氛,虽然食品简单得只是些面包、果酱和香肠,但场面绝对高贵典雅,最富特色的是这样的晚餐,都要铺上艺术餐巾纸,并根据不同的天气、当天幸运色以及不同的节日来挑选合适的艺术餐巾纸;若是品东方茶,就配上东方茶具和东方图案的餐巾纸;而如果喝咖啡,则垫上印有巧克力豆的餐巾纸。因此,艺术餐巾纸在德国销售行情很好。
         这时,艾戈尔决定改变自己艺术追求的方向。他成立了自己的餐纸巾设计公司,将法国人的浪漫充分体现在自己的纸巾设计作品中,将德国人的严谨应用到他的企业管理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从一个食不果腹的自由职业画家,成功地转型为一位设计师,尤其在艺术餐巾纸的设计和销售方面,更是名气远扬。现在,他正在考虑如何实现多年来想当一个名画家的梦想,还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将他设计的所有艺术餐巾纸陈列出来,供人参观、收藏。
    一小块餐巾纸实在不值得一提,但是通过艾戈尔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不要忽视细小的方面,只要在细节处做个留心人,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在教育方面,同样具有这种“餐巾纸效应”。
    五一节那天,学校要求各班开展一场劳动最光荣的活动。一位教师决定在班上搞一个报告会。这位教师通过了解得知班级杨小华的母亲是市劳动模范,请她来作报告,既零距离接触说服力感染力极佳,还可以不支出“劳务费”。
      老师立即找杨小华安排任务。
      第二天,这位教师刚进学校,杨小华的妈妈就到学校找那位教师了了。杨小华的妈妈说:“老师,求求你,我真的不能来作啥子报告。我虽然不能让儿子扬眉吐气,但我也不能让儿子……”杨小华的妈妈给老师带了两瓶“泸州老窖”,这是他们家破天荒地给别人送礼。
      杨小华的妈妈去年下岗,现在在街边摆着一个烧烤摊子。那个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没有改变她下岗的命运。
      杨小华的妈妈说:“老师,我就是砸锅卖铁卖血割肉,也要让我们小华上大学!整死我也不能让他像我一样了。”她说得斩钉截铁。
      那天,在神圣的校园内,杨小华的妈妈眼里满含泪;杨小华的眼里满含泪。
      这位务实的母亲最终还是凭着坦诚和勇气打动了老师,那场报告会取消了。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一般而言,让学生家长作报告应该说是对家长的尊重,但这位母亲考虑问题的角度,虽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却非常在情理之中,她所解释的原因虽没有什么大道理,但却震憾我们的心灵。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高喊口号,把什么都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思考,从而去探究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主题来。而实际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用空洞的道理能够解决的。于是,在听惯了传统声音的单调中,乍一听这位母亲的话,好象还有点刺耳,可恰恰就是在这点上做母亲的考虑得十分周到。她感到在这件小事上,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觉得这位母亲不但不是自私,反而是智慧和高尚的。
    实际上,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场面。如果能够在某些场合下注意到细微处,并适时作出正确的反应,是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有一天,在一个运动场馆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位大约四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精疲力尽了。
      问明原因之后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这位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位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
      就在这时,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四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的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只见那位四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这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吧,那位母亲做的高明。就是要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呀!
    平时在和学生家长交流的时候可以发现,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只要能在物质上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保障就可以了。通过在学生中调查得到的结论,正是这点最令学生不满的。因为家长自己不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还摆出居高临下的派头。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代沟”,使得家长的威信在孩子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当然,要求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去,并不是要求家长和孩子一同来学习文化课,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问题是,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不重过程而到测试和考试时去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法国巴黎大学读博士了。谈及他教育孩子的体会,他说:“谈到成功教育,许多父母最感兴趣的是:在每科课业学习上,如何给孩子以具体帮助。在这一点上,我的做法只有一个:与孩子一路同行。”
       他觉得自己在学生时代,考查学生真正的水平标识物只有一个:那就是数学。数学学得好,说明这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其他学科只要努力应该不在话下。有了这样的认识,即使他工作再累再忙,也要在儿子的学习上多下功夫。
       为了熟知中学数学课的变革情况,不致发生误导,他收集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课本进行逐一对比,并把市面流行的重要参考读物一一看过——最后明确地主张:学习XYZ本身不是目的,训练和开发思维才是根本。
    这位父亲做的,其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可家长们都抱怨自己太忙了,就有意无意地将陪伴孩子学习的事给扔在一边了。其实,这不是小事。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负责人。他讲述了自己教育子女的一个故事。
      当时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还很小,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说,如果下次再犯,就要处罚他们。第二天下班,克利夫发现一对儿女故伎重演。克利夫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的样子又心软了,他不忍心处罚他们。
      克利夫说:“鲍比和贝蒂都很小。我把他们叫进房间,然后我解下自己的皮带,脱下衬衫,光着脊梁跪在床前,让他们每人用皮带抽我10下。
      “你想像不到他们哭得有多伤心,那是发自内心的、悔恨的眼泪。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但我们有言在先,犯了错就要受惩罚。我告诉他们,处罚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父亲我决定替他们承受。我坚持要他们用力打满20下。两个孩子边打我,边痛哭,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时还难过。
      “从那以后,我甚至再没打过鲍比和贝蒂,因为他们知道我爱他们,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所以他们总是非常听话,不是怕被罚,而是出于对我的尊重和爱。”
    我们经常也谈到惩罚,那都是对学生而言的。家长要是觉得孩子做错了什么,那肯定板子要打在孩子的屁股上。细细想一想,这种常规思维是科学的吗?通过克利夫的故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平时考虑问题是多么粗糙。要把问题想细致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多一些,自然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充分意识到细节问题。越是注意到了细节,往往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达尔克夫来自伊利诺斯州的罗克岛,他是一个特别腼腆胆怯的男孩。他几乎没有朋友,也很自卑。一天,他的英语老师露丝·布劳荷给全班同学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接着读过的《杀死一只模仿鸟》这本小说的最后一章,自己再续写一章。
      达尔克夫写好后交了上去。他现在已经记不清他写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想不起布劳荷夫人给他打了多少分。但他记得清清楚楚,而且永生难忘的是布劳荷夫人在页边空白处的一句批语:“这是一篇好作文。”
      而就是这句话改变了彻夜改变了达尔克一生的轨迹。
      他在一次演讲中介绍说:“我长那么大,直到读到那句话后才明白我是谁,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看完这批语,我立刻回家写了篇短篇小说,那是我一直梦想着要做,却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得到的事。”
      那一年在其余时间里,他写了好多的小故事。后来,他被任命为校报的编辑。他的信心因此增强,他踏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并拥有了充实的生活。达尔克夫深信,如果没有布劳荷夫人在页面空白处批阅的那句话,他就不会有这一切。
      时光飞逝。在中学同学毕业30年的纪念聚会上,达尔克夫回到了学校,并看望了已经退休的布劳荷夫人。他告诉布劳荷夫人她的那句话对他产生的影响。他告诉她,是她给了他当作家的信心。他的成功都因为老师的那句“这是一篇好作文”。
    相对于洋洋洒洒的评语,那是句极平常的话。可能就连老师当时也不会意识到这句变通的话会有那么巨大的作用,能激活学生心中的潜能。可见,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是很有讲究的。作为教师理应在细微处做个有心人,多多用点心思。
    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恩节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社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画了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很少,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吧。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这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这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那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养了火鸡。”
      女教师走近小道格拉斯——8这个皮肤棕黑、又瘦又小、头发曲卷的孩子面前,低声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地回答。
      她这才想起,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孩子们黏乎乎的小手,送他们走一段路。小道格拉斯的家很穷,他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老师这只手对小道格拉斯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它。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呀。这个手像的故事所体现出的细节,足以让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深思。哪怕你只在细小处关爱了学生,学生会用他们的方式给予回报的。能有什么比这更让为师者感到欣慰的呢?[/B]

    [URL=HTTP://blog.eduol.cn/user1/569/index.html]金龙点睛[/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声望+1
    • 积分3268
    • 经验21342
    • 文章1952
    • 注册2004-11-04
    欢迎唐老师经常来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uxinjianyu 我的新浪博客,欢迎光临。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积分2712
    • 经验10654
    • 文章1206
    • 注册2004-11-20
         生活中,我们不管对待什么事情都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教育孩子。这是你的帖子给我的启示,谢谢你,呵呵。
    [IMG]http://www.163er.com/user1/7452/upload/2006365360.gif[/IMG]
     
    [COLOR=heliotrope]怀念老师生活[/COLOr][COLOR=bule]QQ:366790718[/COLOR]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