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2
    • 经验73
    • 文章31
    • 注册2010-11-04
    家有"小书虫"
    [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3333]                                         家有"小书虫"[/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3333]                                        南营中学:曾庆波[/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3333]    星期六我带四名学生去襄樊新华路小学参加航模比赛,一却都还算顺利。在餐馆吃中饭的时候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因为爱女小婷婷吃饭时不良的习惯没改当母亲的批评有点过激,不到八岁的她竟然走失了!找遍了小区的角角落落,甚至骑电摩去汉江边、大桥上。仍然不见她的踪迹。得知这个消息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很恨自己平常工作忙应酬多把哺育小孩的重担全落在妻子单薄的肩上。导致妻子心力憔悴言语过激。无暇再吃饭,和爱女嬉戏的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正准备驱车往家里赶。妻子又打来电话,在离家两公里外的市新华书店找到了她![/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3333]  很难想像一个从没离开过鸟妈妈羽翼独自飞上蓝天的她如何应付滚滚的车流、人流。也许是狭窄的马路宽容了她;也许是陌生的人们善待了她;也许是书店的墨香吸引了她。总知当父亲的我百感交集,感谢上帝给我送了一个嗜书入命的“小书虫”。[/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3333]  和妻子相识、相知、相恋还得益于书籍。第一次是在媒人的介绍下我和妻子有了短暂的会面。妻子给我留的印象是干练、口才好,好在说话的时侯能够引经据典。在我的潜意识里妻子一定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没有好文彩怎么来好口才。于是第二次会面我就抛弃了媒人带着书香潜入她家,没想到还真是一拍即合,我赠送给她的《读者文摘》、《青年月报》等杂志,从她顾盼生辉的眼神中,我知道她和我都是伊甸园的孩子,喜欢在唐诗宋词中寻找晓风残月的意境;喜欢在朱自清、刘白羽的散文里顾影自恋。最后两个文学爱好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们约定,一定也要把我们爱情的结晶打造成具有文学素养的人.[/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3333]  十月怀孕,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甜蜜的。育儿书上大多长篇累牍的介绍,胎教有助于小孩智力的提高。当妻子第一次胎动的时侯,我们欢呼雀跃。我们准备的那么多儿歌、经典儿童文学朗诵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周末我和妻子团聚,一家三口(包括腹中的胎儿)听经典散文朗诵是最幸福的时光。我耳朵紧贴着妻子隆起的腹部听天籁之音给胎儿带来的阵阵悸动,妻子安祥的躺着,即将为人母的幸福洋溢在脸上。有的时侯我也操着蹩脚的普通话,读一些意境深远的散文名篇给她们娘儿俩听。不知道腹中的小精灵是否感受的到,虽然一个肚皮之隔,却把我们置身于两个世界。在妈妈的温暖小皮囊里,你听到了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了吗?[/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0000]  [/COLOR][COLOR=#cc0000]女儿呀呀学语了,我和妻子便找来许多唐诗。从最初骆宾王的《鹅》到后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是难别亦难),我们诵读给女儿听,经过多遍的巩固,还不到三岁的女儿竟然会背几十首唐诗了。虽然女儿不识几个字,但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的种子也许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田。工作之余最开心的莫过于欣赏女儿背唐诗了。宝贝仰起她粉嫩的小脸,从她稚嫩的还没脱掉奶腥味的声音里,我们分明感觉到一颗文学之星正冉冉升起。[/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0000]  女儿上学前班了,能认读拼音了并能认识简单的字,我们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我和妻子都不打麻将,闲暇时光就是手不释卷。消遣性的杂志、愉悦身心的散文、经久不衰的名著,我们都广泛涉猎。为了促使女儿也尽早的加入我们的“团伙”,我们在女儿活动的场所有意放上一些儿童书籍,由最初的画报到后来的拼音本《名人传》、《西游记》、《童年》。自然而然女儿就像一条从山涧跳跃而来的小溪汇入到我们波澜壮阔的大海。每天晚上女儿作业完成了,一家三口卧在被子里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读到开心之处女儿会开怀大笑,银铃般的笑声在卧室久久不愿散去。[/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0000]  女儿上小学了,随着识字的增多,她的阅读速度和量也得到提高。我和妻子在新华书店给她挑选了一本童话故事《笨狼和它的爸爸妈妈》,三百多页。女儿怀着极大的兴趣在两个晚上看完了!老师经常反映孩子的学习惯不好,上课爱做小动作。我们很理解老师,知道老师教育自己孩子的不易。因为婷婷在家做作业就是这样表现的。但孩子一捧上课外书籍好像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心爱的玩具、外面伙伴的喧闹声、动画片全部抛之脑后。也不知道什么力量牵引着她.婷婷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天空。在这片天空里,她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婷婷每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向素质的银行里存了一笔钱。“厚积是为了薄发”,当你写文章的时候就是在向银行里取钱,看的书籍越多支票永远也不会透支。[/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0000]  孩子,爸爸小的时候家庭贫困,吃一顿肉对我们那代人来说就是一种奢求。更何况看课外书籍追求物质享受了。那个时候盛产的连环画图文并茂。看了插图让你生出无限的遐想;看了文字说明让你热血澎湃想拥有一套连环画。为了拥有一套《燕子李三》,爸爸一放学就在村子的屋前屋后捡破烂,有的时候还拽乡邻们盖厕所土墙的塑料。估计积攒的差不多了就期待收破烂的老爷爷响亮声音在村子上空响起。半个月的付出换来二元一角钱,攥在手板心就朝街上的供销社跑。一套散发着墨香的连环画被迎回了家。如饥似渴的读,忘了吃饭;忘了爷爷奶奶严厉的眼神。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书籍带来的身心愉悦是什么都不能比拟的。爸爸只想把无书相伴的往昔真却的再现在你的面前。希望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一生一世以书为友,在喧嚣的尘世远离浮躁修炼自我。[/COLOR][/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x][COLOR=#cc0000]  女儿,当今社会功利充斥着各个领域的每个角落,新华书店门可罗雀了;经典名著束之高阁了;舞文弄墨的文人下海了;人们偶尔写一篇论文也是在网上剽窃的。文学蜕去了它应有的魅力;文人丧失了他固守的家园;文字褪化成赚钱的工具。女儿,爸爸希望为你种植的好习惯影响你一生,在喧嚣的世界活出真我风彩[/COLOR]                             [/FACE][/SIZE]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