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87
    • 文章12
    • 注册2011-03-29
    女儿的教育问题
    [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上个月的[/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28[/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日,女儿就三周岁了,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打心眼里高兴,可是烦恼也跟着来了。[/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一是女儿经常说脏话,可以说是张口就来。教育了多次都没有,可能是跟环境有关,在农村乡下,小孩子之间骂人是常见的事情。[/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二是说谎。做错了事情是绝不承认的,哪怕是我们大人当面看见,她都还要狡辩一番。[/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三是缺乏孝心。她外婆,还有我和她的妈妈惩罚了她,她就直接和我们对抗。[/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比如说我教育她看电视时不能躺着看,但是我们不再傍边时她就躺着看。我发现了几次,几次之后我就批评她不能躺着看电视,但是她狡辩说没有躺着看,我就语气严厉地批评她,她不服顶嘴,我就打她,她就开始骂我是丑爸爸、烂爸爸,接着武力升级。[/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其他事情过程上也基本相似,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SIZE][/FACE][SIZE=14pt][/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87
      • 文章12
      • 注册2011-03-29
          还有一个方面,女儿穿鞋子总左右混淆,教了很多次,都是这样.你说是智商问题吧,女儿其他方面反应又很快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发现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不是?让我们一同学习,一起努力做个合格的父母!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87
          • 文章12
          • 注册2011-03-29
          女儿三岁了,但是从1数到20都不完整。我也没有去教她,好像在哪本书里面看到,孩子读书前要给她自由之类的话,可能我误解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49910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QUOTE][B]下面引用由[U]天使主任[/U]发表的内容:[/B]

            上个月的28日,女儿就三周岁了,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打心眼里高兴,可是烦恼也跟着来了。一是女儿经常说脏话,可以说是张口就来。教育了多次都没有,可能是跟环境有关,在农村乡下,小孩子之间骂人是常见的事情...[/QUOTE]
            我的孩子三岁多,也是这样的,让人头疼不已。可能孩子都是这样吧!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49910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QUOTE][B]下面引用由[U]天使主任[/U]发表的内容:[/B]

              女儿三岁了,但是从1数到20都不完整。我也没有去教她,好像在哪本书里面看到,孩子读书前要给她自由之类的话,可能我误解了![/QUOTE]
              我的孩子也不会数20,如果让他数,他绝对不听,如果借助一些好玩的东西,他就愿意了。一切,顺其自然吧,我们做父母的,尽量教,也不要急,有些东西,时间到了,自然就成了。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87
                • 文章12
                • 注册2011-03-29
                让她数钱,效果要好得多。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87
                  • 文章12
                  • 注册2011-03-29
                  初一~初二,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转载]  
                  http://wybooks.blog.163.com/blog/static/96164069201112463732942/
                  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很多初中的家长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孩子,突然之间成绩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原来成绩很好的孩子,突然之间成绩会下滑一大截。因此这些初中的家长,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的确,升入初中之后,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会发生或上或下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中考时的成绩。因此,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初中,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到了初二下半学期,孩子的学习成绩便基本上定型了。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一些孩子升入初一之后,学习成绩突然之间提升了很多,这是因为他们把初一当作一个新的开端,在初一这个新的起跑线上加快了速度,所以跑出了比别人优秀的成绩。当然,能够抓住初一这个新起跑线的孩子并不是很多。
                      其次,大多数的孩子在初中成绩会大幅度的下降,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因为这种现象比较典型,家长们也最关注这个问题,所以在此我们就重点分析这种情况。
                      孩子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会在初中时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初中的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整个初中时期都可以称作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孩子是否能适应以及适应速度的快慢等,都将能够引起孩子成绩的突变。
                  我总结了一下,说初中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初中的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很多孩子不能完全适应。
                  小学期间,孩子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基本课程。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以重复教学为主,便于孩子理解和记忆。但到了初中,孩子的学习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目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经学过的科目,由直观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到了初二,物理、化学等科目也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科目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都必需要掌握,这就使孩子学业上的负担大大增加了。而且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了,除了要求孩子记忆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使得很多还处于小学学习思维中的孩子无法接受,因此学习成绩只能是大幅下降。
                      2.到了初中,孩子的成绩与所下的工夫已不再成正比。
                  每次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总会有孩子这样向我抱怨:“老师,我每天都在认真的学习,而XX学习并不是很认真,他好像整天都在睡大觉,为什么每次考试时,我的成绩却不如他呢?”是的,我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初中的孩子,他们学习很刻苦,但学习成绩却总是不理想,而那些看起来并不很用功的孩子,却次次都能考高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也许大多数的家长会说,这两类孩子的智力有差距。的确,智力的差距确实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很多教育学家的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因为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大约只占总因素的5%。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两类孩子之间成绩的差距呢?
                  ——是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与小学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小学时,只要孩子认真去学、认真去记,仅靠重复记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却完全不同,它不仅需要孩子记忆,更需要孩子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规律。因此,有些孩子由于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而有些孩子还在套用小学时的学习方法,所以越学越吃力,最后学习变成了孩子的负担,学习成绩只能是越来越下滑。
                      另外,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初一,孩子所学的科目比小学时多出几门,在学习方法上就处于一种“爬陡坡”的状态,“爬”上去的孩子在初二阶段的学习就会得心应手;没有“爬”上的孩子在初二阶段的学习就会力不从心,并且会因此受挫而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3.很多孩子不能改正小学时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沿袭了在小学时的不良学习习惯。就拿考试时做题的速度来说,小学高年级考试内容用120分钟完成,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宽松的。因此孩子在考试时不会紧张,他们会慢慢地做题;而老师和家长也要求他们慢慢做,这样孩子就养成了“慢”的习惯。一到初中,考试时间同样是120分钟,可是考试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很多孩子都还不适应,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试题才做了一半,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会有多差。其实孩子的这种“慢”的习惯不仅仅表现在考试中,在平常的学习中也会有很明显的表现,比如做作业慢、记笔记慢……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隐患。另外,孩子在小学时沿袭下来的粗心、边学边玩等坏习惯,也将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促使孩子的成绩下滑。
                       那么,在初中,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制止孩子学习成绩的滑坡呢?
                       方法一:引导孩子做好初中开学前的准备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孩子的读书方面也是如此,家长和孩子在了解到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之后,就应该为适应这些变化做好准备。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初一开学前的那一个假期都是玩过来的。放假了,小学因为孩子们已经毕业而不再给他们留作业,中学则因为还未报到也无法要求什么,所以这些即将升入初一的孩子就会认为:我可以利用这60天的时间好好休息了。其实,升学考试的结束,只说明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为了顺利进行中学阶段的学习,暑假中除了积极地休息外,聪明的同学还会做好如下准备:查缺补漏;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准备适应中学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参观等扩大知识面;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安排时间;积极锻炼身体;准备一些其他的物质准备,等等。当然,要求这些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去做这些事情是不现实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需要家长的引导。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位家长:在孩子即将去读初中的那个暑假里,他帮孩子借来了初一的历史、地理、生物等课本,让孩子去读。一开始,孩子很不理解,便问:“爸爸,你为什么让我读这些‘副科’的课本,而不让我预习那些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内容呀?”这位家长笑着对孩子说:“到了初中,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很多的技巧和学习方法可言,这些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才可以体现出来。爸爸希望你到时候认真听课,所以不赞同你提前预习那些学科。而历史、地理、生物则不同了,这些学科记忆性的东西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很多,你现在翻一翻这些书,日后等老师讲完课,你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些内容记住了,就不用在这些科目上下太大工夫了。所以,到时候你再学起习来就得心应手了。”孩子真的按着爸爸所说的去做了,结果在初一,这个孩子很快就进入了初中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家长的英明,让孩子在假期里像阅读课外读物一样阅读初中的历史、地理、生物等课本,孩子极有可能就会对这几本科目产生兴趣,因此当孩子开学后再学起这些内容来就会轻松的多,从而能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上。当然,在初中开学前的那个假期,家长也可以不引导孩子去预习功课,但却必须引导孩子多与那些高年级的孩子多多接触,引导孩子去了解初中的环境和生活、引导孩子去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生活……这些对孩子适应初中的学习状态、适应初中的生活等,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方法二:热处理——让孩子产生明确的学习目的
                  到了初中,孩子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女生喜欢收藏漂亮的首饰,男生迷上了手枪、汽车。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常把孩子们的这些“爱好”称为孩子的“热点”。大部分家长都会认为孩子的这些“热点”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家长们对这些东西十分反感,经常把孩子的这些东西锁起来、藏起来,或者干脆毁掉,并且还会很生气地教训孩子:“现在都上初中了,哪有时间玩这些东西,还不赶快去好好学习!”但家长这样做不但没有使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使孩子怨恨家长。其实,我认为,对待孩子的“热点”,家长就要实行“热处理”。“热处理”不仅能使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学习,而且能使孩子明确为什么去学习。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很不爱学习,但特别喜欢汽车,他的卧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并且每种汽车的标志他都能清楚的记得,而且能够很流利地说出这些汽车的出产国。他不仅爱汽车模型,而且爱真车,每当听说他所在的城市有汽车展时,他都会旷课去一饱眼福。这个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热点”深恶痛绝,又不知如何对待,于是他们找到了我,我给他们提了一个这样建议——对孩子的“热点”进行“热处理”。即家长也要培养自己对汽车的兴趣,努力理解孩子的行为。于是,这两位家长阅读了大量关于汽车的书籍,参观了好几次车展,在做好了准备之后,家长开始与孩子聊天。这次不聊学习,专门聊车,什么世界上最贵的汽车、世界上款式最好的汽车……从世界最顶级的造车技术,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家三口有问有答,聊得不亦乐乎。在这种聊天氛围中,亲子之间的感情在一点点升温,孩子对父母既感激又崇拜。这时,孩子的爸爸趁热打铁道:“你对汽车如此在行,说不定你将来能成为汽车研发人员呢?”孩子听了很高兴,说:“爸,你知道我为什么对汽车这样感兴趣吗?我就是想成为一名汽车研发人员。凭什么外国的造车就得先进,凭什么中国人制造汽车还要从外国进口零件呀?” “真没想到你有这样大的抱负,但汽车制造行业需要的是高科技人才,一般人是进不了这个行业的。” “那怎样才能进入这个行业呢?” “只有进入高等学府去深造,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在前人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说到这样,孩子真正明白了:他应该去好好学习了。后来,这个孩子真的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汽车制造系,正用自己的行动在一点点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对孩子的“热点”进行“热处理”,其实就是帮孩子确定学习目的的过程。到了初中,家长利用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不仅容易使孩子接受,而且不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现痴迷的“热点”时,做家长的不要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而是要欣赏孩子的“热点”,并利用这种“热点”引导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家长们可以这样做:如果孩子痴迷漫画,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将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漫画家,现在就为画漫画打好科学知识的基础吧!”如果孩子对化妆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成为著名的形象设计师,那就从现在开始来增加自己的内涵吧!”如果孩子对武器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能够成为军事家,那就向着军校的目标迈进吧!”
                       方法三:帮孩子战胜惰性
                       到了初中,孩子学习成绩忽然下降,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与他们自身的惰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们应该有体会,这些初中的孩子只要在家,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躺在沙发上;家长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喊累;即使什么事情都不做,他们还是喊累……
                      其实,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的第二个“迅速发育期”,身体的快速生长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这些孩子经常会感觉到很累。同时,由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意志力也正处于薄弱阶段,所以在学习方面,孩子很容易就会成为惰性的“俘虏”。惰性不仅包括身体的懒惰,还包括思想的懒惰。身体的懒惰会使孩子慢慢忘记学习的目标、失去学习的动力;思想的懒惰会失孩子找不到初中学习的规律,丧失创造力。因此,在惰性的影响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一天天下降。那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帮助这些战胜惰性呢?一位家长这样介绍经验:上初中以来,孩子慢慢变懒了,为了帮助他战胜惰性,在我和他的商议下,我们决定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帮孩子克服惰性心理。这个作息时间表很详细,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整天的安排都明确地标示出来。例如,每天的作息安排是这样的:
                   早晨
                  7:00——起床;
                  7:05~7:20——洗漱完毕;
                  7:20~7:35——吃早餐;
                  7:35——准时出家门,去学校;
                   晚上放学回家
                  6:00~6:45——看电视、玩;
                  6:45~7:20——吃饭,饭后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
                  7:30~9:30——写作业、看课外书,中间可以休息10分钟;
                  9:30~9:50——洗漱、洗澡;
                   10:00——准时睡觉。
                       从这个时间表执行之前,我就告诉孩子,要想彻底战胜惰性,就在严格按着这个作息表的时间安排行事,否则这个作息时间表就是一张废纸。孩子也怕战胜不了自己的惰性,就这样对我说:“爸,早上起床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了,这样吧,就先辛苦您两天,如果7点的闹钟响了,我还是不肯起床,你就把我‘拎’起来。”就这样,我“拎”了孩子两天,他就能自己战胜惰性,自己准时起床了。在这个作息时间表的帮助下,孩子比以前勤快、积极多了,当然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上升。这位家长做得很对,作息时间表能够帮助孩子战胜惰性。但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表现未必就这样理想。就拿早上起床来说吧,不管是春夏秋冬,想让孩子离开舒服的床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不妨也学学这位家长的做法——与孩子达成协议后,“拎”孩子起床。家长们这样做是不给“惰性”可乘之机,起床的时间到了,如果孩子头脑里到现的是“我是不是可以再多睡一会”,那孩子与“惰性”的“战争”就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哪方取胜就很难说了。但在时,如果家长不给“惰性”介入的机会,直接“拎”孩子起床,就这样坚持几天,孩子都会能够做到准时起床。
                      从起床这些小事做起,如果家长能够成功地帮孩子战胜“惰性”,那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就会便得积极起来,从而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了。孩子的学习态度积极起来,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方法四:给孩子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到了初中,父母不应该过多地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去了,但也不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一点都不关注。到了初中,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孩子仅仅是埋头苦学并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介绍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位家长是这样教孩子学习的:李晓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小学时,她从来没让父母为她的学习操过心,每天放学回家就会主动写作业,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但上了初中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她开始觉得老师所讲的内容有点难了,学习成绩也一直呈下降状态。一次测验之后,李晓的成绩很差,她的情绪沮丧极了,这时爸爸这样对他说:“爸爸刚考上初中的时候,在学习方面也感觉很吃力,但那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位高人,高人教我了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从那以后,我的学习就进入了状态。”“什么高人呀?也介绍给我认识吧?”李晓有点兴奋地说。“只可惜那位高人现在不在了,不过我可以把那个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你。”爸爸神秘地说。“爸爸,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说吧!”李晓有点着急了。“这个学习方法叫做‘过电影’,也就是每天在睡觉之前,躺在被窝里回忆、思考当天学过的内容,想想当天学了些什么?哪些懂了?哪些还没弄懂?然后起床翻书看一下不懂的部分,看完书后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归纳一下要点,以加深记忆。这样,当天学过的知识,就在这种‘过电影’中消化了、记住了。李晓觉得爸爸的这个方法很有道理,便迫不及待地去试用了。没想到试用了还不到一周,她便告诉爸爸这个方法很有效,因为她觉得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吃力了。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里面有很强的科学性: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像放电影一样,把一天所学的知识在大脑里过一遍,就等于是把所学的知识做了个总结,并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都串起来。这其实是一个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知识的记忆也加深了,等于把所学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所以学习的效果会很好。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高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学不会知识,家长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当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家长不可能再像小学时那样教孩子,但家长们可以在大的方向上给予孩子指导——教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在“高人”的陪伴下,孩子在学业上才能一点点走向成功.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
                    • 经验87
                    • 文章12
                    • 注册2011-03-29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五大行为  

                    http://wybooks.blog.163.com/blog/static/96164069201101795815632/
                    根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与儿童网络社区盒子世界共同发起的“2010年度儿童调查”的结果,有一万多名孩子票选出自己最讨厌父母的五大行为,分别是——
                    一、不擅鼓励孩子,常打击孩子(包括贬低、嘲讽等);
                    在盒子世界的盒子推推上,经常会有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从来就不对他说赞扬的话,他每天听到的都是诸如“你怎么这题都不会做?真笨!”“这张试卷这么简单,你还错了N题,真是太不像话了!”……,孩子们真心地期盼,父母能多说说“你真棒!”

                    ——“哎!我最渴望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对我说声‘你真棒!’我喜欢听‘你真棒’这一句话,这句话不仅能让我更快乐,而且让我更自信。”

                    盒子世界点评:父母们应该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二、将子女作为攀比工具,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

                    “你看人家鹏鹏,晚上回到家就学习,哪像你,又看电视,又看报纸,你能不能跟人家学学?”10岁的小盒子黎黎学着妈妈的腔调在盒子推推上留言,“我如果进了家门后不是马上去学习,妈妈的唠叨就会立刻‘袭来’。尤其让我厌烦的是,她老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其实,那个鹏鹏除了成绩好之外,根本没什么朋友。我才不要像他那样呢!”

                    还有孩子明明已经在进步了,爸爸妈妈还是对他不满意,“我最讨厌父母老是拿别人和我比了,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又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努力与进步他们都看不到呢?”

                    盒子世界点评:对于孩子,不要用过分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他在某一方面可能会弱点,但另一方面一定会强点。作为父母,更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不用盲目地攀比。特别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比,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与叛逆。

                    三、永远将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

                    很多父母都喜欢干涉孩子的穿着、发型,乃至鞋子,并且总认为自己的眼光才是正确的,其实孩子们渐渐长大了,都会有自己的选择。12岁的小盒子萧萧说,她每次和妈妈逛街的过程都会吵架:妈妈看中的衣服,自己觉得太土、太保守;自己看中的衣服,妈妈又觉得太不像话。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妈妈偏偏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永远都要听从于她的安排。

                    在盒子推推上,也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留言——“小孩也有自尊。妈妈却不这样认为,给我挑的衣服都很难看,我不肯穿,他也让我穿,我想自己选衣服,她还是不肯,非常郁闷.......”

                    盒子世界点评:孩子总会长大的,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喜好,倾听他们的声音,孩子会回报给你同样的尊重与喜爱。

                    四、专制,自以为是,不懂装懂,错了还硬撑着;

                    “妈妈可能更年期要到了吧,似乎看我做什么都看不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14岁的小盒子航航说,记得去年暑假,同学到景德镇旅游,大老远的给她带回来一个青花瓷的花瓶。“为了不弄坏,我小心翼翼地把盖子和瓶子分别包了一层层报纸,刚拿到家,还没来得及打开,妈妈下班回来了,她以为只有瓶子,结果一抖,把盖子打碎了。明明她错了,我本以为她会跟我说声‘对不起’,没想到她却‘反咬一口’:‘你自己的东西,怎么不好好收拾。’真让人特别失望。”

                    盒子世界点评: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当然不能例外,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要学会以平等的视角去对待孩子,做他们的朋友。如果在家里总是父母在专制独裁地下命令,只会让孩子在心灵上离父母越来越远。

                    五、喜欢体罚孩子

                    “为什么小孩不听话就会挨打?”“为什么大人可以打小孩?”在盒子推推上,经常会有孩子如此发问。小盒子珠珠更是发泄说,“他们动不动就打人,就知道打,我都习惯了,在这个家里,我根本没什么地位。现在只想早点长大,早点离开这个家。”

                    在盒子世界“我受过什么惩罚”的话题,引来了很多孩子对此的讨论。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记住的惩罚,都是一些在他们看来并不合理的处罚,虽然有些并不带有体罚的性质。比如,被罚抄最长的课文很多遍;比如被罚站,被妈妈罚不准吃饭;当然也有极端的例子,被爸爸打了10个巴掌……

                    盒子世界点评:滥用体罚只会破坏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情。既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体罚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亲近,而且打多了,只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会对抗、对骂、对打。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13
                      • 文章3
                      • 注册2012-03-28
                      我觉得学什么都要在兴趣的情况下进行。
                      班主任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份责任。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0
                        • 文章1
                        • 注册2012-03-28
                        昆山捷梯教育培训学校
                        http://www.tongboedu.com/
                        http://www.kssheji.com/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
                          • 经验215
                          • 文章8
                          • 注册2012-03-30
                          [P]请家长警觉起来。孩子正处在第一个叛逆期,家长要注意引导就是了。如果环境对孩子不利,那就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其中包括大人的行为举止的优化。[/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