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推荐]一位山村代课教师的坚守
    时间:2006年05月19日19:06   来源:教育时报【作者:刘肖 侯军锋】
 
  100元的工资,她拿了整整10年;

  本乡一所中学每月300元请她去,她没有走;

  洛阳市某私立学校以月薪900元聘她,她没有走;

  学生要她一起去南方打工,一个月1000多元,她还是没有走;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她痴心不改?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矢志不渝?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山,共同见证——

  [COLOR=red][B]一位山村代课教师的坚守[/B][/COLOR]

  [B]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当老师[/B]

  是一封村民的来信,将记者引进了大山。密密麻麻写了5页的信,言辞恳切,要记者一定写写他们村里的一位“好老师”。

  循着信中的线索,4月28日,记者赶往德亭乡元湾小学上村教学点。从嵩县县城向南,汽车一路沿着伊河岸边崎岖的山路缓缓前行,虽然是大晴天,仍颠簸得厉害,路面上深深的车辙,似乎在告诉我们,雨雪天这里会是怎样的泥泞。

  下午3点,记者见到了村民信中所说的“好老师”——赵松灵。

  上村教学点只有一个复式班,一年级10个学生,二年级6个学生。32岁的赵松灵,是这里唯一的老师。

  见到记者,赵松灵有些手足无措。一阵忙乱之后,她安排孩子们上自习。我们则坐在教室后面的一大片空地上,随她走进记忆的河流。

  “自小,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当老师。”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赵松灵说得很重。

  “我姐没有上过一天学,她经常背着我到学校听课。姐常跟我说:好好学习,长大当教师,让咱农村女娃有书读,别再走我的路。”

  1988年,赵松灵初中毕业报了中师,没能如愿。为了教师梦,她毅然复读再考。第二年,中考成绩一下子超过中师录取分数线30多分。可这一年,中师却不招复读生了。

  “连续两次与中师无缘,让我的情绪很低落,学习也没了劲头。”赵松灵说,“后来,教数学的谢老师告诉我,上高中将来可以报师专,照样可以当老师,让我又有了希望。” 就这样,赵松灵走进了嵩县一中的校门,并且成绩直线上升。

  然而,就在高考前的1992年5月,她最敬重的姐姐——自杀了。

  说起姐姐的死,赵松灵把头扭向门外,似乎不想让记者看到她眼里的泪光:“姐的命太苦了。她没有上过学,三岁就订了亲,却没遇到好人家。我觉得,她之所以自杀,就是因为没有文化,遇事想不开。”

  姐姐的自杀使母亲过度悲伤,导致精神失常。一连串的家庭变故,让赵松灵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复习。高考成绩出来了,赵松灵的教师梦又一次破灭。

  “当时,父亲为我指了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到一所林业管理站上班。”赵松灵说。

  但这两条路她都没有走,因为她听说德亭乡正在招代课教师。

  “为了能当老师,我偷偷从县城跑到德亭报了名。”这是她第一次没听父亲的话。

  招教考试成绩揭晓,赵松灵是全乡第一名!

  1992年8月25日,这一天,赵松灵记得很清楚。就在这一天,她背着家里人,偷偷地跑到德亭乡杨湾小学报了到。

  赵松灵被安排在三年级,教语文,还担任班主任,月工资52元。“钱不能算多,但我特别满足。”至今提起来,赵老师的话语间还透着兴奋,“一是我终于如愿当上了教师,二是可以照顾姐姐留下的孩子,她唯一的女儿小丽就在我教的那个班。”

  然而,从县城向山村迈出的这一步,并不那么容易。当初,恐怕连赵松灵也想不到,为了走上讲台,她竟然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亲情。“因为我放着父亲在县城给我找好的工作不干,偷偷跑到德亭当老师,父亲彻底寒了心,再也不认我这个女儿。此后5年,家里和我没有任何联系,就是1994年我结婚,家里也没来一个人。”

  我们低声交谈的时候,周铁军——赵松灵的丈夫——始终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一句话。

  “其实,高中时有不少男同学对我有好感。毕业后,他们有的上班,有的参军,都以不同方式向我表示过,但一听说我到乡里当了代课教师,没有一个不反对的。但是,我选择对象,别的不说,首要条件就是要支持我当老师。”赵老师看了一眼身材瘦削的丈夫,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情,“和铁军结婚,首先就是因为他支持我教学。”

  在赵老师家里,我们看到一张她结婚时的照片,奇怪的是新娘和学生一样穿着校服。

  赵松灵说:“结婚那天,因为娘家没来人,铁军是到学校接的我,学生们就当起了我的娘家人。”

  “那天,我的学生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一个个像过年似的,穿得干干净净。他们手里拿着油菜花,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路唱着歌,步行五六里将我送到了婆家,还一直陪我到半夜。”看着10多年前的留影,赵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虽然没有父母的祝福,但孩子们的纯真让我成了一个幸福的新娘。”

  [B]她是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B]

  下课了,不大的校园里热闹起来。不知是哪个小家伙喊了一声:“赵老师,跟我们一起玩吧!”于是,好多孩子都要求:“来嘛,赵老师!”

  赵松灵朝我们歉意地笑了笑,站起身。

  她一会儿跟这几个男生打乒乓球,一会儿跟那几个女生踢毽子,最后还和没有东西玩的孩子做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会儿工夫,赵松灵的额头已渗出了汗珠。

  看得出来,在赵松灵的心里,学生是多么重要,她用心地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到冷落。

  上课时间到了,记者提出要问孩子们几个问题,赵松灵点点头。

  “在你们眼中,赵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她怎么好啊?”

  “有些题我不会做时,赵老师不烦我,认真地教我!”

  “赵老师总是给我们烧热水喝。”

  “下雪了,路不好走,赵老师就不让我来上课。等天好了,她再给我补。”

  …………

  就在记者和孩子交流时,校园残损的围墙外,不时有人影晃动。原来,听说记者来采访,许多村民也来到了学校。

  村民朱润生,是第一个给报社写信的家长。他说:“俺的两个孩子都是赵老师的学生。现在,俺家老大在郑州上学,老二在县城上高中。要不是赵老师,说不定这两孩儿现在都得待在家里。听说上边要清退代课教师,你说,这么好的老师,要是走了,这学校估摸就得撤。元湾小学离这儿七八里地,远不说,路还差。上村要是没这学校了,年岁小的孩子恐怕就上不成学了。”

  村民李才娃说:“俺孩儿叫李记科,曾经是赵老师的学生。孩他娘去世得早,赵老师经常留他在学校吃饭,还给他洗头、理发。记科现在外面打工,上次打电话还说:‘我在学校学习不好,可赵老师处处照顾我,给了我生活的希望。她家要是有啥事,咱可一定要帮!’”

  村民吴领现说:“原来学校没有自来水,学校吃水,都是娃们到井边用辘轳打水。有一次,一个孩子头上被井把碰了个大包。赵老师没吭声,把自己家的猪卖了,找人给学校装了自来水。你们说说,这样的好老师去哪儿找啊?”

  山里人话不多,可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听了还是让人禁不住心头热乎乎的。

  说话间,元湾小学校长邢天吉也专门搭别人的摩托车赶了过来。

  “赵老师不但对学生好,课教得也好。”说起赵松灵的教学成绩,邢校长如数家珍,“1992年,赵老师来的时候,是全乡第一名。1996年,全乡代课教师整顿,她的文化考核名列全乡第二名。1997年,赵老师教的6个学生考进了乡中学,通知下来那天,可是全村乡亲敲锣打鼓到学校接她啊!1998年,全乡统考,她教的五年级语文获全乡第二名。去年,她教的学生,有9个进入全乡前100名。”

  邢校长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心的波澜,只是紧握着记者的手:“咱这儿确实离不开赵老师啊!”

  [B]她一直在努力成为真正的老师[/B]

  其实,从当上代课教师那天起,赵松灵就一直在为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老师而不懈地努力、再努力。

  1993年,她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可接到日思夜想的通知书时,她傻眼了,面授费600元,这对当时的赵松灵来说不啻于天文数学。——当时,赵松灵的工资是52块钱。

  “我要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要供姐姐的女儿上学,哪有钱去交这面授费?我想找父母要,可父母被我伤透了心,咋会给我钱?我真感觉仿佛天底下就剩我一个人,孤立无援。我把自己关在屋里一整天,就一个人呆呆地坐着。”

  第二天是个星期天,当赵松灵打开屋门时,她惊呆了。

  “班上37个学生齐刷刷地站在门口,班长手里提着东西。原来,孩子们见我没去班里,以为我病了,他们卖了家里的鸡蛋,买来红糖、白糖,想趁星期天来陪陪我。”

  “这是我当老师以来最感动的一次!”赵松灵说,“我撕了通知书,心里想,编外就编外,只要能跟孩子们在一起!”

  1997年,赵松灵报名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中师函授班,但又是钱成了绊脚石。

  “这次的学费是1300块钱,我当时的工资是100块钱,还老是拖欠。那时,我女儿刚两岁,小丽正在上初中。”

  东拼西凑,赵松灵只借来800块钱。眼看着这次机会又要失去了,父亲托人捎来了500块钱!这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意外了。要知道,5年来,家里跟她没有任何来往。

  后来赵松灵才得知,原来,父亲在县城遇到村里的一个学生家长。那人的一席话彻底打动了老人的心:“老叔啊,您可为咱村培养了一位好老师,您的女儿教得可好了!”

  回忆起上函授的那段经历,赵松灵除了兴奋,就是辛酸。

  为了省钱,每次她都是徒步15公里到德亭乡学习。为了赶时间,她只好半夜起床。有一次下大雪,桥上积了许多雪,她折了树枝边扫边走。有一次桥上结冰,她就用围巾包了沙子,洒着走着。有一次掉进河沟里,馒头被风刮走,她只好饿了两天。有一天她无钱住店,就蜷缩在麦秸垛旁过了一夜……

  两年的时间,两年的干粮就凉水,赵松灵硬是读完了中师,取得了中师毕业证书。

  眼下,她正在备考普通话证书。“听说有了普通话证书,我就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了。不管结果如何,有希望我就要努力!”

  说到这里,赵松灵指给记者看校园里她亲手栽下的白杨树:“如果有一天,我被清退,离开学校了,但孩子们看到这些树,应该会想起我吧,想起曾经有一位没有教师资格的老师,在这里教过他们。”

  [B]山区教育需要这样的老师[/B]

  其实,赵松灵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这里,但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不辜负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和厚爱,每一次,她都选择了留下。

  邢校长对记者说,1999年8月,德亭乡四中的陶校长几次打电话,要请赵松灵过去:“老邢啊,你一个月给赵老师100块,还没现钱;我给250块钱,外加50块钱生活费,你看行不?你就忍心看赵老师一家人作难?”

  “陶校长说的是大实话。从1997年到1999年,村里说的是每月给赵老师100块钱,可一直拖欠,加起来有3000多块啊,到现在也没给。为工资的事,学校的代课教师换了好几茬,只有赵老师一直坚守在讲台上,连句牢骚话都没有。”邢校长说到这儿,满脸的愧疚,“特别是1998年,学校另外一位代课教师,因为一直领不到工资,就带着收上来的学生的书杂费辞职了。眼看要开学了,学生没有课本可怎么办?又是赵老师卖了自家的猪,换了480块钱,补足了亏空,才没有耽误孩子们的功课!”

  “当时我是动摇了,想走。”赵松灵说,“可当陶校长派车来接我那天,学生家长听说了,拥了一院子。看见我包的被子,有几个家长竟大骂陶校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还能说什么,只能选择留下。”

  去年,洛阳市一所私立学校以每月900元的薪水聘请赵松灵,又一次被她拒绝了。她说:“我家有困难时,乡亲们替我看孩子,给我送柴火,帮我收庄稼。他们对我这么好,我不想因为这事再让乡亲们伤心。”

  然而,命运偏偏跟赵松灵过不去,接踵而来的家庭不幸让她再次陷入两难境地。

  2000年,一直支持她教学的公公病倒,卧床不起。

  2003年,嫂子患癌症去世。

  2004年,哥哥因伤致残。

  2005年秋天,丈夫打工时又不幸小腿骨折,需住院治疗。

  家里,公公还在卧床,一日三餐不能离人。医院,丈夫需要陪护。自己和哥哥的孩子,都要有人照顾……一个弱小的女子,要用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支撑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与此同时,只有她一个人的上村教学点,又没有人可以替换她。

  赵松灵弱小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高负荷的辛劳——去年11月4日,她晕倒在讲台上!

  孩子们哭了,村民们赶来了。

  一个在外找工的学生听说赵老师的情况后,专门赶回家,动员她去广东打工:“赵老师,咱别再受这份罪了。在那边,怎么说一个月也能挣1000多元!”

  赵松灵为难了。再这样下去,整个家都会被拖垮的!可一想到要离开心爱的讲台,想到因她的离开而可能失学的16个孩子,她更是心如刀绞。

  “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赵老师家里实在是太难。”村民朱润生说,“为了留住这么一位好老师,大家实在没办法了,让我给县里写信求助。”

  收到群众的来信,嵩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李遂安于去年11月27日来到了学校,看望赵松灵。李主任说:“赵老师,你是全县1000多名代课教师的佼佼者,安心教学吧,相信政府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

  12月7日,县教育局苏焕章局长又亲自来到学校,慰问赵松灵,并给她送来了1500元钱。说起那天的情形,赵松灵的话语里满是感激:“我把局长送的1500元现金给公公看时,老人艰难地说:‘咱家世代种田,连个乡干部也没见过,现在,县领导这么看起咱,咱可不能干瞎!’”几天之后,老人含笑离开了人世。

  料理完公公的后事,赵松灵给苏局长写了一封信,一五一十地汇报:“我用您留下的钱安葬了老人,剩下的400元,付公公生前的药钱184元,还了我1998年上中师欠的债200元,还余16元,我给学生们每人买了一个本子。大恩不言谢,我将努力教学,回报县教育局对我的大力支持……”

  新年前夕的12月28日,苏局长再次来到学校,为赵老师送来200元钱,他说:“读你的信,我流了眼泪。教育走到今天,有你这么热心的追随者,我很感动。快过年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山区教育需要你这样的老师,希望你继续教下去。”

  面对记者,赵松灵说:“只要我在讲台站一天,我就要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对得起领导的关怀,更对得起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山间的夜色似乎来得要早一些。记者离开时,赵松灵没有出来送,学生们还没有放学,那三尺讲台还需要她去坚守!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一位山村代课教师 支点上,阳光依然[/B]  
 
    时间:2006年05月19日19:11    来源:教育时报 刘肖  
 
  本报5月12日推出的长篇通讯《一位山村代课教师的坚守》,让我们认识了可亲可敬的赵松灵老师,也表达了本报对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其实,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开端。多年来,不少代课教师的事迹和遭遇,都通过本报走进了读者的视线。比如,2002年关于鲁山县代课教师任宗毓的组合报道《给我一个生命支点》和《送你一路冬日暖阳》。将近4年过去了,记者投向任老师的视线从未移开过,我们欣喜地看到——

  [B]支点上,阳光依然[/B]

  记得2004年教师节前,你第三次来采访我后,写过一篇报道,叫《一条大路通到我门前》。那年的11月26日,我们鲁山县教育局李国栓局长就是沿着这条大路,直接到学校看我来了。

  跟李局长一起来的,有教工委主任,有教育局工会主席。我们赵村乡中心校的曹校长,和堂沟中心小学张校长也在场,他们向李局长介绍我20多年的从教经历,介绍我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对于这所偏远的山村小学的意义。最后,希望局长能为我下一步该如何走指条路。

  李局长说:要往前看,路还是有的,你应该继续进修,拿到大专文凭,然后申请教师资格证……

  李局长拿出1000元钱递给我,还让我填了《特困教师救助表》。当时我心里可矛盾:这钱,我接吧,有些不忍心;不接吧,岂不是拂了领导和教育局的心意。

  最后,我还是接了。我想着,不管怎么样,这至少说明领导把我当成教师对待了,这比给我多少钱都重要。刘老师,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B]记者[/B]

  2002年8月,记者到鲁山县赵村乡堂沟小学采访右腿残疾的代课教师任宗毓,至今将近4年时间过去了。其间,先后发出一系列报道——

  《给我一个生命支点》,写他代课20余年仍在编外却依然痴心教育的事迹;

  《送你一路冬日暖阳》,写他与晓文感天动地的爱情传奇;

  《任老师做客电视台》,使他的奉献精神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

  《一条大路通到我门前》,坚定着他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信念;

  …………

  当然,见报的文字毕竟有限,但通过书信、电话,我们的联系却不曾间断过。我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转型期,一位优秀的代课教师,从教之路到底能走多远。

  [B]任宗毓[/B]

  李局长的那次看望,更坚定了我献身教育的决心,我要朝着局长指的方向努力。

  此后不久,我报名参加了平顶山市教育学院的大专学习,时间为两年。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学院老师都要到鲁山县教师进修学校讲课。

  从入学第一天,我就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再苦再难,决不旷课!

  我做到了。进修班的班主任贾老师,经常拿着点名册说:“在咱们班,就任老师家最远、最困难,可出勤率最高。”

  夏季,经常下雨,通往县城的一段土路,总是泥泞不堪,只能步行。我常常是身上挎着书包,手里拄着棍子,一步一探,小心翼翼地走过。腿不好,就是再小心,还是有好几次,不慎摔到泥地里,鞋和衣服都弄脏了。当时真想大哭一场啊,可这是自己认定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哭顶什么用啊。

  从进修学校到可以吃饭、坐车的街上,大约700米。对于健全人来说,这点距离不算啥,可对于我,每一个来回都是那么吃力。中午,学员们去街上吃饭了,我就吃点自带的馒头,再喝点开水,午饭就算解决了。

  去年暑假,学院集中授课,我在县城一住就是一个月。这是我和晓文结婚5年半以来,分离时间最长的一次。有一天夜里,4岁的女儿睿哲打来电话:“爸爸,我病了,我可想你……”话没说完,孩子在那边哇哇哭了,我的眼里也全是泪水。

  我平时在学校守着,节假日又去进修,这家里家外都苦了晓文。

  [B]晓文[/B]

  你知道的,宗毓每月那100多块的工资根本顾不住一个家。为了生计,我们家这几年一直在栽培食用菌。这是个特别麻烦的过程。出大力的活儿,自然是雇人干的;打杂啊,照应啊,就全是我的事了,那个脏,那个累,没亲自干过是想象不出来的。

  去年7月有一个星期六,宗毓去县里听课时,天还是好好的,谁知到了夜里,突然变阴了,雷鸣电闪!木耳晒了一院子、一路,要是泡在雨水里,这一季就算白干了。

  木耳有600多斤,我一个人可咋收啊!没办法,我哭着给宗毓打电话。其实我知道,打电话也没有用,他又回不来;他就是回来了,又能帮我什么呢。可是,我在这里无亲无故的,不跟他说跟谁说啊。

  我正哭着,突然看到,村上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捡的捡,背的背,抬的抬。600多斤木耳全保住了!我又哭了,为了乡亲们的帮助。

  我想,为啥大家愿意帮我们,除了乡里乡亲的情分,还不是因为宗毓教着他们的孩子!大家都清楚,这山里学校没有老师愿意来,要不是宗毓干,不定有多少孩子要失学呢。

  [B]记者[/B]

  晓文,这个我所敬重的年轻女子,因为对“病残的山村教师”的情感,背离亲情,跑进深山,嫁给了比自己大15岁的任宗毓。

  我也时常收到晓文的来信。有一次,她在信中写到——

  王蒙说过:“人的存在是需要证明的,人生需要见证。无法被证明的人生和存在,其真实性是可疑的,其价值是可疑的。那是一种无法忍受的不幸。”

  那么我此生所要做的就是为了证明任老师的存在,见证他的人生、他的价值。

  能够证明他的还有学生,还有《教育时报》……

  [B]晓文[/B]

  有两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忍不住想跟您说,刘老师。

  前年10月,有一天,任老师睡得特别早。我以为他病了,问他,他说心里可难受。我吓了一跳,再问,他说中午有个卡车司机进门就问:“闹了半天,你当个校长还没有工资?你这混得也太差劲了吧!”他责怪地看着我:“又是你跟人家说我没工资了吧?”

  我这才想起那个人,到咱家开的小商店来买东西,差两块钱不给,反过来说我:“你家里有教师,还这么贪财。”我就说,任老师是代课的,不发工资。没想到这话又传到宗毓耳朵里,伤了他的自尊。

  当时,我就劝宗毓:“不相干的人,你那么在意他的话干啥?我不是从来都支持你,从来没有埋怨过你吗?”

  见他还是闷闷的,我又说:“他既然有钱,又何必赖我两块钱?他既然能干,又何必让人使唤着拉矿石?咱好歹还管着四五十个学生、几堆作业本呢!”

  他嗤地笑了:“就是!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他的话对我没价值。”

  看着这个坚韧而又脆弱的男人,我的心里啊,又是心酸,又有忏悔……

  去年春上有一天,学校的张老师偷偷告诉宗毓,学生们兑钱托班车司机去县里给他买生日蛋糕了。宗毓很纳闷:半辈子都没过过生日,孩儿们是咋知道我的生日的?

  学生们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了。农村孩子哪来钱啊?买蛋糕的钱,是他们用课余时间割荆条卖的。我说呢,那些天怎么老是看到几个孩子背着荆条从河里走,一个个蓬头垢面的。有个孩子脸上还被划伤了,红红的一长道子,让人看了心疼。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孩子们围着任老师唱歌时,我们都掉下了眼泪。我最知道,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学生们用汗水换来的礼物,更能让宗毓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B]任宗毓[/B]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参加进修主要是为了拿个文凭。当然,我也需要。可我更希望通过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要对得起学生们、还有父老乡亲的那份信任。

  学习再怎么紧张,对我来说毕竟是业余的,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到了教育教学上。我把进修学到的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严、爱、实、活”四字原则,以及20个字的教学目标:激发兴趣,巩固基础,表达情感,纵横联合,提高素质。这些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最近4个学期,我教的四年级语文,连续获得全乡第一。教育综合评估时,全中心小学25名教师中,我排在第二。

  去年教师节,我同时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班主任。对于一个代课教师来说,这几乎是不敢奢望的荣誉。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们都没有对我另眼相待,这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

  再过一个月,我进修的全部学业就要完成了。拿到大专文凭后,我还要考普通话合格证,然后申请教师资格证……

  今年,我们家里的食用菌栽培也停了,晓文主要照顾孩子,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不知道我的努力什么时候能有结果,教师队伍何时能重新接收我这个在讲台上奋斗了26年的“编外老兵”。

  [B]记者[/B]

  整理着任宗毓老师的故事,脑海里不时闪现采访赵松灵老师的情景,内心掀起阵阵波澜——

  赵松灵和任宗毓的人生际遇是如此地相似:同样将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终生的理想;同样担任代课教师许多年,不计报酬地坚守在山区学校的讲台上;同样把全部的身心和情感倾注给了山里的孩子们;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和爱戴;甚至同样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的亲自慰问和热切鼓励……

  然而,在记者眼里,任老师和赵老师目前的精神状态又是如此地不同:任老师在教学之余忙于进修,为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而努力,艰难却信心十足;而赵老师,却陷入去留两难的境地,不知道下一步的路该走向何方……

  3月31日,本报在一版醒目位置刊发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的话:“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参加招聘,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对于任宗毓和赵松灵们来说,这无异于一道希望的阳光!

  我还清晰地记得,4年前第一次到堂沟采访的那天夜里,任宗毓郑重地说:“我需要一个支点,支撑起我的理想、我的未来、我的全部生命。这个支点就是讲台。”

  尽管目标遥遥,尽管道路漫漫,相信任宗毓、赵松灵以及所有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的代课教师,都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

  好在那支点还在、那阳光依然。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80
    • 经验997
    • 文章140
    • 注册2006-05-24
    他们是我们教师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是我们的人生楷模。我去过山里,看到过许多山区老师的工作环境,不是一个苦字能感受的。我们就是这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