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转帖]别把性教育当洪水猛兽
      
        作者:向阳花儿    时间:2006-08-04 09:37:24     央视论坛

     
       伪道学的厉害,就是冲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阵劈头刀棒,砍得你魂不附体、满地找牙。借助道学的名义,摇旗呐喊,要铲除“败类”,其实只是一种“伪装化”伎俩。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的境遇,张竞生,时1921年10月,他受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教学以外,他开设了一个课外补习班之类的东西,像现在的业余补习班,以得两碗稀饭钱。他讲什么呢?他讲性心理和爱情问题,同时与北京《晨报》副刊聘请美国著名学者格山夫人来北大做关于《为什么要节育》的报告。1925年,张竞生在报纸上发出启事,公开征集个人性史编著成《性史》。从此之后落下一个“性欲博士”的头衔,招惹得声誉扫地,从北大撤离。不幸的是,1929年初他到杭州讲学,又被冠以“性宣传”罪名驱逐出境。可怜的张博士,竟然没有了容身之地。

      那个时期,中国封建余孽尚存,发出这样的言论,其遭遇也属正常。可是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还有许多人认为这类事情绝不能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谈性色变”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

      近日,北京市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玫玫策划数月之久的北京第一个“性教育夏令营”宣告失败。从事性教育长达16年的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张玫玫无奈地说:“性教育并非等于我们所谓的两性关系,我们的性教育夏令营并不是给小学生灌输性的理论知识。性教育教人如何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好男人或者好女人。”(7月31日《竞报》)

      记得看影片《恋爱中的宝贝》,女主人公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她在少女时代的记忆,母亲的话语,“你是从垃圾篓里捡回来的”,周围是一群青年少妇的“哈哈”大笑声。也有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所造成的特殊因素,隔音不好的土墙里,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父亲母亲总是在床上弄出一些异样的响动。这都在她纯真的少女时代留下了难以化解的阴影。她怎么也闹不明白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极大的反差,对她的灵魂产生了一种虚幻、空想、狂想的症状,直至她无法释怀自己灵魂深处的幻觉而剖腹自杀,结束了她人生的旅程。最后的结局唐突而又符合逻辑,让人不得不担忧当前青少年性教育的状况。有媒体报道,在北京某医院,几乎每天都有一到两名在校女生前来做流产手术,甚至有的女生一年流产三次。在当今青少年性成熟较早的现实面前,“上游不疏导,下游只能抗洪抢险,如此恶性循环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孩子沦落为社会不良青年,要么走上轻生道路”。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你要是越拒绝越遮掩,反而越适得其反,更加剧对某件事情或事物的了解、向往的心理。但凡如此,何不顺其自然,遵循科学,结果肯定是好,而不是坏。

      张玫玫牵头举办“性教育夏令营”活动虽然失败,虽然中国性教育路途是那么遥远,但也是一件好事,路总需要走的,步履维艰,失败再所难免,为了孩子,理应承担着失败而继续前行。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26
      • 文章5
      • 注册2006-08-15
      教育教的是什么呢?就是知识?应该是完整的人生,应该是无所保留的都教给他们,知识,做人,处世.当然是在不同时期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对未成年人说性 看看各国性教育奇招[/B]  
       
        时间:2006年09月13日12:36   【来源:新华网】  倪丹丹  国际周刊专稿

        性问题是许多父母与孩子间的敏感话题,有的家长和学校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尽管青春期性教育对21世纪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已逐步为人接受,但是对于教育方式则是众说纷纭,也许我们可以放开眼光,借鉴一下世界各国的性教育。

        [B]马来西亚 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B]

        一份由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教育部、非政府组织以及教育家等联手拟定,名为全国性教育的建议书提交给了内阁,并获得通过,性教育可在两年内成为学校的科目之一,让小至4岁的孩童也学习性知识。学生将可在性教育科目中,学习到人文发展、两性关系、婚姻与家庭、沟通技巧,以及安全的性行为。

        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人这样讲述:“在马来西亚,父母会主动谈到一些性知识。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热线帮助、辅导中心和收留中心。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科书里就有不少性知识的传授,包括避孕受孕等。小学生因为怕他们不懂,所以用一些有图画的小本子,宣传如何保护自己身体之类的知识。”

        [B]日本 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B]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初中1年当中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在体育保健课里面也讲到,学校呼吁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还学到避孕和性病知识。

        高中时是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关于避孕、性病,还讨论伦理道德方面和流产。在初、高中,日本每所学校里都有专门由专家学者成立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日本学生的性知识主要从学校那儿获得,尽管家长也会主动和孩子讲一些相关知识。

        [B]新加坡 推出多媒体成长岁月[/B]

        新加坡计划生育协会为年轻人制定了一系列性教育方案,其重心放在严格控制性行为、性年龄。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对性犯罪的量刑十分严格。到1999年,就已经有9000名公民接受了性教育课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成长岁月系列》。另有三个《成长岁月系列》教材将在未来两年内相继推出,它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的学生。

        [B]荷兰 孩子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B]

        荷兰人开放的性态度给全世界留下过深刻印象。然而,荷兰性开放并非像外界担心的那样青少年性泛滥。相反,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已开始接受性教育,与学其他课程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做研究报告,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在欧洲国家中,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教育专家们认为,对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至于让一时的性冲动或因为对性的某种无知而做下令自己后悔终生的憾事。

        [B]美国 1/3学校进行禁欲教育[/B]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知识。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并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凡综合性大学都有社会学系,凡有社会学系的都开设有关“性教育”的课。

        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有一些学校会提供在何处可获得控制生育器具或如何使用避孕套的资讯。在美国某地铁车厢里曾有一则广告,提醒中学生使用避孕套。画面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题词很醒目:“If you do,do it center。”(如果你要做,就要做得正确)尽管少女早孕在美国现象很普遍,但较过去,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后,早孕人数已急剧减少。现在已在全美14个城市32所公立学校中建立性咨询室。在咨询室里,主持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不管怎样,美国绝不让青少年处于一种无师自通的局面,以致“性无知”、“性放纵”。

        [B]瑞典 “共同生活事业”涵盖广泛[/B]

        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成为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的青春期性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其早期学校性教育是国际公认的青春期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瑞典自1933年开展性教育以来,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HIV阳性率至今全国仅5132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堕胎率超低;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最近,在瑞典已不再使用性教育一词,而使用“共同生活事业”一词代替,提出了更广泛的涵义。即不仅致力于男女之间和谐的共同生活,还包括了男性之间、女性之间的共同相处,性关系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

        [B]芬兰 每天讲故事[/B]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性教育就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一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30多年过去了,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芬兰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

        [B]英国 同伴教育[/B]

        英国的青少年未婚先孕的比例提高后,在专家的建议下,英国政府通过的法律规定,必须对五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教授。

        目前,在英美等国家较为流行“同伴教育”,即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青少年性知识“来路不正” 课堂教育急需改变“路子”  
         
            2007-08-22 09:39:11 南方日报
         

          青少年性知识“来路不正” 课堂教育急需改变“路子”  

          《2007广东性学报告》出炉,高中生性教育、婚外恋等成热议话题
            

          广东人的性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调查显示,近四成高中生认为贞操“不重要”或“看具体情况”、近2/3大学生接受“婚前同居”……

          由广东省性学会主持编辑的《2007广东性学报告》昨天出版。该书收集了30余篇论文,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写序倡议性文明、树立性道德、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书中披露一些最新调查结果,探讨了大学生同居、高中生“早恋”观念变化,以及家庭冷暴力、婚外恋等热点话题。

            

          高中生性教育

          “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看(黄色刊物)”  

          遇到性问题问老师的学生不足4%
          
          去年,著名性学专家胡佩诚在广州演讲直言:“中国的家庭和课堂性教育完全失败。”那么,广东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情况如何?

          江门的吴惠贤老师在我省某重点高中抽样调查高一、高二、高三共10个班,收回有效问卷505份。调查某种意义上也印证了胡佩诚的观点。

          调查显示,学生性知识的来源首先来自书刊、媒体(占60%),其次是同学、朋友(占51.88%),再次是学校和老师(占23.37%),最后才是家长(占9.18%)。而当遇到性问题和困惑时,先是求助朋友、自己看书,找老师咨询的不足4%,而67.29%的学生“没有试过”问父母这些问题。62.57%学生希望父母在性教育方面能与他们坦诚交流,不要随便限制孩子的自由(占35.45%)。40.2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性教育应该改进,增加更多教育课程。

          目前在家庭里,许多家长谈“性”色变,或疏于引导,或敷衍了事。在学校,性教育教材缺乏,很多学校只有《生理卫生》课本,章节少、内容陈旧,“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看(黄色刊物)”现象普遍。长期的性教育缺失,导致青少年的性知识“来路不正”。2003年我国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的性知识70%来自黄色刊物、三级片和成人网站。

          约四成学生认为贞操“不重要”或“看具体情况”

          “你认为一个人的贞操十分重要吗?”60.93%的学生认为“是”,5.06%认为“不重要”,而34.01%认为“看具体情况”,到了高三学生这个数字上升到41.77%。

          对于父母担心的早恋问题,高中生也表示相当宽容。不赞成中学生恋爱的只有22.65%,而明确赞成的有18.98%,认为“无所谓”的高达58.37%,高三学生认为“无所谓”的比例达66.88%。

          专家指出,早恋是青春期正常现象,简单的“堵”无济于事,要以“防”和“导”为主。父母应该以科学态度,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教会他们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例如女孩子月经期如何护理、如何防止性侵犯、如何紧急避孕等。

          学校是主渠道,应把青春期性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要调整观点和教育方式,老师不要简单灌输、“蜻蜓点水”,而应该借鉴国外同伴教育方式,老师设计适当的情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讨论,产生思维碰撞再合理引导。

            

          大学生性观念

          近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接受“婚前同居”  

          “心动”多行动少,全国本科生同居仅占5%
          
          省社科院孙蕾、郭显超的论文《大学生同居现象浅议》指出,大学生同居现象日渐普遍,大学生对这一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这也暴露了性教育、学校管理、文化碰撞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大学生的性观念有多开放?据媒体对上海、广州、北京等50余所大学的4109名男女大学生抽样调查,反对同居的占31.3%,完全赞同的占19.8%,48.9%的学生属于中立派。而全国24个省市2000名本、专科学生的问卷和座谈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同居表示赞成的占28.4%,任其自然的占57.6%,只有13.5%的人明确反对。研究者据此认为,目前大学生对未婚同居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有接近2/3的人可以接受。

          观念上可以接受,但具体行为怎样?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的实证调查显示,在全国大学本科生中,同居的仅占5%。而西安对五所高校8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有7.02%的学生有同居行为。研究者分析认为,大学生尽管观念比较超前,但真正付诸行动同居的仍属少数。

          矛盾心态:宽容同居却不允许自己配偶“失贞”

          调查显示,由于前途不确定因素很多,23.4%的大学生同居者表示不会与现在的同居伙伴结婚,而表示“不确定”的高达55.1%,他们大多比较现实,把现在的同居关系看作暂时的。

          值得玩味的是,一方面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宽容度很高,一方面却对自己法律上的配偶的贞操看得很重,特别是男方对女方。调查显示,“如果你的恋人失去贞节,你还会与她结婚吗?”竟有53.4%的男大学生答“不”。有人直言:“朋友怎么乱搞,都无所谓;但自己的老婆不行。”研究者指出,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其实是传统男权社会和贞操观念在现代的遗留。在这种现实中,女性无疑处于劣势地位,其选择婚前同居,变数较大,容易给以后的婚姻埋下隐患。

            

          婚外恋

          “陈世美”变心,是“秦香莲”无能?  

          “黄脸婆”没魅力,拴不住自己的老公?
          
          “上世纪70年代,婚外恋是不能踩的雷区;80年代,婚外恋是作风问题;90年代,婚外恋是流行风;21世纪,婚外恋是被遗弃者的无能。”

          研究者魏敏在论文《婚姻失守:女性在家庭中的边缘化》中提出一个值得警醒的现象:对于“陈世美”,我们似乎是越来越宽容了。

          魏敏愤愤不平地指出,当男人有了钱,忽然感到妻子过时了,就想着一位“与时俱进”的红颜知己共享成功或再创佳绩。而那个留守在家庭中的女人就只能被逐出家门,让她自己去承担自己的命运。不仅如此,由于我们的时代提倡“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女人被赶出家门还有言之凿凿的理由——谁让她不自强自立呢?

          她举了一个例子:她接待一个50多岁的下岗女工,前几年单位效益不好,被迫回家当主妇。老公嫌她是“黄脸婆”,有了情人要跟她离婚。她被赶出家门,没有生活来源。她惨痛哭诉:“旧社会就算男人纳妾,也还不至于让大老婆无家可归啊!”
          
          下岗“4050”妇女易成现代“秦香莲”
          
          这在前几年那些下岗的“4050”妇女阶层表现最为明显。这时,她们往往视老公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旦风吹草动就查短信、翻电话记录、跟踪老公,总之患得患失把自己一步步逼向崩溃的边缘。而等到男人抽身而出,她们又相信了作家和电视的忠告,是自己没本事拴不住男人,又逼得太紧犯了错,导致婚姻失守,于是开始忏悔。现代“秦香莲”就是这样炼出来的,成为社会、家庭和文化的牺牲品,还要为自己的苦难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专家呼吁,社会应关注和关怀这一群体,有关影视作品的“导向问题”应该扭转。

            

          家庭冷暴力

          七成家庭有过“冷战”,多是“知识分子”“白领”  

          夫妻不说话,停止或敷衍性生活
          
          省社科院的黎明泽解释说,家庭冷暴力,又称精神暴力,指夫妻一方对对方漠不关心,言语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以不作为形式出现的隐性暴力行为。

          据我国心理学专家刘吉吉博士对北京、天津等城市的2000多个家庭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家庭都有过或正处在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多发生在城市的“知识分子”或“白领”等高收入家庭。他们多数认为拳打脚踢“太暴力”、“不文明”,一旦夫妻发生矛盾,就选择“冷战”这种“比较文明”的方式。

          “邻居不劝、居委会不问”,建议社工干预

          家庭暴力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私事”、“家事”,因此造就了“邻居不劝、居委会不问、单位不管、不出人命司法机关不理”的“四不”现象。面对这种新型的婚姻家庭问题,传统的居委会、妇联组织调解作用难以发挥,法律介入操作性不大。

          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引入西方的专业助人的“社会工作”制度,通过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合理维权,为受害者提供互助平台,在社区中加强教育,营造拒绝家庭冷暴力的和谐文化。  

          ■相关新闻
          
          今年广州性文化节“谢绝未成年人进入”

          将于11月开幕,老演员合唱团将唱《性文明之歌》引争议 

           

          本报讯 (记者/陈枫 实习生/李超 通讯员/李燕)今年广州性文化节“谢绝未成年人进入”。笔者昨日获悉,2007第五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将于今年11月3日-5日在广州开幕,将免费发放100万只安全套。

          今年广州性文化节的一个新卖点,就是请名人专门创作《性文明之歌》,邀请老演员合唱团在开幕式献唱。

          组委会解释说:“这些老演员唱功都很好。请他们唱,更有象征意义,让大家看到,现在连老年人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谈性唱性,倡导性文明,这是社会的进步。”

          有网友对此提出异议:“性文明更多是年轻人去‘身体力行’,请老年人来唱,没有号召力。不如请超女、快男来唱,有卖点有青春活力,年轻人更欢迎!”

          去年性文化节因为“不设防”,允许大人带小孩进展馆而引起争议。今年则明确提出“谢绝未成年人进入”。门票暂定为20元,展馆设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分会场设在流花路广东成人用品市场。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