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童年谁做主
魏雪雁 你的童年谁做主 快乐假期 VS 辅导补习 快放假了,学生们盼望的快乐假期就要到了。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辅导班盯住了孩子。报辅导班、请家教成了家长们关心的话题。 假期里我去学校值班,路遇一位家长,她拎着一些零食和换洗衣服到学校近处的学生之家去。原来孩子期末考得不理想,假期里家人给报了辅导班,一周回家一次。我听后心里是说不出的感觉。本来就是位寄宿的学生,平时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享受亲情。现在放假了竟然还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这是什么样的假期啊?虽说家长本意是想着为孩子补缺补差,但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呢?假期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开阔视野;或者征求孩子意见适当报个兴趣特长班,这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全程参加功课补习,突击强化恶补,实在是牺牲孩子的快乐童年,抓芝麻丢西瓜的做法。孩子完全处于被学习状态,成绩能有多少提高,补习效果怎么样,真的要打个问号。
课堂主人 VS 看客陪读 为孩子减负口号已喊了许多年了;以生为本,也是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方面。但走进学校课堂去看一看,“几个人发言,大部分观望,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成绩好=好学生的成功公式,成绩好-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社会精英-功成名就的人生模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以分数为标准,学生便被贴上了无形的优劣标签,直接影响了学生受关注的程度。社会急功近利的心态、分数至上的弊端成了扼杀孩子童年快乐的借口。 节日愿望 VS 四亿三千万 六一,孩子的节日。儿童节,你的愿望是什么?今年六一节,我让孩子们写下自己节日心愿,只要是真实的想法就行,内容不限。我想知道三年级的孩子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我很庆幸孩子们认真地写下了愿望,让我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我仔细统计分析了孩子们的节日愿望,孩子们的愿望按比例排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36%的孩子希望能养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等),希望让小宠物陪伴自己。2、34%的孩子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就好,希望家人和睦不争吵、希望在外打工的父母能回到身边等。3、34%的孩子想得到节日礼物,如玩具、新衣服、书等。4、17%的学生表示想痛快吃顿大餐。5、16%的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从中可以看出三年级的孩子更希望多和家人在一起,感到自己孤独,希望有人分担。 在这同时,我看到了来自某大型购物网站的统计资料,显示六一节前一周内儿童用品的销售额达到了四亿三千万!比去年相比超过11.5%。网购的家长为孩子过儿童节的平均消费达200多元。而这仅是一家网站一周的销售额,儿童节经济给全国市场带来的收益会更加可观。一方面是无数带着价签的爱的附属物被家长买来,其中不乏899元的变形金刚、价格不菲的芭比娃娃,密密麻麻的购物单显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孩子们单纯的节日心愿。不知道这么多礼物中有多少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无独有偶,山东淄博的一位老师也让孩子写下自己的儿童节心愿。出人意料的是,40分钟过去了,大半孩子竟写不出一句话。又用了一节课时间,总算写出来了。个别孩子写完还怯生生地问:老师,我这样写行不行?老师觉得这是自己上得最艰难的一课。 写下自己的节日心愿,这本是最直抒胸臆、不假思索而出的问题,怎么在有些孩子看来却变成了想破头皮的难题?变成了标准答案的考试?可能是觉得写出来也不一定能实现,就宁可对不说话的玩具说,也不向别人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吧! 我的童年我做主?春游去哪儿,六一怎么过,课堂学什么,作业写什么,假期做什么……从学校到家庭,从课堂到课外,孩子们能说了算的事实在太少了。孩子们的童年家长做主,学校做主,说到底是分数做主。在这重重以爱的名义做主的模式下成长的孩子,被束缚了手脚,被禁锢了思维,习惯了服从,习惯了接受。将来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自主创新又从何谈起?作为家长、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蹲下身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如今童年苦,谁能己做主?童趣被剥夺,家庭少和睦。学风因世易,家家争恶补。都抢起跑线,家长不愿输。 孩子,你的童年谁做主?你的未来谁做主? 作者通联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小学 魏雪雁 邮编 235000 手机 15956135096 Email:ahweixueyan@sina.com 你的童年谁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