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教育部拟严禁小学分重点班 出台减负十条规定
    [P][SIZE=5]     近年来,在各地的努力下,小学生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一些地方,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教育部([COLOR=#000000]微博[/SIZE])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定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等十个方面对小学生减负作出具体规定。全文如下:[/COLOR][/P][P][ALIGN=center][B][SIZE=5]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SIZE][/B][/ALIGN][/P][P][ALIGN=center][SIZE=5](2013年8月21日征求意见稿)[/SIZE][/ALIGN][/P][P][SIZE=5]     一、阳光入学。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实行信息公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SIZE][/P][P][SIZE=5]     二、均衡编班。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SIZE][/P][P][SIZE=5]     三、“零起点”教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SIZE][/P][P][SIZE=5]     四、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SIZE][/P][P][SIZE=5]     五、规范考试。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COLOR=#000000]外语[/SIZE]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COLOR][/P][P][SIZE=5]     六、等级评价。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SIZE][/P][P][SIZE=5]     七、一科一辅。教辅材料购买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SIZE][/P][P][SIZE=5]     八、严禁违规补课。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SIZE][/P][P][SIZE=5]     九、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SIZE][/P][P][SIZE=5]     十、强化督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SIZE][/P][P][SIZE=5][/SIZE] [/P][P][SIZE=5][/SIZE] [/P][P][SIZE=5][/SIZE] [/P][P][SIZE=5][/SIZ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先要从严禁形式主义作风开始,中央“整四风”,确实是很好的!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ALIGN=center][COLOR=#0000ff][SIZE=5][B]1.8万学生在家上学 过半家庭不认同学校教育[/B][/SIZE][/COLOR][/ALIGN][/P][P][SIZE=4]     如今,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分析我国“在家上学”的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下。[/SIZE][/P][P][SIZE=4]     [B]“叛逃”多与学校有关[/B][/SIZE][/P][P][SIZE=4]     “在家上学”是一种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通常由父母或家庭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可以看出,其中有四项都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SIZE][/P][P][SIZE=4]     被调查家庭中,62.01%在家上学的孩子曾经在传统学校学习,后来从传统学校中转了出来,而37.99%的孩子则一直在家上学。多数孩子是在幼儿园小班到一年级之间开始不在传统学校上学的,占51.23%。[/SIZE][/P][P][SIZE=4]     [B]年龄集中在小学阶段[/B][/SIZE][/P][P][SIZE=4]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均位于东部。教育专家分析称,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SIZE][/P][P][SIZE=4]     另外,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多于女孩。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至10岁之间(60.42%),其中6岁的孩子最多,17岁的孩子最少。可见,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较少处于初高中阶段。教育专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考、[COLOR=#000000]高考[/SIZE]([COLOR=#000000]微博[/COLOR])仍是我国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以逾越的“坎儿”。[/COLOR][/P][P][SIZE=4]     此外,调查显示,多数在家上学的孩子喜欢该学习方式,其中43.02%的孩子表示非常喜欢,38.55%的孩子比较喜欢。家长则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其各方面能力都处于中上水平。对于很多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孩子来说,多数家长选择“继续在家上学”,而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出国[COLOR=#000000]留学[/SIZE] ([COLOR=#000000]微博[/COLOR]) ”的家长最多。[/COLOR][/P][P][SIZE=4]     [B]家长多具有高学历[/B][/SIZE][/P][P][SIZE=4]     实施在家上学的被调查家庭中,45.81%的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24.58%的家庭主要由父亲负责,另有24.02%的家庭由父母一起负责,仅有1.68%的家庭由家庭教师负责。[/SIZE][/P][P][SIZE=4]     从学历来看,实施在家上学家庭的家长多具有高学历,其中75.42%的家长有着大专及以上学历。从职业来看,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63.13%的职业是企业职工、专业人员(如教师、医生、技术员等)和自由职业。[/SIZE][/P][P][SIZE=4]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研发现,被调查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收入主要集中在2万元以下和5万元以上高低两端,其中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最多,占56.73%。在时间投入上,多数家长认为父母不需要全职。[/SIZE][/P][P][SIZE=4]     北京晨报记者 王斌[/SIZE][/P][P][SIZE=4][/SIZE] [/P][P][SIZE=4][/SIZE] [/P][P] [/P][P] [/P][P]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