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人教社: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不实
    [P][P][ALIGN=center][SIZE=9pt][/SIZE][/ALIGN][/P][P][SIZE=4][IMG]http://img1.gtimg.com/edu/pics/hv1/166/246/1410/91748146.jpg[/IMG][/SIZE][/P][P][ALIGN=center][SIZE=4]
    [/SIZE][/ALIGN][/P][P][/P][P][ALIGN=left][SIZE=large]     [/SIZE][SIZE=4]9月4日,有关《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作家称其过于深刻》的文章在腾讯微博引起热议。针对鲁迅文章是否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一事,腾讯教育(微博)第一时间连线人教社求证。据相关负责人称:“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这一说法是很不准确的,本次教材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SIZE][/ALIGN][/P][/P][P][P][SIZE=4]     据介绍,目前,人教版初中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里,依旧有鲁迅先生的6篇文章,所占比例仍是国内作家最多的。根本不存在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一说。[/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方舟子在微博上质疑称:“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因为‘鲁迅的文章与时代脱节’、‘鲁迅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是社会的阴暗面,与社会主旋律格调不一致’。”鲁国平等微博名人也纷纷在在微博上发表观点,表示反驳。针对名人公知的批评之声,人教社负责人表示:“部分公知根据错误的标题,进行连篇累牍的反驳是很不负责的。”《河南日报》针对教材调整的报道标题是《送走鲁迅迎来史铁生——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一文,在媒体转载后,改为《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作家称其过于深刻》是不实的说法,也误导了网友。[/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有关教科书的内容调整,每年再版都会做一些微调。“主要根据教学一线,老师学生的反馈,来做一些技术层面的调整。与其他因素无关。”[/SIZE][/P][P][SIZE=large]     [/SIZE][B][SIZE=4]教材单元顺序也进行调整[/SIZE][/B][/P][P][SIZE=large]     [/SIZE][SIZE=4]此次初一语文教材的单元顺序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6个单元分别为亲情、校园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科技类、名著。[/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语文教研员闫明表示,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为家庭亲情。他表示,将亲情单元调整到最前面,由浅入深,这种调整贴近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让学生最先体会亲情,由家庭到自然再到社会,一步一步进行,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王志勇说,在六个单元中,第二单元的变化最大,新增了五篇文章,分别为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等。[/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B][/B][B][/B][B][/B][B]更换9篇,改动1篇[/B][/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SIZE][/P][P][SIZE=large]     [/SIZE][B][SIZE=4]删掉的课文:[/SIZE][/B][/P][P][SIZE=4]沈复的《童趣》[/SIZE][/P][P][SIZE=4]流沙河的《理想》[/SIZE][/P][P][SIZE=4]《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SIZE][/P][P][SIZE=4]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SIZE][/P][P][SIZE=4]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SIZE][/P][P][SIZE=4]梁衡的《夏感》[/SIZE][/P][P][SIZE=4]蒲松龄的《山市》[/SIZE][/P][P][SIZE=4]鲁迅的《风筝》[/SIZE][/P][P][SIZE=4]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SIZE][/P][P][SIZE=large]     [/SIZE][B][SIZE=4]新增的文章:[/SIZE][/B][/P][P][SIZE=4]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SIZE][/P][P][SIZE=4]魏巍的《我的老师》[/SIZE][/P][P][SIZE=4]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SIZE][/P][P][SIZE=4]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SIZE][/P][P][SIZE=4]马及时的《王几何》[/SIZE][/P][P][SIZE=4]贾平凹的《风雨》[/SIZE][/P][P][SIZE=4]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SIZE][/P][P][SIZE=4]纪昀的《河中石兽》[/SIZE][/P][P][SIZE=4]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SIZE][/P][P][SIZE=large]     [/SIZE][B][SIZE=4]改动的文章:[/SIZE][/B][/P][P][SIZE=4]《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有变化。[/SIZE][/P][/P][P][SIZE=4]
    [/SIZE][/P][P][SIZE=4]
    [/SIZE][/P][P][SIZE=9pt]
    [/SIZE][/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P][SIZE=large]     [/SIZE][B][SIZE=4]媒体关注[/SIZE][/B][/P][P][SIZE=large]     [/SIZE][B][SIZE=4]■ 焦点[/SIZE][/B][/P][P][SIZE=large]     [/SIZE][B][SIZE=4]“鲁迅大撤退”是老话题[/SIZE][/B][/P][P][SIZE=4]     此次新版教材中将鲁迅的《风筝》更换掉了。对此,王志勇说,初一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想表达的意图和作者的情绪和情感,而老师在授课时分解也很吃力,感觉是人为教给学生,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很难。王志勇说,就他记忆来讲,鲁迅这篇“风筝”在初一教材中出现已经很长时间了,起码10年左右。[/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对于此次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被更换,北京市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相比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言,鲁迅的文章入选中小学教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篇幅呈下降趋势。一些深奥难懂的内容被替换或调整到高中阶段。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新是教材发展的基本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教材中鲁迅一家独大是“阅读贫乏”时代的表现,随着学术研究及出版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开始逐渐进入中小学教材。相应地鲁迅作品的篇幅减少,正是对这些新入选经典作品的阅读鉴赏中,学生更加感受到鲁迅的伟大和独特。只是篇幅的多少并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绝对的权威,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感悟其独特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才会产生更深刻的教育价值。何况在今天的阅读时代,只靠教科书所灌输的价值能坚持多长时间,真要打一问号。基础教育应可能让学生较大范围地接触各类经典作品,而非唯一的“投枪与匕首”。[/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北京市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鲁迅大撤退这一话题被反复提及,是人们当前社会不公的焦虑在教材修订方面的投射,但是,担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育并不能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呼吁家长以发展的眼光关注教材的更新,而不要停留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SIZE][/P][P][SIZE=large]     [/SIZE][B][SIZE=4]“部分文章被撤有些可惜”[/SIZE][/B][/P][P][SIZE=large]     [/SIZE][SIZE=4]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韩宝江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的编者在选文的时候会淘汰一些相对年代久远的文章,逐渐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的、认可度较高的文章。他认为,被更换掉的文章不是说不好,不仅出于编者的种种考虑,也考虑到当今学生的接受能力。[/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他举例,鲁迅有些文章其实很轻松的,但由于人为过度的深刻解读,加上当代学生由于文学功底相对比较薄弱,接不上茬等原因,使得鲁迅的一些作品相对学生理解上有一些难度。[/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对此,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语文教研员闫明表示,就他个人认为,鲁迅等人的文章不一定就是完全被删除了,或许是调整了顺序,调整到初二、初三年级。[/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对于此次被更换掉的文章,苹果园中学初一年级语文组备课组组长王志勇认为,也有个别文章比较可惜。[/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这个暑期,他对张晓风的《行道树》进行了充足的备课,他打算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比赛课,没想到开学发现被删除了,“这篇文章无论是从学生的人生观的确定还是写作方式上,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另外,王志勇说,在此次入选的9篇文章中,马及时的《王几何》如果从教师角度讲,该文章相对浅显一些,很普通的一篇文章,但如果站在学生角度,该文章有可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情节上,学生兴趣点比较多。”[/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 背景[/SIZE][/P][P][SIZE=large]     [/SIZE][B][SIZE=4]新课标合理安排课程难度[/SIZE][/B][/P][P][SIZE=large]     [/SIZE][SIZE=4]据了解,去年年初,教育部(微博)印发了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后,各地教材相应调整。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北京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除语文仍然使用旧版本教材,其他学科课本均有所调整。今年秋季开学,北京市70%左右中小学使用的“京版教材”也宣布,部分科目有调整,涉及小学、初中各门国家课程的起始年级,包括数学、英语等科目。[/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教育部表示,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努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容量和难度。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 反应[/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人教社:初中教材鲁迅文章居各作家之首[/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针对昨天部分媒体报道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教材”的报道,昨日,人教社在官方微博称,此类报道是失实报道,“表示遗憾。”[/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人教社称,目前为止,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7-9年级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册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可精选鲁迅经典作品给学生选读”[/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离开中学校园16年的石女士还记得,当时自己作为学生读鲁迅文章时也曾感觉比较难懂,必须在老师指导下才能知道文章所体现的意思。[/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鲁迅的文章有时代的印记在里面,对于现在的学生会越来越陌生,删除也并不奇怪,毕竟现代社会需要与时俱进的文学作品。”[/SIZE][/P][P][SIZE=large]     [/SIZE][SIZE=4]但她建议,鲁迅毕竟是文坛巨匠,他的作品还是值得当今学生拜读一下,“学校是否考虑安排一些课外阅读的方式,选一些他的经典作品让学生选读。”(新京报)[/SIZE][/P][/P][P][SIZE=4]
      [/SIZE][/P][P][SIZE=4]
      [/SIZE][/P][P][SIZE=4]
      [/SIZE][/P][P][SIZE=9pt]
      [/SIZE][/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3500
        • 经验582888
        • 文章3409
        • 注册2011-09-22
        《秋天的怀念》某些版本的小学课本有。[P]鲁迅的杂文太锋利了,可能行政主义者也不愿学生接触杂文吧——以为是说的现代现实社会。[/P]
        青春那么美,努力创造吧,不为名利累,给心放个假。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多点思考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积分186
            • 经验40764
            • 文章175
            • 注册2012-12-20
            鲁迅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作为课外读物提倡学生读还是可行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鲁迅的文章,内容虽犀利,可也有一些浅显的让中小学生受益的佳文的,全部删除实乃可惜。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42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