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LINE-HEIGHT=16.2p][SIZE=4][b] 最近有报道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文章”,此事引发媒体热议。教育部对此十分重视和关注,责成我社研究并给予答复。[/b][/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6.2p][SIZE=4][b] [LINE-HEIGHT=16.2p]第一,自现代意义的语文教材问世以来,鲁迅作品一直是其中熠熠生辉的明珠,这源于教材编纂者对鲁迅先生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感一直绵延至今。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深度考察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民族、文化都有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要了解中国社会和民族精神,正确认识当下现实和世界,鲁迅作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编写的各套教材中,鲁迅作品都占了较大比重。在这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LINE-HEIGHT][LINE-HEIGHT=16.2p]7-9[/LINE-HEIGHT][LINE-HEIGHT=16.2p]年级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有[/LINE-HEIGHT][LINE-HEIGHT=16.2p]6[/LINE-HEIGHT][LINE-HEIGHT=16.2p]篇之多,入选作品数量排在课文作家首位。[/LINE-HEIGHT][/b][/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6.2p][SIZE=4][b] [LINE-HEIGHT=16.2p]第二,任何作品进入教材都有一个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在[/LINE-HEIGHT][LINE-HEIGHT=16.2p]2001[/LINE-HEIGHT][LINE-HEIGHT=16.2p]年版的教材中,我们把鲁迅先生的《风筝》编入七年级上册以“亲情”为主题的单元。这是该文初次选入语文教材。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反映,该文表现了兄弟间的亲情,也有可贵的自省精神,但部分段落涉及的思想背景超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力,影响到学生对主题的把握。因此,在这次调整中,我们尊重教师的意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风筝》换下,以避免教学困难。[/LINE-HEIGHT][/b][/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6.2p][SIZE=4][b] [LINE-HEIGHT=16.2p]第三,对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安排,编者是有通盘考虑的。我们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学段、不同册次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相关作品,慎重放入教材。因此,调整并不是删除,而是将其安排在最适合教学的地方。[/LINE-HEIGHT][/b][/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6.2p][SIZE=4][b] [LINE-HEIGHT=16.2p] [/LINE-HEIGHT][/b][/SIZE][b][LINE-HEIGHT=16.2p][SIZE=large]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SIZE][/LINE-HEIGHT][/b][/LINE-HEIGHT][/P][P][LINE-HEIGHT=16.2p][SIZE=4][b] 2013年9月6日[/b][/SIZE][/LINE-HEIGHT][/P][/P][/P][P][P][SIZE=4][b] 人教网[/b][/SIZE][/P][/P][/P][P][SIZE=4][b]
[/b][/SIZE][/P][P][SIZE=4][b]
[/b][/SIZE][/P][P][SIZE=4][b]
[/b][/SIZE][/P][P][SIZE=9pt]
[/SIZ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