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1157
    • 经验11572
    • 文章933
    • 注册2011-12-14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供给的主要矛盾
    [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配置尺度有两种:一是以区县为尺度,二是以学校为尺度。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核算标准也有两类:一类是师生比标准,另一类是师班比标准。现实中有四种教师编制核算模型:Ⅰ型配置模式的前提是所有学校的学生数都是大致相当的,但现实中由于有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因此这种教师编制配置模式经常会遇到总量不足的问题;Ⅱ型配置模式的前提是学校是成规模的,但现实情况是大校和小校同时存在,因此这种模式对小规模学校来说是不利的;Ⅲ型配置模式的前提是校际班级规模相同,而实际情况是大班学校和小班学校同时存在,因此这种模式对大班额学校来说是不利的;Ⅳ型配置模式的前提是校际班级规模是标准化的,既不存在大班学校也不存在小班学校,或者大班额数与小班额数大致相当。在现实中,如果小班额数量较多,那么这种配置模式总体上是有利的;如果大班额数量较多,则总体上是不利的。至于一个区县究竟采用哪种教师编制配置模式,全依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状况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定。(见下图)[/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ALIGN=center][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IMG]http://www.cssn.cn/jyx/jyx_jyglx/201906/W020190624559804755878.png[/IMG] [/SIZE][/BGCOLOR][/COLOR][/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乡村学龄人口的向城性流动,一方面导致城镇学校拥挤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乡村学校稀疏化。城镇学校实质性缺编和乡村学校形式上超编并存的现实似乎意味着教师编制总量是足够的。但是,在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和区县统筹制度框架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供给面临着两大矛盾。[/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B](一)编制限增政策制约教师按需供给[/B][/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数量迅速增长,对各级财政产生了极大的经费支出压力。在此背景下,2013年国家提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2014年11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积极贯彻了中央精神并做出四项有重大意义的决定,一是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改变长期以来城乡教师编制差别对待的做法;二是严格执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政策,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三是实行向农村边远地区适当倾斜政策,对小规模学校按师生比和师班比相结合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四是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鼓励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表面上看,这一政策对农村学校是有利的,因为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意味着农村学校可以核算出更多的教师编制数,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同样可以使农村学校得到更多的实惠。但实际上,受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影响,这些好处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于财政比较困难的市县而言,政府购买工勤及教辅服务只是画中饼、纸上兵。[/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对城乡学校均产生了影响。对乡村学校来说,按师生比看,乡村小学已达1∶14.71,教师数量非常充足,远高于城区和镇区的1∶20.21和1∶18.85。但若按师班比看则仅有1.85∶1,教师数量又非常不足,远低于城区和镇区的2.25∶1和2.29∶1。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张引发系列结构性问题。首先,总量结构问题。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工作总量是固定的,如果每位城乡教师的工作量都是相等的,那么乡村学校对教师数量的需求就是相对固定的,它不会因为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变小而改变。乡村教师供给不足导致乡村教师工作负担大、专业发展难、职业倦怠重、课程开不齐等问题。其次,学科结构问题。由于教师数量有限,除语文和数学外,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基本开不出来,即使招来了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也基本都用于语文和数学教学。再次,年龄结构问题。由于乡村学生向城镇流动,导致乡村学校教师相对超编,年轻教师进不来,致使一些地区10年没有招聘新教师,教师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对城市学校来说,虽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涌入、新建学校不断增加、班级规模不断膨大,但在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政策下却无法增加教师编制,导致城镇学校靠大量聘用编外教师来满足教学需求,编外教师的大量存在使学校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受到极大挑战,教育质量保障十分困难。[/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B](二)编制管理体制阻碍教师跨区域调配[/B][/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编制主要由编制部门管理,而中小学教师岗位则由人社部门管理。从编制管理上看,无论中央编制部门还是包括省市在内的地方编制部门,对于编制的计算大都是以学生数为依据的,并不以编制体系运行的内部空间结构和岗位结构等实际需求为依据。经过编制部门核定后,带编教师及其所属公办学校形成捆绑体。换言之,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是一体的,教师编制具有机构性特点,教师编制是核给学校的,即使人调走了但编制是无法“随人走”的,即教师编制的事业单位机构属性。尽管一些地方实施了教师编制的“县管校聘”改革,但绝大多数地方实行的依然是教师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即编制按机构(学校)核定,落实到人头。教师是学校的教师,而不是教育系统的教师。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学校间调配教师,就必须进行跨部门协调,包括调整用编计划、用编指标、岗位待遇等。[1][/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教师编制还具有终身性特点。这种终身性常被视为“铁饭碗”,被视为工作的稳定性。许多人之所以选择当教师,看重的就是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教师一旦获得了编制就成了“吃皇粮”的“公家人”,除非教师自己放弃了编制,或者触及法律和道德底线;否则,没有人可以把教师裁撤掉或调整出教育系统,所谓不合格教师“退出难”的原因就在于此。调查发现,随着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老龄教师所获得的政策实惠要远多于年轻教师,因此,他们最不愿意离开现有的教学岗位,当然也最缺乏选调进城和跨区域流动的竞争力。[/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教师编制也具有空间性特点。教师编制基本上是以区县为尺度核定的,教师编制的统筹使用基本上是县域内统筹,即在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增有减、余缺互补,根本做不到市域统筹和省域统筹。在“以县为主”的教师编制管理体制下,尽管学生可以大规模跨区域流动,但公办教师是无法随学生一起进行跨地域流动的,既做不到“编随生走”,更做不到“生走师退”。对于因学生向城镇流动而导致的乡村教师“相对超编”问题,也由于教师编制的空间性和地域性,导致教育部门很难把教师编制从富余地区调剂补充到缺编地区。[/SIZE][/BGCOLOR][/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5px][ALIGN=right][COLOR=rgb(89, 87, 87)][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摘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供求矛盾及改革思路》[/SIZE][/BGCOLOR][/COLOR][/ALIGN][/LINE-HEIGHT][/P]
    联系信箱:khb630@126.com;QQ:277919266;微信公众号:jyck-xxx-01;微信号:jyck-xxx-001.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