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社论:师德问题的失真放大于社会无益
    [TABLE][TR][TD]
    2008-07-17 09:50:4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TD][/TR][TR][TD][TABLE][TR][TD][ALIGN=center][/ALIGN][/TD][/TR][TR][TD]
        媒体是一面放大镜,看什么和不看什么,反观的是公共舆论的选择机制。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放大镜里至少呈现了两位教师的命运。一位是四川教师范美忠,一位是***徽教师杨经贵。这两个名字,经过网络转化,一个名之“范跑跑”,一个名之“杨不管”。它们不再是两个普通人的姓名,转而成为网络舆论标识“师德沦丧”的话语符号。
     

      重复具体的事件情节,似乎意义不大。新近入列的杨经贵,在两名学生上课打架时未加出手制止,结果一名学生因诱发疾病送院死亡,而他坚持上课至课时结束,被网民称做“杨不管”。联系早前的“范跑跑”事件,全社会对于师德、师责的激烈讨论持续升级。只是朝夕之间,师德问题似乎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头号难题,不痛下猛药无以医治之。
     

      已经看到的情形是,网络对“师德沦丧”问题的高度关注迅速有了结果。范美忠已经离开了所在学校,失去了他作为教师的工作机会,要重获教职,估计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杨经贵在事件责任尚未彻底明晰以前,已经受到停职检查和个人赔偿10万元的处理。这对一个普通教师的物质和精神打击,都已趋于极限。两位教师的去职,为高亢的师德质疑给出应答。
     

      社会从中得到了什么?这是评价公共事件处理的第一个问题。范美忠与杨经贵的职业生涯,无疑为此付出了代价,这已经体现为对他们个人的奖惩兑现。而社会关切的师德沦丧是否就此获得了改善,师责缺失是否就此得以逆转,答案却并不乐观。甚至,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是,在全社会的职业类别中,并无证据表明教师队伍比其它职业更加道德沦丧;放弃个案争议,范美忠与杨经贵也并不表明整个教师队伍都已病入膏肓。
     

      经由“范跑跑”与“杨不管”这样戏谑的命名,网络舆论已经表达了鲜明的批判倾向。对于师德师责问题的这种放大解读,开始呈现出对教师职业的道德强迫和精神威压。这种放大解读的取舍排序,无疑潜藏了一种隐性的不公。这种舆论选择的结果,本身表明教师群体确实弱势,而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迅速处理,也隐含对网络舆论拔高师德的制度响应。
     

      我们必须重视这种不公允的放大解读,对于教师职业的内在伤害。在更完整的职业权利获得保障之前,舆论不加克制的道德驱赶,只能令从业者深感逆反和内心分裂。如果我们在意真正的职业认同,而不是某种花哨的话语面具,就必须更清醒地直面现实的教师困境,而不是逼迫从业者重复那些无比正确的师德誓言。舆论对师德师责层层加码,这种选择性放大是否能很好地自我解释,是否突破了基于事实的合适批判,是否太过激进的职业讨伐?这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现代职业体系中的教师职业,首先是一种制度标定的权利规范,其次才是一种道德标定的精神规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范美忠事件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是否应组织应急演习,杨经贵事件中,是否应在最终结案前给予教师更充分的申诉权利等等,舆论对这些重要的议题似乎无心多虑。相反,媒体放大镜轻快地选取了道德视角,从一个混乱背景中挑选了师德沦丧的主题。表达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失落当然正常,不正常的却是对教师的权利失落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
     

      关于教育的种种争论,日渐明晰的矛盾核心,显然不在于教师队伍本身。无论是教师群体的权益状况,还是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都表明,要改善其中困境,并非惩戒一二教师所能。不顾转型时代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只对师德师责问题口诛笔伐,这既让公共讨论失之轻浮,也会伤害到教师的整体职业感受。范美忠和杨经贵事件,本身都包含非常有质地的公共议题,但在“范跑跑”与“杨不管”的话语遮蔽下,舆论本身也可能误入歧途。[/TD][/TR][/TABLE][/TD][/TR][/TABLE]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社会从中得到了什么?这是评价公共事件处理的第一个问题。

          范美忠与杨经贵的职业生涯,无疑为此付出了代价,这已经体现为对他们个人的奖惩兑现。

          而社会关切的师德沦丧是否就此获得了改善,师责缺失是否就此得以逆转,答案却并不乐观。

          甚至,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是,在全社会的职业类别中,并无证据表明教师队伍比其它职业更加道德沦丧;放弃个案争议,范美忠与杨经贵也并不表明整个教师队伍都已病入膏肓。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我们必须重视这种不公允的放大解读,对于教师职业的内在伤害。

            在更完整的职业权利获得保障之前,舆论不加克制的道德驱赶,只能令从业者深感逆反和内心分裂。

            如果我们在意真正的职业认同,而不是某种花哨的话语面具,就必须更清醒地直面现实的教师困境,而不是逼迫从业者重复那些无比正确的师德誓言。

            舆论对师德师责层层加码,这种选择性放大是否能很好地自我解释,是否突破了基于事实的合适批判,是否太过激进的职业讨伐?这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77
          • 经验20409
          • 文章1720
          • 注册2005-05-25
          教师是人不是神,不能无限地要求教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5939
            • 文章90
            • 注册2008-06-29
            当教师真难,当班主任更难。容不得教师有一点点可怜的自私。那 么多教师因制止学生打架、或批评学生而被打伤、砍伤,甚至置老师于死地的也有。怎么没人关心呢?怎么没人去炒作要怎么样才能维护老师的人身权利?这公平吗?
            gaohan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