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49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画坛巨擘高希舜——两次为毛主席作画[/B][/SIZE][/P][P][SIZE=4]     1950年,刚解放的桃江开始土地改革,学校也旋即停办。当时,有些农民不明就里,把高校长视为大官--大地主--大坏蛋,要批斗他,不久,高希舜的家庭成分也被划成地主。而且,就在同时,益阳当地好几所中学的校长也被人当成反革命错杀了。
  面对这种情况,高希舜心急如焚,可一时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时,是章毅然先生提醒他,要他给毛主席写封信说明当时的情况,求毛主席帮忙渡过难关。
  可是,高希舜先生不肯这样做,他说:"毛主席是一国之主,全国刚解放,千头万绪,有好多大事在等着他解决,我还在这时候去打扰他的工作和休息,我于心不忍。"
  见高希舜不同意写信,而且实在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千钧一发的时候,章先生自作主张,瞒着高先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毛主席很快就回信了,毛主席的信除了一些友情的文字之外,还特别交代他们带着这封信去找他:"速来北京工作"。
  接到毛主席的来信的当晚,高希舜和章毅然就踏上了赴京的路途。因为他们已经听说农会的人第二天会来抓他们,再不走,肯怕他俩都没命了。为了避开眼目,他俩在月黑天高时出发,是从一个叫前丰滩的地方过的河,他们怕人撞见,不敢走大路,而是绕道杨林坳、新桥河走小路到的益阳,再从益阳坐船到长沙。
  高希舜和章毅然一到京,就在前门附近先找一家小旅馆住下了。正巧,当晚有军警来查检户口证件,他俩没有证件可查,高希舜急中生智拿出毛主席的亲笔信来证明身份。军警一见,马上举手向他们敬礼,随即又帮他俩联系一家高级宾馆住下,第二天还专车护送他俩到了中央机关。接待他们的同志报告主席之后,毛主席在第二天清早就派人送来一张手书的字条,嘱咐他俩去找文化部,要文化部安排他们的工作。就这样,高希舜被安排到京华美术院当院长,章先生则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
  京华美术学院是1924年在北平创立的一所私立美术学校。设有国画、西画两系,后增设音乐系。姚茫父、邱石冥先后任院长。1950年起由高希舜主持校务工作,1952年停办,国画、西画两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 院系合并之后,高希舜曾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一职,后来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做专职画家。
  1953年冬,就在毛主席60岁生日前夕,为了感谢毛主席的救命和提携之恩,高希舜、章毅然与齐白石商量决定合作一张画送给主席以庆贺他的生日。这张画由章先生画竹石,高先生画牡丹和万年青,再由九十三岁的齐白石画鸽子,并题上了"和平幸福万寿无疆"的画款。
  送画那天,高希舜、张毅然两位先生走到中南海的大门外就止步了,这画是通过主席的秘书交给毛主席的。主席见画如见故人,非常高兴,当即问秘书:"这画是谁送过来的?是高希舜、章毅然亲自送的,还是托人送过来的?"主席的秘书并不认识高、章二位先生,所以走到门口来问他们。可是高先生抢先回答:"是托人送来的"。
  事后章先生埋怨高先生:"你怎么不说是画家亲自送来的呢,你犯欺君之罪了,你真笨,让我进去见见毛主席该多好呀!"可是高先生却说:"主席一刻值千金,我们怎么好意思去打扰人家呢!"
  后来,高希舜还画过一张立意深远的画送给毛泽东,这幅题为《荣华下的哈巴》的国画,后来被誉为《画谏毛泽东》而被传为美谈。这张画画的是牡丹花下睡一哈巴狗,意在提醒主席要亲君子而远小人。
  毛泽东觉得这张画构思别致,立意深远,笔墨情趣都是上乘。因为喜爱,就将其悬挂于书房的中堂。可是却遭到江青、康生等人的反对,他们恶毒攻击这画,说画家作此画是别有用心,暗箭伤人。
  文化大革命后期,因为这画,高先生还受过迫害,特别是1976年,毛泽东去世之后,高希舜失去了主席的保护,"四人帮"更是对高希舜进行了围剿,他被迫停了画笔,下到农村去劳动改造。直到打倒了"四人帮",他才重拾画笔。[/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0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画坛巨擘高希舜——平生所作、所藏全部捐献国家[/B][/SIZE][/P][P][SIZE=4]     高希舜一生的艺术成就不愧为一代宗师。张国基在《高希舜画集》序言中写到:"爱林尝写《蒲田戏鸭图》,陈半丁题曰:舜翁泼墨淋漓,用笔圆浑处,白石翁不能胜也。白石翁见之,叹而书其余白曰:一峰山人之于画,手带铁圈五斤半以练其技,故有此幅之独到处,真神品也……徐悲鸿居南京,亦尝称之曰:当代画家,首推高希舜。"
    高希舜擅长花鸟画,尤以小写意见长,其用笔精湛老辣,着墨润泽丰富、设色艳丽堂皇,既重中国画文化传统中的诗情画意和笔墨雅趣,又吸收了日本浮士绘的诸多优点,这些特点在其工笔画和小写意画鸟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希舜的大写意花鸟画有吴昌硕和齐白石的影子,然而与岭南画风又多有相似之处。其画讲究写生,创作题材也十分广泛,花鸟虫鱼蔬果等无所不精,然而,他一生画得最多,也是他最爱画的题材还是莲荷。而且,他画的莲荷上,齐白石题款最多,几乎整本画册上所有的莲花都有齐白石的题款。
    南方农家,房前屋后,到处有湖泊和池塘,而且多产莲,一到盛夏,池塘里红红白白开满了灼灼花朵。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高希舜,童年就常在荷塘边玩耍,抓鸟、捉蝉、游泳、采菱、捕鱼、捞虾……
    也许正是这些儿时的经历深深地影响着他后来的艺术和人生。
    据说,齐白石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因见其别开生面,自成流派,不落前人俗套,不禁暗暗称奇,并由衷地赞叹:"余不能也!"未几,白石见其画荷饶有生趣,便为之补以草虫,还说:"余平生于绘事不喜与人合作,独爱林兄所作竟出前人窠臼,故常与之合作。"
    正如齐白石所说的那样,高希舜生前和齐白石合作的画,除了上面提及的《和平幸福万寿无疆》之外,单从《高希舜画集》上看,就还有《芋蟹》、《鱼瓮图》等好几幅作品,其中有齐白石题款的作品就更多了。也许是同乡,也许是相互欣赏的缘故吧,在画界,恐怕也只有高希舜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了。因为高齐二人合作的画有十多幅,这里仅举几例。
    《芋蟹》一画,作于1931年,由高希舜画芋,由齐白石画蟹。
    《鱼瓮图》是高希舜的名作,此画作于1924年,画为立轴,画面主体有一条挂在墙头的鱼和一坛未起封的酒,齐白石在画上的题诗是:"厨下有鱼皆不饮,堂前有瓮未曾开,与君不饮何时饮,李白刘伶安在哉"。
    最有意思的是,在高希舜作于1924年的《荻雀图》上,齐白石竟不惜笔墨先后三次题诗补款。他第一次题的是一首诗:"霜叶如刀双刃斜,山边壕下影交加。从来不足为人赏,樵牧相传唤作花。"后来,他在另一块空白处再题了一首诗:"时看好鸟去犹还,不入牢笼天地宽。却是如何忙不了,这边飞过那边山。"或许齐白石题完这两首诗之后还不过瘾,接下来他在画面下方再补题了一款:"此花吾乡最多,不知为何名,非芦花也。"在同一张画上,齐白石先后三次题诗题款,可见齐对于这画的喜爱。
    在《高希舜舜画集》里,还收录有齐白石的一张书法作品,那是齐白石看过高希舜画展之后特意为其题写的:"诸老不在眼前名,唯有虚名,殊足辱君,如笑问,此何人?画界之中一鲁肃。"
    这段话,即可看作是齐白石个人对高希舜处事为人的评价,也可看作是高希舜在当时中国画坛的正确定位。
    高希舜平生创作颇丰,可惜的是,他的大量作品,在文化大革命中多有散失。
    1981年12月,湖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大型精装本《高希舜画集》传世,画集由高希舜的同乡、同学,原全国侨联主席,著名华侨教育家张国基作序,百岁老书家孙墨佛先生题写书名。另外还有姚芒父等先生的跋语和题字等。
    1982年,这位从桃江灰山港走出来的艺术大师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辞世前,他特意嘱咐家人将其平生所作、所藏全部捐献国家(现藏故宫博物院)。[/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1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SIZE=4][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1,2][/TD][TD][P][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LINE-HEIGHT=2][SIZE=14px][P][SIZE=18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1,2,#00ef0e][/TD][TD][P][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4px][P][LINE-HEIGHT=2][SIZE=18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4px][P][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8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4px][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8px][P][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8px][B]部分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对照[/B][/SIZE][/LINE-HEIGHT][/P][/SIZ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TD][/TR][/TABLE][/LINE-HEIGHT][/LINE-HEIGHT][/P][/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TD][/TR][/TABLE][/LINE-HEIGHT][/P][/LINE-HEIGHT][/LINE-HEIGHT][/TD][/TR][/TABLE][/P][/TD][/TR][/TABLE][/SIZ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P][/P][/TD][/TR][/TABLE][/P][/TD][/TR][/TABLE]     288、慝——骗;慝拐——骗子;哈慝店我——他骗了我。
    289、礼至恭敬——礼达恭敬的程度。有时也说成礼恭至敬。
    290、蛮人子——没有读过书或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哈是一沓蛮人子——他是一个没有读过书或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
    291、发蛮——不通情理的过分要求,有时说成罢蛮。
    292、扮蛮——不认账。
    293、蛮子——粗野,凶恶,强悍之人。
    294、慝白礼拐——装白来慝,装礼进行拐。
    295、七岁龀牙齿——小孩七岁开始换牙。
    296、牚(chang念四声)——倾斜的柱子;安一沓牚——安一根倾斜的柱子。
    297、苦楚——痛苦。
    298、舛错——错误。[/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ALIGN=left][ALIGN=center][SIZE=4][B]灰山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丁夏畦[/B][/SIZE][/ALIGN][/ALIGN][/P][P][ALIGN=left][ALIGN=center][ALIGN=left][ALIGN=center][SIZE=4]   [LINE-HEIGHT=1.5]湖南桃江灰山港人丁夏畦,928年5月25日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1951年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科院院士。
    研究工作涉及偏微分方程、函数空间、数论、数理统计、调和分析和数值分析等方面,尤专于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研究。与合作者共同取得了等熵气流整体解研究的重大成果,使用Lax-Friedrichs差分格式对气体动力学方程组的收敛性进行分析,解决了非线性双曲线型守恒律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著有《可微函数与偏微分方程》等;撰有《某些幂权不等式》等论文90多篇。[/ALIGN][/SIZE][/ALIGN][/ALIGN][/LINE-HEIGHT][/ALIGN][/P]
[ 此贴最后由 苏丁一 在2014-12-26 13:25:58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数学家丁夏畦——从小不读呆书[/B][/SIZE][/P][P][SIZE=4]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丁夏畦,1928年5月25日诞生于湖南益阳桃江灰山港镇九甲湾村。他家共有五兄弟,丁院士最小。民国二十年,父母双亡,年仅2岁的丁夏畦过继给了伯父抚养。伯父曾接受过新式学堂教育,在当地很有威望。他们五兄弟的名字都是这位伯父给取的。丁院士的名字,语出《孟子》,夏畦意为夏天在田地里劳动的人,苏东坡亦有“伯始真粪土,平生夏畦劳”的诗句,可见,伯父学问非浅。
    丁夏畦6岁时在丁氏信义小学(现绿家湾小学)启蒙,194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益阳县育才中学(现为湖南育才中学)48班读初中,1943年,他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长沙明德中学。
    丁院士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是前一、二名,他经常一人关门读书,不喜交际,也没什么同学来往,读书累了,就跟兄弟们玩一下。小时的丁夏畦常说,读书不一定要发奋,搞得懂就行了,看书多了,会看呆的。但他热爱大自然,经常到志溪河里游泳,有时也到田里帮伯伯叔叔们去扮禾;他最开心的是用竹筒子煮饭,放假了,同兄弟们来到山坡上,把当时吃的那种叫万年红的米,倒进竹筒子里,生火煮熟,吃起来香喷喷的;几十年后回到家乡,院士还津津乐道这些童年往事。
    丁院士不仅少年聪慧,而且机遇也好。首先是幸得伯父抚养,才有读书的机会;再是遇到了几位恩师。1946年,丁夏畦明德中学毕业后去长沙考高校,因去晚了,他想考的名牌学校都已考完,他只报考长沙国立师范(即一师范),考完出来的路上,碰到中学数学老师曹赞华,这曹老师平素十分赏识丁的数学才华。问及原委,曹老师跟丁说:“现在武汉大学还没开考,你赶快去。”然而,此时的丁夏畦身上没有分文,曹老师知道后,马上从自己身上摸出三块银洋,给了丁。后来的结果是:丁夏畦不仅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取了长沙国立师范,而且还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数学系。从此,—颗数学新星就这样升起来了。
    在院士的故乡,人们传颂着他代人高考的故事。就在他自己高考完后等待发榜的这段时间里,他就冒名顶替为两人考上了大学。他有个亲戚因故不能参加考试,叫他去代考,没想到在考场被监考官发现了,当场被撵了出来。意想不到的是,后来这亲戚居然被西北某大学录取了,此人后来还学有成就。人们惊叹的是,去掉—门功课的成绩,他的分数仍然达到了录取线,人们不得不赞叹他的才华。[/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数学家丁夏畦——攻破世界难题“黎曼问题”[/B][/SIZE][/P][P][SIZE=4]     在武汉大学,丁夏畦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当时,华罗庚教授刚从国外回来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正从全国各地物色优秀的青年学者去研究所工作。由于孙本旺教授的推荐,丁夏畦大学毕业后得以进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从此奠定了他终身从事数学研究的人生道路。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这样一个学术空气非常浓厚的地方,丁夏畦如鱼得水。1955年,他在吴新谋教授指导下发表了《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论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数学工作者所发表的第一篇偏微分方程的论文。此后几十年,丁院士在数学领域的涵数空间、数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但他贡献最大的还是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198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条消息:《我国数学家攻破一道世界难题》,这数学家指的就是丁夏畦,消息的副标题是:“等熵气流问题的解决受到国际数学界高度评价,对水利、航空、军事和气象观测都有重要意义”。“等熵气流问题”就是“黎曼问题”,这是1860年由德国大数学家黎曼提出的。等熵气流是一种典型的气体流动,它往往出现不连续波的现象。该课题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之一。近30多年来,世界上许多数学家为之花费了大量心血,终因难度太大,堡垒难以攻破;我国是从5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的。为了解决长江三峡不稳定流的涌波计算和原子弹爆炸中的冲击波计算,1958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吴新谋教授在丁夏畦的协助下倡导并组织了这一研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几经中断。到1983年,丁夏畦等才集中全部精力向这—难题进攻。他在研究中广开思路,把有关的经典理论和最新理论成果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应用,到1985年秋,这项研究终于得到突破。他的关于《等熵气流力学方程组整体解》方面的一系列论文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著名数学家向丁索取资料,认为他们的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科学院院士格林姆说:“丁夏畦等解决了数学中一个主要的长期末获得解决的著名难题。从整个数学领域衡量,这也是一个主要的进展。”美国科学院院士拉克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刘太平、美国斯莫勒教授、奈特利教授、迪潘纳教授和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也都给予了极高评价,此成果获198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5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数学家丁夏畦——功成名就,情系桑梓[/B][/SIZE][/P][P][SIZE=4]     丁夏畦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在数学研究所晋升为研究员,1985至1994年任原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是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是个从没出国留过学的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著名数学家。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978年全国召开科学大会期间,他获得了两项科学大会奖,一项中科院重大成果奖;1980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在庆祝中国科学院成立40周年之际,丁夏畦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并获华罗庚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从1980年起,他先后培养了20余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还有1名博士后。
  几十年来,丁夏畦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创造性的研究,完成了学术论著百余种,其中学术论文90余篇,专著和主编的论文集4种,科普读物3种。他的研究工作面很广,涉及偏微分方程、函数空间、数论、数理统计、调和分析和数值分析等,尤以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的贡献为多,因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华罗庚数学奖。年过八旬的丁夏畦院士现在担任着《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经济数学》三个数学杂志的主编。
    1990年金秋,在桃江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桃江教育考察的时候,适逢丁院士回乡省亲,作为考察对象的原连河冲乡万公塘小学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派人去拜访丁院士,提出想请他为学校题个词,丁院士听了,二话没说,欣然前往,挥毫泼墨:“小学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块基石。”院士故里的九甲湾小学的前身是院士曾就读过的丁氏信义小学,为了改善办学条件,1995年冬,灰山港镇和村委决定改建这所村办小学,丁院士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慷慨解囊,主动捐资1万元,并在信中说:“兴办教育是后人造福的好事,我支持!”赤子之情溢于言表。
  2000年10月2日,是河溪水中学建校70周年,丁院士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回家乡参加校庆,并题词“河山留胜迹,溪水养英才”。
    丁院士业余爱好是诗词和书法。看了他书法的人,都说院士功底深厚,常有亲友、学生求字;他离开家乡数十年,仅回来过三次,也很少给亲人钱物,却给每家亲戚写有一幅字,给侄子的是在一尺见方的宣纸上书写着“行而宜之之谓义”七个楷书毛笔字,落款是丁夏畦。这是一个佛家签语,原文是::“ 金银珠宝人人爱,不以其道不居利。心怀叵测莫相与,行而宜之之谓义。”大意是说,我们不能以钱或利益来定义人或事,离心怀叵测的人和事远点,不要和他们有关系,做的事要适当些,别过激或不合理不合法,这就叫做“义” 。在这纷繁嘈杂的当世,我们这些浮躁的人,难道不应该以院士的这句话来自勉么![/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数学家丁夏畦——数坛代有才人出[/B][/SIZE][/P][P][SIZE=4]     2008年5月21日,由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系统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在长沙举办了2008湖湘数学与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香港和内地的35个单位的113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举办者获悉:2008年5月,恰逢丁院士八十诞辰,于是,在研讨会期间,别开生面地举办了“热烈祝贺丁夏畦院士八十华诞”的庆典,各路数学才俊纷纷向人瑞丁院士献花、献诗、献匾。
    丁院士以中国科学院为家,毕生视数学研究为生命。2006年,丁夏畦院士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联合研究室”书赠了一副对联:“学科似树花茎果根各有妙用;科学如林松楠杨柳都是良材”。意指数学是一棵大树,除了美丽的花和果实,还有根茎叶;基础研究领域的很多工作并非立竿见影出成效的,但却是学科的根基,而没有根茎就不会有花和果实。在这次座谈会上,有人谈到:丁院士在主持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间,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培养了一批年青的杰出人才,丁院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得到国际认可的工作,并获得了国家大奖。1994年,丁夏畦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大会上,朗诵了一首在清人赵翼诗上稍加改写的七绝:“黎曼高斯众口传,而今早已不新鲜;数坛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百十年。”以此鼓励青年破除迷信,大胆创新,同时这也是他几十年来埋头苦干、积极进取的一种自我写照。丁院士认为,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领域,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做出原创性、突破性和关键性的重大理论与应用成果,造就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杰出人才。在“研究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丁院士曾说:“ 陈景润不是正常分配来的,是华罗庚挑选来的,按现在的评价模式,是出不了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的。今天的环境应该有出奇人、能人和怪人的空间。”这就叫胸襟,这就叫情怀,这就叫惺惺相惜!共同的志向使丁夏畦与陈景润在研究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拟成立数学馆。为响应“积极捐赠有历史意义的实物和资料”的号召,6月10日一大早,丁院士就来到中科院,捐赠出了自己保留的陈景润院士的一批珍贵资料,受到了中科院领导的称赞。
    八十高龄的丁夏畦院士,耳聪目明,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神采奕奕,他每年都要应邀出席国际数学研讨会或到各地讲学。2008年4月21、25、27日,丁院士应邀分别到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大作了三堂“关于黎曼猜想”的学术讲座,院士的学问和风采,令湖湘学子赞叹不己。[/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SIZE=4][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LINE-HEIGHT=2][SIZE=14px][P][SIZE=18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1,2,#00ef0e][/TD][TD][P][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4px][P][LINE-HEIGHT=2][SIZE=18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1,2,#00ef0e][/TD][TD][P][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4px][P][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8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4px][P][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8px][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4px][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8px][P][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LINE-HEIGHT=2][SIZE=18px][B]部分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对照[/B][/SIZE][/LINE-HEIGHT][/P][/SIZ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TD][/TR][/TABLE][/LINE-HEIGHT][/LINE-HEIGHT][/P][/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SIZE][/TD][/TR][/TABLE][/LINE-HEIGHT][/P][/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SIZE][/FONT][/TD][/TR][/TABLE][/P][/TD][/TR][/TABLE][/FONT][/LINE-HEIGHT][/P][/FONT][/LINE-HEIGHT][/TD][/TR][/TABLE][/P][/TD][/TR][/TABLE][/FONT][/P][P][/P][/FONT][/TD][/TR][/TABLE]          299、刺人——使人受到刺激而感到不舒服。
    300、村嘴子——村话,粗俗的话。
    301、称——适合;蛮称——很适合。
    302、冲——冲天;有蛮冲——有好冲天。
    303、搉——敲击;该搉——遭敲击;慢点该搉——等一会遭敲击。
    304、逞——炫耀;有蛮逞——很炫耀。
    305、滮——水流动的样子。水滮起嘿高——水滮起很高。
    306、不施礼——不讲客气。到店我果练就不要施礼——到了我这里就不要讲客气。
    307、不谙事——不熟悉事理;哦沓人有好不谙事——那个人很不熟悉事理。
    308、巴不得——期望不可以或不许可。
    309、抄田——犁田。
    310、鱼羓子——鱼肉;恰鱼羓子——吃鱼肉;恰肉羓子——吃肉肉。
    311、吧里——里面;饭吧里——饭里面;饭吧里生砂子——饭里面生砂子。
    312、里头——里面,饭里头——饭里面;饭里头生砂子——饭里面生砂子。
    313、盘算——细心打算;吃不穷,用不穷,盘算不穷一世穷——吃不穷,用不穷,不细心打算一世穷。
    314、受逼——受强迫、受威胁。[/FONT]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8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本地方言中的某些骂人语言[/B][/SIZE][/P][P][SIZE=4]1、野卵肏(nia念四声)格——野种。
    2、野卵抽格——野种。
    3、猪肏(nia念四声)格——蠢种。
    4、黑猪子肏格——大蠢种。
    5、贼牯子肏格——贼种。
    6、狗肏格——狗杂种。
    7、娘卖屄格——娘卖淫的。
    8、娘卖麻披眼格——娘卖淫的。
    9、娘格麻披——娘的屄。
    10、肏死嗯连娘——骂娘。
    11、肏死哈连娘——骂娘。
    12、捞不得好死——死得很惨。
    13、娘格便——娘的屄。[/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9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专家——文伏波[/B][/SIZE][/P][P][SIZE=4]      灰山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专家文伏波,1925年8月5日生于桃江灰山港镇软桥村一个农民家庭。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5岁读私塾,9岁入小学,后考入教会学校益阳信义中学初中部,1940年考取迁入蓝田镇的长沙长郡中学高中部。1943年高中毕业后,毅然报考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工程系,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大学毕业调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至今。曾任长江水利委员会科长,专业设计室、施工设计室副主任,副总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他长期从事长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先后参加了荆江分洪工程设计及施工、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设计、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葛洲坝枢纽大江截流工程、二江工程分别获国家优质工程优秀设计金质奖和银质奖;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4年至1990年任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订补充报告项目经理。主编完成规划简要报告,该项目1994年获水利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要论著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的实战准备工程》、《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等。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首届院士,成为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0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7905
  • 经验3730897
  • 文章7063
  • 注册2006-02-23
[P][SIZE=4][B]灰山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颠沛流离求学路[/B][/SIZE][/P][P][SIZE=4]      1925年8月5日,文伏波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灰山港镇软桥村。
    桃江县灰山港镇软桥村位于资水下游的洞庭湖尾闾的志溪河畔,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学风鼎盛之地,但频繁的洪涝灾害却让人苦不堪言,在文伏波出生前夕,家乡暴发山洪,母亲在舅舅家躲避时生下他。文伏波不知长辈们给他取名是否寄托了降伏洪波的愿望,但他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水利的决心。
    文家生活不宽裕,但十分注重教育,父母节衣缩食,保证孩子们受到完整的教育。文伏波5岁发蒙,9岁后来到离家十多里的益阳五小(今桃江灰山港镇河溪水中学),过起了十分简朴的住读生活。在冬天还要打着赤脚回家,艰苦的生活使文伏波早早知道读书机会得之不易,因此学习极为刻苦,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1937年7月,文伏波小学毕业,考入信义中学(今益阳市一中),他至今还记得毕业典礼上校长向他们宣布日侵华,中国决心抗战的情景。全体师生握紧拳头,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战争使他的中学生活十分动荡,尤其是1940年他考入长郡中学时,省城长沙已经失守,他们随着学校在湖南农村几度辗转。却从未中断学业。长郡中学治学严谨,老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对人格的培养。有些老师在讲到祖国积贫积弱,屡受欺凌,大好河山惨遭涂炭时,往往泣不成声,这都让学生们深受感动,这些学生大多后来事业有成。文伏波将水利确立为奋斗方向。在1943年考取了“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
    由于战争,邮路不通,文伏波一面担任益阳五小的临时教师。一面等候消息。10月,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立即收拾行装上路,和一位同乡随拥挤的人群,辗转经过广西、贵州十多个县市,花了近一个月才到达学校。
[/P][/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