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文中有些问题没有说交代清楚:[/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B]第一,案例中的学生经常违纪,是哪些方面的违纪呢?[/B]从后面的内容来看,好像是经常打架,那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违纪呢?不同违纪行为的心理状态、行为状态甚至是在班集体里担任的角色状态都是不一样的。[/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B]第二,案例中没有问题生诊断过程的交代。[/B]作者自己总结里也提到了对问题生的转化要“对症下药”,但从行文来看没有说明学生的“症状”,也就更没有“确诊”过程,只能隐约感觉到病根在学生家长那里。因为从全文来看,家长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变好了。[/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没有搞清楚,这个案例分析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所以很难下结论。[COLOR=#c84949]所以以下内容纯属个人揣测了。[/SIZE][/FACE][/COLOR]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文中没有交代清楚,估计是作者也没有能搞清楚这个案例成*****的地方在什么地方,说的不客气点,可能是作者撞上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作者没有搞调查,也没有搞研究,对家长的认识只是“主观臆断”(根据每次打电话家长的语言以及学生没有效果就认为家长没有实施教育行为。)和“道听途说”(对家长的基本情况也只是根据以前的班主任介绍的,不是道听途说是什么呢?)[/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SIZE=3]。我记得丁蓉老师和任小艾老师都说过要了解是否是家庭问题,只要直接到学生的家里看看,感受一下再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就什么都清楚了。作者的简单归因是时下很多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通病。[/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另外,在作者的自我反思中,也没有能就问题的本质原因进行探讨,这是一个遗憾,我们做班主任的,做教育工作的,肯定需要反思,但反思不是给自己成*****找理由,而应该是为什么会成*****。显然,作者的自我反思属于给自己贴成*****标签,不是真正的反思。不客气的说叫“想当然”,因果关系模糊不清。[/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一点愚见,期待不同的声音,期待被批判。思想越辩越活跃,问题越辩越明。[/SIZE][/FACE]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QUOTE][B]下面引用由[U]一路追梦[/U]发表的内容:[/B]

       
      这位老师正在形成很可贵的研究性思维方式。
      我有两点想法,愿与各位共勉。
      1、如果主要目的是助人,在爱护他人积极性前提下,适当地甚至尖锐地批判也会使人获益匪浅。
      因为我常常为看不到别人优点所...[/QUOTE]
      谢谢追梦老师,你的批评与肯定给予的是那么的含蓄,我的初衷既是助人也是自勉。只是每个人自勉的要求不一样而已。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各位老师的评述精彩纷呈,我读后很有感触,让我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学生的成长路上,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谁配合谁”呢?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还是“老师应该配合家长教育子女”呢?[/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读了郑老师的文章更让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与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的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如果不能明确上面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教育万能”,“教师承包制”,“教育无边界”,“班主任工作无重心”的怪圈。或许我又说得过激了些,但我确有这样的想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小弟在这里先谢了。[/SIZE][/FACE]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FACE=Arial][SIZE=3]   [B][COLOR=#ee1111]且看一段关于“好家长也是夸出来的”辩论,也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FACE][/B]
          [/SIZE][/COLOR][FACE=Arial][COLOR=#0000ff][SIZE=3]   [COLOR=#540ebe][B]王晓春老师读后感:[/B]

          [/FACE][/COLOR]
          [/SIZE][/COLOR][COLOR=#540ebe][SIZE=3][FACE=Arial]   这个案例不过是所谓“赏识教育”的家长版。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搞清。找100个班主任,都照这位教师的办法夸家长,看看有几个能达到教育目标,就清楚了。个别例子说明不了问题,而且不能这样简单归因。
             把教育理解成“哄孩子”,进而理解成“哄家长”,是很好笑的一件事。如果“只要说拜年话就能解决问题”,教育不也太简单了吗?还需要什么科学?
             [B]我不是说不可以赞扬家长,我只是说,好家长决不是别人一“夸”就能“出来”的[/B],(那是个综合素质问题,很难轻易改变)否则好家长就可以像方便面一样“批量生产”了。
             我们周围弥漫着把教育简单化、庸俗化的气氛(就是有意无意的大忽悠),老师们一定要警惕。
                 这个案例中的教育,只是最表面化的管理,教师并没有深入研究问题本身。这种方式是目前最流行的,不少人还津津乐道。其特点是,拿来一个办法(例如赏识教育)我就用(不分析具体情况),成*****了我就把此事贴上此法的标签加以推销,不成*****我就绝口不提此事,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这里缺乏的,正是科学态度。 [/COLOR][/SIZE]
          [FACE=Arial][SIZE=3]     [/FACE][/SIZE]
          [/FACE][FACE=Arial][SIZE=3]        [COLOR=#de1010]网友仙儿的不同意见:[/FACE][/SIZE][/COLOR]
          [FACE=Arial][SIZE=3][COLOR=#de1010]        [COLOR=#000000][SIZE=4]王老师,我看过您好的很多书,有好几本我都有买来送给我的朋友和弟妹的,当然也像周围的人推荐您的作品,我觉得很多方面让我受益不浅,而且我很关注您的博客,因为它让我清楚教育的动态现状,这对我教育儿子很有警示的作用,当然您的很多方法也给我启发。但是我觉得以您的智慧,感觉到对“赏识教育”的偏见似乎有点偏激,真得,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是一位委有用心的家长,看过很多教育的书(本身也是研究生毕业在家全职带孩子),以前在对赏识教育只知一点的时候,也跟您一样对它不当回事,可是随着反思和经验的增多,我发现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与佛学是很相通的,以前我以为佛学是迷信的(相信您不会这么认为),后来发现他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当然我不信佛),赏识教育用周弘老师的话说:就是看得起。每个人都希望被看得起的,即使自己也应该看得起自己,如果一个人学会赏识自我,那么他才会是理智的。您的教育方法是理智的,可是我们社会上有太多不自信的人和老师,那么我觉得赏识教育可能是矫枉过正的一种教育理念吧,我们传统的教育让每个人从心底里不自信,所以我们需要这种理念。我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切身的体验。我记得您跟我们讲过有个去求“真经”的青年,师父跟他说了满杯子水和空杯子的道理,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用这种心态学习一下赏识教育的精华。人有很多智慧,赏识会激发这些智慧,有了赏识在心里,我感觉对您的技巧和方法也能运用自如了,但愿您也能去欣赏这种理念,因为您对很多人的影响很大的。我是真诚的,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因为我敬重您跟敬重周弘老师一样的![/FACE][/SIZE]

          [/COLOR]       [B][COLOR=#3917c7]王老师回复:[/COLOR][/B][/COLOR][/SIZE]
          [FACE=Arial ][COLOR=#3917c7][SIZE=3]        [/FACE][/COLOR][/SIZE]
          [FACE=Arial ][COLOR=#3917c7][SIZE=3]        [SIZE=4][FACE=宋体 ][COLOR=#4d0caf]仙儿网友:

             愚以为您把两个概念弄混了:尊重,赏识。您说的“看得起”,基本上是尊重的意思,赏识则有赞扬的意思。所谓赏识教育,其实就是表扬的方法,并无新意。这本是一个“方法”层面的东西,周先生却硬把它上升到教育的战略层面,这在学理上说不通。我在电视上还见到周先生公然主张“无中生有”的“赏识”,这就变成谄媚和欺骗了。其实说穿了,这是古代臣子控制皇帝的办法,现在拿来对付“小皇帝”了。[/FACE][/COLOR][/SIZE][/SIZE][COLOR=#4d0caf]
          [FACE=宋体 ][SIZE=4]    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但是未必都需要赏识或奉承。渴望赏识的人是缺乏自主性的人,需要奉承的人是浅薄的人,喜欢奉承的人是无聊的人。“赏识教育”是庸俗的提法。[/COLOR][/FACE]
          [FACE=宋体 ][SIZE=4]   至于它与佛法是否相通,不能成为它正确与否的论据。[/FACE][/SIZE]
          [FACE=宋体 ][SIZE=4]   不自信的人主要需要的是取得真实的成*****(哪怕是微小的成*****),别人的夸奖是次要的,若夸奖得离谱,就成了讽刺。[/FACE][/SIZE]
          [FACE=宋体 ][SIZE=4]   教育是行动的科学和艺术,不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能把教师都变成“口吐莲花”的说客。[/FACE][/SIZE]
          [FACE=宋体 ][SIZE=4]   仅供参考。[/FACE][/SIZE]
          [/SIZE][/COLOR][/FACE]
          [FACE=Arial][SIZE=3]        [B][COLOR=#d71818]我想:听听不同的声音总是好的,特别是听起来好像不太和谐甚至刺耳的声音。[/FACE]
          [/B] [/SIZE][/COLOR]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