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案例点评之你到底在想什么
    [ALIGN=center][SIZE=3]你到底在想什么[/SIZE][/ALIGN][ALIGN=right]  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小学  徐允兰 [/ALIGN]
        伟伟是我们六(2)班的一个单新家庭的小男孩。父母在他读五年级时就离异了,他判给了爸爸。最近,爸爸给他娶了个后妈,并继续经营着原来的小餐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可伟伟这孩子不但不平静,还有一系列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着实让我大伤脑筋。
        伟伟挺聪明,但习惯不够好,迷恋网络游戏,尤其爱说谎。我班的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孩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我呢,平日里对他还是挺照顾的:座位首排,同桌是位“百毒不侵”的文静女孩。上学期,他亲妈两次来学校找我,哭哭啼啼地诉说:伟伟不认她这个亲妈。我和我们班的音乐老师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通了他的工作。他不仅认亲妈了,有时还在他妈那儿住上几天。平日里他虽小错不断,但大错也不犯,还是能跟班就读的。可就在这学期期中考试刚过的一天上午,课间,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一位同学突然报告:“老师,伟伟打碎了我班教室前门上的玻璃!”当我找他谈话,了解事情的经过时,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是他追赶同班同学萌萌,萌萌进教室先把门闩上,情急之下,他就一拳揣破了玻璃。他的这个说法也得到了知情同学的认可。我看他认错态度较好,就一番教育之后,告诉他按班规办事,由他家长来装上玻璃。可是仅过一个星期的周五下午,我刚到办公室,准备上写字课,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徐老师,不好了!我们班黑板被伟伟砸坏了!”我紧随学生来到教室,可不是吗?:毛玻璃材料的黑板南侧一片中间竟有一个鹅蛋大的窟窿,而且裂纹四向延伸,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此刻,我火气直往上冒,先叮嘱同学们注意安全,别走黑板前。然后,,当着他和全班同学询问事情真相。谁知他毫不隐讳地说:刚才上厕所,在垃圾堆旁捡到一根板凳腿,在教室里对着黑板那么一瞄准,就把黑板砸坏了。我再也按捺不住了,大声吼道:“你这孩子也太过分了!打碎玻璃才几天,竟又砸黑板。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这些道理我哪天不讲?你竟然还是有意而为!你爸爸天天来跟着赔?你家的钱发芽了吗?”并立即让他用我的手机打电话给他爸,让他爸来装黑板。就在快放学的时候,他爸爸来了。这次我自然和他们父子俩多谈一会儿。在与其爸爸谈话时,也特别强调,平时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了解他想些什么?忙生日固然重要,可教育孩子比赚钱更重要。伟伟爸也表示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利用星期天,请来工匠将黑板换好。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可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又过了约一周,他居然又做出了更加令人瞠目的事来。
        周三下午,我上完写字课回办公室,同室的柏老师嚷道:“呀!徐老师,你的风衣后背有一串蓝墨水!”我立即脱下外衣,全办公室的老师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这“一串蓝墨水”的来历,可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放学了,我送走了学生,返回办公室,仔细打量着这件我心爱的玫瑰红色的全棉面料的时尚小风衣,后背有一长串蓝墨汁点点,看样子,像是近距离故意而为的。谁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正在这时,我班的一位小女孩悄悄地来到办公门口,示意让我出来。当我走到办公室的走廊里,她低声告诉我:“徐老师,你衣服上的蓝墨水是伟伟甩的。上写字课时,你在黑板上写字,他拿着钢笔对准你的后背就甩了一下,没用上;又用力甩了第二下,就甩了这么一大串。我们前排的同学都看到了,就是不敢告诉你。因为他说,谁把这事告诉了老师就报复谁!我刚才看他已经走远了,才敢回来告诉你的。”“啊!又是他。这孩子是怎么啦!”此刻的我仿佛已经燃不起先前的那样的火气了。
        第二天,我找到他,在几位旁证面前他不得不承认。我问他:“伟伟,徐老师对你不好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为了你们不辞劳苦的老师呢?”他回答:“报复!吁“你为什么要报复老师?”“因为我砸坏了玻璃和黑板的事。你吵(批评)‘我,还吵我爸爸!我爸爸回家还打了我一顿。”这时的我意识到:不能再请家长了,再请家长情况可能会更糟!于是,我向他保证:这事不告诉家长,然后和风细雨地进行了一番教育。事后悄悄地与其家长联系,叮嘱家长对教育孩子要注意教育方法。这一次,觉得自己处理得比较高明。然而,我又“低估”了他!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照例处理完了作业才推车准备回家,到校门口时,传达室的李大爷迎着我,关切地说:“允兰,别太累了。你的付出孩子们不一定理解。早点回家吧!”我觉得老人家话中有话,走到校门外又折回来,问:“您老有话说?”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带我来到校门里的几间平房的后墙与院墙之间形成的巷道里,指着一处墙壁让我看。我定睛一瞅,啊!顿时,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在往头上涌,心也仿佛要跳出来,只见那里用白色粉笔画着两个魔鬼一样的图像:大点的写着我的名字,小点的写着我侄子(也在我班且当班长)的名子。图像旁边写着:“我一定要杀了XXX,XXX……”许多污言秽语。李大爷在一旁不停地劝说着,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强打精神跟李大爷说:“谢谢您!您放心,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我已经知道了这是谁干的。”我,环视了一下我深爱着的学校,又看了看呕心沥血的教室,扪心自问:“我,哪儿做错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含着眼泪,跌跌撞撞地离开了学校……
        经过一番思考,我想出一个让他无法抵赖的办法:对笔迹!
        第二天下午放了学,我把伟伟留下来,在事实面前,他只好承认了:“徐老师,这还是为了报复!不过,那还是“甩蓝墨水”时画的,我不骗你!你是个好老师。以后,我再也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了。”我看着这个难以读懂的可怜的孩子,没有批评他,而是语重深长地讲道理。等到他情绪稳定些,我和他一起端了脸盆,拿着抹布,把那块墙壁擦干净。这时,天色已晚,我便将他送回家。当看着他到家门口又转过身向我说“再见”时,我的心一阵阵作痛”….    ·    ‘
        转眼间,毕业班的功课进入到全面复习的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更提到班级的日事议程。我对伟伟这孩子也就加倍的关注。为了让他彻底打消顾虑,真正相信老师是宽容的,尽快改变心态,我做了许多补救的工作:课上,拣些他易于回答的问题提问他,让他也有成功的快乐;下课,叫他帮我拿书本,搬椅子,让他感到老师喜欢他;大课间,让他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向我汇报,让他觉得老师信任他;家长面前,我想方设法只夸好的不说差的,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变了……同学们看到老师特别重用他,也对他刮目相看,不像以前那样疏远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特别是5月12日的“防震演练”活动,他积极地跑前跑后,帮助老师组织学生,维持秩序,俨然就是一个领战的指挥官。以后的日子,他果然没再做
        对不起我的事,脸上还多了些这孩子以前很少有的天真与稚气。然而,他在毕业前夕的一篇题为《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习作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徐老师,其实,那墙上的图不是我画的。当时,我看不承认不行,也就承认了吧。”这孩子真是反复无常,难以调教!但转念又想,起码,他还没忘记这件不光彩的事,说明他的心灵也受到触动。为了让他不在心里留下负担,我便欣然提笔写上这样的眉批:“孩子,这件事你还记得,老师早就忘记了。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别再放在心上。徐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毕业前夕,在放学路上,我故意和他一起走,几次和他谈话,试图能打开他的心扉,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你怎么这样让人难以琢磨,你到底想什么?
        伟伟现在:已被县外国语学校录取,马上就要进入初中的学习了。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真的能忘记毕业前的一系列恶作剧。而我这个担任班主任三十余年以上自以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怎么能忘记这刻骨铭心的教育经历中的尴尬。说心里话,我每想起他——伟伟,就寝食难安: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 此贴最后由大嘴小宋在2010-4-8 9:58:04编辑过 ]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3
      • 经验549509
      • 文章10202
      • 注册2008-10-02
      [SIZE=4]             [COLOR=#0033ff]    [/SIZE][COLOR=#0000ff]改变,从欣赏开始[/COLOR][/COLOR]
      [SIZE=4][/SIZE]
      [SIZE=4]  仔细研读完徐老师的《你到底在想什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欣赏孩子开始。
        从案例前面我们可以看出,伟伟犯下了四次在徐老师看来不能理解的错误,我觉得徐老师在处理这四件事情的过程中有以下四个方面不妥。
        [COLOR=#0909f7]一是徐老师处理问题学生的方法太简单。[/SIZE]每次伟伟犯错,徐老师就像“灭火队员”一样,只要将“火”灭了就算解决问题,而没有再去深入了解伟伟内心的真正感受和真实想法。其实,无论是伟伟哪一次犯错,作为老师,只要我们蹲下身来,从关心孩子的角度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并且乐意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我想,再坚硬的“冰块”也会慢慢变成“融化”。到时候,孩子也一定会推心置腹地与我们进行交流,也就不会出现如伟伟所说的每次犯错都是为了报复老师。
        [COLOR=#0000ff]二是徐老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COLOR]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但是我们教师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心。“伟伟打碎了教室前门上的玻璃”,徐老师是火气直往上冒,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询问事情的真相;伟伟砸坏了黑板,徐老师是大声吼道:“你这孩子也太过分了!打碎玻璃才几天,竟又砸黑板。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这些道理我哪天不讲?你竟然还是有意而为!你爸爸天天来跟着赔?你家的钱发芽了吗?” 徐老师的风衣上有一串蓝墨水,第二天他就当着学生面进行证实;巷道的墙壁上有污言秽语时,徐老师竟然让伟伟对笔迹。所有的这些做法,可以说已经让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丧失殆尽。于是,伟伟就一次又一次做出了令徐老师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COLOR=#0909f7]三是徐老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COLOR]我们都知道“冲动是魔鬼”,虽然徐老师还不算十分的冲动,但我们做教师都清楚,没有哪个学生不犯错,孩子即使多次犯错,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就连我们成年人也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徐老师面对的还是小学生。然而徐老师在处理伟伟事情的过程中,一直是带着很大火气的,甚至当着伟伟和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吼道。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教师更应该保持一颗平静心,去冷静地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COLOR=#0909f7]四是徐老师动不动就请家长。[/COLOR]孩子犯了一点错误,老师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我想他们任何一方都不会乐意的。相反,他们还会认为这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无奈之举。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学生无论是取得进步还是失败时,我们都应该与家长多联系,哪怕是一条电话短信联系也行。如果这样做了,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再向家长联系时,我想家长也会接受的。如果教师能真正做好这一点,实际上也是做到了家校联合,共同管理学生。切记!到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再找家长,这绝对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后来到了学生的毕业阶段,徐老师开始专注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伟伟倍加关注,并想出了一系列鼓励、欣赏伟伟的办法,最终伟伟被县外国语学校录取。其实,我觉得徐老师在最后已经没有必要再搞清楚巷道里的污言秽语是不是伟伟写的了,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伟伟的转变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伟伟为什么最后能转变这么大,这就是欣赏的力量。其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颗希望的种子,他们都希望教师能给予精心的培育,甚至是细致入微的呵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用“良言”来欣赏、鼓励学生,要使他们始终感觉到:老师是欣赏我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如果教师都能让学生感觉到这一点,学生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所以,孩子的改变,从教师的欣赏开始。[/COLOR]
      [SIZE=4][/SIZE]
      [SIZE=4]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 付义六 435506)
      [/SIZE]
      [ 此贴最后由wxsf9813在2010-4-10 11:06:35编辑过 ]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22
        • 经验7345
        • 文章638
        • 注册2004-10-24
        先占一个位置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我;明月装饰了我的人生,也许我会装饰你的美梦。合著《校长原规则》、著有《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做个有修养的学生》。地址: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中学部广雅楼303  邮编;621000  代安荣  
        http://blog.sina.com.cn/daianrong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22
          • 经验7345
          • 文章638
          • 注册2004-10-24
          老师,你的方法错了

          孩子,你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我想是很多教师都在想弄清楚的问题,但由于教师自身精力、时间、以及教育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解决不了。
          看了这个案例,我想,不是孩子要想干什么,而是老师你干了什么。现在,应试教育,几乎教师的重心都放在优生身上,往往容易忽视中等生和差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老师在做,学生在看;老师做在心里,学生看在眼里。当教师的做法让学生感到反感之后,学生就会潜意识里奋起反抗,或者做一些其他动作和行为来表示自己的这种反抗。尽管,有时候这样的反抗无力、无效,但他们就需要把自己的这种不满表现出来。在文章中,教师提到这一问题,教师自己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开始请家长来装玻璃,教师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孩子砸黑板,请家长,孩子说“你吵(批评)我,还吵我爸爸!我爸爸回家还打了我一顿。”于是,孩子采取这样的方式报复老师。很明显,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反抗,但现实中我们教师这样做了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曾经在读初中的时候,数学在班级上、年级上都是第一名,但班主任开学的时候根本不选我当课代表。也是初一,老师还不知道学生的底细,但是开学一个月之后应该做调整吧。但是,教师并没有调整,甚至到初一结束都没有调整。班主任是语文教师,于是,我很看不起班主任,因为他不赏识我,我也没有理由给他面子。上课的时候,他要我回答问题,我根本就不回答,或者一句话,回答不起;于是教师采取简单的方式,让我阅读课文,我也不阅读。考试的时候,我有时认真做语文,考得很好;有时候我就乱作,考试很差,让教师摸不到门道,以为我学习部稳定。直到现在,班主任也不知道为什么,甚至,后来我和曾经的老师在一个学校教师,我基本上不怎么理他,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其实,学生能够做什么。他们很简单,也很单纯,他们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面子就满足的角色。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忽视这个问题,就会出现文中的情况。以前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问题,其实,发生这样的问题,都是教师没有更好的关照好学生的心理满足状态,没有让学生感到高兴,没有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于是,他们故意为之,故意刁难教师。记得以前班上有个女生,由于其他条件有限,还有就是自己遵守纪律不够,她很想当音乐委员,但同学们在选的时候又没有选她,我又不能违背学生的意思,再说我也不想她当音乐委员。于是,她就在班上、在我面前故意给我做一些事情出来,故意气我。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对不起这个孩子。
          教师做了什么,教师为学生做了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而不是老师责怪学生做了些什么。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伸出手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只有一个指头指向别人,其余的指头都是指向自己。是啊,孩子有问题,教师的反思以下自己,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有错,是否还有没有照顾到孩子的地方,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心理满足感。因此,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在想什么,而是多想想我们的教育干了些什么。比如,现在教师动辄就罚款、请家长、让学生抄袭很多遍等,这些都在无情的无意识的伤害学生,一旦学生心生反抗意识和抵触情绪,就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当然,要做的这样的细致工作,就目前中国教育的大班额制度是行不通的,教师的精力有限。我们教师,也只有尽力去做好这些事情,而不能完全做好这些事情,毕竟,孩子都是有个性的人,都是独立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我;明月装饰了我的人生,也许我会装饰你的美梦。合著《校长原规则》、著有《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做个有修养的学生》。地址: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中学部广雅楼303  邮编;621000  代安荣  
          http://blog.sina.com.cn/daianrong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741
            • 经验57376
            • 文章1743
            • 注册2009-01-02
                                    宽容是一种教育力量

                品读了徐老师的文章《你到底在想什么》,感触颇多。从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了一位用心的而又无奈老师在与一位让人头疼的“问题生”“交涉”时的种种场景。我不禁陷入沉思,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案例中的学生伟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的破碎,他对亲人甚至是母亲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连自己的亲妈也不认了。直到在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下,伟伟才总算与妈妈和好。这说明伟伟的心中有个“结”,而且这个“结”的打开,需要亲人、老师慢慢地用心才能打开。
                伟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他渴望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他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喜欢。所以在父母离异后,他以不惜与母亲翻脸来抗议;在自己犯错误后,老师叫来家长后,他又向老师实施了报复,比如往老师身上洒墨水,在墙上写污蔑性的语言等。这正是伟伟心里不平衡的体现,是他的“叛逆”,注定了他的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当伟伟打碎玻璃后,徐老师问清了情况,并在对伟伟进行了一通教育之后,按照班规,让伟伟家长来学校安装玻璃。几天后,伟伟又打碎了黑板,这时的老师可以说是“新帐旧账”一起算了,声色俱厉地批评伟伟,并又叫来了家长,让家长去装黑板。在这两件事上,老师两次叫来家长,在老师或许是为了对伟伟负责,对班级负责;但在伟伟,却是“灾难”,因为这样以后,伟伟不但在老师、同学面前丢了人,失了面子,而且还遭受了皮肉之苦。所以伟伟开始对老师充满了怨恨,以至于后来实施了一些列的针对老师的“报复”行为。
                我觉得在整个案例中,特别是老师在处理伟伟打碎玻璃和黑板的事情上,并没有走入伟伟的心灵,不是真正的心育。因为他没有设身处地地从伟伟的角度出发,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更没有在心灵上给伟伟以柔软的“震撼”,有的只是给伟伟埋下了对老师的“仇恨”的种子。分析一下,在伟伟打碎黑板后,老师对他大吼大叫,更使自己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雪上加霜;而这次的叫家长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上次刚刚叫了家长,这次再叫家长,家长一定会盛怒。而且如果家长不是很懂教育的话,那更把问题,把矛盾激化。比如在家长的体罚之下的伟伟,一定会对老师怀恨在心,以后更难教育。
                其实,我认为伟伟开始的一系列的“叛逆”的做法,或许有些是无意的,只是为了引起父母,引起老师的注意。比如他开始第一次打碎玻璃的事情,或许就是一种发泄,而如果老师不是在事情发生后,被动应付,而是在平时多与伟伟沟通,真正使伟伟走出阴霾,阳光起来,才是为师之道。因为一旦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再进行补救,会花费很大的力气,甚至费力不讨好。
            基于此,我认为要走入像伟伟这样的“问题生”,老师要慢慢对学生进行心育,进而家校联合,共同走进伟伟的心灵很关键。
               一、老师平时要多关心伟伟。老师的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对像伟伟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更加用心去教育,平时一定要多找伟伟谈谈心,关心一下他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多给他以鼓励。在同学面前,也要给他以尊严,捕捉到他的点滴进步,就“大肆”表扬,以唤起他的上进心,并使他领悟到老师和同学是接纳他的,是真心爱他,进一步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二、老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多与家长联系,比如可通过做家访,开班会,与家长进行书信往来,给家长推荐教育子女的相关书籍等方式,让家长也从懵懂的教育子女的泥塘中走出来,进而有艺术的与孩子进行沟通。特别在伟伟的这样的离异的家庭中,父母应该让孩子建立起这样的观念,父母对他的爱并没有因为大人的分开而减少,他依然是父母手中的宝,只不过由于大人的原因,父母分开了。至于大人的问题,就让大人去解决吧,有些问题,等他长大了,就会明白了。明确告诉孩子,他现在应该考虑的就是让自己快乐起来,活泼起来,一如从前。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在伟伟犯错后,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大惊小怪,尽量少用批评与惩罚,而是要用智慧,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走近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扇心门,钥匙就掌握在老师手中,只有老师找对与学生心门一一对应的钥匙,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顺利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比如伟伟在第一次打碎玻璃后,老师不是批评,“教育”伟伟,而是告诉伟伟,“老师知道你是无心的,既然是你无心的错误,那就让老师来为你“埋单”吧,等老师买来玻璃后,我们一起把它安装上好吗?”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能打动伟伟,让他有所触动。
                记得我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特别爱表现,有活抢着干,有题抢着回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表扬自己。其实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锐的,老师在乎不在乎自己,老师喜欢不喜欢自己,他们心里都一清二楚。
                那就让我们老师用心地向学生传达自己对学生的爱吧,用心的发现学生身上、心上的优点,用心来培育学生,学生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一天,两天,慢慢的,我们就会收到美好的教育效果,这样的心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啊,“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胸怀,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 巴述丽 邮编257200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欢迎光临我的博克 http://blog.sina.com.cn/ba1972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B][SIZE=4][COLOR=#0909f7] “三方齐动”共同帮助孩子走出心理误区

              [/SIZE]品完徐老师的这篇“孩子,你在想什么”,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痛。伟伟一个本该无忧尽情享受童年之乐的男孩,却用如此让老师和同学们不解甚至有些郁闷和头疼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童年生活,让人看后不由得心酸。其实,在我们接触的孩子又岂止伟伟一人,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在演绎着跟伟伟相同或相近的故事。[/COLOR][/B]
              [B][SIZE=4]如果我们残忍地用一顶“问题生”的帽子强行戴在这样的孩子头上,那我们就大错而特错了。这个孩子其实本没有问题,从徐老师开始的表述中,我们就可以清楚感知到这一点。五年级以前,可以说孩子的生活是平静的,他一次没有在班集体中上演过砸玻璃、砸黑板、撒墨水的镜头,为什么孩子突然间却变了一个人?这其间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应该归结于家庭的变故,归结于父母的离异。[/SIZE][/B]
              [B][SIZE=4]都说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可是一时间,家在伟伟的生活中消失了,亲生母亲的远离,继母的出现,让孩子一时间又怎么能接受!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孩子在双亲的抚爱和教育下才会有安全感,从而他的童心才会自然正常发展;相反,如果家庭破裂,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不利影响,会导致孩子心理、行为发生偏差。[/SIZE][/B]
              [B][SIZE=4]伟伟的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恰恰是家庭破裂直接导致的。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失落感、冷漠感、消极感以及叛逆反常等等。想想一个尚处于小学阶段,正是躲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年龄阶段的孩子却过早了迎来了母亲远离、继母出现的境遇,他怎么不痛?他怎么不失落?所以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让他一度连亲妈都不肯认,把情感寄托于网络,以此来麻痹自己。强烈的消极感和叛逆感让他选择了一次又一次以一种特别的不被理解的方式来赢得大家的关注。[/SIZE][/B] [B][SIZE=4]其实在我们眼中,或许这种行为无法理解。但是那一刻,伟伟的心中很可能在想:我这样惹事,爸爸才会不光忙着做生意,才会管我,老师和同学才会注意我。他看似破坏看似逞能的行为,其实是在向人们“示弱”,是想赢得大家的关注,在这种关注中或许孩子可以获得短暂的快感。要帮助这个孩子走出这样的成长误区,不是单凭徐老师一人之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所以徐老师的痛苦和迷茫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且不去过多的考虑孩子在想什么,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思考怎么去帮助他。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三方面去努力。[/SIZE][/B]
              [B][SIZE=4][COLOR=#0909f7](一)家庭方面  悉心呵护[/SIZE][/COLOR][/B]
              [B][COLOR=#0909f7][SIZE=4][/COLOR][/SIZE][/B]
              [B][SIZE=4][COLOR=#0909f7][/SIZE]要帮助孩子改变,我觉得徐老师应多和伟伟的亲生母亲、父亲及他的继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尽量有时间多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展示他的才华,增强他的自信心。比如:鼓励他多参加游泳、篮球、舞蹈等户外活动,能让孩子感到运动的乐趣,使其变得坚强和乐观。 [/COLOR][/B]
              [B][SIZE=4]其次徐老师可以向他的父母等人推荐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帮助伟伟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因为一个孩子常处于情绪化中,主要原因是其对自我情绪缺乏足够的认识。人只有在懂得分析、理解自我情绪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调剂好人际关系。另外,亲生父母要共同关爱,尽可能的为子女撑起完整的情感空间。[/SIZE][/B][B][SIZE=4][/SIZE][/B]
              [B][SIZE=4][COLOR=#0909f7](二)学校教育:竭力弥补[/SIZE][/COLOR][/B][B][SIZE=4] [/SIZE][/B]
              [B][SIZE=4]为了消除像伟伟这样离异家庭孩子的不良心理倾向,矫治异常心理活动与言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最大限度地减少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班主任及他的任课教师应该担负起外围关系的情感补偿和桥梁的作用,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开展培养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 [/SIZE][/B]
              [B][SIZE=4]    离异家庭子女跟其他孩子一样,求知欲高,可塑性强,不甘寂寞,喜欢探究新事物。然而他们常常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总感觉到有很多一直不协调的地方,因而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不知所措。内心存在许多疑惑不解,造成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这种矛盾与痛苦如果得不到帮助、发泄与解脱,久而久之,长期积淀在心里,会对他们构成危害,因而他们不是找机会发泄,就是寻求机会报复,以求心理的平衡,比如文中的撒墨水等等行为就属于这种情况。但如果学校教育大大超过了家庭教育,产生这种心理的机会就会少得多。[/SIZE][/B][B][SIZE=4][/SIZE][/B]
              [B][SIZE=4][COLOR=#0909f7](三)社会教育:共同关注[/SIZE][/COLOR][/B]
              [B][SIZE=4][/SIZE][/B]
              [B][SIZE=4]   教师和学校要坚持家、校联系,与家长沟通,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针对孩子的个性健康所需的环境和教育共同探讨合适的方法。切切实实从孩子的将来出发,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改变学生异常的心理状态,促进有效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理素质。同时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和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离异家庭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家庭、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三者协调配合的教育体系,才能使家庭、学校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SIZE][/B]
              [B][SIZE=4]   以上是我品读完徐老师的“孩子,你在想什么”后的点滴不成熟的想法,还请朋友们多指点! [/SIZE][/B]
              [B][SIZE=4][/SIZE][/B]
              [B][SIZE=4][/SIZE][SIZE=3]河北省唐山市安各庄小学      曹建英     063022[/SIZE][/B]
              [B][SIZE=3]通信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贾庵子小学 高晓(转曹建英)[/SIZE][/B]
              [ 此贴最后由快乐相伴在2010-4-13 17:46:57编辑过 ]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7
                • 经验22169
                • 文章698
                • 注册2009-08-07
                此爱非彼爱

                认真的读完徐老师的文章,感慨颇多。很多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各有各的看法。不少老师认为是徐老师的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不可否认,徐老师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存在问题,但我们切切不可忘记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的爱再浓烈永远抵不上父母的爱,所以我说此爱非彼爱。

                从文章中,我们了解到伟伟的家庭非常复杂,他不是我们所说的单亲家庭,因为他的爸爸续娶了一位妻子,那么伟伟所处的家庭就不再是单亲家庭,而是一个组合家庭。这一类孩子远远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来的复杂,要知道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爱不完整有缺失所以造成人格思想行为会有缺失,但组合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在与新的家庭成员的磨合期中出现很多问题,最终导致出现更为严重偏激的情况发生。所以,我觉得徐老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伟伟这样的家庭因素,我想这也可能是徐老师后面与伟伟发生的一系列波折的一个根源。

                如果仅仅是如此,或许问题还不复杂,但我们无法回避文章徐老师告诉的一个事实:伟伟和他的亲身母亲关系非常紧张,甚至出现了不认自己亲身母亲的事情发生。虽然徐老师说经过她的调整,伟伟和他母亲的感情得到了一个调解,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关系。但我恰恰觉得在这里有问题,徐老师到底是采取怎么样的方式让伟伟和母亲关系得到调解,而且这样调解后的关系到底到了什么状况。这些徐老师都没有阐述,但恰恰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的地方。

                所以,我想说徐老师在这个孩子的处理上,其实走进了误区,太过高估了老师的爱了,没有真正明白孩子缺失的是什么爱。爱,不是万能药,给不对爱,得到的是什么,或许会让我们心力交瘁。

                不仅仅如此,其实徐老师以及科任老师给予伟伟这个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同情的爱,“我班的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孩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我呢,平日里对他还是挺照顾”细细的读这些语句,我感受的恐怕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无私的爱,这种爱,给予伟伟的恐怕不是温暖,而是更多的痛苦。孩子是叛逆的,因为叛逆,所以会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他为什么不断的做出坏事情来,他的目的是什么,徐老师最后还问了一句: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其实,徐老师和广大的老师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在想什么,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伟伟这样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一种同情的爱,他需要的是一个认同感。所以我想如果徐老师要给予孩子爱,反而更加应该去帮助孩子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感觉,甚至是去还原那份至真至纯的母子之爱。把这些爱给予的权利从徐老师和科任老师甚至是同学手里,移交给他的父亲母亲甚至是他的继母。

                所以,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特效药,太多的老师总认为给予孩子爱就好了,殊不知给错的爱会酿出巨大的灾难。案例中的徐老师,一直处在危险的边缘,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此爱非彼爱。

                (江苏省靖江市三元桥小学  鞠锋 邮编:214500)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
                  • 经验160
                  • 文章4
                  • 注册2010-04-09
                     看完徐老师的《你到底在想什么》这个案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许想得更多的是自己,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平息,而很少去关注孩子(当事人)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原因让他砸碎玻璃?是一不小心还是故意为之?那么从上述的情况来看,他是一不小心,是在追赶萌萌的时候,情急把玻璃砸碎的,那么老师说按班规来处理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要公平的对待学生,砸碎了自然要赔偿。可是徐老师可能忽略了一个情况,就是对这件事情的后续处理,包括把这件事情在班上公开的提出来(因为这个事情全班都知道,其他同学也想看到老师怎么处理这件事儿),提出来之时,老师就可以借题发挥,一方面让大家看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另外一方面想办法给伟伟挽回自尊,让大家看到他在班上是有地位的,是受到尊重的。还有一点是老师应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情急之下就要去砸玻璃(换做其他人砸玻璃的可能性非常小),是因为他内心的压迫,那么老师就应该想办法来缓解一下他内心的压迫感,最后我认为老师不要动不动就去找家长,孩子会觉得很没有面子的,当他觉得他的面子都丢光了的时候,他在班级里就无所谓了,他认为反正别人都那么的认为我,那我就随便了,于是他随便又砸坏了黑板,随便甩墨水在老师的衣服上,…。
                  当然,伟伟在班上的确是个比较费心的孩子,所以老师为了让整个班级正常的运转,肯定,也不得不在他的身上花更多的时间,我想孩子都还是明白事理的,你对他好,你尊重他,在你这里他感觉了你一种从未体会到的爱,他自然会尊重你,不会给你惹麻烦,那样他会觉得对不住你,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只是他觉得不要让你费心,就少惹麻烦或者不惹麻烦。可是他的内心也许还没有真正的回归,那么我们就不妨也找点时间和他谈谈,当然不是说教的谈,而是聊天,关心他的那种感觉,当他真正相信你的时候,愿意和你沟通的时候,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这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说的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教育是需要智慧和爱心的!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19
                    • 文章1
                    • 注册2010-04-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wxsf9813[/U]发表的内容:[/B]

                                     改变,从欣赏开始
                     
                      仔细研读完徐老师的《你到底在想什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要想改变孩子,必须从欣赏孩子开始。
                      从案例前面我们可以看出,伟伟犯下了四次在...[/QUOTE]
                    付老师的点评很到位,学习!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积分1620
                      • 经验93687
                      • 文章1718
                      • 注册2008-04-06
                                                老师不该承受的
                          自从看了徐老师的《你到底在想什么》案例,心就一直被牵着,久久不愿放下,但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说出来,又恐被戴上没有爱心、没走进学生心灵、没能宽容的帽子。
                         第二次再读《你到底在想什么》,心里仍处于不平之中,为徐老师的一次次付出,为徐老师的不被理解,更为徐老师被学生这样的取闹!
                          不错,也正如各位点评老师所说,改变,要从欣赏开始。付老师的点评让我们感知付义六老师对工作的严谨、对学生的热爱与包容。好象真的感觉徐老师做的有众多的不妥:一是徐老师处理问题学生的方法太简单;二是徐老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三是徐老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四是徐老师动不动就请家长。但细想,真的如此吗?教师真的可以做到无所不能吗?如果真的像付老师所说的那样就能感动与改变一切吗?!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没能改变学生就说明你没有尽到心、出到力,或是你的方法不对头!我真想大声疾呼:别把别人酿的苦酒让老师来承担,老师也不能改变一切需要改变的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不乏优秀教师,他们细致、耐心、不去伤及学生的心灵,他们关爱学生,体谅他的一次次失误与不懂事,向他们传输做人的道理,但学生真的领情了吗?真的醒悟了吗?显然作为教师的我们承认很多不该承受的。我倒觉得,单靠老师的力量很难改变由众多原因引起的学生异常甚至是无法无天。
                          快乐相伴老师的点评让我不平静的心有所舒缓。正如快乐老师所言,孩子心理、行为发生偏差产生的导火索是家庭(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作为老师要面对众多问题生,肯定不能、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关注到方方面面,试想,每天的课程满满当当,自习课廖廖无已,而学校经常的开会之类活动让我们与学生难得一见,现在又是规范教学,放学是不得留学生的,哪有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也许有人说,电话不是可以沟通吗?但这可能吗?偶尔为之可以,但偶尔的交谈怎么可能改变?这样恶性循环,无所顾忌的言行时有发生也不足为怪了。
                          如何改变?
                          首先主管教育机构,应该俯下身来,看一看教育现状。现在的大班化、考试化为什么不去定规按章去约束呢?把学生看成考试的机器,没了童年的快乐与欢笑,没了自由与自主。
                      其次是光从关爱角度考虑,没有了惩戒,让学生的言行没了约束,觉得反正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要知道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还不能明辨是非,但他们会得寸进尺,应该给他们一个标尺来约束自己,犯了问题就该接受惩罚。现在过度的保护,保护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心里太过脆弱,一点不满意说不定就会做出伤天害理、甚至央及生命的事来,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
                          我本人虽然不是优秀的,但我也在尽心尽力的与学生沟通,我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引导他们如何做人,我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对个别人效果真的是不理想或是没有效果。也许我会得到没能走进学生心灵的帽子,但我真的觉得我们做为老师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别把我们老师当成无所不能的神。扪心自问,你能让所有学生都变得如人愿吗?你能改变他们存在的所有问题吗?当然作为老师不放弃不言弃,一如既往的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与学生是必须的。但愿我这番话别让更多的人不高兴,如有冒犯请谅解。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作者反思
                            说心里话,我每想起他——伟伟,就寝食难安: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是孩子的,心理有了毛病,还是其家长不会教育或是我这位爱生如子的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不适合今天的孩子?我终于悟出来了——这三方都存在着问题。
                            孩子,心理出现了危急。伟伟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营小餐馆,常常将伟伟一个人关在家里,致使这孩子没有与父母交流的习惯。后来,父母由吵架发展到离婚,对他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再后来,其父再婚。他就在这样的三个角色中间周旋:讨好、说谎、抗拒,甚至绝食都是他常用的法宝。他爸曾经告诉我:这孩子一个学期就丢了三辆赛车;其继母无奈地说:这孩子整天闷着头,什么话也不和我们说,不知他想些什么;其亲妈也说:伟伟像变傻了,见着我就躲……在学校,他也很少有朋友,常常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再加上受网络游戏中凶杀、报复等情节的影响,他已经出现了心理危急:滋事、发泄、攻击,好像是他不自觉的行为。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伟伟的家长,由于工作特殊,加上婚姻变故,不仅对孩子疏于管理,缺少沟通,而且错误地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就是最好的疼爱。更有甚的是像遇到孩子打碎了玻璃,砸坏了黑板这类事,不能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而是棍棒相加,特别说出:“你在学校惹了祸,让爸爸也跟着挨吵(批评)!”这类容易误导孩子的话,促使孩子迁怒于老师,以至于产生了报复行为。有关资料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几乎与学校教育相当……良好的家庭教育会给儿童的成长创造优异的条件,而不良的家教则是制造“问题儿童”的根源。
                            班主任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我已经意识到伟伟是个“问题儿童”,在起初的教育行为中仍例行公事般的谈谈话,请请家长等老一套,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没有找到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如果起初不以工作繁忙为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期待,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恶作剧”。或者在伟伟“打碎玻璃”后,·不急于请家长,由老师先装上玻璃,等做通孩子工作,他能心悦诚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请家长效果恐怕就不一样了。我最近读过这样一段文字: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线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喂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就把他的爱犬牵来,用双膝夹紧狗头,硬是使它张开大口,然后对准喉咙深处灌鱼油。可是他的狗总在挣扎,挣扎着要脱离他的双膝。有一天狗终于挣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流得满地都是。这主人生气之余,却,惊喜地发现,  自己的狗正在地上静静地舔食鱼油,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狗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的喂鱼油的方式。这是一个极其生动而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这么神似!有些时候,我们的教育如果能换一下角度,改变一下方式,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当然,老师还有义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不可否认,有时尽管老师做得无可挑剔,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我们享受了教育过程。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这是我们做老师的,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目
                        的呀!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首先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大嘴这里也说两句。

                              我才看到这案例的时候,也是一愣一愣的,之所以选它,首先是这案例真实,不仅仅是案例中的学生真实,案例中的老师也真实,烈火中永生老师说,看了这案例后心就一直被牵着,久久不愿放下,我想这原因并不是这案例的精彩,而是这案例的真实。

                              另外,案例中的徐老师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原我是不打算把徐老师的案例反思发出来,只这案例中透漏出来的就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学习了,而且,我觉得案例本身所给我们的远比后面的反思给的要深刻一些。(快乐相伴曹老师与作者的反思如出一辙,真实英雄所见略同。呵呵)

                              再者,案例中的徐老师也有很多让我们引以为鉴的地方,这些方面各位老师已经说得很充分很充分了,至于得当不得当,小宋也不敢妄加断言。

                              付义六指出处理问题时太简单了,这我赞同,徐老师大多数情况都是靠着作为 一个老师的惯性来处理问题,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但就老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点来说,徐老师是过了点,但不十分过。我不是老师,现在也不是学生,跳出学生与老师之外看老师与学生,觉得老师与学生都有自尊心,都得需要保护,徐老师在这点上,只是方法不合适。在情绪方面,徐老师也算是较为成功的了,老师也是人,我总这么觉得,请家长,在这案例中很有必要,老师不能动不动就要请家长,但也不能总不请家长,像学生损害公物,而且公物金额不小的情况下,请家长也算较为妥善的方法,但在家长请到之后,徐老师与家长的交流,缺乏技巧性,以至于弄巧成拙。

                             代安荣老师的点评很有意思,里面说了很多自己身边的例子,特别是以自己为例那一段,说的很在理,不管老师怎样,那时的学生确实有这样的心理。但下面那个案例,“以前班上有个女生,由于其他条件有限,还有就是自己遵守纪律不够,她很想当音乐委员,但同学们在选的时候又没有选她,我又不能违背学生的意思,再说我也不想她当音乐委员。”我个人觉得,这女生确实不能当音乐委员,也必要因为后面“她就在班上、在我面前故意给我做一些事情出来,故意气我。”就要她做音乐委员。

                             看巴老师的点评,暖暖的,很舒服,特别是后面指出的三点,更是锦囊妙计“一、老师平时要多关心伟伟。二、老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多与家长联系,比如可通过做家访,开班会,与家长进行书信往来,给家长推荐教育子女的相关书籍等方式。 三、在伟伟犯错后,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快乐相伴曹老师的点评与作者的反思极为相似,想是作者与曹老师想到一块去了,英雄所见略同。

                             鞠锋老师的点评倒让我想起了,现在的教育究竟怎么走。鞠锋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前有老师提到了,现在仍在提,我想将来仍会不断被提起,“爱的教育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爱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是万能的,但缺了爱的教育,是万万不能的,这两条路是两个极端,偏向何处都是错误的。爱与科学的结合才能真正走出专业化来,如何平衡,值得思考。
                             
                             细雨老师说出了很多老师的通病,写案例是一回事,在现实中又是一回事,我像现实中还是很有一批老师像细雨老师说的那样,过于在乎自己的感觉,处理问题时也是一厢情愿,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总会认为我想那学生应该这样想,也就导致了后来,会禁不住问“你究竟在想什么”,老师太缺乏思考了。

                             “别把别人酿的苦酒让老师来承担,老师也不能改变一切需要改变的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不乏优秀教师,他们细致、耐心、不去伤及学生的心灵,他们关爱学生,体谅他的一次次失误与不懂事,向他们传输做人的道理,但学生真的领情了吗?真的醒悟了吗?”烈火中永生老师的这段话,我看了不下十次,有太多的老师都要这样大声疾呼,也确实很多老师在大声疾呼了,小宋觉得很震撼,但总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究竟怎么说,一时半会我也说不上。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小宋看这么多老师的精彩点评,心里着实感动得很。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