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案例点评之搭建“展示台”
    [SIZE=3][B]一、学生个人资料介绍[/B]
        姓名:胡利军    性别:男    年龄:13岁   特长:体育,曾经获得乡5000米长跑冠军
    [B][/B][/SIZE]
    [SIZE=3][B]此人特点[/B]
        不注重个人形象。走到他身边就是一种难闻的气味,走起路来一只腿是迈步,另一只腿是蹭地。头发有5、6厘米长,睡觉时把头发撮的正好在头顶形成了一座山,就像“济公”带的帽子,我曾劝他理发,人家说:“理发太扎脖子,不理!”
        在班上是“班级警察”。大小事他一到,再调皮的学生立即变乖,一开口算是“摆平”了,否则他就武力解决。
        逆反心理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时,他尽量让老师出丑,单独批评时,在老师面前是毕恭毕敬,扭了脸是凶神恶煞。
    课堂上他做小动作,老师用眼光批评提醒,他会一直的回敬你更加逼人的目光。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他宁可不学,自己睡觉或者做小动作也不与他人合作。
        天天盯着别人身上的缺点,惟恐没有让他可以当班级警察的机会,他常把别人身上芝麻大的事说比西瓜还大,等到他自己的时候,他却把大事说得自己很无辜。
        有论辩才能。简直可以说是死人可以说活,活人可以说死。我们举行论辩赛的时候,他总能从不同的视角,抓住对方的漏洞,攻其不意。
    [/SIZE]
    [SIZE=3]    [B]二、搭台原因[/B][/SIZE]
    [SIZE=3]    胡立军虽让人头疼,但由于他人高跑步快,有较高的论辩才能,在班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他敢于当着众人面和教师论辩,因而还是有学生“敬佩”他的。另外,胡立军已经是个13岁少年,要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是很难的。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采用它感兴趣的辩论的活动,通过每一个有针对性的辩论主题,让他在参与辩论赛的过程中,充分把他不写作业、欺负弱小同学、上网吧等坏习惯形成的原因一一暴露,这样做为教师一则可以充分的了解这个问题生的内心世界,做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展示了问题生身上的长处,充分运用“长善救失” 这一教育原理,以成功养成功,培养他成为性格和谐的人。
    [/SIZE]
    [SIZE=3][B]三、实施过程[/B][/SIZE]
    [SIZE=3]    1、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举行不同主题的辩论赛,如:《不写作业好不好》、《上网好不好》《努力学习对不对》《习惯与成绩谁重要》等等。
        2、让胡立军不时地担任正方和反方,换位思考,这样使它能够更深入的、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3、师生评价,表扬激励。[/SIZE]
    [SIZE=3]
    [B]四、结果展示[/B]
        确实,他自然愉悦地参与到每节课五分钟的辩论赛中,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他的论辩才能,得到了大家如期的好评,同学们对于他多了一份由衷的敬意,他自己也觉得无比的自豪,但这种自豪看得出和以前的那种“称王称霸”时的“自豪”是不一样的,这种更来源于一种无法言表的兴奋中,一种来源于心灵深层的表露。[/SIZE]
    [SIZE=3][/SIZE]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3
      • 经验549509
      • 文章10202
      • 注册2008-10-02
      [SIZE=4]          [COLOR=#0909f7]“问题”学生需要开“良方”[/SIZE][/COLOR]
      [SIZE=4][/SIZE]
      [SIZE=4]  从这则案例的结果来看,这又是一则成功的案例,在为作者成功教育“问题”学生而啧啧称赞的同时,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那就是“问题”学生需要开“良方”。
        诚然,现实生活中成功教育“问题”学生的例子并不多,而且许多教师对于“问题”学生大都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分析其中的原因,我想有几个方面,一是“问题”学生不讨老师和学生喜欢,结果“问题”学生只能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二是教师的精力相当有限,“问题”学生如果比较多,自然就无法应付;三是教师缺少教育“问题”学生的耐心和方法,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正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了“问题”学生的成功转变。案例之中的胡利军为什么在作者的教育下能够转变,我想一定是作者找到了教育“问题”学生的“良方”。那么,作者的“良方”表现在哪里呢?虽然案例当中,作者没有就胡利军所有的问题一一开出“良方”,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紧紧抓住了胡利军喜欢“辩论”这个优点,接着创造有利于他的展示台,让他从中明白道理,然后评价激励,让他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我认为给“问题”学生开“良方”至少应该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COLOR=#0938f7]一是要查找原因。[/SIZE]在教育“问题”学生上,许多教师都是因为问题学生的“病症”太多而放弃“治疗”,结果只能是“问题”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自己的麻烦接连不断。其实,许多学生的“病症”还并没有到我们所想像的“无可救药”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问题”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多围绕“为什么”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案例之中的作者将胡利军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列举,其实这就是一种很好查找“问题”学生的方法,这实际也为我们教师后面的“诊断”创造了条件。
        [COLOR=#0909f7]二是要创造条件。[/COLOR]在查找出“问题”学生的原因之后,我们就要创造有利条件去解决问题。在案例中,作者搭建了“辩论赛”这一平台去进一步了解胡利军的内心世界。这种做法不但起到了教育了胡利军目的,而且也会教师进一步教育胡利军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COLOR=#0909f7]三是要“投其所好”。[/COLOR]即是“问题”学生喜欢什么,我们教师就要创造机会给他什么(当然这里的“给”不是盲目的“给”,而应该是一种计划、有目的“给”)。这实际就是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当他们有了自信之后,就一定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以后也一定会在学生和老师面前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长久坚持下去,我们的“问题”学生也会走上“正道”,不再有问题了。
        所以,对于“问题”学生,先寻找“良方”,然后“对症下药”,这是十分重要的,丝毫马虎不得。[/COLOR]
      [SIZE=4][/SIZE]
      [SIZE=4]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 付义六  435506)[/SIZE]
      [ 此贴最后由wxsf9813在2010-4-30 9:57:42编辑过 ]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3
        • 积分3319
        • 经验66925
        • 文章3242
        • 注册2008-11-27
        [SIZE=3]占位思考。         [/SIZE][COLOR=#ff00ff][SIZE=5][FACE=楷体_GB2312]对问题学生要“高看一眼”[/COLOR][/SIZE][/FACE][COLOR=#ff00ff][SIZE=5]
        [/COLOR][/SIZE][SIZE=3]                               ----《搭建“展示台”》读后感[/SIZE]
        [SIZE=3][/SIZE]
        [SIZE=3]                                  河北饶阳中学  王杰英   053900[/SIZE]
        [SIZE=3][/SIZE]
        [SIZE=3]   读了上述案例,有一个切实的感受,那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对问题学生“高看一眼”。为什么要对他们“高看一眼”呢?[/SIZE]
        [SIZE=3]   [FACE=Times New Roman]1983[/SIZE]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德力观,使现代教育有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每个学生的潜能远远超过已经实现的一切,每个儿童出生时就有的潜在智能比达·芬奇使用过的还要大的多。这就表明,找到一个孩子的优点,就是找到了一个孩子的生长点。无疑案例中的老师就找到了胡利军的生长点,并智慧地为孩子的成长搭建了成功的平台。当然如果没有老师对他的关爱,是不会产生后面一系列活动的。“多元智能理论”如同一双慧眼,让我们能时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常常能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而为孩子们创设条件,体验成功。[/FACE]
        [SIZE=3]  如何对问题学生“高看一眼”呢?[/SIZE]
        [SIZE=3]  为学生创设发现和发展潜能的条件,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许多老师对“差生”这个词很反感,说世上没什么差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的成绩差,行为纪律差,但不能表明孩子的能力就差,因此,有人建议把差生称为是“潜能生”,或是“学困生”、“问题生”,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论给他们以什么称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这些学生。根据加德纳教授的理论,将人的智能划分为八种独特而有相互作用的智能体系: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意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加德纳教授这一理论从多角度、全方位、科学的分析和认识了人的智能,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解决如何开发学生潜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划时代意义。[/SIZE]
        [SIZE=3]   [/SIZE][COLOR=#ff00ff][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第一,[/COLOR]   [/FACE][SIZE=3]要善于为“问题学生”创设条例,体验成功。[/SIZE][/SIZE]
        [SIZE=3]   其实问题学生并不差,有人就曾经把差生称为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一旦把他们放到了合适的领域,他们其他的才能就会凸显出来,马上崭露出头角。只不过我们做为老师要对这些孩子更加耐心和宽容,更加理解和关爱,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并积极为他们开辟成功的途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案例中的老师正是成功利用了胡利军身体运动智能,自我意识智能成功为他创设了条件,如“他人高跑步快,有较高的论辩才能,在班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他敢于当着众人面和教师论辩”,“[FACE=Times New Roman] [/SIZE]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采用它感兴趣的辩论的活动,通过每一个有针对性的辩论主题,并让他担任正方或反方辩手”,让他进行换位思考,从中抓住教育契机,转化学生,并通过活动,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上进心。[/FACE]
        [SIZE=3]  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经常利用班会活动课和各类课外活动,创造特设情境和有利条件,启发学生潜在的智能火花,让学生脱颖而出。如我班开展了“新闻播报”的活动,每天利用早自习的最后三分钟,按座位顺序由一位同学当众登台为大家播报最新时政内容,如果没有准备好,就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播报之前,学生们肯定要多方搜集资料,学习收看新闻,有没有准备好的,那就要为大家出一个节目。那些平日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显露出独特的智慧和才能,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一时间班内人人都成了播报新闻的能人,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坚定了上进成才的信心。[/SIZE]
        [SIZE=3]  [COLOR=#ff00ff]第二,改进传统评价机制,运用多元评价。[/SIZE][/COLOR]
        [SIZE=3]   传统上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局限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这种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它使得一部分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好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加德纳把传统的注重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称为“唯一机会的教育”,他说:“唯一机会的教学方法造成许多儿童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案例中的老师,运用“长善救失”的原理,以成功养成功,并运用师生评价机制,表扬激励学生,开展多元评价,无疑是很成功的。[/SIZE]
        [SIZE=3]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我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如我在学期末除了评选表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评选出了“劳动能手奖”“文艺活动标兵”“文明绅士”“文明淑女”“乐于助人奖”“文明宿舍奖”“优秀组织奖”“学习进步奖”等,期末很多学生都手捧奖状、奖品向家长报喜,不仅增强了学生上进心,体现出了他们自己的自身价值,也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支持![/SIZE]
        [SIZE=3]   [COLOR=#ff00ff]第三、用“多元智能理论”做指导,使优势带劣势。[/SIZE][/COLOR][COLOR=#ff00ff]
        [/COLOR][SIZE=3]   因为个人的智能取向不同,所以发展也不平衡。我们作为育人者,要学会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由学生的优势智能带动其他多种智能的发展。我想案例中的老师也是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让学生的优势能力带动劣势能力,达到对学生的促进转化。如有的学生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不好,但运动智能较高。我就让他们轮流给我当科代表,每人一周。要求上课前要来向老师请示,帮老师带教具,课下要及时收齐作业,老师批改完后要及时发回,还要向老师反馈学生意见和要求。学生在跑腿的过程中,要经常地和老师碰面,和学生接触,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和语言的训练都有很大促进。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是运动健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突出,异常活跃,但也有一部分人上体育根本不愿意动,经常溜号被老师查到,为了顺利完成达标任务,我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强带弱,让体能好的学生帮助体能差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女同学,不愿意从事一些体能活动,我就拜托体育老师找出一些全能同学专人负责她们的训练,监督和关注学生们的表现,及完成情况,随时向我汇报。年末在体育会考中,由于我重视了对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结果圆满的完成了达标任务。   [/SIZE]
        [SIZE=3]   正象加德纳所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使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我觉得这句话尤其对问题学生而言,很有指导意义。一个教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问题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对问题学生“高看一眼”,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成功搭建成功的平台,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去思考、学习、研究、践行。[/SIZE]
         
        [ 此贴最后由在水伊人在2010-5-13 22:57:57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博客: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6160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rywjy向生命施爱,播种幸福的种子
        邮箱:rywjy@sina.com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741
          • 经验57376
          • 文章1743
          • 注册2009-01-02
          占位思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欢迎光临我的博克 http://blog.sina.com.cn/ba1972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29
            • 文章1
            • 注册2010-04-28
            占位思考
            本名王文芳,江西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从教二十五载,爱孩子,爱教育,爱生活.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57
              • 文章3
              • 注册2010-04-30
              善用迂回之术
                  [SIZE=4]这个孩子让我想起了刚当班主任时的一个同样棘手的学生。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师生二人一年的时光一言以蔽之:针锋相对。最后这个孩子转了学。和案例中的老师相比,自觉惭愧!同时也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
                  所谓的“回题”学生,他的成长经历必然要比同龄的孩子复杂,对于他们绝对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我觉得做这样孩子的班主任,善用迂回之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针见血”“正中要害”“直奔主题”,对这些外表强横内心脆弱的孩子来说,细细想来,是一件挺残忍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渴望成功、被人认可,生生的把他的“问题”挖出来示众,久了,必会让事情与你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还是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可取。绕过教育中的“顽石”,抓住他的优点创造机会,给他成功的喜悦,用“爱”告诉他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激发他主动地自己去搬走“顽石”,心甘情愿地改变,才是真正实现了我们育人的目的。
                  所以作为这样学生的班主任,换个角度说,也是幸福的。因为他能激发你的潜能,唤醒你的激情,带你挑战教育的新境界!
              [/SIZE]
              简简单单,乐在陶然。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因势利导,无声胜有声
                [B]     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分析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分解、消融这些情结,把人从笼罩他的情结的暴虐下解救出来。——荣格  [/B]
                [B][/B]
                [B]      [/B]老师:你知道你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了吗?
                       学生:知道,可我就是控制不了。
                       老师:那是你的意志力不坚定。你应该努力的控制自己,
                       学生:那我尽力改吧。
                       老师:这就对了,只要自己努力去改就一定会改掉的,老师相信你。
                       学生:谢谢老师。
                       于是,老师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教育见效了,仿佛学生说完那句“关键性”的话后学生就会立竿见影的改了,好像谈完话后学生就是新生了。如果后期学生还会再犯相同的问题,有的老师会认为学生的认识到位了,会慢慢好的。有的老师则认为学生的意志力还不够坚强,于是又把以前的话翻出来说一遍,还会加强语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爱心大使”一般。最后,这些老师都会宣称自己功德无量!也许还有一些老师会认为学生“油”得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后的结论就是“不可救药”。果真如此吗?不是自我安慰就是恼羞成怒,推卸责任。
                 
                       案例中的老师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以下几点做得特别的好。
                 
                       [B]首先,不偏不倚,实事求是[/B]
                [B]      [/B]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情况的描述非常客观、公正,不带过多的感情色彩,既有反面的也有正面的。面对胡利军的“劣迹斑斑”,作者没有愤怒,没有震惊,没有自顾自地抒情,还略带调侃的语言悉数着胡利军的优点——辩才了得。作者心里一定明白地很,爱心、愤怒、抒情等等都不能增加解决问题的智慧,冷静理性分析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我为作者的这份超然情怀拍手称快。什么是爱护学生?什么是信任学生?公正的评价就是最基本的爱护和信任,这是妥善处理问题的根基。
                 
                       [B]其次,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B]
                       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作者不但对胡利军的显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还对一些隐性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如对胡利军的群众基础的分析就非常精彩,“在班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他敢于当着众人面和教师论辩,因而还是有学生‘敬佩’他的”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换句话说,胡利军很有“人缘”,有比较牢靠的群众基础,甚至是“粉丝”。如果班主任单刀直入,与他发起正面进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失掉民心,甚至会让他的那些粉丝们暗中支持,等着看班主任怎么落败。这无疑于把胡利军推向了对立面,还无意间推动群众于他形成统一战线。最终的结果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扩大,舆论力量一边倒,班主任被完全孤立。
                      由此可见,面对问题生教育,一定要知己知彼,一定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制定战略战术,匆忙上阵的结果只能是凶多吉少。显然,作者经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深思熟虑,“搭建平台”的策略应运而生。相比那些一遇到问题就仓促上阵只能会挥一挥“三板斧”的莽夫而言,这位仁兄“有才”多了!
                 
                       [B]最后,哪壶开了提哪壶,此时无声胜有声[/B]
                [B]      [/B]不同的老师即使对问题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取的措施也会大相径庭。比较常见的老师是对学生好的一面轻描淡写,抓住学生的辫子说事。一句老掉牙的开场白:“你是个不错的孩子,在哪些哪些方面都做的好,就是哪些哪些还不行,你要这么样这样才行”随后就是大段大段的说教(不同性格的老师说教的方式和力度不同,但大概意思一定是一样的,无非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不行就绳之以法)。说白了,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学生不领情就是顽固不化。看看案例中的老师,反其道而行之,面对胡利军的特点,哪壶开了提哪壶,从他最擅长的辩论入手我猜想,作者一定深谙“道长魔消”的一体两面性。当我们放大好的一面的时候,坏的一面自然会受到抑制。而“搭建平台”其实就是给胡利军一个展示的舞台,再将老师的说教让他在这个舞台上由他自己尽情的发挥出来,这才是教育无痕。教育无痕的真正意思不是说我们不教育,而是将教育渗透到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要润物细无声。学生自己体验出的东西,自己领悟出的东西,比教师家长苦口婆心、唾沫横飞的说教不知道要强好多倍。显然,作者的“搭建平台”就构建了这样的一种育人环境,教师此时的作用那才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难看出,案例中的老师在面对胡利军的问题时,没有怒不可遏,而是心平气和、理性分析。解决问题时没有剑拔弩张,势不两立,而是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最后教育被涂抹于搭建的平台之中,问题生的问题被分散、消融,人格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得以发展。这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崇高的教育智慧的有机结合,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SIZE=3]      搭建“展示台”带给我的启示 [/SIZE]
                  [SIZE=3][/SIZE][SIZE=3]所谓问题学生往往由于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常常是屡教不改,进步缓慢,甚至改过后又多次出现反复错误,因此常常使我们失去信心,最后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差生就是差生”为由,对他们听之任之。其实,这些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也正都处于青少年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就说搭建“展示台” 一文中的军军,通过此文作者的客观描述,我们可以感知这个孩子可以说是劣迹斑斑,但是他的老师并没有嫌弃他、放弃转化,而是巧妙引导和热心的帮助,最后终于使他旧貌换新颜,令人欣喜。[/SIZE]
                  [SIZE=3]反复学习这则案例,留给我不少深刻的启示:[/SIZE]
                  [SIZE=3]一、应[/SIZE][SIZE=3]以“面”代“点”[/SIZE]
                  [SIZE=3]通过作者对军军的描述:姓名:胡利军    性别:男    年龄:13岁   特长:体育,曾经获得乡5000米长跑冠军。不注重个人形象。走到他身边就是一种难闻的气味,走起路来一只腿是迈步,另一只腿是蹭地。头发有5、6厘米长……他常把别人身上芝麻大的事说比西瓜还大,等到他自己的时候,他却把大事说得自己很无辜。简直可以说是死人可以说活,活人可以说死。我们举行论辩赛的时候,他总能从不同的视角,抓住对方的漏洞,攻其不意。可以清楚地看出该教师对这个孩子的认识和了解是深刻的,细致的,不是孤立的一个个点,而是完整的“面”。这“面”里既理智地剖析孩子的不足,更有对孩子的肯定。诸如体育好,曾获乡500米冠军,还有就是善于辩论,总能从不同的视角,抓住对方的漏洞,攻其不意等。能对孩子如此不失理性而又全面的剖析,可以说是该教师成功帮助孩子转变的前提。在工作中,其实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往往是因为着急、因为气愤而不能理智的看待问题学生,而往往以孩子深深种种“劣迹”这些“点”取代了“面”,以至于我们工作常常以失败告吹。所以以“面”代“点”这个前提很重要。[/SIZE]
                  [SIZE=3]二、应以“扬”代“抑”[/SIZE]
                  [SIZE=3]    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一谈到班上的问题学生滔滔不绝,诸如:学习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惹是生非、叛逆性强、喜欢跟老师对着干等等,这些孩子俨然成了我们谈论的焦点。对于这些“焦点人物”我们也往往习惯“聚焦”对他们诸多不是大肆罗列在一起,横加批评鞭策。殊不知,越是这样,孩子越会情绪低落,跟老师对着干,最后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在搭建“展示台“这一案例中的老师恰恰是远离了“抑”,而巧妙地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抓住他善于“辩论”这一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辩论会,在辩论的过程中帮他树立自信,更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从而达到“长善救失”之目的,真的可谓上上策。[/SIZE]
                  [SIZE=3]三、应以“慢”代“快”[/SIZE][ALIGN=left][SIZE=3][B]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我们常常[/B]因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而滋生急躁情绪,导致“欲速则不达”。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使得孩子们有窒息感,滋生抵触情绪,甚至有反抗心理。其实,转变问题学生需要像中医那样讲疗程,不要怕慢,只要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有好转就行。文中的作者就是采取这种“细调慢理”之法,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了解,巧妙抓住孩子善于辩论这一特点,通过不同主题的辩论,一点点帮助孩子转化,于无声中浸润孩子的心田,静听花开的声音。读后文中作者在转化该生中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稳”,“稳”中求进,“稳”中迎变,“稳”中求发展。这一“稳”之路线,比我们追求“短、奇、快”效果要好很多,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SIZE]
                  [SIZE=3]  总之,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我们必须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了解并尊重他们,我们才能取得成功,让我们一起以文中作者为榜样,积极为问题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快乐成长。 [/SIZE][/ALIGN][ALIGN=left][SIZE=3](河北省唐山市安各庄小学       曹建英         063022[/SIZE][/ALIGN][ALIGN=left][SIZE=3]通信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贾庵子小学  高晓蕾转(曹建英)[/SIZE][/ALIGN]
                  [ 此贴最后由快乐相伴在2010-5-7 21:25:58编辑过 ]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79
                    • 经验296710
                    • 文章3315
                    • 注册2010-02-07
                    [ALIGN=center][B][COLOR=#000011][SIZE=4]“台前”与“幕后”[/SIZE][/COLOR][/B][/ALIGN]
                    [B][COLOR=#000011][SIZE=3][/SIZE][/COLOR][/B]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11][SIZE=3]    为了对胡利军进行“教育”和“培养”,这位班主任可谓是用心良苦,同时又使用了“因材施教”这一至尊法宝,效果良好,很见效,很成功。[/SIZE][/COLOR][/FAC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11][SIZE=3]    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台前”与“幕后”多几分思考呢?[/SIZE][/COLOR][/FAC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11][SIZE=3][/SIZE][/COLOR][/FAC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11][SIZE=3][B]一、这是一个个案转变,还是全班成长的一个契机[/B][/SIZE][/COLOR][/FACE]
                    [COLOR=#000011][FACE=楷体_GB2312][SIZE=3]    如果我们将对胡利军同学的转变当作是“让全班成长的一个契机”,那么“[COLOR=#000000]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举行不同主题的辩论赛[/COLOR]”的代价很值,我们整个班还“因祸得福”了呢?我们还可以更用心,更深入地策划、提升。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对胡利军的个案转变,那么大家“陪他玩”是不是投入太大了,因为老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突出”这位学生,其他同学锻炼的机会是不是被剥夺了许多呢?[/SIZE][/FACE][/COLOR]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11][SIZE=3][/SIZE][/COLOR][/FAC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11][SIZE=3][B]二、我们要对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估[/B][/SIZE][/COLOR][/FACE]
                    [COLOR=#000011][FACE=楷体_GB2312][SIZE=3]    在案例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班主任是这么说的:“[COLOR=#000000]确实,他自然愉悦地参与到每节课五分钟的辩论赛中,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他的论辩才能,得到了大家如期的好评,同学们对于他多了一份由衷的敬意……[/COLOR]”[/SIZE][/FACE][/COLOR]
                    [COLOR=#000011][FACE=楷体_GB2312][SIZE=3]    这里面的胡利军的“[COLOR=#000000]淋漓尽致地表现”是不是因为霸道的一种表现,同学们的“敬意”是不是真的是由衷的,还是因为惧怕他的“淫威”而表现的“迫不得已”?[/COLOR][/FACE][/SIZE][/COLOR]
                    [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B]三、我们可不可以将这个舞台搭得更大些[/B][/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位班主任的“展示台”搭得很好,仅仅是为了“展示”,我们能不能与此同时还可以“表演”一些其他的“节目”。如对爱的体验,如对生命的尊重,如对自然的聆听,如对幸福的理解,如对个性的张扬等等。[/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如果把舞台搭得更大些,我们将会欣赏到更丰富更精彩的“节目”,孩子们的才艺也可以有更多的展示,我们的教育也会因此更加美丽和幸福。[/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ALIGN=right][FACE=楷体_GB2312][SIZE=3](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贺华义 236000[/SIZE][/FACE][/ALIGN]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每一颗星星都会闪亮!
                    贺华义教育博客:[URL=http://hi.baidu.com/fyszxsy]LeadBBS[/URL]
                    个人邮箱:hehuayi2000@qq.com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653
                      • 经验135696
                      • 文章549
                      • 注册2006-01-06
                      让转变方式拐个弯
                                              让转变方式拐个弯
                                              ——读《搭建“展示台”》感悟
                                                       
                                                   
                         “唉,现在的孩子,真难教!动不能动,说不能说,真不知用啥办法?”这可能是目前大多中小学班主任,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阅读着《搭建“展示台”》,我想要学会使转变方式拐个弯,才能与学生和谐快乐的相处日子。
                          一、学会转变方式拐个弯之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
                          常言道,一个人的思维往往决定其视界高度,视界高度则影响着其态度;一个人的往往态度常常意味着其行动导向,行动则关系到效果。当前我们中小学的教育主体,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承载的梦想不减恢复高考之后千家万户的厚度。何况现今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独生子女又多了一重留守学生的角色。如此背景下,家长的期望:已经不再是家里一大群孩子任你怎样教都可以,而希望我们精心呵护,全心的教育,细心的照顾。
                          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我们只有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那样才能有效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基督教徒问牧师:“在做祷告时可不可以吸烟?”牧师干脆地说:“不可以!”基督徒又问牧师:“那在吸烟时可不可以做祷告?”牧师赞赏地说:“当然可以!”
                          故事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基督徒说法的方式转换了一个角度,牧师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案例中的老师对待胡利军,没有一味的说教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没有一味的数落他有什么缺点,当众批评;没有一味的弃之角落,任之听之。而采取搭建展示台的策略,这样一种文化渗透,以生为本的人文教育。案例中胡利军心理效应足以见证了此点:“这种自豪看得出和以前的那种“称王称霸”时的“自豪”是不一样的,这种更来源于一种无法言表的兴奋中,一种来源于心灵深层的表露。”
                          二、学会转变方式拐个弯之二:要有“随风潜入心”的教育机智
                          有这样一则寓言: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北风越用力吹,行人把大衣裹的越紧;阳光只是微微照耀,却带有浓浓暖意,行人就不自觉的脱下了外衣。
                      从中不难发现行人的行为,是太阳以自己爱的载体阳光洒在其身上,让行人感觉到爱意而滋生的下意识行为。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使一个问题学生转变不妨学学太阳,在一种悄然无声的氛围中,达到“随风潜入心,润心细无声”的境界。
                          案例中的老师,在整合胡利军个性特点的前提,合理开发“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举行不同主题的辩论赛”,在论辩中促进他的思考,促使他在思考的过程中自觉纠正自己行为的走向。加之师生的激励性评价,如此公开场合下的肯定,不仅会约束他自己要求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激发其潜在的求上进心理,而且会促进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带动班级健康向上的发展,更会拉动他从各个方面均衡发展,做个完完全全的带头人。
                          因此,我们要最大极致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合理开发各种文化活动平台,在拔高其个性的文化教育契机中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  湖北省沙洋县马良中学  龚清平  448261)

                      欢迎惠顾诗扬飞语:
                      http://blog.sina.com.cn/gxsy2002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9
                        • 经验2783
                        • 文章48
                        • 注册2010-04-15
                                               教育时机的把握值得商榷


                            正如前面几位老师的评析,这位班主任面对问题学生,充满爱心,因材施教,有一定的教育智慧。
                            但我个人认为:这位老师对教育时机的把握有问题。为了转化这名后进生,他选择“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举行不同主题的辩论赛”,我不知有多少老师认同他的做法。
                            众所周知:新教改后的语文课程在教时的安排上是极为紧张的,我教小学六年级,一周除去两节作文、一节写字,不过三节语文课(在我看来,这种课时分配简直就是掩耳盗铃!授新课的时间就不够用,更何况还有作业评讲、培优辅差等等,所以经常要占用其他时间。)。在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来授完新课的?我更不敢想象其他学生对于这位老师的做法有何感想?为给一名学生(在此姑且不论他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搭建“展示台”,而牺牲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牺牲其他学生享受教育资源的宝贵时间,如果我是作者的学生,我首先不会答应;如果我是这个班级的一名学生家长,我会为孩子在这个班级学习而忧心忡忡;如果我是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我会为这位老师捏一把汗,进而规劝该师以大局为重。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比如:充分利用每天的晨检、夕会,或是班会课,来“搭建平台”,不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个问题吗?按理说,这位老师完全应该想到了这一点,但让笔者心存疑虑的是,他怎么就没考虑到这一点?而且,从案例中来看,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算起来又“浪费”了多少宝贵的五分钟呢?
                            第二,这位老师的做法有“为了一棵树木而放弃一片森林”之嫌。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辩论会,不仅能将真理越辩越明,还有利于老师的语文教学,确实一举而两得。但我不知道这样的辩论会开了多长时间,每次的主角是不是雷打不动的胡立军?如果真的如此,那可真是班级其他学生的悲哀。毕竟,对辩论感兴趣且辩才出众的是极少数,再加上有“敢于当着众人面和教师论辩”“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他的论辩才能”的胡立军,其他同学得到的展示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这样,一个胡立军在辩论中光彩照人地站了起来,几十个不擅论辩的学生黯然失色地“陪太子读书”。更难想象的的是一贯习惯以“班级警察”自居的他,又多了如此值得骄傲的资本,在班级会不会更加目中无人?
                            其实,一名后进生的转化,绝非仅仅搭建一个平台就管用的,它还渗透在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活动之中,巧妙在每次教育契机的准确把握,关爱在学生需要时……当然,我相信,作者在转化胡立军的同时,肯定还会有很多没有写上的故事。但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再考虑周全些,收到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些呢?

                                              (武汉市硚口区太平洋小学  张 阳  430034 )
                        春残花谢蝶犹舞,南柯一梦笑庄周!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很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小宋这里作揖了。
                           
                           
                          付老师在《“问题”学生需要开“良方”》分析现实生活中问题学生的例子,指出成功案例不多的原因很值得深思,"一是问题学生不讨老师和学生喜欢,结果问题学生只能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二是教师的精力相当有限,问题学生如果比较多,自然就无法应付;三是教师缺少教育问题学生的耐心和方法,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正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了“问题”学生的成功转变。"
                           
                          香如故老师说“一针见血”“正中要害”“直奔主题”,对这些外表强横内心脆弱的孩子来说,细细想来,是一件挺残忍的事情。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事情都很残忍,有相当一部分的让我们觉得很完美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对学生都是一种伤害,老师在处理问题,特别是对待特殊的学生,不能只考虑着这是为了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我们更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学生的感受。
                          苍蝇爱蚊子老师的点评十分精彩,思考的很有深度,特别是最后一点,哪壶开了提哪壶,正中把心,把这案例的一个“巧”字说得十分明白。这个案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那个“巧”,而这一切有来与前面的“不偏不倚,实事求是和知己知彼”。
                           
                          快乐相伴老师启示中的“以面代点”让我想到了另一方面。
                          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客观,不惜繁琐,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就有所欠缺,考虑问题不全面,更要命的是不能客观,特别是对待特殊学生,考虑时总是先入为主,实在令人堪忧。
                          能够全面客观地考虑问题,只是第一步,最关键还要抓住所有面中的那个点,点找准了,问题解决起来就方便得多。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就找到了点,就一个巧搭展示台,把很多棘手的问题都解决了。值得借鉴学习。
                           
                          贺老师的点评很令我惊叹,考虑问题的长远让我佩服,从第一点思考,我就被贺老师的思路抓住了,这些问题我确实还没有考虑到,也是我太关注这个个案本身了。第三点,把舞台做的更大些,是继续探索的精神,小宋叹服。
                           
                          龚老师的点评向来读着舒服,由此想到龚老师的课,应该十分精彩。龚老师在点评开始就提到“家长的期望:已经不再是家里一大群孩子任你怎样教都可以,而希望我们精心呵护,全心的教育,细心的照顾。” 在学校,孩子是消费者,老师是服务者,换句话说,孩子是上帝,这比喻不很贴切。消费者有的是阔佬,有的寒酸些,我们能否一视同仁,值得我们思考。
                           
                          风清扬老师说,“一名后进生的转化,绝非仅仅搭建一个平台就管用的,它还渗透在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活动之中,巧妙在每次教育契机的准确把握,关爱在学生需要时……”这话极对,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想到的,同时,案例中这位老师所作的努力与收到的效果,我们不能否认。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几位占位思考的老师,也很期待你们的精彩点评,希望有更多的老师点评,更期待各位老师的积极讨论,谈论出真知啊!
                          [ 此贴最后由大嘴小宋在2010-5-12 8:52:11编辑过 ]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