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雒会龙老师的精彩点评
    [ALIGN=center]多管齐下做好学困生转化[/ALIGN][ALIGN=center]                         ———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ALIGN]
     
                                                      雒会龙
     
        爱之切,恨之深,痛之失。这是一个既让老师深爱,但又恨铁不成钢,虽经教育转化,但始终不改的学生。老师“永远的痛”,既是对学生行为的惋惜,也是对自己工作的遗憾。该生未能成功转化,从客观上来说,归咎于家庭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老师没有足够的转化时间。从主观上来说,也是老师的工作缺少艺术,不够全面。
        一、成功的家访必不可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思想言行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在孩子的转化过程中,老师和孩子父母达成的共识仅仅维持了十多天。老师“打电话请父母监督作业,他们却说孩子做作业确实太累,也不想留在学校完成。”因此,尽管孩子的母亲认为“他学会了 ‘一身的本领’:撒谎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还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刀枪不入’。”,但她对孩子溺爱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这是老师家访过程中始终未解决的问题。原文说,“他家里离学校也就两三分钟的路程”,既然这么近,那么老师在家访上不仅是做的不成功,而且也做的不够多。
        二、端正思想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思想指导行动,态度决定成败。透过孩子撒谎、不做作业的外在表现,我们看到的是他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问题。案例中的老师也考虑到这一点,便“找他谈话,给他讲学习、做人的道理”,但老师并没有将思想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而是过多地纠缠于作业本身,治标不治本。
        对于这样一个长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溺爱的恶果已经形成”的孩子,简单说教肯定作用不大。思想教育应当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做法,以该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专门的教育活动主题,对包括该生在内的全体同学进行共同教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和单独谈话相比较,这种集体教育既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教育辐射面,又使该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另外,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影视教育,观看《居里夫人》,讨论居里夫人忘我工作、报效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观看《背起爸爸上学》,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刻苦求知、背起父亲上学,追求人生价值的美德,通过影视对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和行为的暗示作用,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又如学习名言警句: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开展故事会: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和《狼来了》的故事,都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
        三、寓学于乐,方可留住其人
        从做作业看,老师采取“强制留在身边”的方式,简单枯燥。原文说,“只要他完成了作业,我不仅在班级口头表扬,还在评比表中加上他梦寐以求的小红旗。”这种常规做法,虽用心良苦,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别人都回家的情况下,单独留下就意味着自己比别人差,孩子甚至可能会产生被惩罚的感觉,也许他在想着别人在家里的情景。也就是说,学生的想法,老师未必知道;老师的做法,学生未必认同。难怪他说:“做作业太累,红旗有什么用?我才不要呢?”孩子所说的“累”该如何理解呢?原文说,他“满头大汗地在排桌椅、打扫教室、拖地、擦玻璃、领新书,哪儿脏,哪儿有他,哪儿累,哪儿有他”。对这样一个孩子来说,做作业显然不是身体累,而是心里累。这种心里累,正是孩子心里压抑、枯燥的反映。因此,对该生的作业不仅要从“量”和“难易”程度上区别对待,而且还应多留一些学生和他在一起做作业,以此消除他的孤独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后,大家可以做游戏、看动画等,从而让他留下有乐,乐于留下。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吴砦初中  741035)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1
      • 经验4713
      • 文章32
      • 注册2009-12-31
      感谢宋老师看中我的这篇点评,我会再接再厉!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
        • 经验674
        • 文章55
        • 注册2008-09-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蚂蚁[/U]发表的内容:[/B]

                   做一颗快乐的牛皮糖
                    
           夏斌老师的案例《永远的痛》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学生不做作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这样的...[/QUOTE]
         
        学习了,分析透彻!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篁镇初级中学(211516)江厚林,请大家多多关照!
        对学生严慈并济是我的追求!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
          • 经验26211
          • 文章17
          • 注册2006-08-13
          重视每一次作业



          学生为什么会逃避作业?甚至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或许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想法,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负责布置评改就够了。很显然这是一个误区,关键在于我们往往置身事外,把自己当作了学生作业的主导,而忽略了学生对于作业的感受。要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就必须重视每一次的作业,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迟交不交作业的问题。

          很多时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整体的考虑,布置的作业要么选择现成的资料,要么是源于临时的安排,这样的作业并未显示出教师的智慧,也未展示出教师的深思熟虑,整个过程显得很简单无序,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大都特别反感,迟交不交的事情便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很多作业在布置时,显得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帮助也不多,简单重复的作业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让学生走入了疲惫与简单机械的应付之中,这样的作业,很显然得不到学生的支持,迟交缓交甚至不交理所当然。对于教师而言,应重视每一次的作业,对每一次作业都精挑细选,让学生从简单重复的繁琐作业中解放出来,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作业的重视,这样学生必然感受到作业的重要。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要深得多,出现迟交不交的机会也少得多。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上升,学生的作业量必然会有一定的增加,但对于这样的增加,很多学生不适应甚至是不理解,最终导致了放弃。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整体考虑学生的承受力,综合学生的整体学习,让学生获得一个能够承受的作业数量,使得学生有能够完成的时间与能力。不要轻视这样的作法,作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教师天长日久的关注。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对于学生每天的作业量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及判断,确定学生每门作业都有时间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否则,就一定要进行有效地调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作业的布置也应因材因教,在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下把学生分成必要的组,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能完成作业,也只有这样,作业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自愿乐于完成,才不会产生厌烦的后果。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习本身是艰苦的磨砺过程,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那些学困生而言,更是一项苦累的事,无论怎样的减少与减轻,有些学生都会想出各种理由来逃避。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有一颗极大的耐心与爱心,宽容学生所犯的种种错误。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磨砺过程,对学生如此对于教师也如此,因为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可以原谅学生的错误,但必须教育学生犯错后及时改正。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完成每一次迟交的作业,甚至是让学生在自己的眼前完成,也只有如此,才会给学生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每一次作业老师都非常重视,都必须得认真完成。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重视每一次作业,经过反复的较量,学生才会真正意识到教师对作业的重视,那么他一定会对作业重视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作业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学生的作业问题都有一个变化过程,先是由最初的迟交缓交,变成后来的抄袭不交,甚至是百般狡辩,这样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天长日久的过程,而教师的放任自流才造成了最后的不可收拾。与其到最后的无法可想,倒不如在开始就堵住学生变化的漏洞,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教师往往很重视作业的批改问题,却很少关注作业的上交问题,这样的疏忽,给了一些学生懒惰的机会,让他们有了迟交缓交的机会。很多学生的作业都是临时到校赶着做出来的,很多时候由于时间不够,就一抄了事,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往往把抄作业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认真作业就成为一句空话。对于教师而言,重视每一本作业的上交,留心那些喜欢迟交缓交的学生,建立组长监督制等等手段,堵住学生的一些作业漏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也只有这样从细节入手的教育,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作业问题,让学生对于每一次作业都认真起来。

          泰戈尔说过:“不是铁的锤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日臻完美。”教育不是一时一刻的关心,而是天长日久的关注,学生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教育学生更不可能一挥而就,教育无小事,作业问题亦如此。

          湖北省江陵县实验中学 陈涛

          434100
          http://xuefeiwuhen.blog.163.com/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741
            • 经验57376
            • 文章1743
            • 注册2009-01-02
                                           “重症”还需“猛药”
                                              -有感《永远的痛》
             
               读夏斌老师的《永远的痛》,我心纠结在疼痛与怜惜的漩涡里,漂泊不定,几乎不能自拔。叹息、伤心一起向我袭来,又是一个叛逆的,让人心痛的孩子;又是一个倾注了教师心血,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教育案例。
               透过本文,我能体会到夏老师对学生的的一腔真情,他其实一直不放弃学生他,而且也一直在努力着,课下他给学生单独留作业并单独辅导;学生有进步就表扬他;还给他发小红旗。但很遗憾,这一切只是在几天内会见效,时间一长,学生又固态萌发,恢复到原来的那个“他”了。
               其实,潜意识里,学生他很渴望上进,比如在刚进入夏老师班级的时候,他早早到了学校:摆桌子,拖地,一直忙活了一个上午;开始老师给他布置作业时,他也能按时完成;甚至最后为了糊弄老师,找学生替他做作业等等,都说明他是在乎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也能感受到夏老师对自己的不放弃,对自己的爱,但他却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自己约束不了自己。注定他在自我做的“茧”中痛苦的挣扎,也导致了老师教育的失败。纵观这个教育不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他不良的性格早已经形成,自我克制能力差;
               二、家庭环境,父母对他溺爱有加,不懂什么教育知识,总相信“树大自直”,孩子做作业很累的歪理论;
               三、同伴因素,同学们眼里,他是一个不做作业,常欺骗老师的“双差生”,以至于得不到同伴的关爱。
               四、老师关爱,在其他的老师眼里,是个应该被放弃的学生;而在夏老师的教育中,也没有真正走近学生心灵,是个被“遗弃”的孩子。
               教育家孔子说过,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而是使之“成人”,他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而在本文中,夏老师教育学生时,虽然用了一定的“法”,但却作用甚微,最终被学生牵着走,他的失败,就源于他教育的方法不很对路。而且学生的顽劣,他的“刀枪不入”都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可谓“树大根深”,是“重症”,所以尚需“猛药”。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走近学生,及时巩固“成果”,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慢慢地对学生进行“调理”。
               一、走入孩子心理,努力改变孩子行为
            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夏老师只是从他的学习入手,看他做作业,口头表扬,发小红旗,或与其父母电话沟通等都是围绕他的学习。其实,他不仅仅需要学习成绩的提高,他更多的是,需要被同伴,被老师关注与认可。因此老师应该从他的心理健康入手,从他内心剖析开来,到底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他为什么不爱学习?首先,老师可以就学生的问题,向学校的心理老师求教,或向网络学习,掌握好的教育方法,但对针对他的有效的方法,努力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慢慢走近他,让他体会到老师不仅是为了我的学习,而且真正关注我,关注自己这个个体。其次,老师一定要制造宽松的环境,与学生谈心,拉家长,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学会倾诉,并爱上倾诉。再次,老师要利用一些故事效应激励他,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给他震撼,给他信心。
               二、走近孩子家庭,着力改变父母观念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老师一定要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特别在本案例中,孩子的父母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而且一句话就可能把我们辛辛苦苦几天的努力都化为泡影了。因此改变学生一定要从改变家长开始:学生家离学校很近,这样老师就可以不时到学生家里走走,与学生的父母多谈谈,用心组织好家访的内容,向家长传达先进的教育思想。必要时,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家长赠送教育书籍的方法,促进家长学习。也可以搞优秀家长报告会,让所有的家长都能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慢慢的,老师把家长拉到自己的统一战线上来,让他学会教育孩子,与我们并肩作战,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三、利用一切力量,激发孩子向上动力
                 同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孩子觉得大家都在孤立他,那对他的成长一定不利。所以老师一定设法激发起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的欲望,让学生形成以帮助他为荣的思想,可以采取“一对一”,再加上小组辅导的方式,给他以同伴的激励与帮助。夏老师不能“孤军作战”,还要设法改变其他任课老师的对他的不公正的做法,让大家一起来关心他,爱护他,大家形成合力,教育教育一定更佳。“一树独绿不是春,万木皆绿春满地”,这样的充满爱的环境中,学生想不改变也难。
                四、调整方式方法,慢慢走向孩子心灵
            在本案例中,夏老师感觉自己失败时,有没有想到是自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有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当我们感到束手无策之时,就不要等到碰南墙了,而是要及时作出调整,改变方法,重新开始。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进步情况会反复,但老师一定要坚信这都是正常的,要坚定坚持下去的信心。“每一朵都有开的季节,只是还不到时间” ,其实每一个学生也是如此,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他们都有一扇心门,而开启他们心门的钥匙或许就在有心的老师手中。只有当老师发现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时,学生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向上的动力,学生的进步的速度会很快,进步的幅度也会很大。
               真的,“重症”还需“猛药”,并坚持不懈。
                巴述丽 邮编 257200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
            [ 此贴最后由巴述丽在2010-6-11 15:29:18编辑过 ]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欢迎光临我的博克 http://blog.sina.com.cn/ba1972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2
              • 经验13401
              • 文章135
              • 注册2010-03-25


              [SIZE=3]    孩子的心锁可以这样开启
              ———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

                  认真拜读完夏老师的案例《永远的痛》,我对夏老师未能成功转化学生以致仍为当时的苍白教育感到心痛深表理解,也为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表示痛心。
                 纵观整个事情的发展,我发现案例中的学生还是渴望进步,积极上进的,我认为,作为老师,应该成为一个“有心人”。
                  一、细心
                  作为所谓的后进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正如案例中的学生,在暑假开学的第一天,早早来到新班级,满头大汗地排桌椅,整整一个上午,他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擦玻璃,一会儿领新书。反正是哪儿脏,哪儿有他,哪儿累哪儿有他。这时老师如果细心的话,并不应该只是慨叹,而是应该对这位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而且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这样可以帮他树立威信,或许可以成为改变以前的一些陋习的契机。
                  还有,当案例中的学生第一次或者第二次没有完成作业时,作为细心的老师,应该及时针对作业问题,制定措施,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期待,以致让学生感到有机可乘,可以连续三天不完成作业。
                   二、悉心
                  作为新接班的老师,从一接手新班级就应该通过前任老师的介绍和查阅资料,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情况及特点。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和班级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班级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这样当案例中的学生多次没有完成作业时,就不会在课堂上出现伤孩子自尊心的事,受到众人的谴责:“他的同桌说话了:“老师,他的家庭作业一定没有做,原来他也经常这样骗老师!” “是的,他一直这样!”五十多个孩子七嘴八舌的嘈杂声让我难以置信。
                 三、赏心
                 教师对学生以前的事情的了解,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偏见,其实越是这样的学生,心灵却极其敏感的,自己以前的坏毛病被新班主任知道了,他一定不喜欢我了。这时,老师应该有对学生进行赏识,去发现、去挖掘、去放大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比如把爱劳动的优点放大,形成他的优势,成为他的强项,那么这名学生可能会变得突出,那么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四、恒心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做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虽然通过夏老师的努力,学生有所转变,但最终因为学生的一次出钱让人代写作业而让夏老师失去了教育他的信心。“我摇摇头,摆着手让他走了。此时此刻,我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又是那么的心灰意冷,我败在了一个毛头小子手上,很惨。”其实夏老师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有恒心,因为在学生转化过程中,肯定会有曲折和反复的。[/SIZE]
              [SIZE=3] 另外,我个人认为夏老师在作通家长工作的同时,可以建议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也看看报纸、书,为孩子营造一种家庭学习的氛围,这样,日久天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要做“有心人”,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王维  邮编:455000)
               [/SIZE]
              [ 此贴最后由拥抱太阳在2010-6-13 18:52:55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攀攀
              • 级别
                • 积分813
                • 经验16833
                • 文章779
                • 注册2009-09-03
                对于班主任之友选取这个案例,我有几点不解:
                  1.永远的痛:题目取得言过其实,事实上,对于去年刚过去的事情,谈永远是不是有点儿绝对化了呢?到底夏老师在教育这个孩子的过程中坚持了多长时间呢?10天?20天?更长的时间?仅仅是教了1年的学生。谈永远?它现在还痛是真的,永远则未必。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认为夏老师在教孩子的时候,不是以教育为主,而似乎是以征服为主,看文中“语言苍白无力……心灰意冷……败在了一个毛头小子手上”,事实上,我相信每个班里都有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他们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总是千奇百怪的,因为学生不完成作业而说这是——永远的痛,那么,我们应该痛的是不是太多了呢?
                  2.通篇都在讲这个孩子不完成作业的事情,一二年级的学生需要完成家庭作业吗?孩子每天到底需要在家里做多少作业呢?不写作业到底能够代表什么呢?成绩好不好,和作业是否完成有多大的关系呢?即使是交了作业的学生,若不认真做,和不做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老师常常为了我们的追求,而牺牲孩子的时间,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了呢?我的意思是,我们做这样的调查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通过这个案例的描述,我的发现是:因为一二年级留作业,所以才会出现家长代写作业的情况;因为老师总是盯住作业不放,所以才会有学生花钱请其他学生做作业的现象。到底是谁让孩子养成了如此多的坏习惯的?一定意义上,我们老师难辞其咎。
                  假如孩子真的一点儿也不在意老师的话,他还会如此的“千方百计的做作业”吗?
                  3.能不能因为孩子没有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就认为这个孩子“不优秀”了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使命,可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解我们的这一使命呢?为什么家长都会说孩子做作业累呢?换个角度,我居然发现,这个孩子竟然如此的无辜。
                  4.什么时候教育也不晚,作为老师,我们会教了一批学生又教一批学生,我们一定要汲取教训,争取不“毁”一个学生,假如有了教训,那么我们要力争不要有另一个轮回,要让我们后来的学生不重蹈覆辙。每个学生在我们的手上呆的时间都是有限制的,我们要力争教的时候尽心竭力,孩子们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无怨无悔,假如我们没有想尽方法的管理教育学生,我们“痛”!假如我们已经尽了我们所能了,“痛”又有什么用呢?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
                  
                  看过之后,我的一点点儿体会。实际上,过多的家庭作业不仅没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反而养成了孩子许多坏习惯。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的利用好我们课堂的45分钟,力争堂堂清。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鹿泉市上庄镇中戎攀英050200)
                  
                做很简单,坚持却很难。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2
                  • 经验13401
                  • 文章135
                  • 注册2010-03-25

                  [SIZE=3]   耐心地对待后进生的反复
                  ———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

                      夏老师的案例《永远的痛》,引发了我的思考,其实,我们应该耐心地对待后进生的反复。
                     案例中虽然通过夏老师的努力,学生有所转变,但最终因为学生的一次出钱让人代写作业而让夏老师失去了教育他的信心。“我摇摇头,摆着手让他走了。此时此刻,我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又是那么的心灰意冷,我败在了一个毛头小子手上,很惨。”
                      其实夏老师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毕竟后进生的不良品质、积习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而培养一种新的品质,形成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也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教育与培养,不可能只靠老师一、两次说教,他本人的几句誓言,就能把那根深蒂固的顽疾克服掉。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要给后进生时间,给耐心,不要因“旧病”复发就灰心,就认为他们“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失去转化他的信心,应该找准方向,慢慢对其继续进行调理。
                      一、家长教育家长
                      苏霍姆林期基说: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大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案例中的学生之所以养成不愿意写作业的习惯,主要原因是其父母对他溺爱有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且不懂什么教育知识,总相信“树大自直”,怕孩子做作业受累,以致出现案例中的情况。
                      老师除了进行成功家访之外,可以采取家长交流的形式召开家长会。现在的家长真的很了不得,无论在教子,还是在孩子的辅导方面,由于有心,而且看得多,思考得多,积累的经验并不亚于我们当老师的。家长们精彩的发言,好的教子方法一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思,从而使家长确定自己下一步的目标……
                      二、放大学生优点
                      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优点,克服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希望。事实上每个后进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正如案例中的学生,在暑假开学的第一天,早早来到新班级,满头大汗地排桌椅,整整一个上午,他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擦玻璃,一会儿领新书。反正是哪儿脏,哪儿有他,哪儿累哪儿有他。老师可以抓住他爱劳动这一闪光点,让这闪光点成为克服消极因素的力量,让这闪光点成为学生进步的起点,要让他感受到被人爱、被人尊重的快乐。久而久之,有了上进的信心,老师对其寄予希望。信心与希望的结合便产生了向上的动力。
                      三、重塑学生信心
                      课上,可以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提问他,让他也有成功的快乐;下课,可以叫他帮自己拿书本,搬椅子,让他感到老师喜欢他;大课间,可以让他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让他觉得老师信任他;家长面前,想方设法只夸好的不说差的,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变了……同学们看到老师特别重用他,也会对他刮目相看,不像以前那样疏远他,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这样有了老师的赏识,有了同学的亲近,他也会找到自信与自尊。
                      四、细致思想工作
                     要让学生彻底改变旧习,需要更细致的思想工作,在学生再次犯错后,老师可以帮其放下包袱,并尽可能为他提供发挥其闪光点的机会,一有优点,及时表扬,在学习上可以多给他偏饭,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经常向他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感受到成功的欢乐,还可以在班里成立互帮小组,帮助他学习。
                     总之,只要有爱心,善于捕捉闪光点,耐心对待后进生的反复,给后进生特别的依赖与尊严,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SIZE]
                  [SIZE=3](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王维  邮编:455000)
                   
                  [/SIZE]
                  [ 此贴最后由拥抱太阳在2010-7-30 8:39:17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SIZE=3]    “水”到方可“渠”成
                        反复学习夏老师的这则案例,内心中有着说不住的痛。夏老师所遭遇的情形,我们何尝不曾经历过,何尝不曾饱受其苦!那么痛过之后,身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怎样走出这种痛?怎样重新振作精神,重新帮孩子从深陷的泥潭中拉出来?这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索。
                    [FACE=Times New Roman][/SIZE] 透过这则案例,其实不难发现夏老师也确实曾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一度使该生有所转变,但随着时间的深入,孩子却一次又一次的回归原路甚至“变本加厉通过出钱让人代写作业最终使得夏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选择了放弃。仔细分析这则案例,我个人觉得失败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其一、夏老师没有及时有效地跟其家长沟通,取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更没能很好帮助家长转变其家庭教育观念,这是导致对该生教育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其二、夏老师没能很好借助其同伴的力量帮其改变,处于一人孤军奋战,所以势单力薄,最终不能负重,这也对转化有着不小的影响。试想一个孩子如果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没有同伴的鼓励和帮助,想有全新的改变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其三、夏老师虽然为该生付出了很多,但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孩子喜欢干什么?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在不能充分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对其的帮助和转化很难有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面我想就这一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点滴思索,共分为三方面:
                    一、应及时切断“污染”源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他也能变成一个不平凡的孩子。我想文中这个小男生并不是真的不可救药,他原本聪明、也不失可爱,从文中的一些描述很容易就能感受出,最后之所以如此让人头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其家庭教育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间原本如一潭清水,文中这个小男生其父母的“极度的关爱“或者说是“过度的溺爱”成了他变混的真正的“污染源”。记得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热水里,他会马上本能地跳出来逃跑;可是把一只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炉,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里呆的很舒服,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却不知道怎样死的。其实很多时候深度的溺爱是造成孩子极大扭曲的真正原因,文中的这个孩子,我想就是这种情形。从其父、其姐 为其代写作业,从其母似有夸耀的还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刀枪不入。”都能感受到。试想在这样的“染缸”里,光凭我们老师一人之力,怎么能真正改变孩子呢?都说2大于5,其实很多时候2真的大于5,我们在学校的百般教育,在家长不配合的情况下,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要想改变孩子,最先要改变其家长的态度。诚然我们没有权利去教育家长,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其更新观念。例如,我们可以经常与这样的家长进行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可以利用其他优秀的家长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可以热心送与他们一些家教方面的书籍或者打印好的家教美文,可以通过交流委婉地给他们讲一些经典的家教故事等等,努力通过我们的行动来影响和改变家长。“家”这一大环境改变了,孩子也自然而然容易改变。正如很多人说的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其实多在其家长上,所以要让孩子这潭水清澈,就必须切断其家长这一“污染源”,努力帮其将“溺爱”转到正常的“关爱”“引导”上来。
                     [FACE=Times New Roman]二、[/FACE]不断引进“活水”来
                        除了要切断家庭这一“污染源”,我觉得要促进孩子的转变,还要将孩子这潭清水中引入新的“活水”,为其注入新的生机。那么促孩子改变的活水是什么?那就是“同伴的鼓励和支持”。都说孩子最能影响和改变孩子,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孩子最懂得孩子的心,孩子最了解孩子。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小男生是孤独的,同伴对其的态度多是不屑、鄙夷。这样的氛围下,孩子要想真正改变是不容易的。文中这个小男生曾经多次试图改变,其实这时如果夏老师注重利用班级学生的资源,巧借学生的嘴,及时给其鼓劲,巧借学生的力量,及时给其帮助,我想其结果很可能是另一种情形。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现在所教的班上一个跟这个小男生情形类似的孩子,他也极不爱完成作业,三天两头出状况。但我在充分了解该生情况的基础上,我及时和家长及时取得了联系,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巧借学生的力量,通过开展“快乐对对碰”活动,(即请班上一位与之同村的各方面表现都非常棒且乐于助人的孩子跟他结成快乐对子)促其改变,同时紧抓这个孩子爱面子的特点,同步开展“星星有约”活动,以小组争创星级小组,激励其和同伴一起努力,全力改变自我。一学年下来,在家长的监督帮助下,在同伴的鼓励和支持下,如今这孩子有了较大的改变。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更能改变孩子,我们要相信他们的力量,要善于“引进活水”以同伴的力量带动其进步。
                    [FACE=Times New Roman]三、[/FACE]激起一潭“春波”水   [/FACE]
                    [SIZE=3]除了切断“污染源”、“引进活水”,身为班主任的我们还要善于“激活这潭清水。”试想如果一潭水只是死水,就很难漾起波纹,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最后很可能一点点的枯竭。那么怎么激起孩子心中的春波呢?我觉得我们要从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内心需要出发。看得出夏老师很想帮助孩子,也确实为孩子做出了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他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并不真正懂得孩子的心。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能了解孩子,怎们能真正改变孩子,尤其是这这样一个“顽固不化”的孩子。记得刚当班主任之初,跟我们原来一位带差班非常优秀的老师交流,面对问题学生她曾经给我指出过一招“投其所好”。她说,面对那样的孩子千万别急着做什么,一定要先了解他最爱什么,从他们最爱为突破口,一点点引,一点点促,久而久之你就能改变他。我挺赞同其观点。其实,我觉得夏老师也不妨从多角度去认识和了解该生,努力从他最感兴趣的事物为突破口,然后再不断借助一定的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带动,这样可能更容易触拨动孩子心中的那根琴弦。教师跟孩子的较量,很多时候就是心与心的较量,要让孩子心中不长野草,就必须种上庄稼,而种上什么庄稼,就要最先看孩子最喜好什么。所以身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善于激活这潭春水,努力帮其漾起层层波纹。
                       综上所述,我想教师要真正转变一个问题学生,要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就必须及时切断污染源、不断引进活水还要努力帮其漾起春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上是我的一点点不成熟的思考,还请大家多多给予批评指正,先提前谢谢大家! [/SIZE]
                    [SIZE=3](河北省唐山市安各庄小学  曹建英  063022)[/SIZE]
                    [SIZE=3][/SIZE]
                    [ 此贴最后由快乐相伴在2010-6-15 6:59:40编辑过 ]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2
                      • 经验13401
                      • 文章135
                      • 注册2010-03-25
                                糊涂的爱

                         这个例子,我看了之后心情也很沉重。我深感学校教育的无力,有点孤掌难鸣的感觉。如今这个年代,这样的例子可是处处皆有。可悲的是,好多家长却认识不到其中的危害,仍然固执的按照自己的那种方式去爱孩子。本来一个好好的孩子,却成为一个有着严重厌学情绪的孩子,问题出在哪里?作为家长,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而我们老师,当遇到问题学生之后,我们往往是不忍心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不停的努力,去挽救这个孩子。不成功了,那就会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我不知道上述孩子的家长是不是像我们一样心痛呢?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专家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是由家长教育不当、不合理所造成的。家长本身的行为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可替代的、也难以比拟的教育力量。不但家长的教育内容可以塑造孩子的心灵,家长教育的方式同样影响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情绪的波动。例子中的孩子,在一、二年级天真烂漫的时代,正是他开始观察、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却出现了父亲、姐姐代写作业的记录。老师多次与之交流,才勉强说服他的父母。这给孩子最初的人生观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啊?到了三、四年级时,孩子不写作业的习惯的初步养成,本来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了,假如父母此时能够紧密配合老师的教育,孩子还是有可能改掉此不良习惯的。偏偏是糊涂的父母不支持,总说“树大了自直”之类的话,老师也没有办法。五年级时,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不直”时,晚了!溺爱的恶果已经形成。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更难了,这个时候,父母又开始了打骂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正是父母的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也逐渐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就像他的妈妈说的那样,撒谎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还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刀枪不入。”等。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努力下,孩子总算有点进步了,可当老师请家长监督孩子作业时,父母却又开始心疼孩子太累了,不与老师配合,致使老师的努力功亏一篑。
                           至此,我们呼吁家长,爱孩子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相信老师,配合老师,因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样的!(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王维)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
                        • 经验221
                        • 文章13
                        • 注册2010-06-10
                        让每一颗水珠折射阳光
                        [ALIGN=center]让每一颗水珠折射阳光[/ALIGN]
                         
                            故事中的男孩儿如此顽皮,固然让人有些失望。要知道,水珠是能折射阳光的,孩子是有要好心,也有向善的愿望的。像故事中他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后,那种欣喜若狂的表现。老师对他的关心,无可置疑的是真心,但这里面难脱功利的成分。老师,你担心他六年级的毕业考试不够理想,想急于改变他的现状。可是,你考虑没有,每一颗水珠都不相同,每一个孩子也无法复制。现在对学习不认真、表现顽劣的孩子未必将来就不能成材!
                            等待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也许在你手上实现不了需要等到下一个老师或者下下个老师……但是,如果只是努力了一把就想放弃,这个孩子的未来就完了。他的转变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空想。老师,在写下“永远的痛”这个题目时,你的信心,耐心哪儿去了?从“永远”两个字,我是不是读到了教育的无奈和失望?教育可能会失败的,但老师不能失望!因为一个抱有失望心态做事的人,是不可能出现奇迹的。我遇到的学生比这个男孩顽劣的多的是,可我相信,只要真心付出,铁树会开花,石人会说话。
                            当然,不否认家庭影响的重要。老师要做的工作重心不仅是学生,也有对家长教育孩子的帮助和建议。文中的这个孩子,闪光点是明显的,很爱劳动助人;缺点也是显著的,讨厌学习。这个孩子身上集中体现了部分孩子的共性。做老师的应该理解为,孩子的正常现象和合理需求。“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男孩内心是向好的,他很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关怀和表扬。所以才有他新学期面对新老师的出色表现。说他表演也行,他的表演只是想让新老师改变他过往的印象,有何不可?后来的作业表现,恐怕也与老师过度关怀和不恰当的褒奖不无关系。为什么要给他开小灶,进行补习?为什么要适当地减少作业?为什么就这样容易地给予他想要的小红旗?
                             上述做法,无形间给他一种心理暗示——我是班里的特殊学生。这些做法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来说,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的水平,然后在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说的浅近些,“跳一跳,够得到”才是理想的教育教学状态。
                             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能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并推广。在满足孩子在群体中的好胜心和尊严感之后,再对他提学习要求,唤醒他的学习信心,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来做,我们是不是更容易和孩子沟通?是不是有利于达成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还有,不要对教育的效果抱太高的期望。前面已经说了,质变是需要时间的。孩子能够变好,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只要有所改变就行,像文末中的男孩表现也没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内心诉求,蹲下身子倾听一回、和男孩交流一回,再想个两全其美的措施。比如说,和他做个朋友间的约定,约定一定时间内,能完成每天百分之五十的作业;再过一定时间,完成百分之七十;再过一定时间,完成百分之九十……这样,教育的成功是不是就跟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了?
                            后记:育人问题,关乎社稷根本,关乎祖国强盛,关乎民族的千年基业。不可小而化之,单理解育人只是为教学、升学服务的工具,它更是我们教育的本源,归宿。学科教学中要孕育“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班主任工作更要一直惦记“人”,时时关怀“人”,全面感染“人”。感谢《班主任之友》能够提供这个平台和夏老师进行交流,和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探究。文中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通联地址:225500   江苏姜堰市第二中学语文组  王志强
                        [ 此贴最后由大嘴小宋在2010-6-18 11:33:27编辑过 ]
                        爱世界、爱自己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
                          • 经验221
                          • 文章13
                          • 注册2010-06-10
                          不好意思,宋老师,我在Word写好的,排好了版,不知道怎么到这上面,成这样子了。请帮助我一下,这样太难读了。谢谢。
                          爱世界、爱自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