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18
    • 经验77877
    • 文章631
    • 注册2010-09-08
    莫让群体性批判代替教育
    [P][LINE-HEIGHT=15pt][B][COLOR=red]案例点评之“莫让群体性批判代替教育”[/COLOR][/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

     [/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一进办公室,同事老陈就告诉我:“那小东西这几天的作业每天都在做了,做的还比较认真。”嘴上应承着,手不由得打开孩子的作业,果然孩子的作业工整了许多。但看着这作业,心里却总觉得高兴不起来(总不是滋味),眼前也不由得浮现出几天前的一幕。[/FACE][/LINE-HEIGHT][/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几天前,刚一到楼道口,便听到老陈训斥孩子的声音:“作业怎么又没交?”我知道,这一定又是风这个孩子。[/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进入办公室,只见风低着头,搓着衣角站在老陈的跟前。而老陈,则是满脸的失望与愤怒。见我进来,老陈激动地说:“这小家伙,又说作业没带。啥没带?就是没做!”[/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劝了老陈几句,放走了那个小家伙,我便将这茬事儿抛在了脑后。毕竟,这样的事儿在留守儿童极多的农村小学,是再普通不过的。[/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第二天,一进办公室,又看见风这个孩子在办公室里。他站在老陈的身边,正在翻看着同学的日记本,同时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成串往下落着。心中颇为不解。等他一本本看完后,老陈就又教育了他几句后放他到班上去了。[/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等他走后,老陈颇为高兴地向我说:“这下,他应该能改了吧。”[/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原来,那天风走后,事儿并没完。在那天班会课上,老陈将他的情况告诉了班上的孩子,并让孩子们都写一篇日记,劝说一下风,以帮助他改正这个毛病。今天,日记收上来后,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老陈颇为得意地说:“现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实在难教育。这样的方式,应该是最恰当的了。”[/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打开孩子们的日记,我看到了以下的句子:“风,作业没做就说没做,不要撒谎。撒谎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哟。”“风,别的我都挺佩服你,但这件事儿我鄙视你。因为你作业没完成,这是给我们班丢脸了。”“风,你是我的朋友,作为朋友我劝告你一句,做人要诚实。”“风,再不改正错误,我们就不再是好朋友了。”……[/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对这样的孩子一劝告,马上就有效果了。”老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看着孩子的作业,我不知道该为孩子高兴还是难过。我知道,在老陈的心里,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在我看来,却宁愿孩子如原来一般淘。[/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陷入了沉思,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著名诗人席慕容的散文《几何惊梦》来。在这篇回忆性质的文章里,席慕容是这样回忆自己学生生涯中,受到的伤害后的感受:“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我,使得我在梦里都发起抖来。”“表面上,日子是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而到了夜晚,冰冷的梦境从此一次次地重演,把我拉进最黑暗最无助的深渊。”[/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不知风当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但他的泪水我记得格外清楚。不知怎么,我无端地确信,孩子的泪水反应的是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助。[/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无从知晓其他孩子在写日记时想到的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写日记时,孩子们回忆起的,一定不是风好的方面。看似鼓励的话语背后,藏着的是责备,是不满,甚至是深深的歧视。也不知道风在读日记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但可以肯定,这样的经历对于他来说,绝对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处在一个被集体指责、集体批判的环境下,也一定会有一种被群体遗弃的苦楚,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思绪一转,我又由风、由老陈,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在心底暗暗地问自己,在我的工作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将孩子置于集体性批判中的现象呢?回答是肯定的——虽然没有这样较为直接的,但确实有!我不也曾在课堂上批评过孩子“你怎么一天到晚就是动”吗?当时孩子们看那个孩子的眼神,不也是充满不屑吗?我不也曾在孩子上黑板听写不起来时,故意说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哄堂大笑中,站在台前的孩子不也是进退维谷……实在不敢想像自己曾做了些什么。[/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写完这个案例,在暗自责备的同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着教育孩子的天职。因此,我们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采取教育是正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之前,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是否合理。多在心里问自己一下,“这样的教育方式适合吗?”这样,即使在孩子让自己处于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有着保护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而不会将他们置于群体性批判的位置,用集体的批判代替教育。也只有做到如此,我们才能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他们健康、阳光、向上的心态。[/FACE][/SIZE][/P][P][/P][P][SIZE=4]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陶翠凤[/SIZE][P][/P][/P][/SIZE]
    [ 此贴最后由琴来琴往在2010-12-28 14:20:43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3
      • 经验549509
      • 文章10202
      • 注册2008-10-02
      有时间一定支持!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支持
        [P][P][ALIGN=center][B][FACE=楷体_GB2312][SIZE=16pt]咱得支持一个。[/FACE][/SIZE][/B][/ALIGN][/P]
        [ 此贴最后由乡下人在2011-1-3 21:24:40编辑过 ]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
          • 经验199
          • 文章5
          • 注册2010-11-25
          感触颇深。哎。。。。。。。。。。。。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10
            • 经验2942
            • 文章98
            • 注册2010-11-23
            我倒觉得不是在于批评的主体是谁的问题,而是在于批评做法本身是否能达到教育目的,是否不会伤害孩子的问题?集体本身就是每一个人员所要敬畏的,借助集体的力量来批评也未尝不可以。所谓俗语都说“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我看这样的方法用得恰当完全可以,本人也写了这样一个教育叙事。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41
              • 经验22090
              • 文章706
              • 注册2010-06-24
              好案例!支持!
              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我的博客: http://www.bzrzy.cn/blog/?24317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98
                • 文章3
                • 注册2010-12-28
                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孩子,不能不说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又会让我们为难,这样做是否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呀。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86
                  • 经验5149
                  • 文章167
                  • 注册2009-12-08
                                                    孩子发展才是硬道理
                                               ——读《莫让群体性批判代替教育》有感
                      今天有幸拜读了陶翠凤老师的《莫让群体性批判代替教育》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班的三个“老油条”来,他们与文中的“小东西”——风简直就是“孪生兄妹”。他们一个叫向正阳、一个叫王茂江、一个叫向太平。这三个“老油条”就是我班不完成作业的典范,当每次询问作业时,要么说本子忘带;要么说做不来;要么说没做……很多时候弄得我束手无策,也前前后后采用了很多办法,可总是不太那么理想,不太那么令人满意!文中所实施的办法表面上看起来很凑效,实质上是对孩子成长埋下了“祸根”。看到孩子的作业,本应该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陶老师心里却总觉得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孩子的转变不令人满意吗?不是的。笔者认为陶老师所担心的是孩子未来的成长,特别是心理发展。
                      试想,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怎能经受得住全班同学无情的冷漠与不屑一顾的眼神呢?我想,这种办法虽然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神效,可也许就因为这一次被群体遗弃的煎熬。从此,一个健康的心灵就这样不经意地被摧毁,心理阴影从此登山历史舞台。若是这个结果,作为老师宁愿孩子如原来一般淘,也不愿贻误孩子未来的成长。

                      伟人邓小平曾就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是呀,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放远世界,也许中国的发展就没有这么快、这么好!其实,我们教育学生也一样,很多老师只看到短期效果,根本不考虑孩子将来的发展,这不成了“井底之蛙”吗?
                      作者在结尾时就谈得很好,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想想自己曾经对待孩子不当行为所使用的方法有些不尽人意,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身为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很是汗颜。我想:“在以后处理孩子不当行为时,一定要看看这种办法是否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笔者结合案例浅显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体会1: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在处理学生不当行为的过程中,也许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究竟哪种办法最合适?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了,我们首要考虑的是这种办法对他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好处;再思考适不时合他,想好后就可以实施,但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灵活处理,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予以调整,绝不能搞一刀切,这样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如:我班就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情——《饭票事件》,由于我调查不深入,使用方法不当,听一些学生的片面之词,草率处理,给孩子成长埋下了阴影。这个孩子在读高中时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李老师,其实那次《饭票事件》你冤枉了我,饭票不是我偷来的,的确是捡来的……。”当我读完这封信时,内心的愧疚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清楚地记得当时眼泪一个劲地往外冒,整整好几个晚上都被噩梦惊醒,直到我给他回了一封《致道歉书》之后,心情才渐渐好了起来。后来他与我谈及这件事时,他表示很是理解!可作为教师,这样的失误本是应该避免的呀!为此,在以后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我总是那么谨慎、那么用心!
                      体会2:孩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处理不当学生的身上。不管用怎样的办法,只要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我们就可以大胆尝试。哪怕失败也绝不气馁与妥协。案例中陈老师让全班学生写日子来劝告他,表面看来很管用,可我们从孩子不由自主的眼泪中读懂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助!也有力的告诉了我们,陈老师的方法是不利于他今后发展的,让他的心灵背负着太多的责骂和诅咒。这种办法,在有些老师眼里是成功的,可由此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瓶颈。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兴衰。为此,作为老师,应该从陈老师的教训中得到些许启发,让埋没孩子成长的事情不再重演!
                      请记住:孩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四川省宣汉县七里学校 李能 636162
                                 手机号码:13541805973
                  2011年,我愿我的班级自主化收获更多。
                  《教师自省——课堂教学易犯的8个错误》已经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高效训练》已出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读本》已出版。
                  QQ:743446321  
                  手机号码:13541805973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2
                    • 经验13401
                    • 文章135
                    • 注册2010-03-25
                    [P][SIZE=4]             来点“震撼”未尝不可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和他的妈妈晚上去商场里购物,小孩子喜欢上了商场里的木马,一玩就是两个小时,并且玩上了瘾不肯下来,眼看商场要关门了,很多人进行劝说,小孩子平时被娇宠惯了,就是不依。有人请来了商场里的心理专家,心理专家使用了很多招数,都没有效果。这时,旁边围观的一个工人说,我来试试。他跑到小孩子面前,把嘴巴凑到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奇怪的事发生了,小孩子马上撒手跳下木马,跑到他妈妈身边。大家都很奇怪,问他对小孩子说了什么,那工人说,我就说了一句话:你要再不下来,我就把你脖子拧断!
                         的确教育不是万能的,适当时候,我们不妨给学生来点当头一棒的“震撼”,摧跨他们心灵的顽疾,建立起新的道德行为规范。正如《莫让群体性批判代替教育》这一案例,文中的陈老师让班里的学生以日记的方式劝说不写作业的风,利用集体的力量,“震撼”了风的心灵,促使他改掉了不写作业的坏毛病,使风得以成功转化。
                         一、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我们都知道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一项基本的学习习惯,可案例中的风“总是不写作业,总是不带作业”,而且这样的事儿在留守儿童极多的农村小学,是再普通不过的。在这种状态下,如何使孩子很好完成作业势必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解决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上,从文中不难看出陈老师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正如案例中所说:老陈颇为高兴地向我说:“这下,他应该能改了吧。”
                        二、方法得当,效果明显。
                        万纬在《班主任兵法》中曾这样说过:符合实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有效果的手段就是好手段。在案例中,陈老师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孩子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来劝说孩子就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好方法,并且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正如案例中所说“那天风走后,事儿并没完。在那天班会课上,老陈将他的情况告诉了班上的孩子,并让孩子们都写一篇日记,劝说一下风,以帮助他改正这个毛病。”[/SIZE][/P][P][SIZE=4]   其实,孩子之间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看法的,尤其像风这样的问题生,更想在班集体中得到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温暖,写日记这一方法对风来说应该比较适合。这种方法其实和我们老师有时用写纸条方式和学生交流一样,更让人感到亲切,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产生好的效果: “今天,日记收上来后,风站在老陈的身边,正在翻看着同学的日记本,同时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成串往下落着。”风的眼泪我想除了悔恨外,更多的应该对同学的关心的震撼:“风,作业没做就说没做,不要撒谎。撒谎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哟。”“风,别的我都挺佩服你,但这件事儿我鄙视你。因为你作业没完成,这是给我们班丢脸了。”“风,你是我的朋友,作为朋友我劝告你一句,做人要诚实。”“风,再不改正错误,我们就不再是好朋友了。”……
                         那一篇篇日记,应该是同学之间善意的批评和友爱的见证。在集体力量的“震撼”下,风变了,他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也能把作业写得比较工整了。
                         故事中的工人和案例中的陈老师,他们的做法看似无情,其实结果却是皆大欢喜的。尤其现在,我们老师的教育方式比较注重倡导和风细雨以人为本的“感化式”教育,如:给学生讲道理,讲故事,实施心与心的交流等,但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对于部分学生,这种和风细雨的教育收效甚微或几近无效,而我们又不能看着自己的学生一错再错,为了达到我们目标,我们要“择”手段,要选择那些恰当的有效果的手段,俗话不是说“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么,其实,有时来点“震撼”给这些“淘”孩子未尝不可。[/SIZE][SIZE=4]      [/SIZE][/P][P][SIZE=4]                                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王维



                    [/P][/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
                      • 经验814
                      • 文章30
                      • 注册2010-09-27
                      从 上面的讨论中,我觉得两点:一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值得提倡,学生都有趋同性和向上性,让整体熏染与引导的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二是个性化的震撼教育有时也是必需的。学生有时感觉对老师的习惯性教育有了免疫力,“以人为本”的“和风细雨”般的空口说教有时要本起不了作用。相反,不按“常”理的有“择”手段与手法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10
                        • 经验2942
                        • 文章98
                        • 注册2010-11-23
                            有些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闹课堂,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这些违纪行为本身就是影响和损害了集体的公共利益,如果教师的劝导对学生无效,甚至家长的管理对学生也无效,不妨就借用集体的力量,借助群体的批判力量来使该学生改正错误。
                            试试想想,社会不也如此,有些官员的为非作歹行为,党组织不能把他怎么样,法律不能把他怎么样,家人也不能把他怎样,但是,如果曝光于天下,他还是会顾及的吧!所以,让一个人学会敬畏群体是必要地。以下是我的教育叙事。
                                                               别样批评,出奇制胜
                           下课铃响了,当我哼着小曲,得意地离开讲台走出教室时,我看到刺头S同学相当郁闷地望着窗外,那副表情让人好气又好笑。我知道,在刚才的语文课堂上,刺头被我彻底地收拾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就这样被语文老师收拾了?
                            故事还得从开学时说起。
                            我是被学校突然抽调接初三(10)班的语文,大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使命感。所以,我一接班就非常负责地瞄上了刺头S同学。因为他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太“精彩”了:不带语文书,还煞有其事地说‘语文书在来上学的路上被人偷了’,搞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不拿笔做笔记,却理直气壮地狡辩说‘字写太丑了怕我看了吃不下中午饭,以前的语文老师就是这么评价的’;话到这个份上,我强忍着没有批评他,只是建议他先做笔记,再想办法把书找回来。可是,马上发生了不能让人容忍的事情:他处处接我的茬,让我哭笑不得!我讲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教育家时,他来一句:“孔子是中国著名的老人家”,讲到司马迁身受宫刑,仍发愤著书写出史学名著《史记》时,他大声嚷嚷说“宫刑”是不是就是割掉男人的生殖器?这家伙处处不怀好意,简直就是“刺头”一个。我忍无可忍了,朝他丢去一个恨恨的眼神,还算理智地说:“S同学,你再捣乱,我就只好请你出去了啊”!谁知道,他根本不当一回事,似乎要跟语文课挑战到底。于是,我真的发作了,停下课来,把语文书往讲台上重重一摔,拿出我做班主任时的“狮吼”功,大吼一声:“你站起来,给我滚办公室去,待我上完课,再找你算账”。也许是我吼声的震慑作用,他嘟囔了几句,朝办公室走去。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本以为他站在我办公桌旁边好好反省呢,结果,他正在嬉皮笑脸地逗着初二年级一个被罚站的学生玩呢,我气打不一处来,大声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然而,他出乎意料地说:“语文老师,我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我知道这家伙的话纯粹是忽悠人的,但是,我不直接戳穿,而是对他说:“你能知错就改,值得肯定,但是,你拿什么保证你下次不会再这样捣乱课堂,我希望请你的家长来见证,你看行吗?或者,你写上承诺书,让你家长签上名,让全班同学签上名,一起来见证你的承诺”。他傻眼了三秒钟,随即说:“语文老师,我家长根本不管我的,我爸不会给你面子的,同学们也不会帮我签名的。”“那你就是耍无赖了,我奉陪到底”。我也毫不客气地说。我去找他的班主任程老师要家长的电话号码,结果,程老师悄悄告诉我说:“这个刺头交由我来处理,把他家长叫来,只会让我们老师下不了台面,你刚来,不知道他那家长是什么混蛋样?上学期开家长会,因为S同学在表现上有了进步,我就在家长会上给他颁发了一张进步奖,结果他父亲把奖状摔一边,愤愤不平地说‘这什么学校,我儿子考全年级倒数,还给他发奖状’,气得我都无语了。我有办法约束那家伙,保证他不敢再在语文课上捣乱了”。既然班主任都发话了,我也就作罢。自此之后,他虽然不敢再在语文课堂上过分捣乱,但是他每次见到我都会表现出十分得意的神情。唉!这孩子就像上辈子惹了他似的。偶尔,我就如此安慰自己。
                              本以为,我和那刺头能如此相安无事地熬过中考,也不失为一件差强人意的事情。毕竟,教育不是完美的。然而,过不去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我照旧走进教室上语文课,正讲到精彩处,教室后边突然传来一阵嬉笑声,极不和谐地影响着课堂氛围。只见刺头正眉飞色舞地和他的女同桌说着什么,刺头本来是单独坐的,因为那个女同学最近学习不认真,被班主任贬谪到教室后头的座位,成了刺头的同桌。听到教室突然寂静下来,刺头也识相地闭上了嘴巴,为了不影响复习进度,我也就没有批评他,更何况批评他也不会起什么作用。然而,不到两分钟,刺头又开始眉飞色舞地讲着什么,把那个女同学逗得两颊绯红,笑得花枝乱颤。那个场面让人看了要有多生气就有多生气,我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整治”一下这个刺头,要不然,他就更嚣张了。怎么整治呢?可不能弄成上回那样赔了夫人又折了兵。我一边思考着对策,一边优雅地把粉笔放回粉笔盒,把摊开的语文试卷轻轻地合上,没有严厉的吼声,但是,这个一气呵成的动作已经让全班同学感受到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了,接下来,就该是一场暴风雨了。教室里是出奇的安静,然而,那刺头还故作镇静地看着他的女同桌,显出一副不屑的神情。心想,你语文老师能把我怎么样呢?大不了就把我赶出教室去。我望着他的神情发话了,用很平静的声音说:“刚才,S同学的行为,大家有目共睹,怎么处理呢?”我顿了顿,然后,一字一句地说:“我想请我们班的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分别对S同学的行为提出批评,每个人发言不得少于2分钟”。班长是一个极其懂事又好学的好学生,在班上有一定的威信和权威。只见班长站了起来,对着S同学模仿着他班主任的样子,用恨铁不成钢地语气说道:“S同学,你能不能消停点?你能不能控制点自己的行为?别影响我们上课,不想读书,就回家呆着去,我们还要考高中上大学呢!”班长说完,我瞥了眼刺头,他开始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了,不自觉地坐端正了位置。这时,纪律委员站了起来,掷地有声地说:“S同学,你的违纪行为太不像话了,扣除你操行分10分。”听说要扣他操行分10分,刺头急了,回嘴说:“你凭什么扣我10分,我只是上课说话而已,又不止是我一个人违纪”。“可是,你的违纪严重影响了我们上课,耽误了我们复习的时间,难道你不知道鲁迅先生说‘浪费他人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这句名言吗?”纪律委员真是好样的!我心里暗喜。经纪律委员一番声讨,S同学的违纪已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公愤。我偷眼朝刺头望去,只见他神情颓败,丝毫没有了嚣张的气焰,甚至多出几分可怜来。我有点于心不忍了,心想这种批评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就到此为止吧!谁知道,我还来不及发令,学习委员又站了起来,我们班学习委员是一非常文静非常有涵养的女孩,只见学习委员离开座位,走到S同学身旁说:“你还记得上学期你打架差点被学校德育处劝退,是我们全班同学为你签名,你才有试读的机会;校运会上,是我们全班同学为你呐喊加油助威,你才取得了三千米跑的好成绩。可是,你现在却不让我们好好上课。你……”学习委员边说边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刺头的面子早已挂不住了,只好趴在桌上,把头深深埋进胳膊里。“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我再也不和S同学上课说话了!”刺头的女同桌站了起来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误。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别样批评竟能如此奇迹般地奏效,那简直就是出奇制胜!没有声嘶力竭般地怒吼,没有剑拔弩张的对峙,动用三个兵卒就搞掂了一个刺头,想来都偷着乐!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3
                          • 积分3319
                          • 经验66925
                          • 文章3242
                          • 注册2008-11-27
                          [P]思考……[/P][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教育要适度[/FACE][/SIZE][/ALIGN][/P][P][/P][P][P][ALIGN=right][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莫让群体性批判代替教育”之案例点评[/FACE][/SIZE][/ALIGN][/P][P][/P][P][P][ALIGN=right][SIZE=3][FACE=Times New Roman]河北饶阳中学[/SIZ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Times New Roman]王杰英[/FACE][FACE=Times New Roman]   053900[/FACE][/FACE][/ALIGN][/P][P][/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去年到北京参加全国优秀班主任颁奖大会时,河南的李校长提到一个话题,适度教育:关注生命质量,奠基终生幸福,不由人眼前一亮。是啊,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过度”与“教育不及”现象,我很赞同:教育要适度。[/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什么是适度教育呢?李校长说,所谓适度教育,是指施教者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恰如其份的教育。其教育理念为顺其自然,适当引导,“承认不同、尊重差异”,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采取教育方式,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孩子优良的个性实现最大发展。然而可悲的是,现实教育中,能够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适度施教的学校甚至老师都很少。正如案例中陈老师对于风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难道不正是我们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灰色缩影吗?![/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一、作业问题?[/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案例中,我们只听到“老陈的训斥孩子的声音:‘作业怎么又没交?’、满脸的失望与愤怒的表情、激动地说:‘这小家伙,又说作业没带。啥没带?就是没做!’”作业是否合适?孩子为什么没做作业?是不会还是不做?是真的没带还是真的没做?遗憾的是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都无从知晓,只看到“孩子低着头,搓着衣角站在老陈的跟前”……[/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教育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追根溯源,查找原因,其次才能对症施治。在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切不可妄下断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耐心细致,和风细雨询问孩子没有做作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帮助孩子来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正道。可是在老师的强势推论面前孩子已没有了话语权,唯有沉默和哭泣……[/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二、流泪问题?[/FACE][/SIZ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又看见风这个孩子在办公室里。他站在老陈的身边,正在翻看着同学的日记本,同时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成串往下落着。”孩子流泪是痛苦还是感动?“打开孩子们的日记,我看到了以下的句子:“风,作业没做就说没做,不要撒谎。撒谎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哟。”“风,别的我都挺佩服你,但这件事儿我鄙视你。因为你作业没完成,这是给我们班丢脸了。”“风,你是我的朋友,作为朋友我劝告你一句,做人要诚实。”“风,再不改正错误,我们就不再是好朋友了。”细读这些日记,不乏孩子们真诚的满含期待的话语,或许有时候老师对孩子的说教孩子不一定领情,但同学们的劝告可能会触动孩子的内心,因为他们是平等的,纯真的,不搀杂功利的。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拨动了孩子内心那根脆弱的弦……由此看来,孩子流泪不一定就是痛苦的泪,或许会是感动的泪。因为孩子的作业情况开始好转。那么到底孩子是不是很痛苦的呢?没有考证。让孩子们用日记的形式来唤醒孩子,是一种批判吗?[/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三、群体性批判恰当吗?[/FACE][/SIZ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老陈颇为得意地说:“现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实在难教育。这样的方式,应该是最恰当的了。”“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对这样的孩子一劝告,马上就有效果了。”这种群体性的批判真的恰当吗?不能打不能骂,就只能采取这种群体性批判的方式了吗?去年轰动全国的“雷梦佳”事件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反证吗?因为投票决定孩子的去留,导致孩子投河自尽……有时候孩子们的反映是受了老师情绪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出现盲从。而在这种群体性攻击或是谴责之下,一旦孩子脆弱的内心不能承受,有可能导致问题的极端发展。就像陶老师说的:处在一个被集体指责、集体批判的环境下,也一定会有一种被群体遗弃的苦楚,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李校长说:适度教育崇尚“根雕艺术”,根雕艺术的最高原则,是顺其势,凑其形,它若肥头大耳,就雕猪八戒,如果苗条纤细,就雕孙悟空,主张让孩子优良的个性特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她还说:适度教育“承认尊重、尊重差异”,认为辣椒没有冬瓜大,但冬瓜没有辣椒红,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人人都是宝藏,然而,教育的现实往往是冬瓜自信辣椒自卑,原因是丈量的尺子有问题,适度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尺子,既量出冬瓜的大,又量出辣椒的红,甚至测出茄子的紫,最终促使茄子冬瓜辣椒都自信。由此看来,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采取适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无暇顾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以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较多的问题。这既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家庭的全力参与。作为家长在工作之余,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作为老师,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可以建立家校联系档案、心理咨询室等,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孩子走出心理误区,让师爱和生爱弥补孩子父母之爱的缺失,帮助孩子热爱生活和学习,鼓励他们走出孤独的阴影,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灯。[/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由于“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千差万别,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雨露般温馨的关爱倾注于这些形单影只的“孤雁”。对待留守儿童要真情奉献,用心呵护。[/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一、追根溯源,对症下药,老师多给孩子一份关心,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没有作业的原因。[/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二、捕捉亮点,增强自信,老师多给孩子一份信心,当孩子开始写作业时要及时鼓励。[/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三、细心关爱,体贴入微,老师多给孩子一片爱心,用双手为孩子擦去脸上的泪痕……[/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四、转换方式,巧妙批评,老师多给孩子一点耐心,不要让群体性批判代替教育。[/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值得庆贺的是,陶老师由此案例反思到自身,反思到我们当前的教育方式,她得出:我们在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之前,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是否合理。多在心里问自己一下,“这样的教育方式适合吗?”这不仅是在问她,也是在问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也不要将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要采取适度的方式和方法。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每个人天生下来就各有各的特质、天性,顺着自己的天性、特质,长出自己该有的神采风貌,依其本性,依其时节,善待生命,尊重差异,该给水的时候给水,给照阳光的时候照阳光,那样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培养出的孩子也才是真正的人,一个个真正的自我。教育要适度。[/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SIZE][/P][P][/P]
                          [ 此贴最后由在水伊人在2011-1-5 21:10:34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博客: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6160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rywjy向生命施爱,播种幸福的种子
                          邮箱:rywjy@sina.com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