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支持
    [P][P][ALIGN=center][B][FACE=楷体_GB2312][SIZE=16pt]咱得支持一个。[/FACE][/SIZE][/B][/ALIGN][/P]
    [ 此贴最后由乡下人在2011-1-3 21:24:40编辑过 ]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严重不赞成欧阳老师的意见。对于您来说,您的父亲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您的老师,也是您的父亲。因此,这样的教育不会对您的心理产生多大的压力。因为打心眼里您知道,那对您不是歧视。
      但这样的措施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也许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心理压力会转变成一种心理阴影而伴随孩子的一生的。
      特别是伤害到孩子自尊的情况,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P][P][ALIGN=left][SIZE=4][B]          把握批评的“度”,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读完案例,陶老师的反思便成了我的思索。
            同样是爱孩子,对于同一种教育方式,为什么陈老师认为是正确的、可行的、有效的,而陶老师却认为是不当的甚至是失误的教育的呢?他们之间为什么分歧这么大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适合的?这,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知道,陈老师也好,陶老师也罢,都发自内心地深深地爱着孩子们,只不过他们爱的方式有差异罢了。
            陈老师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因为通过这一次的教育,不光是风这个孩子,就是这一个班的孩子,都会在心底受到震憾。我想,以后班级中,再次出现这一类现象的孩子会少得多。也就是说,陈老师试图利用写日记的方式,营造一种正面的班级舆论倾向。这种舆论倾向如果形成的话,会对风这个孩子乃至整个班级的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孩子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动约束。从案例中看,陈老师确实做到了。
            但事物都是两个方面的。换个角度考虑,陶老师的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这样过激的做法,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从而将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举个我曾经目睹的一个例子 。
            那是前几年的一届小学毕业班。那天,我偶尔从那儿经过,不知因为那两个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我看到那个班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站在台上大声地训斥着。台下的孩子也表情各异——一部分神情紧张,生怕殃及池鱼;一部分幸灾乐祸,交头接耳。而受批评的那两个孩子呢?居然背朝教师,晃荡着两条腿,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此时那两个孩子真的是满不在乎?不会的,没有人会在那样的氛围里还能够无动于衷。我想此刻,他们的心里一定有着怨恨,有着不满,有着欲辩不能的苦楚。孩子为什么不解释、不辩白、不反抗?是因为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他无力抗争而已。
            孩子的心理会受到什么样的打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谁也无从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以后的日子里,教师的教育对他将会没有任何作用甚至于有反作用!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有教书,更有育人。特别对于班主任来说,育人更是一份天职。我们要培养的,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其次才是素质过硬的人。如果因为我们不经意的一次批评,而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则罪莫大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陶老师的反思也是及时而又有必要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既能营造一种正面的班级舆论倾向,又能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得把握其中的一个度。即批评前,要真正了解所批评的孩子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这样,在批评时,才能既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又不会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
            具体到风这个孩子身上,我们可以采取课上批评,课后安抚的策略。即:在他看过日记以后,及时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以提出他好的方面,可以提出对他所寄托的希望,可以表达教师对他的正面的评价……这样,在引导了正面的班级舆论倾向的同时,达到了教育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至于陶老师所自责的那两个案例中,批评是完全有必要的,否则我们怎么能维持班级最基本的学习秩序与氛围呢?我想,这只需陶老师以后在类似的现象中,批评时注意一下语气,不用翻旧帐、讽刺的语气说出就好了。
            总之,这个案例让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认为,班主任在采取这样的集体批评时,可以用但要慎用。这样才能在引导正面的班级舆论倾向的同时,达到了教育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B][/ALIGN][/P][P][/P][/SIZE]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从没有人说:“群体批判教育是常用的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

          但对于您所说的“特殊的学生”,您有没有信心足够了解他“特殊”在哪儿?如果您出现了“误判”会怎样?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也许一句批评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学生来说,却真的有可能是一辈子。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呵呵。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婉欣的一番话十分有理,咱们也得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呵呵~~~咱们的主张都是一致的,关键就是“度”如何把握。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