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
    • 经验197
    • 文章6
    • 注册2008-02-27
    投稿信箱与截稿日期,好久没有向班主任之友投稿了,没想到新出了这个栏目,试一下,呵呵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
      • 经验197
      • 文章6
      • 注册2008-02-27
      [LINE-HEIGHT=200%][P][LINE-HEIGHT=200%][ALIGN=center][LINE-HEIGHT=200%][FACE=黑体][SIZE=18pt]教育的成功源于“自我教育”[/LINE-HEIGHT][/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ALIGN=center][LINE-HEIGHT=20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安徽省宿州市[/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0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埇[/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00%][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桥区教育局 梁好  [/SIZE][/FACE][/LINE-HEIGHT]234000[/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LINE-HEIGHT=20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一次意外的聘任之举,成就了班级管理的成功,可以说徐老师收获了教育的甜蜜。然而,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班级中的“四大金刚”改掉既有的毛病,走上遵守纪律的行列呢?这很值得徐老师深入思考,如果教育者仅仅沉浸于教育的结果,而无视教育的本质,那么非但自身的班级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治班理念得不到凝结与升华,而且极易陷入教育随意化、跟着感觉走的误区。其实,徐老师所奉行的班级聘任制之所以奏效,其根本原因还是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促动学生行为改变的不是这种全新班级管理模式,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实施了自己对自己的教育。[/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00%][SIZE=12p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LINE-HEIGHT=20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只有学生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00%][SIZE=12p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LINE-HEIGHT=20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真正的道德教育,有效的道德教育应当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严厉的班规、严格的管理,如若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自我的主动审视,内化为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也很难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徐老师的老招式,小组竞赛只所以先期对于“四大金刚”的作用不大,就在于他们还没有产生一种强制自己行为改变的内驱力。赋予他们身上的仅仅是一种外压式道德约束,从内心深处来讲,他们是游离小组群体之外的,对小组规范性约束是排斥的,,因而小组的成绩也与他们“事不关已”。[/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00%][SIZE=12p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LINE-HEIGHT=20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然而,当徐老师推行的新一轮班级小组聘任之后,这一状态却被颠覆性打破。“四大金刚”中的[COLOR=black]饶宇被聘任为组长,作为组长具有引领所在小组积极向上的重要职责,在履行组长监督与管理权利的同时,首要的任务就是约束好自己,强制自己遵从班规、组规,积极主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而“四大金刚”的另外两位小杰与刘洋无人聘任的尴尬同样是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重要时机,因为,班级学生的拒绝与排斥会让他们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激活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产生改变自我的强烈需求。事实上,此时最让人担心的倒是李挺,可以说还没有偶然性的事件,促动其自我反思,组内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内化为其自觉的行动。[/SIZE][/FACE][/LINE-HEIGHT][/COLOR][LINE-HEIGHT=200%][COLOR=black][SIZE=12pt][/SIZE][/COLOR][/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LINE-HEIGHT=200%][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2pt]果不其然,在短暂的表面平静之后,问题出现了,而且是出在李挺身上,李挺与郑小杰打了起来。事实上,这次打架事件非但不是坏事,相反却是全班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催化剂。正是因为这次打架事件,引起了班级学生的公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班级舆论势头。班级学生对于后进学生行为批判的同时,也是对于这些学生不能克服自己弱点、意志薄弱、不能约束自己的一种嘲讽,是对其人格的道德评价,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敏感的,也是促使他们自我行为转变、积极内省反思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言:“如果在集体里没有对少年的道德面貌、劳动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进行公众的评价,那就谈不上让每一个少年认识自己。”班级学生的道德评价,让这些学生理性地看待了自己,从而形成了一种稳定的道德自觉性,这也是这次意外生枝事件最终产生积极教育意义的根本性之所在。[/SIZE][/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00%][COLOR=black][SIZE=12pt][/SIZE][/COLOR][/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LINE-HEIGHT=200%][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2pt]可见,真正的道德教育应当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者应当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时机,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压力,促动学生自我的内省,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变。[/SIZE][/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00%][COLOR=black][SIZE=12pt][/SIZE][/COLOR][/LINE-HEIGHT][/LINE-HEIGHT][/P][P][/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