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8
    • 经验7185
    • 文章196
    • 注册2011-10-28
    [P]
    [SIZE=4]            捡垃圾事小,培养习惯事大

        看到这个案例,说到底,不就是家长不同意孩子捡垃圾么?无论她举出种种理由,目的是不让孩子捡垃圾。从案例中来看,这是个极其关心孩子的家长,过份保护孩子的家长。
        她的决定,让孩子左右为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了冲突。这个时候,老师要怎么做?强制孩子去捡垃圾,或说家长做得对否定学校,都不是好的做法。作为老师,要跟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所以,不是家长写信了么,老师也写回信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信中明确几点:
    一、      学校让学生捡垃圾的目的,是大到对社会的环保,小到对学校、对小家的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培养,不是为了捡垃圾而捡垃圾,学校没有那样多垃圾可捡。学校是用捡垃圾的劳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
    二、      学校对捡垃圾的同学有明确要求,可用垃圾铲清扫,可用垃圾袋拾捡,如果用手触碰垃圾,马上洗手。试想,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就算有垃圾也是些废纸笔一类的,家长大可放心。
    三、      家长信中说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保护环境需要一个国家一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全整个社会来倡导环保概念和行为,它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孩子能够做到的、也应该承诺、而且必须做到从小就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自身的点点滴滴做起,坚持将环保的行为贯穿一身。”非常敬佩家长有这样的认识。是啊,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从我做起,坚持将环保行为贯穿自己一身,这个社会将变得多么清洁美丽啊。所以我们的教育就要从孩子抓起,一代一代人相传,这样坚持长久以往,相信,环保理念才会深入人心。
    四、      如果有时间,请家长到学校来参观、参加孩子们的劳动,欢迎提出建设性意见。只有学校和家庭教育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责任心的孩子。
    五、最后请继续家长支持学校的工作,对学校工作多建议,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健康发展。[/SIZE][/P][P][SIZE=4]信中附故事一篇: 《路乞的故事》
    他是美国人。他捡垃圾,在黄石市住时在黄石捡,搬到武汉住之后,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也捡,他捡垃圾甚至不戴手套,不管垃圾多脏,都是亲手捡,有时捡了垃圾没处放(周围没有垃圾筒),他会将垃圾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他捡垃圾从来不会不好意思,他常常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捡垃圾,经常是看到别人随手扔掉垃圾,然后他俯身捡起来,扔进垃圾筒。
    路乞说:“我不教训人,我只教育人。我当着扔垃圾的人的面捡垃圾就是一种教育。”
    路乞说:“我不是在捡垃圾,我是在做教育。”
       路乞说:“教育是一粒种子。种子可以生根发芽。”
    路乞说:“你可以很容易知道一个苹果里面有多少颗种子,但是你很难知道种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路乞说:“我在香港学了很多中国成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学到的第一个成语——‘助人是快乐之本’。”
    路乞或许是很平凡的人,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人性中的“利他”与伟大! [/SIZE][/P][P][SIZE=4]  [/SIZE][/P][P][SIZE=4]  我相信,家长读了信之后,定会有所行动,如果她能来学校参加活动,看到可爱的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与积极性,也一定会参与活动中来,说不准还会组织上校外搞点什么公益劳动呢![/SIZE][/P][P][SIZE=4]  学校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当学校与家庭教育方法不一致时,一定要及时沟通,消除隔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态阳光,快乐成长。[/SIZE][/P][P][SIZE=4] [/SIZE][/P][P][SIZE=4][/P][P]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荣根学校 欧阳利杰 邮编:518104

    [/P][/SIZE]
    [ 此贴最后由深圳温馨在2012-2-1 16:19:47编辑过 ]
    欢迎大家光临我的班级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gxx77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