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26
    • 文章1
    • 注册2012-02-09
    “捡”不断,“理”不乱
    ——读《他该不该坚持拾垃圾?》
    四川省宜宾市教育所学研究所  徐卫
    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丁昌金老师的《他该不该坚持拾垃圾?》一文,也看了一些老师及家长的评价,觉得我们很多老师及家长都不自觉地在用二元思维来解决问题:“该”还是“不该”?同时,还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于道德说教者与制作者,总想把被教育者打造成一个任我摆布的模子。
    我相信在这个案例中,这个孩子在爱护环境特别是坚持捡垃圾这个方面是做得非常出色并受到老师甚至学校表扬了的。否则家长不会说:“最初听到关于宝宝的坚持捡垃圾的环保行为,我为他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责任意识和长期坚持的韧性感到高兴、骄傲,同时,作为母亲,对孩子捡拾垃圾的行为背后隐藏的疾病传染危险感到忧心。”我想,老师也一定为自己的成功教育而感到自豪。而家长的教育又改变了一切,让孩子见到脚下的垃圾,在老师要求的情况下也不捡,这大的转变说明了什么?是五减二等于零的现象吗?其实也不完全是,我看到的,是学校教育的虚高,是家庭教育的现实,是孩子对教育的迷茫。
    首先,我们来说说学校教育的虚高。
    据老师描述,“这孩子每天中午,拿着劳动工具清扫班级包干区;每天下车,路过小操场都会主动拾起白色垃圾。”在老师看来:“这是多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啊! 这是多么纯洁的心灵!多可爱的孩子啊!”我想追问的是,这孩子做这一起,真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还是只因对老师的要求或表扬的盲从?同样,在老师内心深处,面对孩子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教育成果的开心?还是真正对这孩子的行为赞叹?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么老师心中充满的,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表扬,而应该是平凡者对高尚者的仰视般的敬佩!试想,你有这么高尚吗?你能每天坚持独自打扫所在的办公室?你能每天下车,走进学校,路过小操场,走进办公室,路过小区,走上宿舍楼道,都会主动拾起白色垃圾吗?做不到这些,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表扬别人的美德?其实,我们只能赞美,只能敬佩,只能真心地向他学习向他靠近,而不能去要求,希望他继续这样做下去。这让我想起英年早逝的慈善家丛飞,他的慈善行为,我们只能赞美只能敬佩,我们多数人不但没法做到,甚至对他的行为也会表示不理解不提倡不支持,认为不是力所能及的慈善就有些过了。
    不要以为自己是教育者就比学生高尚,也不要以为自己是教育者就可以要求学生达到自己也到达不到的道德境界。当然,我们毕竟是教育者,追求更为高尚的道德境界,我们不强行要求,不是说我们不宣传鼓励。但是,对达到这样境界的学生,我们只能用敬佩的目光为之打气和鼓劲加油,却没资格要求他坚持与不坚持。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虚高,就在于我们习惯于造就完全的道德化身,总是对我们的学生提出一些理想的但并可能自身也做不到的一些道德诉求。比如这孩子,他坚持与不坚持这样的一般人无法做到的行为,都在正常情况之内,我们当然希望他能坚持,甚至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包括和们自己向他学习和靠近。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之不坚持而失落,也没必要为之坚持而自以为是。我倒是觉得,作为教师,在发现他身旁正好有一个丢弃的塑料袋。并还像往常一样,示意他捡起来,可这次他委屈地说:“我妈妈不让我捡垃圾。”时,不要去责怪家长见识浅陋、小我作祟、误导孩子,让孩子回家后要跟妈妈好好理论,而只需要走上前去,俯下自己的身体……
    其次,我们来说说家庭教育的现实和孩子对教育的迷茫。
    从妈妈给老师交流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家长的确如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所说:“素质非常高。她对孩子的教育涵盖了医疗卫生知识,环保国策,其探讨领域已经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站在卫生专业、站在孩子健康的角度,妈妈的引导不无道理,这是一位负责任的妈妈。”然而,我们看到最终的结果,却是这个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从家长给孩子讲的道理上看,没有哪一点是不对的。特别是关于如何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的做法,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但是,面对现实,妈妈最终给孩子的要求是:不准再捡垃圾了。当这一矛盾出现之后,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虽然认同了家长的一基本看法,但却依然希望“让他继续捡下去”。这样,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必然产生强烈对立,孩子由此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烈冲突中必将产生极大的思想迷茫。
    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
    对事件的二元处理观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看清了这个问题,这一事件的处理前景就要明朗得多。
    让孩子形成并追求美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对孩子的环保意识,对孩子的善良纯朴,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大加赞赏。对于具体的捡垃圾的行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应该强行要求他“不准再捡垃圾了”或“让他继续捡下去”。在好好呵护好孩子的纯朴之心的基本上,引导孩子由着自己的心声,能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其实,只要心存环保之意,并有良好的保洁意识,这就足以让孩子习惯于追求一种健康、整洁的生活环境的生活了。那样,在卫生大环境非常良好的校园里,在一些本就很整洁的大街上,他偶然发现一张失落于地面的纸屑,定会不由自主地拾起并扔进垃圾箱里;他也一定很会注意保护好自己,采取恰当的方法使自己不被垃圾中可能带来的细菌病毒等所传染。但在本来就很脏的一些场所,他就不会死死板板地去做所谓的“继续捡下去”的工作。他能这样去生活着,我觉得,作为家长,作为老师,都应该为之欣慰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呵护好孩子爱护环境之心,而不是去争论该不该“捡”之身。这个“捡”案不去强作“了断”,个中“道理”就不会“乱”!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