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这个案例很值得研究,不过想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估计很难。具体情况还要看老师、学生的情况。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我也有一些看法,如果大家能把我的看法写出来,我就不写了。如果一段时间我还没看到和我的想法相似的,我再动笔。呵呵,争取把上榜的机会留给大家。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到目前看到“在水伊人”的题目感觉和我有点接近,只是不知道具体内容。我的想法是为何让这样的伤害产生呢?本来很好的教育机会为何却变成了相互的伤害?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肖老师的语言虽然激烈,但也很有道理。这个案例本来就有可以处理得很巧妙的方法,却因为老师处理不当,让老师蒙受损失,学生背上了十字架,班主任还要心怀纠结。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教育,应该学会曲径通幽[/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李进成[/SIZE][/FAC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坦白地说该案例没有引起我太多的认同,只有最后班主任的守候所体现出的爱心让我感动,但这个守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让师生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十字架生活在我看来也不值得肯定的。纵观整个事件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做有效处理,那么后面的一切问题都可能得到避免。[/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班主任处理的失当之处。[/SIZE][/FACE][/P][P][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教育行为的目的性不明确,或者说是教育行为和目的向背离。[/FACE][/B][FACE=Times New Roman]熊老师一开始切入点还是不错的:“[/FAC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2pt]不管怎样,把手机的下落搞清楚才是当务之急。”也知道“做耐心细致地工作,把利害关系讲清楚明白”,遗憾的是后面的教育行为都和这个目的相背离。[/SIZE][/COLOR][/FACE][/FACE][COLOR=black][SIZE=12pt][/SIZE][/COLOR][/P][P][ALIGN=left][SIZE=3][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我平静地对他说:“你知道今天错在哪里吗?”[/COLOR][/FACE][FACE=宋体][COLOR=black][/COLOR][/FACE][/SIZE][/ALIGN][/P][P][ALIGN=left][SIZE=3][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知道,我不该带手机入校,更不该带手机入考场。”[/COLOR][/FACE][FACE=宋体][COLOR=black][/COLOR][/FACE][/SIZE][/ALIGN][/P][P][ALIGN=left][SIZE=3][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知道有什么后果吗?“[/COLOR][/FACE][FACE=宋体][COLOR=black][/COLOR][/FACE][/SIZE][/ALIGN][/P][P][ALIGN=left][SIZE=3][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可能受处分,考试记零分…”[/COLOR][/FACE][FACE=宋体][COLOR=black][/COLOR][/FACE][/SIZE][/ALIGN][/P][P][ALIGN=left][SIZE=3][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我打断了他的话,严肃地说:“不是可能,而是一定。”[/COLOR][/FACE][FACE=宋体][COLOR=black][/COLOR][/FACE][/SIZE][/ALIGN][/P][P][ALIGN=left][SIZE=3][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可是,刘老师把我的手机弄丢了,怎么处分我?”[/COLOR][/FACE][FACE=宋体][COLOR=black][/COLOR][/FACE][/SIZ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这些教育行为都是指向学生的错误以及所要承担的代价,而这一点也正是学生所担心的,这样的教育行为只会加强学生的防御心理,让学生更坚决地站在对立面负隅顽抗。其实,这个时候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解除学生的防御心理,让学生认识的应该是私自拿回手机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就会为下一步的处理做好铺垫,遗憾的是熊老师的处理只能让学生的表现越来越背离自己的教育期望。[/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SIZE][FACE=Times New Roman]、对学生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分析,只是站在教师的立场看问题。老师的一系列教育行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作出的“一厢情愿”,这就是典型的知己不知彼,教育行为没有切中学生的思想要害,所以最后教育失败也是正常的。学生最担心的就是受处分,怕丢人,而老师却强调其可能受到的处分。如果老师稍微分析一下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就应该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3[/SIZE][FACE=Times New Roman]、缺乏应有的应变性,教育向制度屈服,向管理屈服。我不是说制度不重要,而是说制度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FACE][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COLOR][/FACE][FACE=宋体][COLOR=black]所以,在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方面老师可以更灵活,做到你维护制度的尊严,又教育了学生。[/COLOR][/FACE][/FACE][/P][P][SIZE=3][FACE=宋体]4[/FACE][FACE=宋体]、攻心战术应该是上策,可惜攻心的策略有误。“上兵伐谋”,教育攻心,这一点是没错的。只是熊老师一直没有搞清楚学生“心”的薄弱点在哪里?所以最终攻心无效。[/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那么,面对此情此境该怎样做呢?如果是我,我可能会采取以下策略。[/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1、[/SIZE]  [/FACE][FACE=宋体][SIZE=3]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御。根据案情来看,手机的趋向已经非常明确,老师唯一缺少的[/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就是证据。这个时候学生的学生心理应该处于超紧张状态,所以我不会先向学生表态,而是在学生面前保持一段超冷静的沉默,给学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和压力,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然后,用接纳的方式理解学生作弊的正面动机:想要获取好成绩。接下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获得好成绩的方法以及追求成绩的最终目的。指出学生最担心的就是怕受处分的心理状态,也许他的一切做法就是为了逃避惩罚,让学生知道如果学校要给他处分,无论有没有找到手机都可以给他处分的,这样就消除了他“拿走手机,缺乏证据”的侥幸。告诉学生不合理的行为不但不能减少处罚,反而会犯一个更严重的错误,如果运用合理的方式,老师可以保证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不上报学校。当学生最担心的问题解决之后,就会为后续教育做好铺垫。[/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2、[/SIZE]  [/FACE][FACE=宋体][SIZE=3]引发学生的内心反省。老师可以先抛开学生本身的问题不谈,而是从他人的故事入[/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手,讲述一个类似的故事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这样就暗示学生“私自拿走手机拒不承认”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包括无法承受的心理负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他人的故事讲述道理,会比直接讲述厉害关系有效果。接下来让学生换位思考:手机的去向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事情扩大化,闹得满城风雨,同学们会在私底下如何议论?老师会如何评价他?他该如何面对师生质疑的目光?他所要承担的心理压力有多大?还能不能安心学习?在决定人生方向的高考冲刺的时候,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后果会是什么?一生的良心债怎么偿还?当学生的思维突破眼前的困境的时候,他才能做深入的思考,这个时候才能引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激荡,也许他就不会在坚持自己固有的看法。[/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3、[/SIZE]  [/FACE][SIZE=3][FACE=宋体]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首先肯定学生之前的表现,“[/FAC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2pt]钟逸轩一直是我班的文体委[/SIZE][/COLOR][/FACE][/SIZE][FACE=宋体][/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2pt]员,人缘很好,成绩较差,师生相处和睦”。遗憾的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一直没有看到老师当面对学生的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是什么?我经常告诉学生一句话:“勇者敢于改正错误,智者把错误变成成长的财富”。孔子也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方为过矣。”“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一系列的引导之后,学生会理性地认识该如何做才恰当,而不是陷入“情绪的防卫”不能自拔。然后再根据学校的具体管理情况消除后顾之忧,甚至可以告诉学生只要他真心改正,认识错误,老师可以不上报学校,这样手机问题自然解决。即使怕这样做会承担责任,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再向学生说“即使受处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记入他的电子档案,更不会影响他的前途”这些话也会产生效果。当学生对“错误”产生正思维正见解的时候,也自然不再担心“丢不起这个人”了。[/SIZE][/COLOR][/FACE][COLOR=black][SIZE=12pt][/SIZE][/COLOR][/P][P][COLOR=black][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2pt]不知道我的这些设想会不会有效,但至少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是有效的,当然这也和老师临场处理技巧以及师生关系有关。[/SIZE][/COLOR][/FACE][COLOR=black][SIZE=12pt][/SIZE][/COLOR][/P][P][COLOR=black][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2pt]总之,教育要明确的目标指向,所有的教育行为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但有时候为了达到目标,也不妨学学“曲径通幽”之道,走出眼前的困境,借助他山之石,对学生进行思想的迂回包抄,这种曲径也许比捷径走起来更轻松。[/SIZE][/COLOR][/FACE][COLOR=black][SIZE=12pt][/SIZE][/COLOR][/P]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