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4
    • 经验9896
    • 文章31
    • 注册2008-07-17
    [P][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15pt]教师的职业,注定了我们不能是“看客”[/SIZE][/FACE][/B][/ALIGN][/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厦门市故宫小学[/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陈昌照[/SIZE][/FACE][SIZE=14pt][/SIZ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看到[/SIZE][/FACE][FACE=Arial][COLOR=black][SIZE=13]谭[/SIZE][/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在文中对[/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行径的表述,我相信,也宁愿相信,[/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这样的行径一定是教师队伍中极为少数的特例,因为我觉得,[/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这样的做法,早已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乃至一位教育者的道德底线。吸引眼球的事例是诸多媒体所喜欢的,所以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不时诉诸报端。平时关心新闻的同时,身为教育者,也不免对这类新闻多了几分自然的关注。说实话,看到一些体罚的事例,往往在“恨其不争”的同时,也“哀其不幸”——许多体罚的实施者最初的出发点,都本着对学生的责任心。我“恨其不争”是“恨”他没有掌握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用正当的手段去尝试着改变学生的行为;而觉得他不幸,则是因为他有着一个对学生负责的出发点,却因为没有掌握教育方法,本非无情人,却做无情事,因此使学生,包括自己受到伤害。注意,述及前文,我并没有为体罚行为辩护的意思,只是相较我所描述的体罚行为,我认为,[/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的做法更为恶劣,甚至不可理喻——[B]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而非出气[/B],“不由分说拿起办公桌上的尺子就打我班孩子,打在两个孩子的手掌上啪啪作响”,可以确认[/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体罚了,他的行为违法;他的体罚并不是为了教育,这样的体罚缺德。[/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这是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思考,希望中国不再有“看客”。而教师的职业,让我们在面对学生权益甚至安全受到侵害时,注定不能是一个“看客”。[/SIZE][/FACE][FACE=Arial][COLOR=black][SIZE=13]谭[/SIZE][/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自责的那三个“为何”也深深地叩问着我,我们在选择当“看客”正因为太多太多现实生活中的顾虑:“顾及同事的面子”“怕得罪同事”“没有权利管同事”“影响与这位同事的关系”……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一系列顾虑,袖手旁观时,孩子却正受着无情地,身体上的,心灵上的伤害……孩子何辜?也许我没有能力“抗争”,因为[/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与我拥有着一样的身份;但我可以有所“反响”,因为孩子只是孩子,哪怕不懂事而犯错,他应该受到教育而不是作为出气包。我把这孩子叫到办公室来的时候,我一定会跟进整件事的处理,我会当着[/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的面向几方面的孩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力求公开公平;当我不巧遇到[/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这样的行为,一见苗头,我一定会走上前去,把孩子延揽进自己的臂弯,用身体遮挡着尺子可能过来的方向,我的嘴巴一定不会忘了说:“[/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相信我,相信我,我们班级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B]我要顾及同事的面子,我也要保护我的学生[/B]。[/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我很庆幸,工作以来,同事开明而关系融洽,哪怕班级间偶尔小的矛盾与摩擦,总能彼此合作很好地协调。有一年,一个孩子从外地转学到我们班级。很不巧,就开学那天早晨,这孩子的同桌甩甩水笔,却把这新同学的新校服染上了黑黑的一大块。孩子之间本就陌生,缺乏沟通;这新同学对我也是陌生的,也不敢告诉我。当天下午,这位新同学的父亲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非要冲进教室找“肇事者”讨个说法——他认定班级同学欺生,欺负他儿子。恰好我在班级看午休,看到一个一米八的大个子,涨红着脸就要冲进教室,我也是男的,只是体型比他要渺小许多,但我也得强挺着勇气,上去搭着他的肩,拉着他,嘴巴不停的轻轻地念念有词:“孩子间的事,班级一定会协调好的。您先消消气,您先消消气,我一定进行了解,一定给你个满意的答复。您一个大人冲进去,也不能解决问题!实在不好意思,让您的孩子受委屈了!”他比我高大,我真没能力一直阻挡他;不像与其他家长有了一段时间的合作,彼此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他与我之前的交流仅限于当天早晨带孩子到校报到的一次点头示意,他完全可以不理会我;但我必须得拦住他,因为我身后的教室里的,是我的学生。他终于停在了教室门口。我的劝解是一份承诺,一份公平处理的承诺;是一次说明,一次晓明利害的说明;还是一种安慰,一种不管自己错没错,先道歉让对方有台阶下的安慰。他终于缓冲了自己的情绪,班级的学生也没有受到伤害。但在教室里,那位“肇事者”吓得瑟瑟发抖,其他孩子目睹这一幕也紧张不安,不过这未尝只是件坏事,加上适时的后续的集体教育,一次切身经历的体验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都得三思而后行,犯了错应懂得及时弥补……他们也明白,这是一个集体,老师也是这个集体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维护这个集体,无论是荣誉而或安全。[/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实在万幸,在孩子面临着那一次危机时,我恰好在现场。但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时时刻刻可能面对着突发事件。我们谁也不希望[/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这种事件的发生,但类似事件不会因个人意志从而彻底避免。看到事情发生后,谭老师的自责,以及一系列对孩子的心理调适,亡羊补牢,时犹未晚,也取得了相应的教育效果。但换成是我,孩子没受到伤害还则罢了;如果伤害真的发生,也许我远无法如此淡定,尺子打在手心,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远甚于肉体。我会选择多方面了解事情经过,如果这孩子有错,他一定会面对相应地批评教育;与此同时我也会立刻联系家长,这也是一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身说法——孩子受到伤害是无所谓宽容大度的,更何况,[/SIZE][/FAC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Z[/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老师的这次体罚如开篇论及的,已背离了我所认为的道德底线。二年级的孩子也许没有能力与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身为教师与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有义务为孩子提供相关的帮助,孩子,应该从小培养法制意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也一直尝试着让班级里的孩子明白,[B]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B]这也是我一贯信奉的。[/SIZE][/FAC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看到谭老师的反思文字,我由衷地感佩,不是谁都有勇气把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面在大家面前进行剖白。一系列剖白和反思,一定源于教师内心深处的那一份良知。我们从事的职业——教师,注定了我们不能是一个“看客”,我们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我们还需要一起努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SIZE][/FACE][SIZE=14pt][/SIZE][/P]
    陈昌照 厦门市故宫小学 361004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