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
    • 经验401
    • 文章5
    • 注册2013-07-16
    [SIZE=9pt]    [/SIZE][P][SIZE=9pt][/SIZE][/P][P][ALIGN=center][SIZE=9pt][COLOR=#0909f7][SIZE=5] [b]正确归因,因材施教[/b][/COLOR][/SIZE][/SIZE][/ALIGN][/P][P][SIZE=9pt][/SIZE][/P][P][SIZE=9pt][/SIZE][/P][P][ALIGN=center][SIZE=9pt][SIZE=4]四川省双流县籍田中学    刘春琰[/SIZE][/SIZE][/ALIGN][/P][P][SIZE=9pt][/SIZE][/P][P][SIZE=9pt][SIZE=9pt]
    [/SIZE][/SIZE][/P][P][SIZE=9pt][SIZE=9pt]     [/SIZE][COLOR=#0909f7][SIZE=5]首先要界定清楚合群与不合群的定义,但这其实很难。其实很多所谓的合群与不合群都只是他人的一种主观认识与评价。[/COLOR][/SIZE][/SIZE][/P][P][SIZE=9pt][COLOR=#0909f7][SIZE=5]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问我们自己,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正如一句很流行的话,“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寻找到更多的幸福,是为了让更多圈层的团队更加和谐更快进步。况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性格也有不同特质,所以,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更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认识去评价学生甚至干预指责学生。[/COLOR][/SIZE][/SIZE][/P][P][COLOR=rgb(9, 9, 247)][SIZE=9pt][SIZE=5]    如果学生本人能清楚认识自我性格特征,并能主动积极地扬长避短,那教师的干预就是不尊重;如果学生很享受[/SIZE][/COLOR][/SIZE][COLOR=#0909f7][SIZE=5]这种状态,对整个集体也没什么影响,那教师可以在他享受的基础上引导其挖掘积极心理品质;如果学生自己已经发出求助信号或表现出无助状态,教师则应该利用他的信任和优点去帮助他走出困境,而绝对不能轻易否定或评价他的痛苦。[/SIZE][/COLOR][/P][P][SIZE=9pt][COLOR=#0909f7][SIZE=5]    不管面对哪种情况,采取哪种方式,都只是为了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班级多元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千人一面。教育就是要“花开千万朵,各表独特枝”。[/COLOR][/SIZE][/SIZE][/P][P][SIZE=9pt][/SIZE][/P]
    [ 此贴最后由秋水伊人刘在2013-8-12 18:38:05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60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