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面对孩子间的“爱情”[/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安徽芜湖[/FACE][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庄华涛[/FACE][/FAC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读这个案例时,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孩子间的“爱情”,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样的思考,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自己所面对的孩子中,也容易出现这类现象的。[/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细细读着这个案例,我读到了张老师为保护孩子所做的努力与意愿,但同时,也读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张老师在整个事件中所持的“无为而治”的态度。[/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我知道,张老师愿意这两个孩子继续同桌,所考虑的不是孩子之间的“爱情”,更多考虑的是不要影响孩子的学习。的确,如果强行将这两个孩子拆开,可能会出现师生间的隔阂甚至暗暗对抗的情况,从而影响孩子的成绩。但,多与孩子沟通,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能不能接受呢?在这个案例中,张老师并没有考虑过这点,应该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缺憾吧。[/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对于这起事件中的两个孩子,当他们之间出现“早恋”苗头时——无论这种苗头只是孩子的“咬耳朵”,还是真实存在,我都赞成不让他们继续同桌的。观察过很多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孩子间的“爱情”,通常带着孩子式的特点——简单、易变。简单说的是他们之间感情的简单——在玩伴缺失的今天,孩子交流、沟通的余地很窄,通常就是自己所熟悉的同学,也就是说,孩子之间的“爱情”通常是以同桌、前后排这类经常在一起接触者为多。易变指的是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会很快转移。当某些条件消失后,孩子又会重新回到正常的状况下。因而,当孩子出现这样“早恋”苗头的时候,将他们的座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过不几天后,他们又会有新的、显得比较亲密的玩伴,也就自动调整原先的那种[/FACE][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关系的。但如果继续让孩子处在原先的氛围中,孩子也就会继续陷入这种纠葛之中,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一旦孩子心理形成定势,再去处理这类事件相应就会麻烦的多。[/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因而,我也为张老师放弃班级整体调整座位这一不错的干预机会而感到可惜。面对这一机会,张老师因小涵的一番说辞便支持他们继续同桌是有欠考虑的。要知道,班级内符合小涵所说标准的孩子,肯定不会只有小杨,在班级有着传言甚至自己能够感觉到小涵与小杨之间有着那种朦胧的感觉时,作为老师,这时的满足孩子要求显得不够理智。要知道,这时的调整是有着充足理由的,只要将调整座位归为正常的运作,是不会伤到孩子的。教师所需要做的,是更耐心、细致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可以交流这样调整座位的好处,自己选择同座同学的不合理之处,甚至可以满足小涵说辞中的那些条件等等。只要工作到位,孩子应该能够接受的。[/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社会经验等决定着他们很难一直这样走下去,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随时关注对孩子加以影响、干预,不能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后果,在少数孩子那里,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在更多孩子那儿,可能会形成一定的伤害。[/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而当事件发生后,张老师的处理也得加强一下,不能只是“设想”,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参与进去。参与的方式,比张老师所想的要简单——与小杨多交流,而不是让小涵去做小杨的工作。[/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对于小杨这个孩子来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只不过是因为他被一片迷雾遮挡住了视线而已。这时的张老师,只需要与孩子深度沟通一下,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振作起来,才能让自己更优秀,而任由自己消沉,并不能赢得他人的同情,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而这样的沟通越早越好。越早,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越小,越早,孩子陷入不良情绪的可能就会越小。也相信,点透了这点,小杨也一定会走出当前的困境的。[/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于孩子出现的任何现象都不能持“无为而治”的态度。即便是经过预判得出暂时不加干涉的决定,也得是在多角度预判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任由事态发展的。[/SIZE][/FACE][/P]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P]早恋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孩子出现非正常状态时,教师有没有进行应有的思考与实际的行动。在这起事件中,教师没能及时、有效、适宜的干预,还是有一定的反思价值的。[/P][P]现实中,过分关注与过分忽略都是有害的。[/P]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