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积分818
    • 经验79835
    • 文章631
    • 注册2010-09-08
    2022年第4期班主任之友小学版案例评析《当“教育学”遇上“心理学”》火热征稿了!!!
    [P][LINE-HEIGHT=16.0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14]当“教育学”遇上“心理学”[/FACE][/SIZ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开学的前一天,神秘的C[/FACE][/SIZE]同学成为同事们与我寒暄的焦点。首先是同为数学老师的Z:“听说你教五(1),这个班成绩还可以,上学期只有C不合格。”;接着遇到了教导处的T:“L老师,你要注意班里的C,与他父母交流也要注意方式。我虽然不教他,但我和他以及他父母接触过几次。他父母为了他专门去学习心理学,每周还送C去做心理咨询。”;午饭路上又碰到了连续两年教五(1)班英语兼年级组长的R:“L老师,你要多关注你们班C中午吃饭问题,他吃饭会把饭盒藏起来,你要找到他的饭盒,给他盛好饭,千万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回家。”;中午吃饭时间,又遇到了五(1)班前任班主任W:“这个班挺好的,家长都很配合老师工作,孩子们也很听话,你只要多关注C。” [/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b][FACE=仿宋][SIZE=12]           C[/FACE][/SIZE][/b][b][FACE=仿宋][SIZE=12]同学的日常:[/FACE][/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事件1[/FACE][/SIZE]:延时班的“真相”[/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刚到家电话铃声就响起:“L[/FACE][/SIZE]老师,我们家C在延时班被老师打了,请学校给我们一个说法,孩子到家饭也不吃,一定要我们找学校理论清楚,否则他说我们不爱他。”“叮”一声,还收到QQ发来的一张图片,是C的脖子照片,微红。然而,今天负责延时班的老师H,是一位资深善良女老师,肯定有所误会,于是我安抚了C几句,并向家长承诺先把事情弄清楚。我迅速拨通H的电话,对于C家长的控诉,H大为不解,并跟我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延时班结束,在走廊排队放学时C拿着饭盒包甩来甩去,并甩到另一位同学的鼻子上,导致这位同学大哭起来。H要求C道歉,他坚持不道歉,并继续甩来甩去。为了不让其他同学受伤,H就拉住他的饭盒包,他不肯放手,就这样拉扯了一下,当时全班同学都在场,H坚称没打他。挂掉H的电话之后,我又联系上坐在C附近的一位同学,他亲眼目睹整个过程,描述的情况和H老师一致。了解整个事件后,我向家长说明了事情经过,但家长仍坚持称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负,孩子在家哭,咽不下这口气,心理受到了伤害。[/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事件2[/FACE][/SIZE]:失踪疑云[/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晚上6:30[/FACE][/SIZE],接到C父电话:“L老师,C到现在都没回家。”“不可能啊,晚上放学,全班一起排队出校门,我看见他出去的。”挂掉电话,我迅速向班级群发了一个消息,希望看见C的同学或家长能提供线索,可是没有回应,我又打了几个电话,孩子们都没注意C放学后的去向,我又拨通了C父的电话:“找到没有?我们很早就放学了,你们家就在学校对面,怎么这个时间才找啊?”C父回答:“他以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放学后会在小区里玩,吃饭时间就会回来。老师啊,今天他在学校开心吗?没受什么气吧?”我回想了一下,因为他多次辱骂三年级的同学,中午校长带着三年级的三个同学来教室找他,但是他当时不在教室。所以应该不是因为这件事。已经晚上7:00了,我意识到问题严重,迅速向年级组长和校长室汇报,学校建议家长立刻报警,希望民警一起帮忙找,我也立刻赶回学校,校长也已经组织住在附近的老师到附近的小区、游乐场等地寻找,家长那边民警也开始查监控,我则在学校查看放学的监控,查看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发现了一些线索:放学后C没有回家,而是先去了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但是学校以外的监控我们没权查看,只能等民警的消息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C父来消息了,C回来了,此时已经是晚上9:28,C放学后独自去附近商场的游乐场玩,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而C父称C是去商场做作业了。[/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b][FACE=仿宋][SIZE=12]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碰撞[/FACE][/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每当出现类似的事件,尽管我都会和家长联系,希望能够家校合作,但得到的回复却永远都是:“老师,事情我知道了,我们会找孩子谈一谈,别的我们都不关心,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终于,我鼓足勇气寻求校长的帮助。在某周五下午,校长、教导处老师、任课老师,以及C[/FACE][/SIZE]的父母坐到了一起,交谈良久后达成了共识:1、卫生问题。C经常把碎纸屑、食物碎渣随处乱扔,让其打扫也不予理会,长时间都是老师和同学帮其打扫。商量的做法是:下次如有发生,父母主动到学校和老师一起教会C如何打扫,并体验打扫的艰辛,希望他改掉乱丢垃圾的毛病。2、午饭问题。每天午饭时间就把饭盒藏起来,挑食问题严重。家长同意并赞成,如果他主动和其他孩子一起盛饭就盛饭,如果不愿意盛饭,不追究老师责任,让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3、打人行为。C多次在班级甚至其他年级出现故意伤害他人和辱骂他人行为,也有一些家长反应,自己孩子受到伤害,甚至有一名同学家长反应因为多次被C辱骂和嘲笑,导致该同学被鉴定为中度焦虑,每天要靠药物才能入睡。商量的结果是:如果有打人、骂人行为,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接回家反省。[/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正当我期待着C[/FACE][/SIZE]的改变,却在两天过后的周一,接到C父电话:“L老师,我觉得上周五我们商量的做法不好,心理学老师这边建议,卫生问题,就应该让老师和同学帮他打扫,让他产生内疚感,不能让家长去学校,对他心理健康不利,还有在学校出现的打人、骂人应该你们在学校处理,不能把学校的事情带回家,影响亲子关系。”[/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就这样,“教育学”被“心理学”一票否决。[/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b][FACE=仿宋][SIZE=12]           教育的困惑[/FACE][/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近年来,随着家长的学历、经济条件的提高,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在确实越来越多孩子出现了心理的问题。然而有些家长却“病急乱投医”,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就想是不是孩子心理不健康了,导致我们这些“教育学”出身的老师越来越不知道怎样和关注“心理学”的家长沟通了。[/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6.0p][ALIGN=center][FACE=仿宋][SIZE=12]              江苏无锡东亭实验小学春江分部    [/FACE][/SIZE]龙梓轩[/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FACE=仿宋][SIZE=12] [/FACE][/SIZ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00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