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18
    • 文章1
    • 注册2022-02-27
    [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针对案例中龙老师感叹当学“[/SIZE][/FACE]教育学”的班主任遇上学了“心理学”的家长,家校沟通反而遇到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如何进行家校共育,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C[/SIZE][/FACE][FACE=宋体][SIZE=12]生是我们常说的“问题行为学生”,是令老师和学校头痛的学生。针对C[/SIZE][/FACE]生的行为问题,家校达成共识的三种做法,其实值得商榷。[/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学校的本意是家校共育。的确,学校教育要取得家长的配合,没有家长的帮助不是行的。家校要一起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我个人感觉学校的做法有种把责任推向家庭、推向家长之嫌。例如:乱扔垃圾。当C[/SIZE][/FACE]乱丢垃圾并且不悔改时,让父母主动到学校教C打扫卫生。此方式会让同学们产生“父母也要接受惩罚”的误解;小C和父母也许都会产生羞愧难堪的感受。这样的家校沟通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反而给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 :他会怨恨老师,认为老师就是告状,连同父母一同对他进行惩罚。另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场所更适合在家中,在平时生活中进行。其次,挑食问题。当小C挑食不盛饭时自己负责,不再追究教师的责任。这种做法并没有帮助到小C改掉偏食的毛病,只是在划清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我们真正帮助孩子,不是吗?第三,打人行为。当C发生打人行为后,经提醒,两次不改让父母接回家。回到家中对孩子就有帮助?孩子就不再打人呢?我认为以上几种解决方式只针对C生所表现出来的错误和不当行为本身,并没有去探究其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是在惩罚,而不是引导和唤醒。[/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黑体][SIZE=12]一、对于小C[/SIZE][/FACE],更需要爱的教育[FACE=宋体][SIZE=12][/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教育分两种:一种是爱的教育,一种是本能的教育。当老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地说教,问题学生仍屡教不改,就容易使用本能的教育——“惩罚”,这也就是“行为主义”。一犯错就惩罚,导致问题学生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低,易自暴自弃。当小C[/SIZE][/FACE]感到老师在教育他的时候,就会认为老师对他不信任,对他不满,他容易产生叛逆。不但不会接受老师的批评,反而故意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龙老师不要试图一下子将小C[/SIZE][/FACE]身上的毛病改掉,要一步步慢慢改变。由于经常犯错,屡教不改后常挨批评,他心中形成了一堵对老师对家长心理抗拒的墙。我们需要在这堵墙上打开一扇心灵之门。那就是尝试着慢慢走近他,多接近他,了解他。只有成为他的朋友,才能看他到对什么感兴趣,找到他的长处和优点,抓住契机给他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或者创造机会让小C帮助老师或同学,使他感受到自己也是有价值的,感受到别人对他的需要,让他树立价值感,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找到一个撬动的支点,可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没有哪个小学生不愿意得到别人的肯定。这就是通过改变小C的认知,唤醒他的个性、尊严和价值,让他找到自我存在感,激发出内驱力,在他的心中重新点亮一盏灯。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爱心。这就是罗杰斯说的“自我实现”,让问题学生得到改变,做最好的自己。[/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b][FACE=黑体][SIZE=12]二、和家长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SIZE][/FAC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和家长沟通,要首先建立彼此的信任。请家长到学校来,首先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用真诚地态度让家长觉得我们是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共同帮助孩子。[/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龙老师要肯定小C[/SIZE][/FACE]的父亲为了孩子的教育,主动学习心理学的行为。的确,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然后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特别是了解孩子身上被不良行为掩盖了的好的品质。这或许就能发现契机。哪个家长不乐意夸自己的孩子?这就为有效沟通奠定的良好基础。当家长信任老师,感受到老师内心深处的真诚,浓厚的善意时,才会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和困难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家长就不会教条地用“心理学”来抵触学校的教育。而是首先反思自己的育儿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变。[/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在沟通中,龙老师要告诉小C[/SIZE][/FACE]的爸爸:对小C的教育既需要温柔,也需要坚定。坚定是告诉孩子,我们的行为要有边界感。我们既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也要引导学生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习惯的养成。问题学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所以,我们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和责任感外,还要充分调动教育智慧。老师和家长要长期配合并不断调整教育方式,不能指望一种教育方法在短时内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老师和家长志同道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在教育的目的、过程、手段上保持一致,小C的教育才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面貌。[/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最好的教育不是照搬“心理学”,而是多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多和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比如:共同阅读、共同健身、分工做家务,设定合理的计划,帮助孩子一起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最好的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体验到家庭的温馨,增加孩子对家长的认同感。[/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b][FACE=黑体][SIZE=12]三、寻求归因,找到办法[/SIZE][/FAC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小C[/SIZE][/FACE]是老师口中的“问题学生”,常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简尼尔森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他丧失信心时,就会为自己选择不恰当的行为。他的不良行为背后就是缺少成就感,一种自暴自弃的表现。所以我们更要表现出对孩子充满信心,鼓励他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且制定一个能确保孩子成功的分步骤的小计划来帮助他找到成就感。[/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比如:[/SIZE][/FACE]卫生问题。授权让小C当卫生组长,负责小组卫生,让他为班级服务,并及时评价。组长的头衔会让小C参与到班级卫生管理中,看到自己的付出,找到价值感。当他只要没有乱扔垃圾,有一丁点进行就进行表扬,让他看到自己也可以做好卫生管理,肯定他的劳动成果。起初,半天一评,然后一天、两天,一周一评。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我们教师需要有耐心,要本着“一天掏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小C逐渐学会控制,约束自己,最终走出阴霾。[/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我们可以为小C [/SIZE][/FACE]建立一本“家校联系本”。老师每天在联系本上记录下小C的表现,特别是优点。我们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并让家长协助孩子在家里继续保持。回家后,家长在联系本上写下孩子的表现,因为这可能是老师在学校看不到的。而且这样的沟通要让小C看到,使他建立一种对家长和老师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对他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帮助他改变不当行为的基础。这样,就达到了家校合力。[/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FACE=宋体][SIZE=12]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当我们意识到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真正开始。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共同的爱为前提。让我们一起往前走,拉着我们的孩子。[/SIZE][/FAC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9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