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2
    • 经验6289
    • 文章164
    • 注册2007-12-14
    待评稿:归来去兮---一个后进生一年的经历
    [SIZE=4]一、“拴”出来的进步
    开学之初听说我到了小学部,就有同事给我讲由小学生们好动、不记事等特性演绎出来的种种故事。最后强调,“别的孩子再难办,全班加起来也不及一个王明。班里要是摊上一个王明,你这一年算是完了!”略有警醒的脑中有了一个不太清晰的印象。当然潜意识里还是希望着我们班不会那么不走运,毕竟全校只有一个王明嘛。开学之初最初因事外出,没有及早接触新生。所以上课第一天,孩子们那股活泼好动、对老师的亲热、随意以及上下课时间观念的淡薄,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于是时刻提醒自己谨记“他们还只是小孩子”,而让自己一定要冷静。在这纷闹中不出三十分钟就有一个孩子从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了。看样子让他屁股在凳子上稳坐五分钟,就是莫大的惩罚。一对座次表,我的脑袋不禁一震——他叫王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王明!!!——愣头愣脑、一双小眯缝眼儿、口鼻间一道明显的疤痕。这相貌让我一下子清晰地回忆起了那位同事的话——定睛细瞧,可不只是一个“淘”字可以概括啊。怎么办?还是先谈话以探虚实吧。因为对他的“了解”所以特别小心。下课后在走廊里悄悄问他:“王明,你可真不遵守纪律。不能坐好吗?”他小眼一翻头一扭,一幅大无畏的样子,大声说:“老师,我坐不好。我有多动症。”“王明,可不要瞎说!多动症是一种很难治的病,你只是好动,绝对能改好的,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比你好动多了,最后改得很好了呢。记住老师的话:你很健康,没有病!更不要对别人说你有病。”或许是我的话以及我关切的态度让他意外了,一双小眼看了我好久,慢慢生出了害羞的神色,扭动着身子低了低头轻轻地说:“老师,我能改。”那神情让人忍俊不禁。可事实并不说一句话那么简单。过了两周,他没有多少起色,同学们告状的不断。怎么办呢,道理他应该听过了不少,打骂是不成的,况且他不是故意的。总不能拴着他吧?对,就是要拴着他!下了课我到哪他到哪!“王明,帮老师拿着课本,好吗?”路上闲聊几句鼓励几句。“我自己搬电脑,可是课本又没法拿了,谁来帮我拿呢?王明好吗?”“王明,你越来越懂事了,这次主动帮老师送课本,谢谢你。回去好好上课。”他高高兴兴地跟着来,高高兴兴地自己回。每天几次牵着他的手出入办公室,向遇见我们的同事夸赞他的点滴进步。开始他因跟着我而有些拘谨,后来因我的感谢、夸赞而高兴,甚至荣耀起来。渐渐我已不再拴他,可他却粘上我了:课堂回答抢着举手,每每答对是那么兴奋,答错时不用多说他就会有些羞愧的吐吐舌头;课下,抢着帮我拿东西。有时我只是带着一本书,他也要抢过去抱在怀里,端端正正的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与他交谈,是那么坦诚,自己的缺点不足都能好好去找并努力改正。对于自己的进步,是那么欣喜和珍惜。我想这应该缘于老师对他的关心、尊重和赞许吧。虽然在很多方面还不能与其他同学相比,可是相对他个人来说,两三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催人泪下的“采访”
      外地老师借我班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走向生活》。课堂精彩连连、师生掌声不断,但最后一个环节的“采访”却因其出乎意料的效果而成为那堂课的精典。当同学们重点读完这句话:“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授课老师让孩子采访听课老师,并谈感受。孩子们纷纷举手,老师叫了几个最踊跃的同学。看着站起来的孩子,我的心好象被揪了起来。因为里边有王明。他会有什么举动?课堂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我脑海中一片空白,两眼紧张地盯着王明。只见他笑嘻嘻地走向离他最近的一位老师,将练习本卷起来当作话筒,不知对那位老师说了句什么,然后漫不经心地转身走开了,我心里禁不住一声长叹。只见他两只小眼肆无忌惮地将所有听课教师睃巡一番,突然迈步向我这边走来,越过好几位老师,将“话筒”对准了我:“老师,你好。你是怎样走向生活的?”题目太大,有点无法回答,但我还是说了:“记者同志,你好。我是用心走向生活的。”他又问:“老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难题吗?”我丝毫未加思考地说到:“当然遇到过,而且很多。比如说我们班有个叫王明的同学,他太调皮太淘气了,他做的事常常让我哭笑不得……”我象对一个朋友或真正的记者一样,很自然地说着我内心真实的想法。采访结束,孩子们谈采访所得。别人都举起了手,只有王明没动——这上不得桌面的家伙采访完不发表看法也是意料之中。谁知同桌用力托起了他的手——很高——授课教师一定看得见并且非叫不可的高度。他站起来说:“我采访的是我们班主任老师。……我说老师你好,你是怎样走进生活的?我老师说她是用心走进生活的。我问老师在生活中遇到过难题吗?我老师说遇到过,而且很多。他说比如我班有个叫王明的太调皮了太淘气了,我……他经常做事让老师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可是老师感觉他心地纯洁、为人善良,一点儿也不是那种坏孩子,所以老师就真诚地和我交朋友,努力帮我……帮他改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原来好的习惯和做法。现在老师很喜欢他,和他成为好朋友了。我老师说只要用心,只要投入了自己的真诚,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不成其为困难……通过采访我感觉我老师是真心对我好,是真的用心帮助我,她是个好老师……”他说得有些结结巴巴,有时甚至一字一顿,但与我原话对照几乎一字不错。这让我非常吃惊,同时我紧揪着的心酸涩起来——他对我的话是如此看重,我似有心却无意说过的话他竟牢牢记在了心里!多么渴望爱的孩子啊!眼睛禁不住湿润了。这时身边的老师悄悄附在我耳边说:“让你们王明说得我的泪啊。”随着她拭泪的手我看见她腮边的泪水。课下又有六位老师说到了王明催下了他们的眼泪。我还是有些疑惑,其中一位老师说:“魏老师,也许你是无意中说出来的那些话,可那些话却给那个孩子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看他说的时候快要哭出来了。你没注意授课老师也是含着泪听他说呢。对于那个孩子别的我不敢说,以后只要是你的话他绝对听,他一定会越来越好。这次公开课你给了他一个转变的契机。”一个大家以为的后进生,哪怕给他一点点关注,他也会回报以自己的整个心灵。
      三、运动场上的得失
      春季运动会前,王明训练得非常积极。早晨当其他班运动员刚走向操场时他已经大汗淋漓的往回走,并加入到班级晨跑队伍了。他说,怎么也得前三名。可是运动会上由于恶意竞争,他被其他班同学踩伤了脚——他是流着血跑完的。他在跑道上一瘸一拐地坚持着,我抑止不住心疼跑去代替了播音员:“王明,你是好样的!你平时的积极训练我们看到了,今天你带伤坚持我们也看到了!今天,你就是我们的榜样,你就是我们的英雄!”他一下跑道我和几个学生就去扶住了他,陪他包扎伤口。我和同学们热切的夸赞他,真诚的安慰他。他羞怯中带着懊丧、愤恨,这一神情让我感觉后边应该还会有事情。于是悄悄为他受伤一事再次与他谈话。“王明,别班那同学故意踩伤了你。虽然他班主任批评了他,他也认了错。但我想听听你真实的想法,能说吗?”“老师,我不想告诉你。”“你不用告诉我了。我们俩的想法一定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善罢甘休。找机会我叫上几个大同学揍他,咱不能眼睁睁吃亏。不过这样以后他不会只是认错了,咱会找人,他也会找人的。再打起来人可就多了,人多加乱可能会出人命或重伤,这时受伤、丧命的是谁?入狱或抵命担当的又会是谁呢?你想过吗?你还想报复他吗?不如我去叫他来,你表示一下你的大度。看谁具有真正的男子汉风度?”这件事我帮他在班里又塑了一个新形象:大度理智。我想,给他时间慢慢他会学会大度理智的。
      四、冷眼打击中远去
      我病休回来听到王明被学校劝退的消息,不只是一个震惊所能表达的。想说却不知说什么,也说不出什么。刚开学时还接到他现任班主任的电话,当我说王明只是调皮好动、自控能力差、不能认为他品质坏时,那边很不满意了:“他不坏吗?他不坏谁坏?他也就是听你的。”“他能听我的有错吗?我教他,他听我的;你教他,他听你的。咱们都好好对待他,他怎么能坏呢?”其实身为教师,说到对学生要有爱有点惺惺作态,可是我们已经做了教师,你不爱他也得对负责吧。既然对他负责就要让他从点点滴滴远离坏,我想这是最起码的。一个成年人都希望活在他人的肯定里,何况脆弱敏感的孩子?一个教师轻易把一个小孩子看作坏,时时事事总不离坏,他哪里还有信心去好?他好了你也会怀疑,他怎能怎会坚持好?……王明好动、暴躁、感情用事,被前任教师诫之为“问题学生”,可是他很听我的话。究其原因,不管我怎样对待他都要让他明白:老师是为你好。他挨过我的训叱,屁股也挨过我的巴掌。可是我让他心里感觉是热的、老师是喜欢他的,让他感觉在老师眼里他是好的,而且是能越来越好的。老师不能看他一眼不如意就到处打听、搜集他——一一个小孩子的所谓的罪证……要让孩子信任亲近你很难,可是要伤害他却很容易——一句恶语、一个冷眼。我去看了王明的罪状,确实桩桩件件严重到出乎我的意料。可是一个孩子竟然在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变得这样,难道不令人深思吗?那位老师说王明在我面前是装的,可是我们努力一点、耐心一点,让他去装,让他装一年、两年、三年……让他装一辈子。可是你竟没半点耐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也许会有人说,王明离开了这所学校还会去另外的学校。可是劝退本身不足以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终生的影响吗?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长期性艰巨性。孩子就是棵扎根不深需要扶持的小树,给他时间,他会慢慢直起来。也许时间会很长,可是会长过一生吗?[/SIZE]
    [ 此贴最后由璞玉在2008-5-27 12:25:39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2
      • 经验6289
      • 文章164
      • 注册2007-12-14
      这篇稿件是我们小学版第六期的待用稿,大家不要误会了,作者是一位小学教师。
      [ 此贴最后由非常道在2008-6-15 10:31:14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2
        • 经验6289
        • 文章164
        • 注册2007-12-14
        下文是网友金海周德明的评稿意见,很不错,转载大家看看:
        我看了一位后进生一年的经历这篇文章后,我认为该文在文章的写作和议题的选择上都是很不错的。
        但是该文的作者在个人的教育理念上层次比较低,还处在那种较为原始的“爱”的层面,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智慧”层面,会对读者产生一种误导。
        作者提倡的就是一种“慈母教育文化”,而现代教育是一个“智慧教育文化时代”,所以我建议作者在该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从理念上治练提升一下。

        呵这则教育案例是一个“行为困难生”的教育范例。总的来说是一个较好成*****的。
        作者是一位很有“宽容心、爱心”的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此案例中作者处理好了如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了“奖励”与“鼓励”的关系:对于优秀学生的激励方式应该是奖励,而对于潜能生和中游学生应该用“鼓励”。作者在面对王明这个潜能生很好的运用了“鼓励”的这个教育手段。
        二、处理也了教育的“本质”与“评价”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受教育者进步成长,而评价是为了让人更高更优的发展而产生“激励手段”,作者在对待王明这位尚未形成良好习惯且与“优秀”还有很大差距的学生,没有因为“不优”而放弃,而是很有责任心的对待,这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让每位受教育进步”。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每位学生都优秀了,还要那么多教育专家干什么?
        三、处理了环境与教学的关系:如果一位老师只注重班级的教学,而忽视环境的无和谐,那那将为此付出代价----因为现在学校都是实行的“班级制授课形式”,一位教师的“教育时间”=45秒*N(人),在课堂上的每一秒钟都是如此,一个学生影响了教师的注意力,那么所有学生在这个时间都会影响的。真正只要稳住了象王明同学这样的学生,其实就是为所有同学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对于一个教育专业人员,不要把教育的效果评价总是停留在“个案评价”的狭小范围,而应该有大局观念。
        四、处理好了一个“成长”与“成Gong”的问题:王明过去就是因为“不听话”才成了今天的“行为困难生”,而通过作者的教育与引导,“听话了”,这本来就是一个关键意义上的“进步”,这至少就为王明同学这类学生获得了一个再进步的“可能”,只是现在还没有“优秀”罢了。就象一口破损的水缸,在刚修好时,还没有装满水时,就被拿去跟已经满水的缸比较优劣,当然不客观,也不可比。而作者就是一个修缸者。

        本人几点建议:
        1、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任何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社会,而学校的教育就是为以后学生进入社会积蓄能量。所以作者在此案例中仅完成了“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的任务,并且作者的着眼点也是“让王明好管,使班级平稳”。所以王明一旦脱离了原班主任,就不适应了。所以我认为,在对王明这类学生的教育中“从学校管理层面着手”,从“社会适应层面着眼”,以学生“个性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习惯养成”为载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2、现任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要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进行评价。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统一起点,没有统一距离,没有统一赛道。。。。。。”的比赛,任何人都能跑到终点。只是过程不同而已,“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没有不想成*****的学生,也没有不进步的学生”。

        个人意见,向各位专家学习,并请大家指教。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