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
    • 经验20
    • 文章10
    • 注册2004-10-03
    [原创]山里来风投稿专线
    让我做你的蝴蝶
    胡勤荣
    陈勇爱画蝴蝶出了名。他跟我讲过关于蝴蝶的故事。小时侯,每当菜花盛开的时候,妈妈总陪着他去捉蝴蝶。可是有一天,妈妈突然离开了家,从此便杳无音信。他多么想念妈妈呀!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如此狠心地丢下他,他每天都在等待着妈妈的归来。他的白天黑夜都是蝴蝶的影子,他想蝴蝶一定会帮他把妈妈找回来。他爱上了蝴蝶。
    这一天,陈勇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妈妈回来了!看着他那激动的眼神,我也替他高兴。三年了,他终于又有妈妈了!
    三年啊,充满辛酸和等待的三年。守着精神失常的爸爸,守着身患食道癌的爷爷,小陈勇该怎样面对艰难的日子。衣服脏了不能及时换洗,破了没人缝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得不与咸菜、萝卜干为伍,唯一的打牙祭的机会就是姑妈隔三茬五送来的小鱼。头发长了,脖子黑了,性子野了……今天,他的妈妈终于又回来了,苦难的日子总算有个盼头了。
    第二天早上,陈勇没来。是昨晚高兴得睡不着觉,今天睡过头了吧。第一节课了,还没来,我有点急了。不会是发生什么意外吧,我不敢想,我想早点见到他,以弄清楚情况。可他家没电话,旁边也没邻居在这儿上学,这可怎么办?很不容易捱到放学,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十几里外的他家。破旧的小屋铁将军把门!幸而邻居知道一点情况,一家人都上法庭了,可能是他爸妈要离婚。天哪,别让不幸再降临到孩子头上,他还小!我在心里为他祈祷。
    第三天,陈勇来了。眼圈红红的。我意识到了什么,果然他哽咽着说:我爸妈离婚了!我没妈妈了!听了这话,我心里突然感到一阵苦涩。唉,孩子,三年的等待竟是这样一个结局,你幼小的心能承受地住吗?让我做你的蝴蝶吧!我的手搭在他肩头,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
      • 经验20
      • 文章10
      • 注册2004-10-03
      给自己一面镜子
      大丰市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胡勤荣
      邮    编:224122  

      记得前一阵子个人理念上墙的时候,我考虑再三,写下了:辉映教师心灵的,永远是学生智慧的眼。在我想来,一个教师的使命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再者一个教师的工作称职与否,成功与否,不是自我标榜和吹捧,而要让学生来见证。也许当现行教育的隐性价值凸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岁月的大浪淘沙中得以生存和绽放,不正是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吗?因而我时常警醒自己不要让今天留下遗憾,要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做一点有助于提升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事,就像那火柴,要去擦燃,而不是一味地等它自燃。
      这一天,我吃力地把58本课堂笔记搬进了教室。同学们见了这厚厚的本儿不知要干什么,有的甚至已经噘起了小嘴。我连忙告诉他们不是用来做作业的,他们脸上都挂上了宽慰的笑容。我表达着我的意思:把它当作一个“百宝箱”,装进为时不多的小学生活,无论是知识的甘霖,还是涌动的真情,也无论是课堂的絮语,还是课后的遐思,那些平淡的,精彩的,值得回味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留下痕迹。也许相对于他们精美的日记本,我的这份馈赠显得有点寒薄;也许对于他们已很自由的思想,这样的要求显得有些多余。但他们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我无法猜测他们会记下什么,但预感告诉我一定有意外收获。
      两天悄悄过去了,我不闻不问。第三天打开58个百宝箱,呵,“宝贝”出来了!
      直面老师:原来你也会犯错!
      不止一个学生关注着我的课堂语言。尽管我声情并茂,尽管我巧舌如簧,但掩盖不了我的致命伤:一四声拿捏不准。有这样一个记录:4月7日,读错几个字;4月8 日,还是没有多大进步。其实我从不讳言自己的缺点,我告诉过他们我小学升初中时语文考了86分,初三时数学还挂了红灯,甚至还谈过小时侯和小伙伴去偷鲜桔水,结果一下子掉进油缸里的趣闻。我力图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其实也和他们一样,是人,不是神。所以希望看老师时,不要总是仰望,要学会平视。因而我看到“老师,你讲得太道理了”这样的赞誉和“老师不要讲一些废话,能不说的少说”这样的建议时能坦然接受,然后更多的是自我的反省。我不仅是在收获批评,我更在品尝平等的觉醒。推倒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座山,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人,引出多少欢畅的涓涓溪流啊。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问我一个问题;放学了,有人让我拿着东西,他去有点事……这一切的一切我以前从未拥有过。想起王军先生的一句话: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不如向学生推荐你自己;向学生推荐你自己,不如向学生推荐爱心。教师不就要做一本充满爱心的书吗?变“神化”为“人化”,我找到了久违的温馨。
      直面学生:精彩和遗憾一样的美丽!
      动物中牛吃草是很有趣的,先把草粗粗咀嚼后咽下,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这个过程叫反刍。反刍是一种诗意的回味。课后,睡前,闲暇时,打开思想的闸门,任情感过滤沉淀,那多么惬意!印象深的是学习《白鹭》一课时,我试着于永正老师执教《庐山的云雾》的方法,引导学生“挑战读”,结果气氛非常热烈。大家认为这种方式很新鲜,让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学生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今天收获了同学对我的表现给予的回报(真诚的掌声),我初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遗憾的是我的出色表现才是个开始,我要让它在以后的每一节课出现。”看看连自己的名字都拼不出来的男孩:“老师鼓励我读最后一段,我觉得读得还可以。”对自我的认可在一瞬间闪现!不仅如此,我也倾听着他们的失意:我会读却没能勇敢地站起来替老师比赛;我辛辛苦苦搜集到“白鹭也叫‘老等’”,却没在课上发布……他们的思考还在延续:希望老师真的和我们比一比,这样我们就多了若干的勇气;白鹭是国家的几级保护动物;虽然我今天没有回答一次问题,但还有机会,我还要坚持举手……他们在关注着、思考着、诉说着、觉醒着。在他们思想的隧道中穿行,我更清楚了自己接下来将要干什么,这时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一声声心灵的独白:“某个学生不怎么回答问题,你就用慈祥的目光盯着他,像在鼓励他‘勇敢点,战胜自己’。很有一套教学经验。”我沉醉在这深深的祝福里。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
        • 经验20
        • 文章10
        • 注册2004-10-03
           家长,别做 “陪审团”
                                                  
             [摘要]  家长 “陪”孩子好不好?适度的伴读是一种亲情的表现,但过度则是对孩子的“伤害”。
            [关键词]主动性  乐趣   能力  适时而退                   
                近日,一位家长对我说:“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总没什么起色?”还没等我回答,那位苦恼的家长又说道:“我可是天天都抽时间陪他的呀!”是啊,在我们周围像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为了孩子能成龙成凤,从孩子背上书包那天起,就开始坐在孩子身边“陪”,而且乐此不疲,似乎只有这样才觉得放心。可是他们却不怎么开心,因为他们的孩子大都缺乏竞争意识,做事速度不快且错误较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仔细询问了他们“陪”的细节,发现这一做法确实需要好好思量。其一,“陪”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在父母“你把这个字重写一下”,“你把这一题再做一下”的声音中被动地进行着学习。他们已经习惯了“不会有父母教,做错有父母纠正”的方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越来越淡薄了。他们学会的是依赖家长,而渐渐丧失的是学习上的独立思考。其二,“陪”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来说,学习本身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也许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某个新发现而自鸣得意,也许他们会因为自己不经意的“创造”而拍案叫好。可是一直被家长“陪”着的孩子,他们总是在大人的  “虎视耽耽”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作业,而很少有这样 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还会对学习充满激情吗?其三,“陪”也使孩子失去了认真思考、自我检查的某些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率。
                怎么办呢?我想,只要注意“度”就行了。一 不能“事必亲躬”。有些细心的家长,不管孩子做什么,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总要好心地介入,却不知反而挤占了孩子生活的空间,让孩子乏味。二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变化,调整家教的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陪”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但决也不能“横加指点”;孩子大了,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时候,家长就该适时而退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
          • 经验20
          • 文章10
          • 注册2004-10-03
          陈老师,你听我说

          最近几周的校纪检查,你班扣分扶摇直上,你挨了不少批评,身为班主任的你心里焦急又恼火。该“动刑”了!你雷厉风行地在班内搞了一次学生民意测评——每人写出自己认为最调皮的五名学生的名单,于是你一下子就抓住了七八个得票最多的“叛乱分子”。接着我们就看到你怒气冲冲地请来了那些孩子的家长,你言辞尖锐地向家长通报着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好动、爱滋事、学习习惯差……还让家长惶恐的是你言语之中不时流露出你对他们家庭教育的不满。孩子们低下了头,家长也默不作声。而你呢,似受害者一样无情地控诉着。最可气的是你和一个家长通电话时,那家长竟然气势汹汹地质问你他儿子犯了什么罪,接着又没好气地说早上五点钟就来,来了吧还为儿子辩护。你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演绎着激流三步曲:停课—写检查—家长写保证!操纵着“生杀大权”的你当然大获全胜,“不知趣”的家长灰头土脸,焦头烂额,乖乖投降。为此你长舒一口气,班风恶劣,非如此不足以平民愤,从此无忧矣!
          细细思量,你的做法对吗?也许这样的“暴风骤雨”会遏制一些违纪现象的发生,但是否具有长效?也许学生会暂时“屈服”,但这唯唯诺诺的心理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许班主任你是省心了,但崇尚自由的幼小心灵却压抑着;也许校纪检查的失分是少了,但能够创新、创造的种子却折断了。多少事例告诉我们,一味的高压只能导教育的失败。
          诚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们一样有过,不拿一分津贴却承受班主任重压我们也感同身受。只是你想过没有,面对着班级的现状,你的狂风暴雨是否就是一剂良药?面对着十来岁的孩子,面对着终日在田间劳作的家长,你的言行是否刺伤了他们的心?的确,我们需要拯救麻木、枯萎的精神,也需要有醍醐灌顶的气魄,只是我们不能太急,急功近利导致了多少教育的悲哀。老师啊,教育的过程永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给教育以耐心、给孩子以机会,给家长以尊重,才能领略班集体成长、向上的怡然风景,才能凝聚家校的合力构建和谐的教育平台。用好自己的“权”,多想办法少发火,一定会品尝到教育的温馨和甜蜜。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8
            • 经验203
            • 文章40
            • 注册2004-09-20
            呵呵
            有时候让我们成为某种人的,
            不是我们的能力,
            而是我们的选择!
            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10000
            • 积分10182
            • 经验453
            • 文章89
            • 注册2004-09-07
            当老师真的很多无奈的时候,但是我们不要放弃。就象有人说的,做一个 直面无奈的智者
            教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
              • 经验20
              • 文章10
              • 注册2004-10-03
              感谢阅读,愿与你们更多地交流。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
                • 经验20
                • 文章10
                • 注册2004-10-03
                国歌声为啥这样小
                千人同唱国歌应该“声震云霄”吧,可事实这声音却特别小,要不是和着雄浑激昂的音乐,这个场面将是多么尴尬。这是升旗仪式上“唱国歌”时的一幕。下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讲话我已听不下去了,想得更多的是孩子们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大声唱歌。下午的班会课,我对52名学生作了一番简短的调查。
                问题1:你知道国歌的名称吗?
                知道国歌的名称,这是国情教育中的一个基本常识,但调查中只有33人知晓是《义勇军进行曲》。其他的19人呢,有的说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的说是《东方红》,有的干脆就不知道,这暴露出了我们国情教育的薄弱。
                问题2:你能完整地唱出国歌吗?
                能唱国歌,这是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但仍然有10名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国歌早就纳入了教材内容,而且这么多年来,每一次升旗仪式上都听国歌、唱国歌,耳熟能详了,为什么仍有“南廓先生”,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问题3:你大声唱国歌吗?
                大声唱国歌,体现的是民族自豪感,表露的是强烈的民族情结。有多少人认识到这一点?4人。“我热爱祖国,国歌代表祖国。”“我用歌声见证中华民族的一天天进步,同时也纪念那些为国牺牲的人们。”“我感到国歌就和别的歌不一样,气势雄浑。”我感受着他们滚烫的话语。还有48名同学呢,小声哼哼,甚至不唱。究其原因,有不会唱的无奈心理,有唱错了别人笑话的紧张心理,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些难为情”的害羞心理,但更多的是“别人都不唱,我也不唱”的从众心理。由此看来,要做好一件事,大环境很重要啊。这大环境就是每个人都要大声唱歌的要求,就是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对个案的思考]
                1、少一点“想当然”,多一点实质性的指导。
                为什么有19人不知道国歌的名称,为什么有10人还不能完整地唱出国歌,这与我们平时的“想当然”不无关系。国歌名称是什么,六年级了,谁不知道!国歌哪个不会唱!可事实就客观存在着。用我们的知识经验去替代学生的知识经验,以一个理想的标准去替代所有的标准,必然导致了偏差的出现,许多细节的教育落不到实处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呢,害怕责骂,害怕别人的取笑,只能在似会不会、似懂非懂间游离。因而我们有时要站在学生想问题,承认个体的差异而不“一视同仁”,加强个别指导,推进所有学生素质的提高。
                2、少一点司空见惯,多一点质量意识。
                学生唱歌的声音如此小已不是一次了,大家习以为常了。这种“不正常”的正常掩盖了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熟视无睹”导致许多工作难以有质的提高。有“破”才有“立”,如果我们能用批判的眼光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来重新审视已经惯了的一切,一定能引发许多有价值的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的质量。跳出“惯性思维”,建设性地看待问题,“国歌声为啥这样小”的诧异会少之又少,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在正常的轨道上再上新的台阶。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