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80
    • 文章3
    • 注册2006-01-13
    [原创]教师的仁心慧眼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仁心慧眼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快乐的起点
      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冲动,就是想告诉我的同行:这实在是一本好书,是我们每个教师必读的书。因为这本书能使我们更加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像海伦·凯勒这样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孩子,尚且能成才,更何况身体健康的孩子呢?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讲非常重要,因为除天才外,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命运就掌握在教师的手中。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欧洲出现了两个伟大人物: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而我觉得,如果没有安妮·沙莉文的付出,就不可能成就海伦·凯勒的伟大,安妮·沙莉文是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为了进一步了解安妮·沙莉文的教育方法,我又读了《沙莉文教育手记》,深感教师责任之重大:生命如同璞玉,如果不能遇到像安妮·沙莉文这样的识玉、爱玉者,其所有的生命价值,就可能永远不见天日,被尘封被埋没,这是人生的悲剧,更是教育的悲哀!因此,担当识别、打造生命之玉这个重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安妮·沙莉文那样的仁心慧眼。
      所谓仁心就是爱心,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有了仁心,就能以一种持久的耐心去引导学生。
      学生求学的过程,也是精神发育的过程。尽管这期间不能排除家庭、社会的影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影响才是最关键的,要说"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其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现在的学生,由于长辈的宠爱,缺乏独立面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心理年龄普遍滞后,因此在其精神发育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引导。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①教师,作为前导的大鱼,其责任主要在于"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置身于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细致地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才能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②这"创造"就是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去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但教育非一日之功,一种好习惯的形成,一种精神品质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口头上讲一番道理就能立竿见影的。这对教师的耐心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比如学生违纪有小过,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处罚手段,而应耐心细致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用处罚的方式,即使管得了一时,也管不了一世--学生也许会慑于教师的威严而暂时收敛了行为,但并没有把这些规范和要求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种种严厉的处罚还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失去了沟通与交流,还谈何"引导"呢?而且,用处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只知道按照老师的标准来判断是非,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久而久之,学生是被驯服了,但他的个性也随之泯灭了。这是把复杂的教育工作简单化了,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
      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如果"良药"不"苦"容易入口,"忠言"不"逆"容易入耳,岂不是更受欢迎?中学生的年龄、阅历等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等同于成年人,他们更喜欢听好话。有时候骂他一顿的效果也许还不及一句似乎不经意的肯定或表扬,尤其是教师的表扬,几乎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们得睁大眼睛寻找他们的值得肯定的细枝末节,及时予以表扬,这就叫因势利导,而且要坚持不懈。
      其实,教育无大事,只要把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了,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大事。与其等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再来处罚他们,不如平时在一些小事上多用点心,也就是像孔圣人那样诲人不倦,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持久的耐心。
      有了仁心,就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人生经验也缺乏,但他们的思想却异常活跃,因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做出一件令我们难以想像甚至难以理解的事来。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列宁说过,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宽容。当然,宽容不是听之任之,而是要以一种研究的心态做一点理性的分析,甚至作一番自我反省,因为有时候学生做不好,可能问题在我们自身。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学生,因为一味地抱怨,只会酝酿不良的情绪--"只要一个人缺乏反思自我的习惯和能力,他就走上了生气再生气的不归路。" ③这无疑是拿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一种不理智的自虐行为。而且,心情是会传染的,你带着恶劣的情绪去面对学生,学生也会感到压抑,而在压抑的精神状态下,学生的智力水平就会下降,教育教学的效果反而会更糟。缓解情绪的良药就是,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对学生要求低一点。有句话说得好:"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遇到问题,先静下心来思考一番,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才是可取的态度,否则,与学生较劲,也就是跟自己较劲,最后只能两败俱伤。
      因此,对学生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给自己创造一份平和的心境,使自己工作着也快乐着。当然,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学生,寻求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健康成长。
      有了仁心,就能以一颗年轻的心去理解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学生的行为,否则就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旋涡。自我为中心者,往往没有觉悟换位思考,看事情总是从自我出发,不能跳出自我,也就不能从外面反观自我,于是常常走不到学生的心里去,只有具备了一颗年轻的心,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懂得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④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才能达到老师和学生相互悦纳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以心灵去影响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想一想,自己在这个年龄时会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如果会,大概是出于什么心理,然后再与学生交流。这种主动缩短心理距离的交流,教育效果也许会更理想,因为处于同样境遇的人最容易沟通。教师如果能放下"教育者"的架子,而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很多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著名演员王刚作客浙江电视台"鲁豫有约"时,谈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的一件轶事,令观众捧腹,也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深思。有一次期中考试,王刚做好了试题但还没下课,觉得无聊,坐在最后一排的王刚就从桌子底下一直爬到第一排,掀开地下暖气管道的盖子就下去了,还"命令"坐在第一个位子上的女同学把盖子盖上,企图通过管道从另一个教室出去。由于管道里很黑,他就划亮了随身携带的火柴,没想到把管道里的废纸之类的垃圾给点燃了,形成了一条火龙,浓烟通过地板缝隙直往教室里窜,惊得老师学生乱成一团。小王刚的调皮由此可见一斑。结果可想而知,王刚被勒令停课,被老师同学孤立,连父母也对他不闻不问,任其流落街头自生自灭。在孤独寂寞中,王刚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中央办公厅给回信了。这封回信改变了王刚的处境--校领导引以为荣、对他另眼相看了,同时也改变了王刚的个性--一向调皮捣蛋的王刚突然积极上进了。试想,如果没有那封信,王刚的命运会怎样呢?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小王刚也不过是喜欢来点恶作剧而已,并非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老师,如果以一颗年轻的心去体会一下,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也许经过引导就能使小王刚明白事理。
      可见,我们只有真正抱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态度,才能自觉地换位思考,才能以心灵去呵护心灵。
      当然,作为一个教师,仅有一颗"仁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炼就一双"慧眼",不断地去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健康成长。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智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还有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只是这多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和个性各具特色,大脑功能定位决定了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⑤世俗意义上的差生往往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不突出,导致成绩不好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不要以单纯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崇尚张扬个性,倡导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简单的分数只会使人忘记天赋的原始含义,扼杀大量的人才。用多元价值判断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打开学生那久已封闭的心灵窗户。这就要求教师需以一种研究的心态去观察学生,善于运用教师的慧眼,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还应该调动和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和带动每个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
      王晓春老师在他的《学会思考》一文中提到了一个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北京一个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有时间就上网玩游戏,还特别迷恋"万智牌"(一种在大学生和白领中流行的牌)。王老师通过了解知道,这个学生的最早记忆大约在三岁的时候,在幼儿园时期拼图能力惊人,打"万智牌"全市无敌手,职业理想是去电影学院搞动漫设计。王老师把这些资料串联起来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天生的空间智能发达而其他智能较弱的孩子,是一个偏才,于是,决定帮他找一位能把数学的概念、公式,都用空间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适应这孩子的思维的数学辅导老师。⑥可见,要"因材施教",首先得有一双能了解孩子是什么"材"的"慧眼",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总而言之,"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情感只能以情感去点燃,而能力也只有靠能力来培养。" ⑦教师只有具备了仁心慧眼,才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用自己的智慧去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引文出处:
    ①《大学一解》,原载《清华学报》第十三卷第一期(1941年4月)
    ②陶行知《创造宣言》
    ③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这一年》《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446页
    ⑤霍华德·加德纳《智能再构造》
    ⑥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⑦李镇西《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
                                                     2005年12月5日


    [ 这个贴子最后由快乐的起点在2006-1-13 15:36:10编辑过 ]
    快乐的起点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
      • 经验143
      • 文章2
      • 注册2006-01-13
      深有同感!‘仁心慧眼“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看得出,快乐的起点“老师本身就是一名具有”仁心慧眼“的优秀教师!
      给我一点阳光,我就会灿烂!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80
        • 文章3
        • 注册2006-01-13
        谢谢鼓励,我希望跟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一起年轻!
        快乐的起点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