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原创]星凡教育随笔之[读书感言辑]
                      [SIZE=3]强烈的反差  绝妙的讽刺[/SIZE]
            ——品读06年1月4日《中国教育报》第三、四版图文有感
                                   丁星凡
        喜欢《中国教育报》,每隔半个月都要将先前读过的一些自认为对工作有益的文章翻出来细细品读,以求获得新的启迪和感悟。
        然而,当我昨夜再次捧读1月4日该报第三版作为“视点”的重磅文章《开垦适合孩子成长的“土壤”》(以下略为《开》)和第四版“看图说话”专栏的评论文章《学生近视不能熟视无睹》(以下略为《学》)时,却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惊人发现:《开》文的压题照片更适合作《学》文的配图。因为《学》文的原配图——新闻图片《慈善募捐专线启动》中15名稚气的学生还只有12名戴着眼镜,而《开》文的压题照片中7个花季少年的鼻梁上全部架着厚厚的镜片。
        有意思的是,《开》文对北京八中这所名校,培育出一群小小年纪就全患上近视的少儿大学生,除了极尽能事褒扬之外,丝毫也没有表露《学》文中作者所说的那种酸楚感。也许《开》文作为“视点”的侧重面是要突出北京八中创办的“少儿班”是如何因材施教,开垦出适合孩子成长的“土壤”的。但笔者认为,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智力超常教育一方面,而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成长。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有过关于教育的“三品论”:“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斯”言不谬,以此观照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的爱眼、用眼、护眼情况,他们开垦的“土壤”未必适合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们是以牺牲学生的“眼睛”为代价来博取学校超常教育实验获得成功的声名的。学校出名了,苦了、毁了的却是一拨拨少年英才的明亮“眼睛”。
        关于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学》文作了精当的阐述,用不着笔者在此赘言。临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同一张报纸刊发反差如此强烈的两篇文章及图片,不知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意安排?总之,只要读者有心,都感觉得到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到底讽刺谁呢?大家彼此心里都明白,根本就用不着笔者来点破。

                   [SIZE=3] 晨读的路非得让路灯照亮吗[/SIZE]
                                    丁星凡
        读《中国教育报》05年12月7日第一版“长短录”专栏中的短文《让路灯照亮学生晨读的路》,总觉得哪个地方有点不对劲。反复咀嚼之下,终以为此文从标题到立论的观点都存在着问题,特提出来与两位作者商榷。
        首先,我们不否认让路灯照亮学生晨读的路,的确有利于早起学生上学的安全。但问题恰恰出在“让路灯照亮学生晨读的路”这一善意而天真的提议上。如果说这样做“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执政理念,体现出的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话,那么没有路灯的地方有学生要去晨读怎么办?是不是政府立即想办法把路灯立起来?若再把范围适当扩大一点,农村的孩子也要早起去晨读,他们没有路灯的照耀,又如何处置?由此可见,“让路灯照亮学生晨读的路”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再说,即使按两位作者所提议的那样,真的付诸于行动,那么,到时候安排谁去按时开关路灯?这管路灯的活算不算工作量?算工作量,这笔开支又从哪里来?……这一系列问题都让政府犯难啊!哪一点没有到位,都会涉及到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原则性问题。难得两位见多识广的作者竟没有想到这一层!
        其次,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提出“让路灯照亮学生晨读的路”这样的建议,是否有悖于“节约型社会”的初衷?难道要解决早起学生上学不安全问题,除了“让路灯照亮学生晨读的路”就别无他法?“中小学生大都在早晨6点到7点间上学”,这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可怜那些孩子,现在哪个机关和部门不是8点或8:30才开始一天的工作?为什么不可以适当推迟他们上学和晨读的时间呢?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能“将不利于学生安全的问题早日消弭于萌芽状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啊!总不能说推迟了上学和晨读的时间,“让阳光照亮了晨读的路”,就不足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政府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吧。
        还有一点,“让路灯照亮学生晨读的路”折射出来的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的思想与现实。城镇的学生去晨读,看不见可以“让路灯照亮”——动用属于国家财产的公共设施。农村的学生早起去上学却只能靠自己想办法,或摸黑。这公平么?两位作者提这样的建议,并在像《中国教育报》这样全国知名的媒体上宣扬,究竟是要给公众一种什么样的导向?要知道,我们的社会和时代可都在呼唤教育的公平啊!晨读的路靠什么来照亮?这本来是一个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却被如两位作者一般的好事者一搅,弄得越来越复杂了。
      (注:此篇以《晨读的路到底靠什么来照亮?》为题发表于06年1月4日《科教新报*教育周刊》)

    [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星凡在2006-3-9 15:33:09编辑过 ]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佩服您考虑问题的深刻和角度!向您学习了!!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认识您很高兴,真诚地期盼与您进行更多的交流,让我们在彼此的鼓励与促进中共同提高。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SIZE=3]幸亏扒机的是流浪儿[/SIZE](旧作)
                                         丁星凡
              最近从媒体上看到两则有关流浪儿扒机事件的报道:一则是今年5月发生在敦煌机场的《男孩从东航班机起落架舱坠落身亡 乘客浑然不知》(来源:兰州晨报)一则是去年11月发生在昆明机场的《扒机幸存男孩》(来源:中国青年报)。
              读罢掩卷,…………
          [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星凡在2006-4-14 19:22:53编辑过 ]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SIZE=3]感悟读书[/SIZE]  丁星凡          
                                       (一)
                天雨,妻上街去了,儿子也不在家,一个人坐在窗前,诗书漫卷,倒也有几分读书人的雅致与清闲。端坐良久,不禁想起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的这样两句话:“我常常站到书架前,这时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我感到人生是这样的崇高、美好、向上,这时我自己也变得开朗起来。”人们常说,要读书,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有读书的热情。一个人如这位作家,对书有如此的激情,从书中得到如此的感悟,自然能读进去。事实也如此,一个热爱生活,在事业上想有所作为的人,没有哪一个是不热爱读书的!真的,书籍具有无穷的魅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里徜徉,能使人振奋,能催人向上。书是宝藏,是财富,是精神力量,是知识的源泉。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门限,不读书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坐下来,挤时间多读些书,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我们生活的必要。我是爱书之人,自然对书充满了挚爱和渴求。可以这样说,今生今世,我再也无法割舍自己对书的一片痴情!
                                       (二)
                静静地,一个人偎在火炉旁,手不释卷,倒也是一种难得的休闲与享受。自古读书人把“雪案萤窗”当作砥砺人生、求知苦学的最高境界,我却不尽以为然。“红袖添香”自有其妙不可言之乐趣和韵味;“吟风弄月”也不失为读书之人难得的雅兴。我不畏读书之苦。然而,我更着意于追求一种祥和、安宁、温馨的读书之“乐”。可以说,某个时候,“乐”学比之“苦”读,更令人心驰神往,也就更具其独到的魅力了!
                                       (三)
                岛上一棵老银杏树/中午,时间像静止的阳光/我和小松鼠默默对视/目光是生物世界的共同语言/它理解于我,我也理解了它/在漫长的宇宙中/我们都是匆匆而过的动物 (刘湛秋《大自然之恋:第五首》)
                初始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没有很深的感触。到了而立之年,夜阑人静读书之时,又碰上这首诗,细加品味那情形就迥然了。认真想想自己走过的路,岁月流逝,行色匆匆,那从人世沧桑中直接感受的喜怒哀乐,冷暖炎凉,那一切的一切,如今看来,都不过是长途跋涉之时经历的某种疲乏、磨砺和短暂的宁静、温馨与慰藉。思到深处,人的一生,无论是育人、教书,从政、为文,一旦明白了自己的所求所悟,也就轻松坦荡了。圣贤云:朝闻道夕可死矣!人生感悟如此,也就拿得起放得下了。一个人在世上走一遭,为人处事难免有一些后悔之事。我最不后悔的是选择了读书、写作和育人。近二十年来,我最愉悦的事也是读书之后,点燃思想的灯火,照亮自己人生的道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此观照自己的灵魂,让人性境界得到升华。“书中日月长”,这就是我再读诗人刘湛秋这首诗的心的悟觉。(未完,待续)
                 注:此稿首发于“人民网”原创基地,已被多家媒体转载。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文如其人啊!从丁老师的帖子里可以看到您的为人,不得不再次说:您是初荷的榜样!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文笔很厉害!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再次感谢初荷和雷达两位老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感悟读书之四
                                      丁星凡
                        友人问,近向在忙乎啥。答曰:昼看人,夜读书。友人以为调侃,其实不然。缘何发此感慨?只因最近于一些偶然事件及有关生活经历中,发现自己过去看人不够认真,读书过于粗心。如今自觉惭愧,还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或曰:亡羊补牢,补上一课。
                        多少年来,在我眼里,人流如织,行色匆匆,连他们的面孔都来不及看清楚,只是无端地觉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劳累奔波,一个个都挺忙碌和辛苦的。殊不知我的认识和那种一厢情愿的同情都是那般的肤浅和幼稚。原来在这芸芸众生中,有的人是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有的人则纯粹是为了让别人不安宁。于是乎,有人笑,有人哭,有人喜,有人忧。白天看了这一张张面色不同的脸,晚上再对照书本探究,找答案。探究中不期得到一种莫大的快乐和慰藉。是呀,人格尊卑有别,人心善恶相迥,古今无异。书是个好东西,它给人解疑释惑,它给人以轻松和愉悦。多年的经历让我坚信:读书的境界是圣洁的,从中可以得到精神的解脱,得到人性的升华。原以为,读书容易看人难,其实,读书也不容易。晚上,书中说,学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白天,还得不嫌铜臭去找钱。晚上,书中说,学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白天,还得小心翼翼看上司的脸色行事。因此说,夜读书,白天还得看人。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读丁老师的文章,再反省自己:初荷虽是偶然夜里读一点书,白天却宁肯看学生,也不研究上司的脸色,难怪领导不喜欢俺。
                      丁老师呢?您也不必难为自己,他不喜欢,随他去,自有人喜欢您的。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几年前的旧作,见笑了。其实,迄今为止,星凡也是一个不受领导欢迎的人,之所以看人脸色,完全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卫意识。我做人的底线是决不仰人鼻息!!!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丁星凡[/u]发表的内容:[/b]

                          几年前的旧作,见笑了。其实,迄今为止,星凡也是一个不受领导欢迎的人,之所以看人脸色,完全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卫意识。我做人的底线是决不仰人鼻息!!![/QUOTE]
                          呵呵,同道中人,完全理解!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