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高考前的随想记实
    [COLOR=#ff0033][SIZE=6][B]在这里,我将记录自己一系列的高考前的随想,望更多地与同仁们交流![/B][/SIZE][/COLOR]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想做什么”]

      今天早读课时间,将M同学从教室里叫到办公室里。让其坐定,然后交流。

      当我问到“你对将来有何打算”时,M同学低着头咬着自己的指头,不说话了。不知他是不愿意回答还是不愿意思考这个问题抑或这个问题问得太“玄”了,没办法,我只好接着说,“高中毕业,面临的状况无非只有两种:走向社会与继续学业。你愿意怎么样呢?”看得出来,小高考对于他还是打击很大的,现在的窘境即便他不想考虑,也并非完全由得了自己了。“我还不想走向社会”,他终于说出了一句话。这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如果这样的话,只有继续学业了,继续学业现在基本会面临着两种境况:复读与上大专,因为小高考的缘故,上正规大学的可能性会变得很小。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呢?”他思考了好一会,终于说“复读”。“那你复读的目标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你复读了以后要考取什么样的学校呢?”我继续问。“二本。”这样的回答还是多少出乎我的意料的,我不太相信复读的人会只有这样的目标。想起我当年复读的时候,与他相比,绝对可以称得上雄心勃勃。但转念一想,他定有他的缘由,当年的我可是因为“滑档”而被迫复读(是以高于一本线进行复读的),而他则是感知自己二本毫无希望的前提下想复读考取二本的,复读考取二本未尝不可成为他的一个目标。但从他的这一个目标中我感觉到他并非真正有决心在复读的时候想完全有信心将自己投入进去,这令我非常担忧。我直接跟他说,“我也是复读过的,其实复读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而是习惯和态度。为什么有的人会复读一年后仍然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就是因为其习惯和态度不能很好地转变。若打算复读就要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态度,千万不能找借口放松自己!比如说,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要明白你需要做什么才能够更有利于自己的复读!”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感应我所说的这些话。

      我希望能够给他刺激和激情,但希望总归只是希望。现在让我感觉到非常可怕的地方,是M同学表现出来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从他的神情和言语确能感受到,他是个“迷途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前方,更缺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少年应该是个“做梦”的最佳时期,也是“追梦”的最佳时刻,然而,若连“梦”都没有,还是少年的生活吗?“老夫聊发少年狂”本是“老之将至”的至佳状态,因为他保持了一颗“天真做梦”的心境,然而“少年不狂”却不只是“少年老成”那么简单。我跟同学们讲,“你们也许现在看什么都不顺眼,看到一个人就觉得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想到你肯定将来比他强,这种心态对不对?对!少年就应该是这样,你们有‘狂’的资本,因为你们还年轻!你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有拥有‘狂’的心态,你才能够将人生发挥到极致!”然而,现在的教育却使得人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敢狂了。在幼儿园抑或小学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同学想当什么什么家的,但到了中学阶段,这种理想就很少有人再坚持了;甚至于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就想“非名牌不考”,到了高二的时候还在想“定要考取重点”,到了高三,有部分同学就会动摇了“若能考取个重点就不错了”,越来越接近高考,就有更多的人想“考取个本科也挺好”。其实这样倒并没有多少对不对之说,学生长大了,务实了,但却将自己梦失去了,再变得不再会做梦了。这样的变化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然而可怕的地方还不在此,而在于学生除了这样的“高考目标”外,就不再有别的远大理想了。比如,太多的学生没有过思考:考上大学后自己能够做什么,需要做什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组织“2010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

        在上周全体教师大会上,学校的领导们突然宣布一个通知——关于“2010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的通知。宣布刚开始,全校老师哗然,为什么哗然?我想一方面是由于“惯性”,另一方面也觉得这形式倒是挺新鲜。根据有关通知,评选分三轮展开:首先第一轮是班级投票产生一名任课教师;其次是进行二轮投票(至于怎么投?谁来投?还不知道);再次是第三轮评选组委会审查研究,确定全校“我最喜爱的老师”人选。结果将向全校公示。

        初次听起来这样的评选,倒不怎么在意,因为怕“形式主义害死人”。再细想一想,活动的初衷应该还是予以肯定的,不管怎么说,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评老师总是好的,因为学生基本上会根据教师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指数来衡量一个教师,而不会像学校单方面从成绩上来衡量,教育的初衷其实就是教师给予学生“幸福”(当然,现在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扭曲了)。我时常也觉得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比做一个受领导欢迎的老师要幸福得多。但再仔细一想,这样的活动毕竟是活动,想指望其能够从真正的教育出发来做此项事情,还是有些难度的。起码会有以下的问题:1、只说二轮评选“由年级组长组织分委会成员汇总”,到底是怎么个选法,是不是还需要通过学生来选,若不通过学生来选,那这样的评选会不会变了味?如果让学校组织者进行评定,不可避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倾斜及原则的失控,如此的评选结果还会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吗?若暗箱操作,不可避免地又片面地以“成绩论英雄”;2、三轮评选是“评选组委会审查研究”,这里面的内容就更不得而知了。敢就是说,这样的评选最终的把控权还是在学校领导手里。从书面通知最后的“评选委员会”设置可以看出来,阵容还是比较强大的,主任是正校长,副主任是三个副校长。至于到底是怎么个评选法,拭目以待吧。

        今天下午的班会课前一段时间,学校在各班进行了班级内的评选。其实,对我来说,我最看重的也还是这个评选,因为我确实想看一看我这个班主任在同学们的眼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能不能在任课老师中还占得住脚。若能当选,当然“幸甚至哉”、再接再厉,若不能,那就说明了自己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多多加油才是!至于以后的两个评选,倒不怎么期待,随便怎么弄也与我没多大关系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注重心理的调节]

          今天中午,和H同学聊天,讲到关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自己想着讲着,越发觉得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其中谈到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特别要留心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需要怎样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一般人都会受到自我情绪的制约,如何调节?我觉得首先弄清楚情绪的来源,要反思自我:什么事情使我情绪低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确实好了事情以后,就需要再进一步思考:这个事情的什么方面让我的情绪产生的波动?我为什么会受这方面的影响?当这个想明白了以后,那就可以进入情绪调控的阶段了:我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控自我的情绪?

          一般可采取的方式是忙碌和宣泄。所谓忙碌就是使自己行动起来,使自己一直处在繁忙当中,使自己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思考这些影响情绪的因素。很多时间,我们受到情绪影响是因为我们思考或者回想了那些令我们不愉快的事情,这种思考或回想说明了我们在时间上允许了自己这么做。比如有孩子外地求学经常想家,不能自控,若对其要求很高,将其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来不及多想别的事情,这种想家的感觉就会淡化,相反,若空闲的时间越多,可能就会导致这种想家的感觉越强烈,以致于无法自拔。我也这么告诉我的学生,若晚上入睡的时候,经常想一些影响自己休息和情绪的事情,那你就可以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在入睡的时候对白天的课程进行回顾或者背诵一些短文,让自己有事可做。另一方面是宣泄,宣泄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大哭一声、可以进行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可以找老师或者朋友交流、可以将事情诉诸日记自我剖析等。最后,一定要培养自己开阔的胸怀,不钻牛角尖,不斤斤计较,全面分析利弊,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班会:大学生活之你问我答]

            这次的班会课相对来说很短,只有20分钟左右,原因是学校的“我最喜爱的老师”占用了一部分时间。

            我将在昨天就整理好的学生问题用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对其中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由于中午没有休息,整个人有点晕沉,但我的情绪却是好的。进入班级从班会开始那一刻,我就进入了状态。首先我向同学们说明了我的难处“众口难调”,我说我现在就像食堂做饭的师傅一样,做出来的东西不会适合每一个人的口味,就如在同学们对我班会课上提出的建议时,有同学说“可多励志演讲”,有同学说“要进行励志,但不要总是演讲”,这就令我很为难,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的难处。看到同学们谅解的目光,我放心多了。然后我就尽自己所能地解答着同学们提出的一个一个的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大学生活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宿舍生活和大学学习。关于宿舍生活,我重点回答了一个问题“在宿舍的话,和室友合不来怎么办?”我告诉同学们定要“懂得分享”才是,然后我提到余敏洪演讲中关于“帮舍友打了四年的开水”及“一个同学一天一个苹果”的故事,向同学们说明只有学会了分享才可能与其他人的关系变得融洽,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享受生活,“显摆”自我。记得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顾自己最重要的习惯时,就提到在幼儿园中被教育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苹果的事情。然后是回答了10个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大学学习的问题,从同学们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来,很多同学把大学想象成了“超脱”的世界,他们在向我确认那里是不是个安逸的“世外桃源”。我告诉他们,大学里的生活的三个主题:知识、友情、爱情。其中知识绝对不能被忽略,大学是个相对自由度比较大的地方,活动相对自由、思想相对自由,但在这样的自由生活状态中,也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追求,不然大学四年下来可能会感觉到一种“虚无”——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在大学里,也要追求知识的境界,尽量将自己精神充实起来。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关注细节之一——收试卷]

              对学生的培养我想不在于让所有同学能够在将来从事着轰轰烈烈的事业,应该更多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论语有言:不患已不知人,患人之不已知。想要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首先还是要从我做起,只有自己做得到位了,才能够更深入地享受他人带来的“到位”,自己幸福的含金量才会更大。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尽量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以此告诫学生注重生活的细微之处。

              今天首先要说的是关于小组长收作业的问题。今天中午学生做好了午间练习,小组长收取上来交给我,从他们将试卷递给我的方式来看有如下几种:1、收齐,整理,一只手拿着将其往桌上一放,走人;2、收齐,稍整,虽还有些零乱,但还是叠起放于桌上,走人;3、收齐,离讲台还有一段距离,掂起脚尖,往讲台边缘一放,整理留给老师,自己走人;4、收齐,整理,叠起,双后拿起递给老师,并告诉老师:齐了,得到老师同意后,走人。从中让人感受到的是,第一位同学不知如何“递物”;第二位同学不知道什么叫“到位”;第三们同学很排斥做事;第四位同学很有涵养和风度。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问题。

              (突然有个想法:就是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将收作业事件给表演出来。老师可以扮演“小组长”,找学生扮演“老师”,“小组长”以几种方式收取作业交给“老师”,然后再让“老师”说出来几种收取作业的感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关注细节,体现尊重。然后再让同学们讨论,怎么才能在细节中体现尊重。)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怎样激励学生]

                写下这个标题并不是说我已经找到激励学生的有效方法了,相反,我现在确实在激励学生方面存在很多的迷茫,特别是学生处在某种情境之下,而这种情境我又从未经历或者想象过,想要激励学生,我常觉得力不从心。

                就拿今天来说吧,T同学下午第四节课来找我,跟我说,“我现在感觉一点动力也没有,什么都不想做。”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我没有T同学的经历——在高考前的两个月就被宣告三年的努力会白费(因为T同学的小高考没有通过)。虽然我有过复读的经历,但我的经历跟她的情况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现在她看不进去书,我能够理解。无论任何一个人,当其对于所做的事情特别迷茫,知道自己再努力对自己的帮助也只是微乎其微的时候,他也会感到无助甚至孤独。T同学说她对生活并没有计划,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现在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了,虽然她已经没有那么伤心了,但就是做不了事情,她也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T同学的话让我不知道怎么去接,这些天,我也经常思考学生高中毕业了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在上次班会课,我跟同学们提到关于大学专业的选择,我说下次班会课的内容就是对于大学专业进行探讨。但我又如何能够探讨得清晰呢?虽然我仍然是本着“合作与奉献”为我信仰的人生意义,但每个人都对人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我怎么可能去让任何一个人去信奉我的人生意义呢?那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对同学们最有利的,我该怎么引导学生生活?

                我越来越觉得我提出的问题的尖锐和无奈了,我凭什么要引导学生将来的生活?我有什么资本去给他们指示出一条“光明大道”?倘若我给他们提供了方案,那这方案会有它的确切性吗?这令我想到了小的时候,大人或者老师们经常给小孩子立志做个“科学家”,现在想来,我倒是要问:为何小孩子一定要做个科学家呢?做个科学家他就幸福了?做个科学家就能够使其人生的意义更加圆满了?都是科学家的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人间?我们经常以自己的意念强加给别人,而自己的意念无非是通过自身与外界产生作业而形成的,这种意念也无非是属于你个人的,没有哪两个人的意念是完全相同的,既然如此,为何我们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强加给别人呢?

                学生有学生自身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子,不是我们所能够“指挥”得了的。每个个人的人生方向都是靠自己感悟出来的,如果真要强行包办“理想”,那只能制造悲哀。基于此,我着重向T同学提出了两个方面:扩大自己的视野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善于读书,只有多读书,与别人的思想产生火花才能升华自我的精神世界;锻炼自己的能力是需要通过做一件件的事情的,尝试、感悟、升华这是锻炼的三个必要阶段。我跟T同学提到我现在正在上大专的妹妹有一次打电话来告诉我,她去一个餐厅打工了,做清洁工作也就是扫地甚至扫厕所,我听了以后倒是没有觉得自己的妹妹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最起码妹妹这样做会使得她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知道了什么叫生活的艰辛,也会学生更多尊重和体谅他人。

                另外,我还和T同学提到如何提升自我,我建议她一定要学会自我剖析,经常要问自己“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我是有益的吗”?当你问自己得多了,反思得多了,那你的行动也就更踏实、发展方向更明确了。(在跟T同学交流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自己也会迷失和放纵自我。)

                总之,我觉得每个人的发展都应该靠其自己“自然发展”,作为教师所做的就是不断地激励其发展自己的内驱力,让其能够拥有更强大的掌控自我的力量。但有一点我还是很赞同的,那就是定要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至于生活的意义则是其自行感受与寻求的,而不是靠其他人的“灌输”!

                最后,我跟T同学说,多看看书,特别是励志方面的书籍,也是意在激发其内在力量!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关注细节之二——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常常有学生到办公室过来,从同学们进来的形式上可分成如下几种:1、门不关,招呼不打,直接进来。2、门不关,打声招呼,随声而进。3、关不关,打声招呼,随声道谢而进。4、门关,擂门,无应声,再急促擂门。5、门关,敲门数声至门开。6、门关,敲门三声,等数时,再不开,再敲门三声,再不开则离去,若开致谢招呼而进。若你是学生,该如何?



                  [关注细节之三——个人垃圾]

                  班级本身是个大集体,教室是载体,这个大集体共同拥有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学生在教室里的每个举手投足间无不影响着整个班级。今天在班级里我见到一个现象,个人垃圾的处理问题。仍然还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也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将垃圾隐蔽起来,自以为别人看不到就无伤大雅,于是感冒了就拿起面巾纸擦过就放在一个自己觉得很不起眼的角落里。上个星期,我亲自为同学们打扫卫生,发现有个别同学倒有和以前的我一样的行为,将用过的面巾纸放在靠墙一侧的桌下。但这只是个别同学,大部分同学为了不至于总是跑到教室前面扔垃圾,就自己准备了一个塑料袋,将用过的面巾纸等装起来。(也有折叠一个纸盒用来装废弃物的)但这个塑料袋放在哪里却各不相同,有同学将它挂在桌旁,有同学将它塞在桌肚,有同学则就放在桌脚旁。用的袋子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学的选择都是能够有什么袋子就用什么袋子,有装早餐的塑料袋,也有超市里的塑料袋。另外,装垃圾的多少也有讲究,有同学尽量将袋子里装得满满的,挂在桌旁像个“篮球”还“舍不得”扔掉。

                  应该说,垃圾袋装化是个好现象,值得提倡。但这个袋装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室空间毕竟有限,“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鼓鼓的透明的装满感冒所用的面巾的纸塑料袋给人的感觉不会是良好的。有时候,我们老师上课还会瞅见中间的空隙里闪现出一个“白色篮球”。在公共场所,尽量避免给他人形成干扰和影响,包括视觉的干扰和影响,自身周围环境与集体环境保持一致应该也是我们所应重点提倡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零食”行为]

                    这些天,班级里零食现象相对严重,曾在班里见过各种各样的零食包装——什么枣呀梅呀热狗火腿啦。以至于我不得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从垃圾桶里捡起一个零食包装袋跟同学们说,“希望班里的同学们不要在班里吃不是以充饥为目的的食物,比如这种零食”,我将零食包装举起给同学们看,“班级不是享受的地方,吃零食不可避免地影响自己和他人,给班级氛围造成不好的影响,还有就是你若不能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吃到,那你的这种‘诱惑’行为就更会使别人生厌,对你的形象也是不利,希望有关同学能够注意!你若一定要吃,有一种情况我不会提出异议,那就是让全班同学见者有份、闻者有份!”

                    在这星期的班会课上,当讲到“大学期间如何与人相处”,我还特意提出“定要学会与人分享”,其中就举了余敏洪演讲的故事——其宿舍一个同学每个星期共吃7个苹果,一天一个,每次吃的时候都不会想到与人分享,以至人人都觉得他很自私。吃零食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关键是有些同学确实选错了时间和地点。有时候班级里会因为个别同学的吃零食而变得“味道”浓重,使得闻到者就“口水直流”。有时候想一想,真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个别同学怎么会做得出来,因为他(她)而使整个班级“变味”。没有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的意识应该是这些同学最大的问题。所以,以后有机会的话应该可以就公共环境和秩序问题开个主题班会,届时再将零食行为和其他现象再提出交流讨论。

                    (今天上午遇到一个事例,也是关于吃零食的,当我从班级后门进来的时候,看到后面几个男生在分像山楂一样的零售,见我来了,有的男生就走开了,拿着袋子的男生S也有些不好意思,我问他“这是谁的”,男生S回答我说,“是P从英语老师那里拿的”。这样的回答不知道让我如何回答是好,我在班里说过班级里不能吃零食,但这零食是从英语老师那里流出的,我该怎么办呢?严厉批评不是,不说也不是。我想还是“大事化小”为好,于是,我就玩笑说“英语老师真是的,给你们吃也不给我吃!”前面个别女生听了都在笑,我也就顺势走到教室的别的地方去了。但现在想来,觉得处理并不是很恰当,因为这样的回答可能会给他们留下一个错觉:原来老师给的就可以吃呀!为什么我自己买的就不能吃呢?所以,现在感觉是不是最后应该再调侃似的添上一句“英语老师给的,多宝贵呀,留着回家慢慢吃哟!”这句话的潜台词:“即使是英语老师给的,也不要在教室里吃”,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吧!)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关注细节之四——情绪的发泄]

                      任何人难免会受情绪影响,若自己情绪不佳时,该怎么处置?今天数学课上,我对一模过后的总体情况作了一下总结,将同学们一模前的数次成绩与一模后的数次成绩进行了对比,对其中一模后前10名及进步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在这当中,S同学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很烦恼的样子,对我所说显示出了自己的厌烦情绪,显得很反感和不屑一顾。而且还将这种情绪付诸了行动上,拿起书再摔到书上,嘴里嘟嘟着不知在说些什么。虽然她动作的幅度不是很大,也并未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但我却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我也没有由这件事情多作思考,权当没有看到。

                      但课下,这件事却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能够做出这样的动作,或许对于她本人来说并未意识到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足以说明一个事实:她还不能够做到对人的足够尊重!我理解S同学的心情,自己的成绩不是很好,很讨厌听到老师谈到关于成绩的一切,即使不关于自己,自己也产生了本能的排斥。但将这种不良的情绪以这种方式进行排遣,明显地就是“拿自己的脸色给别人看,让别人也跟着不舒服”的心态,这种将自己的内在情绪表现在错误行动上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而这件事情也说明了S同学不但受到了学习的阻碍,而且在性格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于S同学,我只想告诉她:对于在你眼中别人所做出的每一件事,如果不是关乎基本道德的问题,你可以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但千万不能够轻易对他人表示出不尊重的态度。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敬重,老师对学生如此,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种种相互关系,而这个相互关系就会将尊重与否表达出来,不要忽视甚至放纵自己的点滴行为,因为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就是在点滴中完成的。试想一下,假如老师也和S同学一样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将这种不尊重的态度视为大不敬,从而大加批评,那学生岂不会要受到大伤害。

                      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想完全消除掉也不大可能。但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勿伤他人自尊为原则。也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够更多地感觉到他人的尊重。

                      (今天和S同学聊到了这个问题,其实S同学也不是有意这样的,在我的谈笑中谈到的这个问题,使她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学生都是很明白事理的,但很多地方还是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引)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关注细节之五——打招呼]


                        如何打招呼从某种层面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就拿学生与老师的碰面来说,有的学生就会刻意去躲避老师的视线,这种躲避本身并不是说明他一定是不尊重老师,但至少说明他还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他还不知道如何与老师相处,这样的学生处事还是比较单纯,需要引导,但就这种现象来说,给老师带来的感受往往是学生的不礼貌。有的学生见到老师会很热情大方地说“老师好”,这样的学生普遍被认为是比较“懂事”。但却有着很多这样的学生,见到老师也不求刻意回避,也打招呼,但招呼却很生硬,有的是面无表情、有的在打招呼后的瞬间转移视线于别处,显得心不在焉,给人的感觉就是“走过场”,其神情动作显现出其行为并不是发自内心。这种情况是比较糟糕的,试想,哪个人愿意听到“你好”,但却看到的是“我不好,我很烦”。这种打招呼往往还不如“装作没看见”,因为这种问候并不能够让人从中得到真心的祝福,并不能带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相反这种不友善的表情会使人暗想“我到底里惹到他了”“他到底怎么了”。

                        记得听说过,有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有的人像月亮——你亮他就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有的人像星星——扫把星,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暗淡”下去。从与人的打招呼方式中,可以间接大致地看出这个人像什么。而作为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积极争取做个太阳,以使他人获得好的心情、让人得到更多温暖为荣。所以,打招呼就应该面带微笑,就需要真诚以待,从而充分体现出你的礼貌、友善及尊重!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上周二学校组织的“2010我最喜爱的老师”班级投票今天才拿到,从同学们写出的具体事例中,我摘录了如下一些:

                          1、L老师在元旦晚会与同学们同乐、拉动班级氛围、和蔼可亲、像老顽童“人老心不老”(5)

                          2、L老师每个知识点都详细讲解,从不敷衍了事;上课激情四射,很投入,让人充满活力,很有精神

                          3、L老师能及时找有问题的学生谈话;耐心帮助求助的学生解决问题

                          4、在繁忙的高三生活中,在选修课急剧减少的情况下,L老师从来不因为这而产生过抱怨。相反,他能很理解学生的负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句话:“毫不动摇地主攻语数外,兼顾历史、政治!”仅这一句话,却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师的大度与理智,对学生境况的理解和支持,让人顿时力量倍增!

                          5、L老师能够把一份快乐、一份潇洒带给我们,他与众不同,他在课余会幽默地吹口哨。

                          6、L老师对学生有信任感

                          7、P老师上课风趣不失严肃。为了上课,他喉咙疼痛难忍也会赶来上课。

                          8、P老师关于把握学生心理。“不能这么早收,你越早收,同学们就越不安定,作为课代表,应注意把握度。以后进入大学,也要注意这一点。”

                          9、P老师有时对班里同学喉咙大了一点,但课后主动找那位同学交流,这对我感触很大。

                          10、S老师温文而雅,很耐心细致。

                          11、C老师洞悉时事,平易近人,有正义感,生得有傲骨却不傲气。

                          12、在一模失败时,C老师说,我对你充满信心,对你抱有很大希望。

                          13、找同学谈话,上课能搞活气氛,十分有趣,教学水平较高。

                          14、C老师拿出他那时读书或有兴趣的事与大家分享,以此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思想。

                          15、在我迷惘不前时,崔老师给我及时而恳切的忠告,让我如提壶灌项。

                          16、S老师随和,不乱发脾气,布置作业适当。

                          17、班主任能够很好地来教室督促我们学习,管理班级认真到位

                          18、能做一个很好的倾诉者。能够通过日记进行交流。

                          19、关心同学,与同学交流较多,及时很好地与同学沟通。心理辅导到位。找同学谈话时言词恳切,不带有恶意的批评

                          20、敬业有激情,亲历亲为

                          21、心情不好,杨老师找我谈话,为我分析原因,很感动。

                          22、鼓励学生、相信学生。

                          [思考]说实话,同学们所写的这些事例,并没有如我想象得令人“激动”。因为所有的事例都没有惊心动魄,一切都是生活中的细节,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就这些内容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最重要的就是老师本身如果不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与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内容存在差异。比如,我原以为一些同学会对于发生的一些事情感觉很是难忘,而这些难忘的事情应该会成为生活的转折和震憾,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原以为自我感动的教育在学生那里也许会变得麻木和不值得一提。而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育中的点滴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源泉。就如学生说对我所说的一句话记忆深刻,但我本人却对于这样的一句话怎么也回忆不起来在哪里讲过一样。而我刻意去让同学们记住的话语反而同学们都不会记得了,更别说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来,走进学生的心理,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这条路本身就是无尽头的。不,肯定是无尽头的,但也是必须要走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