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
    • 经验18
    • 文章5
    • 注册2005-02-13
    [原创]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
                               重庆永川教研室   苏武银

    有这样一篇题为《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的文章: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是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茶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脚,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的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中国的学校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天赋。美国的学校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中让他们竭力张扬他们的天赋。
    要想使预言不再出错,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个好的前程,现在中国父母惟一要做的,也许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自己孩子的天赋不再受学校的侵害。
    学校,育人的圣地,不仅没有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反而还成为了侵害孩子天赋的地方。对此,我们的学生又怎么看呢?那就听听韩寒怎么说吧:

    “老师就是那些北大、清华、复旦没考上,落到什么师范;师范中学习好的都不当老师,考研;当老师的就是那些中低级的,学习不怎么好的。也别把老师当成什么,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呀……”
    “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会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令你受用一辈子的书。现在教材编得实在太那个,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英语来说,乍一看语文书还以为我们民族还在遭人侵略,动机是要我们团结起来消灭异国军队。而真正有艺术欣赏性的梁实秋、钱钟书、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来不见列,不能因为鲁迅骂过梁实秋就不要他的文章吧?不能因为钱钟书的名字不见于一些名人录文学史而否认他的价值吧?不能因为余光中是台湾人就划清界限吧?如果到现在还有学生一见到梁实秋的名字就骂走狗,那么徐中玉可以面壁一下了”。
    “我不爱语文教育,我完全不懂主谓宾定状补是怎么一回事,我完全不知道“凸”字的第二划有什么狗屁意义,我从来不觉得《荷塘月色》是哪门子好文章,为什么编教材的置朱自清这么多好文章不选偏选一篇堆砌词澡华丽空洞的《荷塘月色》?我永远想不通许多除考试外这辈子再也用不到三角函数的人为什么还要被逼着去学,我怎么就不明白为什么上课不准喝水,怎么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坐着回答问题。有些教育问题瞎子都能看明白,怎么有些人就……?”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们的学生眼里是“那些中低级的,学习不怎么好的”;教科书,载圣贤之经的,也成了“过了九月份会去当废纸卖掉的书”……
    面对这样的口诛笔伐,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又在干什么呢?在忙――忙研究教材和“参考”,忙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忙捜寻各种复习训练题并反复琢磨切磋,忙考试,忙阅卷,忙分析,忙评讲……
    我们深知,中国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我们也深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也深知,我们的教科书需要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需要改进,但是,当我们面对在这样的口诛笔伐中仍然任劳任怨的教师时,作为同行,可以想见得到那颗教育之心的无法言说的酸涩与痛楚,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也真有些语塞了。对于教育,我们能说什么?我们又能怎么说呢?《 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这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改变自己吧。
    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教育也理应如此。我们无法改变教育,我们也无法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那就改变我们自己吧。
    怎么改呢?可否从以下三方面去思考:
    第一、注重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 。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恰恰说明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顺应这样的变化,不能用旧有的框架与模式来面对今日的学生。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解读学生的内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就曾用“交换日记”的形式(教师给学生的生活日记加上长长的批语,发给学生,并为学生保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烦恼,走向美好人生。
    第二、要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  。学生(尤其是儿童)的思维与教师有着较大的区别,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由单线向多向发展的。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固有差异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读《坐井观天》一文中“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时,有位学生举手朗读:“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他的结巴逗得听课教师与所有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旁边的一位同学说:“他上课经常捣蛋。”老师愣了一下,问那位故作结巴的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念?”那位学生说:“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青蛙长时间呆在井底,没有人与他讲话,久而久之,它连话也说不好了。”他的回答赢得全场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幸亏那位老师多问学生一句,不然就会毁灭这个独到的创新思维,也可能会伤害这位学生的创造之心。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以尊严了吗?珍视学生的存在了吗?平等对待学生了吗?
    第四、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20世纪初,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就说过,在一所学校一个课堂中,“此个人与彼个人相去甚远:有上智,有下愚;有大勇,有小勇;有善弈,有善射。皆以禀性与环境不同,而各成其才。”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条件促进孩子的发展。


    通讯地址:重庆永川市教委教研室
    邮     编:402160
    邮     箱:suwuyin@126.com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10000
    • 积分10556
    • 经验4524
    • 文章253
    • 注册2004-10-13
    比较不错,此类的问题我们在班刊上已经多次讨论过。
    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求甚解。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