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
    • 经验610
    • 文章60
    • 注册2006-05-12
     初荷:不知道您感觉没有,现在的学校越来越不像学校。前段时间去岳麓书院,感觉那里才有学校味。钢筋混凝土没有书卷味。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
      • 经验610
      • 文章60
      • 注册2006-05-12
      来篇另类的散文。


      挤车的日子


      王立华


      家离学校有三十多华里,作为工薪阶层,我上班的代步工具自然首选公交车。于是,我的生活里便有了挤车的日子。
      学校要求七点之前到校,为了不耽误上班,我必须赶早班车,于是,无论春夏秋冬我每早五点半就须起床。而习惯了夜间写点东西或读几页书的我,每晚必到十二点左右才开始睡觉。如此算来,五个多小时的囫囵觉,无论睡眠质量再怎么高,我也是睡不够的。因此,每早起床与我就成了件很痛苦的事,经常得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才慢慢地把自己从被窝里一节一节的撑起来,闭着眼摸起衣服穿上,等晃悠到洗刷间时,自己的意识还处于迷糊混沌中。长此以往,我对催我起床的闹铃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发自心底的厌烦,每隔一段时间,我都把手机的闹铃声更换一次。
      设若起晚了,还要承受焦急待车的苦痛。那种翘首期盼绝不亚于初恋时恭侯情人那么心焦、心慌。其时,只见一个人背着包,有时还抱着几本书,站在路边把头向车来的方向伸了又伸,那时总埋怨自己的脖子长得稍短了些。有时车晚点,等待中的我便在路边晃来晃去,仿佛是找不着北的迷路者。“散步”时,我还是不敢忘了时不时地伸头看看,防止车来后自己不知道,因为这时“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于我有了极强的现实意义。等到公交车出现在视野中时,我就好像热恋中的男生看见了心仪已久的女孩一样兴奋,只不过这种冲动只是石块撞击形成的火花,转瞬即逝。接下来就是要拿好东西,做好上车准备,以便及时找个好座位。三十多里地,我站怕了,得一个多小时啊!等挤上了车,还要像老练的猎人搜寻最容易得手的猎物一样,排除“老弱病残”专座后,快速锁定一个最佳座位,并冲向那里据为己有!
      待到坐定后,车开动了,我又要忍受人声嘈杂的折磨。售票员的报站声,乘客的说笑声,接听手机的声音,还有窗外的喇叭声……等等,一时齐发,虽没有“万声齐作,有百手不可指其一处”般的震耳欲聋,但也似繁华街头熙熙攘攘的闹哄。而我生性好静,怕听刺耳的噪声,否则我就心烦意乱。这时候,最听不得的是那种旁若无人地打电话声,“噢,张经理,好啊,好啊……”分明是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在跟别人沟通。有时,烦躁的我甚至想他这是有暴露癖倾向,非得要让人家知道他打电话的内容。
      挤这路公交车的人,全是上班族,而这里面又以各类商店的服务员、单位效益不佳与工作环境并不优越的职工为主,没有几个受过较正规意义上的教育教化,缺少高格调的文化濡染与浸洇。因此,尽管我每日和他们“混迹”一处,但我显然又不想融到他们的群落里——我在这种生活里消极退避,甚或成了局外人。后来,挤车的时间久了,我便开始靠读书打发时光。读书这种文化人的外在标志又让我无形中似乎和他们“决裂”了:我融入不了他们的群落,他们也不会关注我的;他们过他们的日子,而我有我的生活。尽管整日同乘一路车,共同度过每天的两个多小时,我和他们却仿佛是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这只是因为我在这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中的角色意识的淡漠。
      从初一到十五,又从十五到初一,我在不知不觉中送走了一年多的挤车生活。最初的烦躁、疲惫的厌倦,经过生活的打磨后变成了一种按部就班的适应。但是,面对挤车的日子,我仍就是一个实际生活的匆匆过客。
      那是一个微雨后的初夏,整座城市刚被洗过,到处干净极了,空气也清爽多了。华灯初上,这座城市的夜空已经开始亮堂闪烁。坐在公交车上,我分明能看到路边的广告灯箱上慢慢滴下的颗颗水珠。那一会儿,一种有所归依的感觉油然而生:实际上,挤车的奔波不就是一种踏实的生活吗!作家张爱玲曾说,要“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寻找实际的人生”,此时,排外、烦恼已经消失,我被一种生活的真实感动着。个体摊贩费力搬上车的大包小包、刚刚奔跑上车的小姑娘脸上还流淌着的汗水、熟人偶然相逢时的喜悦、一天工作后疲惫的神情……这不是一幅真实的生活场景?尽管这些生活是比较艰辛的,是节奏单调的,是不能圈圈点点的,更是不够风光的。从此,我开始以审美的心态、以切身投入者的身份来打量和我一起坐车的人,来关照这段挤车的日子。流动的小小公交车,上面承载的却是一个社会大舞台。这车上坐着的,有神情拘谨的进城务工者,有教书育人的教师,有站柜台的售货员,有四处奔波的推销员……有一家进城游玩的,有赶时间上班的,有去商品批发城提货的,有去超市购物的,有走亲访友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三百六十行的行当,几乎有代表性地集中在这不到十平方米的流动土地上了,这是当代社会下层生存维艰的真实写照。他们眼中充溢的是为生计奔波的劳碌、豁达和扎实。
      很多时候,我总想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上升到一种文化自觉的层面来阐释,为的是加强自己对由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转变而带来的成长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挤车的日子或许会随着我的生活状态的改变、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从我的生活中淡出乃至消失,但无论生活怎么变迁,挤车的日子已成了我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坚实岁月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00
        • 经验7164
        • 文章246
        • 注册2006-03-23
        很真实,文笔幽默洒脱,只是感觉前半部分的幽默和后半部分的深刻风格不一致了些,我想结尾最好也和开头的风格统一比较好。。
        从行文看,王老师应该是位初中语文老师,
        [ 这个贴子最后由孤云独闲在2006-5-15 9:57:17编辑过 ]
        来无来路,来不问来路;
        去没去处,去不留去处。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
          • 经验610
          • 文章60
          • 注册2006-05-12
          是的,我努力在初中。
          谢谢指点。要修改。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9999
          • 积分10320
          • 经验6823
          • 文章185
          • 注册2004-09-01
          有思想!
          怅望祁连,只身打马过草原...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
            • 经验610
            • 文章60
            • 注册2006-05-12
            王立华也就这么回事


            王立华


            “‘王立华’也就这么回事!”
            这是我不久前到山东某地给他们培训班主任时听到的一句关于我的评价。据当地领导介绍,这位同仁还有一些关于我和我所讲的内容的评价:王立华的报告是很精彩的,很感染人,很有个性。他原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原以为他是个40岁左右的特级教师呢!
            最近一个时期,几家有影响的教育媒体对我的一些教育实践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有的报道的评价还颇高,我也真的多多少少积淀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思考,我讲过课的地方,也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因此,可能就让某些同仁觉得,王立华应该是一个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已过中年的特级教师了,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上都已有所建树。
            我听到那位同仁的话后感到很吃惊——难道一个教师只有罩上外在的光环才可以算是优秀的教师?
            很显然,这位同仁对教育的理解有些偏差,尤其是,他对于“优秀教师”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外在的展示形式上的,没有从内涵发展上来理解、认识、界定。实际上,那些教育大师、优秀教师多是从内涵发展上来造就自己的!
            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这里来理解似乎更有现实意义!
            关于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的那两个脚印,国内外有不同的说法。国内的事迹介绍中绝大多数这样表述:马克思成年累月地在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里阅读、写作后,竟然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磨出了两个清晰的脚印。国外的说法则不一样,据报道称,大英博物馆一位馆员说:当年是有一位叫卡尔·马克思的德国学者经常来这里查阅资料,但座位不是固定的……曾经有两个东欧来的青年也问过这样的问题。我当时还不知道有“脚印”这回事,后来我查了资料又问了老馆员,才知道那“脚印”是印在书上的。而实际情形怎样呢?在大英博物馆的那间阅览室中的看板上赫然写着:马克思常在L、M、N、O、P等排就座,因为那里离书架近!
            原来,马克思并不是只在一个座位上就座!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马克思的脚印的传说,慢慢演变成了传奇,一段时间内,甚至变异成了“神话”。这大概是出于对马克思的尊敬吧!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制造了很多人的神话,而一些人也慢慢变成了“神”!
            我们是不是不必为寻觅和确证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是否曾留下脚印而煞费苦心,我们是不是去思考马克思如何在浩瀚的大英博物馆中大量阅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思考马克思为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智慧?我们是不是去思考马克思给了我们多少精神力量?许多事情,更需要我们对事物本身的内在的东西进行一些更为切实和科学地反思。马克思脚印之说虽属传奇,但身影却有迹可寻。如果说,大英博物馆内的马克思的“脚印”存在的话,它不是在水泥地上,而是在他翻阅的那些书籍上,在他的《资本论》等著作中!而且,那“脚印”已幻化为马克思的身影了!
            从那位同仁对我的评价来看,他的观念里也是欢迎造神运动的!可能是这位同仁仰视教育大家习惯了,他也认为稍微有点建树的教师的身外总需要有些光环环绕!当时听到这句评价后,方感觉教师的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还挺让人后怕。
            我只是一位平凡的年轻教师,更没什么传奇色彩附在身上,我只想多在自己的内涵发展上下功夫!
            “王立华”真的也就是这么回事!
            “王立华”还真的就得就这么回事!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王老师说自己真的就那么一回事,我感觉不对!其实您真的很棒很棒,特别是您这样的年龄,竟有那样的深刻,让人不能不钦佩!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
                • 经验610
                • 文章60
                • 注册2006-05-12
                初荷:深刻谈不上。喜欢过点有思想分量的生活而已。6月份,我的一本小书要出版,自序题目就是《思想者——我追求的教育行走形象》。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933
                  • 经验17116
                  • 文章509
                  • 注册2005-06-17
                  敬佩!
                  才25岁。就对教育就有了这么多独到的见解。
                  想不佩服都难!!
                  真的好想找个避风的角落,让我静静地看花落花开……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王立华[/u]发表的内容:[/b]

                    初荷:深刻谈不上。喜欢过点有思想分量的生活而已。6月份,我的一本小书要出版,自序题目就是《思想者——我追求的教育行走形象》。[/QUOTE]
                    祝贺你啊!王老师,你的书到在哪里能买到,一定要告知一声。我不但自己买,还要撺掇身边的老师买,并且要自豪地说:看,这是我网友的书啊!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
                      • 经验610
                      • 文章60
                      • 注册2006-05-12
                      寒枫,两年前25,那是我两年前写的一篇日记。而今27岁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3
                        • 经验610
                        • 文章60
                        • 注册2006-05-12
                        谢谢你的鼓励。初荷,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到时书出来后,送一本吧。估计出版社得给我一部分样书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03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