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5
    • 经验16349
    • 文章182
    • 注册2011-01-17
    一座宝库,感谢令军兄,好好学习了。
    欢迎光临郁歧空间http://shenghuowuyanxia.blog.163.com/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刘老师的这一些列做法都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可能有些行为的名次定义不同,但实质上还是心理学的东西。很实用。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1
        • 经验3321
        • 文章97
        • 注册2011-07-24
        讲的很实在,也很实用。
        我是个幸福的班主任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13
          • 经验6998
          • 文章900
          • 注册2011-08-29
          刘老师写得极好,学习了。
          努力在教育一线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5
            • 经验1617
            • 文章258
            • 注册2011-01-10
            拜读过了,十分感谢。从中我才真正认识到我原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79
              • 经验296710
              • 文章3315
              • 注册2010-02-07
              有人说教育危机四伏,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遍地机遇!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每一颗星星都会闪亮!
              贺华义教育博客:[URL=http://hi.baidu.com/fyszxsy]LeadBBS[/URL]
              个人邮箱:hehuayi2000@qq.com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3
                • 经验3178
                • 文章181
                • 注册2010-03-17
                感谢上面各位老师的鼓励和关注,继续努力!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3
                  • 经验3178
                  • 文章181
                  • 注册2010-03-17
                  2.学生劳动开溜了怎么办?
                  ——明确责任

                  分配是不公平的,而且我们也用不着抓阄,第一版块最小,然后依次递增,第五板块最大。

                  【教育现场】
                  爱开溜的谢文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为班级的劳动卫生安排“消得人憔悴”。
                  我们班有上十个男生,参加班级劳动都是属于那种“老油条”型的学生,让我毫无办法。
                  比如今天早晨的公区卫生打扫,轮到了谢文那几个男生。快要上早自习了,我心里总有些忐忑,就派了劳动委员陈扬浪过去看看,很快,陈扬浪就跑回来了:“刘老师,谢文他们几个,根本就没有打扫卫生,都打篮球去了。”
                  我气不打一处来,丢了手中的课本,就往前坪跑。大概还相隔100米的样子,谢文就发现了我,马上丢了手中的篮球,捡起地上的扫把,装模作样地扫起地来。
                  我怒气冲冲地质问:“谢文,你为什么在劳动的时间里打篮球?”
                  谢文一脸无辜:“我们就是扫地扫累了,休息一下,打打篮球。”
                  我越发愤怒,音量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八度:“你这叫休息一下吗?你看看你们这么长的时间了,任务还完成不到十分之一,你看看其他班的同学,任务早就快结束了。”
                  谢文自知理亏,埋头扫地。
                  我守了大约3分钟的样子,看他们也还勤勉的样子,就对谢文说:“给你们5分钟时间,将这里打扫完,不准再三心二意。”
                  谢文连连点头:“刘老师,您放心,保证不再三心二意。”
                  十分钟后,早自习铃声响了,但谢文他们还没有进教室。我挥手叫陈扬浪过来:“你去前坪看看,谢文他们打扫得怎么样了?”很快,陈扬浪风风火火地跑回来了:“刘老师,前坪的任务还有一大半没有完成,谢文又打球去了!”
                  (刘令军提供)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3
                    • 经验3178
                    • 文章181
                    • 注册2010-03-17
                    【临场应变】
                    目标: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
                    临场策略:将劳动任务进行“拆分”,责任到人。然后召开班级会议,重新制定劳动制度。
                    我赶到前坪,立即将剩下的劳动任务进行了划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当天下午,我召开班级会议,对劳动制度进行修订。
                    我跟学生说:“今天我们班的劳动完成情况,老师很不满意,老是有人开溜,为此,老师想修改一下班级的劳动制度,先把设想跟大家说一下,等一下进行讨论,最后表决。如果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学同意,我们就从这次会后执行新的制度。”
                    学生们都很期待,“老师,快说说您的设想。”
                    我微微一笑,瞥了一眼谢文。谢文大概已经估计到这是专门针对他的,有点不自在。“这次劳动制度修改的指导思想是对劳动任务进行拆分,责任到人。以后如果再有劳动任务,都采用这种思路。今天先修订我们班的公区卫生打扫制度,我们班每天是5个同学打扫公区卫生,老师准备将咱们班的公区划分为五个版块,以后打扫卫生,每个人一个版块,谁也别攀比谁,谁也别指望谁,你干完自己的活就OK了。”
                    有学生问:“老师,您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公开呢?要是您分配不公,谁扫哪一版块,我们抓阄吗?”
                    我说:“分配是不公平的,而且我们也用不着抓阄,第一版块最小,然后依次递增,第五板块最大。”
                    学生们皆一头雾水:“老师,谁来扫第五块呀。”
                    我微微一笑:“咱们是文明社会的高素质公民,任何事情都必须讲究公共秩序,因此最早来的同学就享有了优先选择权,后来的同学还有有限选择权,最后来的同学呢?当然就没有了选择权。那个来得最早的人,一看自己的任务这么小,他就会想,还是早一点好呀,下次更早一点,说不定还能捡着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呢?而最后来的那个同学,你说,他来的最迟,咱们是不是应该给他准备一点下次争取最早来的动力呢?”
                    “如果有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怎么办?”
                    我说,“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制定一个相应的处罚制度,以前,由于我们班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劳动制度,所以才导致我们班劳动效率特别低。今天,老师想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
                    同学们都大笑。很快制定出一个新的劳动制度出来。最后举手表决,56个人,48个人同意,制度通过。
                    以后就很少有人来找我“汇报劳动情况”了,因为每一个同学都知道如何根据自己到岗的时间,来确定自己的选择范围,这个制度,将班级公区卫生打扫的责任具体化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
                    学生劳动一再开溜,实质上是老师的教育无效,需要第二序改变。
                    谢文为什么会一再劳动开溜?
                    我经过反思,找到两个原因:
                    第一,责任不明确。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有一个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责任分散效应可以解释我们班级管理中的很多现象,上面的例子就是对这种效应最好的解释。
                    我之前安排几个人一起去打扫,这几个人都没有具体的打扫任务,反正就是大家一起把整个坪打扫完。我少打扫一点,也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来追究,因此,谢文就会想方设法逃避,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丢了扫把,其他人都会“不甘示弱”,本来是五个人的任务,凭什么叫我一个人来“任劳任怨”?由此可见,当大家都认为别人会承担某种责任的时候,恰恰没人承担责任。
                    当一个人单独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团队,集体完成任务的时侯,责任就被扩大化了。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如果出了问题,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第二,奖罚不分明。
                    由于我没有制订有效的劳动制度,因此就不能对这种一再开溜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劳动制度必须像法律条文,有规范的结构:假定、指示和法律后果。谢文没有扫地,只是挨批评,这种教育已经无效。他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第二次不扫,应该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3
                      • 经验3178
                      • 文章181
                      • 注册2010-03-17
                      【案例反思】: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个班级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保障。“法治”之路既是“民主”之路,也是高效之路。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3
                        • 经验3178
                        • 文章181
                        • 注册2010-03-17
                        3.正面教育的班会成了反面教材怎么办?
                        ——帮助学生真实地成长

                        我设计的“AB情景剧”的班会,看上去独具匠心,却在排练的过程中就成了反面教材,原因就是虚拟的教育情境,并没有让学生实现真实的成长。

                        【教育现场】
                        AB情景剧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班的凝聚力不强,内部经常“拆台”,于是就想开一个“团结就是力量”的班会。原先设计的是一个虚拟情境的AB剧,剧本都写好了。
                        剧本是这样设计的:
                        在一个寺庙里,有两个平时很爱斗气,势不两立的小和尚。于是他们的师父在一天中午用斋的时候,每人发了一双两米长的筷子,让他们在极其狭小的房间里一起吃饭。
                        A剧:由于空间的限制,这两个小和尚都吃不到各自的食物,而且这个时候两个小和尚还相互攻击。结果这两个和尚无论怎么努力都吃不到饭,饿得精疲力竭,再也无力相互斗嘴斗武了。
                        B剧:两个和尚团结协作,互相用自已的长筷子给对方喂饭。他们不但吃饱了饭,而且还一改常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在排练的过程中,我发现参加演出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个主题,排练节目都不能齐心协力,说好了放学后排练,结果谢伟和臧浩放学后直接到了篮球场,说好了谢娇带MP4,结果她说她妈妈不准带来。我当时就想,这个太具有讽刺意义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班会,连演出的学生都不能团结一致,一个原本用来进行正面教育的班会,成了反面教材。
                        现在我真是骑虎难下,这个班会是继续开还是中途放弃?继续开,参演的学生都这样不团结,中途放弃的话,实在有些心不甘,毕竟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刘令军提供)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93
                          • 经验3178
                          • 文章181
                          • 注册2010-03-17
                          【临场应变】
                          目标:提高班会的教育实效。
                          临场策略:将虚拟情境的班会改为真实情境的班会。
                          我思考了十分钟之后,最后做出决定:半途而废,放弃这个方案。改用真实教育情境的班会——班级篮球赛,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外在压力,我有意选择同年级实力最强的男子篮球队作为对手。
                          根据我的观察:要使班集体内部团结紧密,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
                          (1)有一定的外部压力存在,同学之间必须要力量联合,才能对抗压力。
                          (2)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3)班级内部分工明确。
                          篮球赛正使班级具有了上述三个特征。
                          第一,班级面临一定的压力。我之所以挑选实力比自己班级强一点的球队,就是给班级一定的压力。比赛之前我做了有效动员:“我们的对手是我们学校实力比较强的一支球队,他们的队长已经多次向我提出申请,想和我们班打一场友谊赛。我一直在犹豫,担心我们班篮球队的实力不如人家。”
                          教室里的那帮“初生牛犊”们,听我这么一说,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一定能赢”、“加油”的声音喊得“地动山摇”,而且当场约定,如果我们班输了,队员们甘愿为对手打扫三天公区卫生。
                          第二,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我给学生鼓劲:“虽然我们技术上与人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我认为我们不一定会输给他们,因为我们班,每一个人都具有迎难而上的品格,我们敢于迎接挑战,并且我们非常自信,能够战胜对手。”
                          我的激励给学生很大的信心,教室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第三,班级内部分工明确。
                          根据学生的自愿报名,体育委员谢伟迅速拟出了一份工作安排表。
                          上场队员:谢伟  臧浩  张诚  谢羽  陈杨浪
                          候补队员:王海波  付永超
                          茶    水:蔡欢  贺巧  贺配
                          记    录:贺珺  何艳
                          啦啦队长:刘海思
                          啦啦队员:全班不上场的同学
                          在比赛的过程中,平时那些喜欢相互拆台的学生,一个个都变得“肝胆相照”了:负责茶水的蔡欢,中场休息的时候,为上场队员递水、递毛巾,格外周到,好像自己多付出一点,队员们在球场上就会更努力一点。啦啦队长刘海思把喉咙都喊嘶了,队员每进一个球,都会引发一片“欢呼雀跃”,而对手每进一个球,都会引发一片“捶胸顿足”。比赛的结果在我的预料之中,输得很惨。回到教室的时候,蔡欢和刘海思都哭了。
                          比赛虽然输了,班级内部却出现了空前的团结。这种真实的比赛,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胜利了,班级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失败了,班级荣誉的损害也是个人荣誉的损害。
                          而之前我设计的“AB情景剧”的班会,看上去独具匠心,却在排练的过程中就成了反面教材,原因就是虚拟的教育情境,并没有让学生实现真实的成长。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很多的教育思想要渗透给我的学生,又不好用“填鸭式”的方法告诉他们,因此就绞尽脑汁找到一些载体:比如情景剧,AB剧,故事,辩论,语言,等等。虚拟再现某一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让受教育者理解教育内容,进而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认知水平,
                          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班主任刚刚开完“提高个人文明素养”的班会,学生走出教室就把手中的垃圾袋随手扔在了地上;班级当天开完孝敬父母的班会,学生放学回到家就对母亲恶语相向。
                          虚拟的情境教育效果不能让人满意,我分析为两个原因:
                          第一,由于情境是虚拟的,学生也都知道这不是真实的,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学生也就不存在去进行反思、对比、抉择,接收就行,学生的思想也就没有“真实”的触动。这就好比司机的“酒驾”,其实每个司机都知道酒驾的危害,但是那些没有“切肤之痛”的司机总是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出问题。但当他经历过一场真实的酒驾事故之后,或者遭遇一次真实的交警处罚之后,这个司机就有了警觉意识。
                          第二,虚拟的情境加载的是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不一定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比如有些合作意识强的学生会认为:团结确实很重要,团结可以帮助自己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任务。而有些经常被老师和同班同学“忽视”的学生则会主观地认为:我凭什么要配合你们?你们又不重视我。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