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3
    • 经验65
    • 文章28
    • 注册2005-01-09
    当前中国教育五大追问
    当前中国教育五大追问(完全版)

    迎着金鸡报晓的新春,成伦在感叹本命年的悄然中启程。回望来年,成伦以他的勤奋和执着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灰色”的激情。是的,直面现实,成伦用他“偏激式的冷漠”解读出了教育的“另类”“束缚”“怪状”“尴尬”“借口”“樊篱”“缺位”,就是在他仅有的五个“觉醒”和五缕“阳光”里也有沉重孤独的感伤。的确,在跋涉教育的路上,成伦曾一度忍受着孤独的煎熬,狭隘而脆弱的心胸曾一度被现实的冷雨密封。是反思批判的力量,让成伦终于鼓起勇气撕扯下心灵口上的“遮羞布”,第一次感受到了思想天空的敞亮。于是,成伦寻着阳光游来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行走,真实的一步一步,让成伦在披荆斩棘中体验到了厚重,探测到了希望。是啊,有希望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它不光能让人挺起脊梁,更重要的是能使有限的生命闪光。为此,成伦真的找不出任何理由在这条无形的路上停歇,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苇草感召着成伦继续飞扬……

    1、教育魂魄归何处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存在,只有在不断探寻意义实现价值超越完满中,才能享有安身、立命、发展之地,否则就会被自然的法则无情地淘汰。身为华夏儿女,我们不能不感到庆幸,因为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熔铸起了中华民族挺立世界的魂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的求新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精神,“厚德载物”、“崇尚德义”的重德精神,“坚韧不拔”、“刻苦磨炼”的奋斗精神,“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整体精神, “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务实精神,“克己内省”、“养心寡欲”的修道精神, “学而不厌”的好学精神,在创业守业中“勤劳节俭”的精神,在职国间国中“尊师重教”的精神,在国与国之间“克明俊德”、“协和万镑”爱好和平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承继、充实、丰富着这滋润心灵的“源头活水”,让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都不曾衰亡。然而,从一千多年前,中华文化的进步逐渐跟不上世界先进文化的进步步伐,到近代竟招来了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入侵和烧杀抢掠,让整个民族受尽了凌辱历经了磨难。究其根源,我们不能不说全是教育惹得祸。是的,当西方在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教育精神烛照下着手开发人唤醒人发展人的时候,我们却还在“学而优则仕”“师道尊严” “科举制度”的功利泥沼中,以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苦文化“的压抑桎梏熏染下追名逐利。可叹的是,民族遭遇了巨大磨难并未使国人真正的觉醒,尽管在“拿来主义” “洋为中用”的启发下,借着“马克思”的阳光,摆脱了强盗们肆无忌惮地侮辱,使一度处于生死存亡的民族再次赢得独立自主的机会,但是我们不能不悲哀地看到,拥有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不仅在近现代的世界主流精神文化领域是“一穷二白”,而且还曾一度地迷失了自己,一场“文化大革命”就给本就脆弱的中国现代文化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破坏。痛定思痛,我们又不得不把此责任归咎拷问到教育的身上。是的,一个民族的迷失实际上就是教育迷失种下的“祸根”。的确,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然而,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把它的目光投向对生命的关注、对文化的传承、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的塑造、对信念的高扬、对未来的思索与追求,有的无非就是在浓厚的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国家主义、权威主义背景下“反”教育。正如有人这样感慨:1949年后的中国,有教育行政而无教育事业,有教育政策而无教育信念。我们的教育,不是教育思想错了,而是没有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陷入了双重的怪胎:既没有培养出像马寅初先生那样敢怒敢言见精神的一代肝胆相照的真知识分子,也没有造就一种守望、探求或实践教育精神的真正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训练出的是一代又一代没有节操的顺民……难道当代中国真的没有执着守望、探求、实践教育精神的真正的教育家,没有可以感召引领温热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精神?面对这疼痛地追问,一些普通教师是这样的回答的:












    “为师十多年了,我从未追问过中国教育的精神,也从未追问过中国教育的精神到底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怎样的力量和信仰?近一年,随着对当前教育太多病状的解读以及自我教育实践的反思,我有那么一种很疼痛的感觉,中国教育缺少精神?真的是这样吗?如若不是,那么中国教育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整个中国都缺少精神,中国教育如何能有精神.其实中国教育并不需要什么精神,这个精神那个精神的太多了,中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需要钱,有了钱,饱暖了才能有精神.我们受“精神”之苦还不够吗?”

    “中国教育从来没有缺过精神,写在法律的、贴在墙上的、教育官员的口头上的···应有尽有,问题在于,缺少的是真正的认同与内化的东西。”

    “中国教育在功利化、庸俗化中己经迷失了自己。”






    要说现在中国教育的精神,一句话:六神无主!






    “谁能为我们指点迷津,可惜缺乏真正的教育思想家”






    “或许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或许为了心中的乌托邦,教育在贫血的状态下仍能忍辱负重,勇往直前,并充当了社会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这是不是中国的教育精神?”

    …………






    面对这些真实地回答或是追问,我们不能不从中体悟到他们精神视野的一种迷惘。的确,中国教育并不缺少精神字眼,只要一遇到什么变革,就会跟风似的高唱着各种精神赞歌占领山头,标榜出各类精神词条告示天下。而在表面的浮华和热闹背后,却很少听到携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情怀饯行而出 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震撼人心的精神脉动,见得多的就是精神物质化、学术平庸化、思想庸俗化充斥着校园,以及在市场冲击、利益左右、金钱诱惑、政治挤压、权威运作下乱相丛生失魂落魄的病态教育。难怪一位校长这样慨叹:“冰冷的现实不能不令人悲凉,教师这个最需要理想支撑的群落却普遍的精神瘫痪或阳痿,教育本应该充满浪漫的情怀,它是人格的感染,气质的浸润,灵魂的沟通,精神的唤应,可现实中整个教育却失水、干裂、沙化到不堪入目的地步,以至“六神无主,两眼无光”……
    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发展的向往,是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理想的具体体现。教育魂魄归何处?与其说是“伪理想”“伪精神”泛滥贬值的时代迷茫的追问,不如说是渴望在教育精神滋养下实现生命价值的呐喊。

    2、非功不利期多远

    “目睹自己的孩子从小受无耻的应试教育毒害而束手无策。看着孩子放学后蜡黄的小脸,等到晚上11点之后孩子还没写完那可恶的作业,听到凌晨天不亮就响起的闹钟,我的心像撕碎了一样痛。——相信天下会有千千万万为人父母者会像我一样啊!甚至,我都庆幸自己的中小学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度过的啊!”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愤怒与疼痛。是啊,当近些年来的教育遭遇“冰川”身陷“火海”,在金钱的的催化下进化为“吃人”的洪水猛兽,让三分之二的小学生,四分之三的中学生睡眠不足,使小学生的近视率达22.78%,初中生达55.22%,高中生达70.34%,大学生达76.74%,一些地方学生高考体检不合格及专业限制的比例达85%,少儿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71%的学生缺乏毅力,67%的学生难以承受失败,近六成学生厌学……面对着这一个个惊人的数字,教育怎能不沦落到“教育上街人人喊假”的尴尬地步。如此这般,人们都把矛头指向了“十恶不赦“的功利主义。的确,正因为功利主义教育的盛行,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在教育价值取向上,重经济效益,轻教育质量; 在教育行为上,背离教育规律,重结果,轻过程;在教育的途径上,教学成了唯一的途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排除在人的培养途径之外,从而使整个教育彻底背离了教育的真义,对人的全面发展造成破坏,在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的旗帜下,人的德、体首先被抛弃,而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在标准答案和题海战术中被彻底扼杀。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诸如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名利,不要事业,教书为赚钱,读书是为了考试,以及教育中的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分数挂帅、文凭至上,科研中的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学术腐败等等功利思想和行为成为当前最流行教育病。以至于一位教育者不禁这般过激的愤慨:“在功利主义教育下,我们的学校不再是一个充满正义感、一个公平公正、让每个人获得成功、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心灵与心灵发生碰撞的地方了;也不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发生冲突、并学会解决冲突的地方了;更不是一个可以让学生玩皮、打闹、追逐、嬉戏,并充分享受快乐的地方了……一切的变化让身处其间的老师与学生只关注成绩,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思想、精神、情感的关怀与交流,从而导致了学生轮奸女青年案件的发生。其实,我不禁要问,在功利主义教育之下,我们许多人何尝不是也在被轮奸……”

    既然功利主义教育“罪恶滔天”,不仅摧残着幼小的生命戕害民族的未来,而且让普通百姓也身陷“刀山火海”,那么为何功利教育还如此根深蒂固,不少民众在痛骂中还是乐此不疲,甘愿被其“俘虏”,甚至“强奸”,并把倡导非功不利“面向全体”“为了人人”“无为而学”的素质教育踢得老远,即使是以唤醒和引发的精神相遇的幸福的自我实现的自由的诗意教育也没有真正立足的空间?……一切的一切,其实还是功利在作崇,因为现实社会中国家是功利的,它需要靠教育来富国强民,防止被外来者欺凌掠夺;人是功利的,它需要靠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取更好的生活,因为谁都清楚牺牲眼前的幸福换取明日的幸福远远比以断送明天的幸福而享受现在的快乐有价值得多。“教育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与其说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不如说是愚弄百姓的谎言,因为鲜活的现实社会,当官的和没当官的,有钱的和没钱的人的生活就是有天壤之别。不过,尽管我们无法预测非公不利的教育到底还有多远,但我们还是应该有勇气去冲破教育功利主义壁垒,倡导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迷茫中寻找到前行的方向,朝人心所向的“乌托邦”靠近,无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责任之所在。

    3、教育世界谁沉浮

    教育世界谁主沉浮?直面这样的追问,兴许多数人都会哑然失语或是懵懂茫然。因为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人思辩争论最多的莫过于谁是教学的主体,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再从教师、学生双主体到教学中师生间的主体间关系,尽管这样的追问,并没有对教育产生多大具有积极建设的效能作用,也并不曾将现实的教育真正引向人们所期望的光明,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追问毕竟碰撞出了不少思想的火花,诸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平等的首席”,“价值引领自主建构”,“对话、生成、共享、发展”,“让教育在诗意里栖居”等等令人心动的新鲜名词还是散发出了新教育的芬芳。不过,火花仅仅只能算是火花,因为我们谁都明白,这些火花根本就医治不好教育的众多怪病,也难以消解掉教育的尴尬与沉重。是的,放眼现实,我们听得多的依旧是被教育压抑的疼痛呻吟,见得多的依旧是教育奴役下可怜生灵。眼下,如此多的教师被迫从事教育,如此多的学生讨厌学习。倘若我们还把眼光狭隘的聚焦到课堂之中,还在永无休止地争执谁主谁次,而忽略了操纵课堂乃至教育的“主宰”,这样的悲哀还会继续上演下去。那么谁是教育的主人?是学生吗?可能谁都不会否认,作为教育世界最弱势的他们头上的压迫最多,仅仅在课堂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老师的监控;是老师吗?显然这样的答案也会令人贻笑大方,就算是在课堂上,教师还必须得臣服于教材,平日最大的奢望可能就是希望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校长?是教委主任?是教育部长?是国家主席……一级一级地追问,答案似乎在开始逐渐明晰,但显然教育不是在为他们个人服务。难道说考试是教育的“主人”?因为不管是学生、老师、家长,还是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在为“考试“打工”,即使是教育部长和国家主席都是拜在“考试”门下后才飞黄腾达的。
    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考试也不过是教育的工具。那么,究竟谁是教育的主人,谁能主宰教育的沉浮?笔者以为,“权力”才是教育的“主人”。毋庸置疑,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教育都不过是“权力”的附庸品,都必须忠实为统治者服务。人类几千年发展史已经证明,如果“权力”掌握在个人或是少数人手里,教育就会成为“灾难”,让人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完人,培养顺民、臣民就是它首要任务,如若背叛,将会遭到国家机器的惩戒、放逐,甚至杀戮。远的不说,就拿三十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由于领袖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结果导致整个国家惨不忍睹,教育世界人人自危,都得为其所谓的语录或是愚弄百姓的无产阶专政服务,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既然“权力”是教育的真正主人,主宰着教育的沉浮,那么现实所存的教育弊端无非都是“权力”的“恩赐”。换句话说,教育的问题只有真正拥有“权力”的人才能解决。而在当今的中国,谁拥有着“权力”?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是民主,还是专制……

    4、“鹬蚌相争”几时休


    前些日子,看中央电视台的《生活》节目,内容是主持人带一位回国寻根的华裔少年学汉语。见到那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少年满口流利的英语而无法说出一句连贯的汉语,我真是好生心酸。是啊,一个炎黄子孙竟然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能力,对中国人来说难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吗?如果说该少年因长期生活在美利坚不能说中国话还情有可愿的话,那么当下在汉语本土兴起的疯狂英语热究竟为那般?别的不说,就拿我这个教语文的小学教师评个职称都必须考英语,足可见其泛滥到何种地步。尤其令人费解的是本该担当承袭祖国传统文化重任的学校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将英语和汉语并列在同等地位,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更是规定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必须开设英语课,而前些年流行起来的那不伦不类的双语教学,更不知到底要把教育引向何方?英语真的能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希望,带来文明,带来强盛,带来辉煌……可能每个学英语的人都明白,学习英语多数是被动而强迫的,终极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考试。为考试而学英语,毫无疑问,这就是当今中国外语教育的特色。如此特色,不仅削弱了母语教学,也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健康,难怪有人慨叹:英语已成一个巨大的社会毒瘤,日渐异化着素质教育。连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也指出:“当下要纠正重视外语而削弱本国语言的现象。”而更有不少深受国家功利英语之害者甚至喊出了“打倒英语——爱国没有理由”的偏激口号。不过,这样的民间声音相较于已经被推向神坛并被许多人崇奉的“英语霸权”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可能聊以自慰地莫过于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的一席话: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耻行为,学英文是中国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别人超过了我们,敌人的枪炮、科学压过了我们。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科学,然后才能打倒他们!超过他们!我们要以夷制夷!非把英文学好不可,所以要咬牙切齿学英文!我们学英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美国洗盘子刷马桶,去伺侯外国人,去做丢尽祖宗八辈人的事!






    眼见着汉语正日益遭遇着英语的渗透,两者纷争还未较出胜负,而汉语内部的“文白之争”却是旷日持久。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近一个世纪,文言文与白话文就征战不断。反对学习文言文者认为,文言文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早就没有了实际运用的价值,而它作为封建科举文化的“言语代表”,因其艰涩难懂,是将强大的中华民族推向了没有真正科学与哲学的尴尬境地的罪魁祸首,给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带来了文化的衰退和人性的萎缩,它的历史就是一步走向衰落与屈辱、软弱的历史,看看孔乙己、范进们吧,满脑子的四书五经,满肚子的孔孟之道,开口便之乎者也,一股酸腐之气!远离于五彩斑斓的生活世界,思非世思,言非人言,恍如隔世,他们藐视劳动(也不能劳动),劳动人民也另眼看他——没有“经世”之历练,空有“济世”之胸怀;而拥护学习文言者认为,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命脉,承袭传统,光大文化,不忘历史,耀我中华,提升汉语,都要靠文言文来传递,因为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而白话是一种历史极短的语言。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而全民使用白话自“五四”诞生至今不过百年,它还没有创造出自己“辉煌”、“丰厚”的历史“积淀”。比如,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顿失光彩”、“暗然失色” ,就是20世纪中小学阶段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教育的“血脉”,丢掉了回家的“路”……






    看来,来自外部的“英汉之争”,以及源于内部的“文白之争”,两者在短期内是没有结果的。英语要学,到底该摆在什么位置去学?文言文要学,究竟如何去引领学生学?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命题,眼下谁也说不清楚,处于“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的迷茫状态。不过,这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却直接影响着中国教育文化地走向。












    5、阿Q阴魂附好久




    尽管近现代的中国地位地下,常常受人欺遭人嫌任人辱,但阿Q自诞生之日起,就如雷贯耳振聋发聩地为国人“扬了名”。阿Q 之所以迅速走红并经久不衰,主要是他积中国人之劣根俗气于一身,活脱脱地一个华夏文明熔炼而成的“国宝”。不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精神胜利之中。与其说这是阿Q求得生存的法宝,不如说是中华民族沉积下来的美丽的“丑陋”。虽然精神胜利法可以暂时调节心理,舒缓压力,使心情轻松,全然一碗鲜美的心灵鸡汤,但长久地自恋其中,人就会不思进取,麻木不仁,萎靡不振,成为毒害精神的鸦片。此言并非心血来潮的危言耸听,只要翻开中国的发展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世界舞台上的国中之国,可能是几千年来华夏子孙耳熟能详的颂歌。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精神胜利终究在两百多年前结下了苦果,一个弹丸小国的几艘军舰,就将不可一世的大清国轰得个落花流水,此后的一百年前,整个民族就沦陷到生死存亡之中。好在一些革命志士凭借“外国月光”的烛照,昂扬了民族斗志,才不至于如阿Q一般死得“惨烈”。然而,才脱离苦海没几天,阿Q的阴魂又死灰复燃,“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又在民族的上空宣扬起来,迷信领袖的代价使整个国度在“假、大、空”中肆意的奸杀人性与文明,雪上加爽的唐山大地震,竟然不顾万千灾难中生灵泣血的呐喊,用所谓的“独立自主”之精神胜利感召百姓硬是将人道主义拒之门外。改革开放,又将国门外的暖风迎了进来,使整个民族拥有了从未有过的反思和批判的勇气,正是这样的反思和批判,使整个民族的生存智慧、抗争技巧在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中复苏,经济也因此而腾飞。然而,由于众多国人的思想意识里依旧有阿Q阴魂附身,使得当下的中国,笼罩在“强盛”的国家外壳的光辉中,乐滋滋地沉醉于“民族自豪感”的意淫快感与衣食无忧的庸俗生活中,让风花雪月的糜糜之音不绝于耳、醉生梦死的腐败堕落比比皆是、宝贝作家的性欲尖叫大行其道、“中国人不得入内”的警示堂皇于世、满清的小辫子频频入眼、汉语言的地位不时受人质疑、党报的高人让国人忘记耻辱、政府的高参劝中国甘作奴隶,就连“岳飞、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都成了疑问!慈禧、李鸿章却成了忧国忧民的明君贤臣!而担当着民族振兴大任的教育更是被功利包裹,迷乱的视野远离了教育的真义,使得本就孱弱的教育一时间魂飞魄散,不知哪里是可以栖息的家园。是的,明知道应试教育祸国殃民,但其生命力依旧旺盛;明知道基础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但每年给教育的投资依旧卑微;明知道民主的重要,但自上而下的管理却依旧少有民主;明知道“法治”是进步的标志,但“人治”的威力依旧泛滥;明知道义务教育该国家尽义务,但义务教育依旧是收费成风;明知道教师的地位偏低,但依旧喜欢为教师戴精神高帽;明知道说真话办真事的为人之本,但社会上依旧流行真者吃亏……如此众多的明知道,不知还可以罗列出多少,但每一个明知道的背后,“权力者”都会找出万千个借口来开脱洗身,为精神寻到胜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沉重就成了当前教育不敢公开的发展主题。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现在。紧要关头对历史的反思,往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民族的活力和生命就体现于其对自身历史的反省、批判的能力之中。而满口雌黄,逃避现实,从不曾反思,更没有批判意识,只能靠自欺自慰的“阿Q”决然没有能力完成民族振兴之大任,而只有我们彻底摆脱的“阿Q阴魂”,创新出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精神,教育才会焕发永久的活力,民族的生命才有永远的源头活水,然而,摆脱阿Q阴魂的束缚到底还有多久?与其说这是迷茫者疼痛的呻吟,不如说是觉醒者充满希望的追问。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刘成伦
          邮编:400700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
      • 经验102
      • 文章5
      • 注册2005-02-27
      牢骚太多须断肠,你在思考,上帝在笑.
      靠工资能买房是扯谈,
      靠思考能拯救也是扯谈,所以你用了几个小时写的这些也是扯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3
        • 经验65
        • 文章28
        • 注册2005-01-09
        扯谈也是一种乐趣。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刘成伦
              邮编:400700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62
          • 经验3507
          • 文章119
          • 注册2005-03-11
          刘老师,中国的陶行知只有一个,,说句不负责任的话,您如果        就接着干下去,如果        就改行作别的,凭您的毅力,在其他行业肯定成功。您能改变整个环境吗?如果事情都如你我所愿,多少政府官员要下岗啊?李扬之流不就失业了吗?
          欢迎访问中国教学资源网www.edudo.com
          www.edudo.net/lishi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