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
    • 经验23
    • 文章5
    • 注册2005-04-13
    [原创]对一种班会课的思考(兼投稿)
    对一种班会课的思考
    [案例]
    某班主任给学生放一些白领阶层工作生活的片段——这是一群年轻人,有极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人们羡慕的,高收入、高消费,而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是他们有很高的学历,当然更要有很高的工作能力——进行针对性“教育”。
    班主任说:“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那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不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的,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奋斗。同学们,您们想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想!”学生们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发出强有力的回答。
    “好!那么我请几位同学起来说说看,该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呢?”
    接下来是几位学生的回答,在学生的回答中,都有同样的声音,那就是要努力学习。
    每周让学生看一段,经常刺激学生,让他们不忘记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惟有读书读出头才行;而且在每看完一段内容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如何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且把这样的奋斗用在平常的学习中,要经常的来对照。而这样一来,管理起学生来就轻松多了。(原稿案例提供者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学  沈明老师,本文有删改)

    [我的剖析]
    这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陈磊
    感性认识上,这种班会课满好,能够激发学生,确实文中提到也出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真听课学习了,但感性认识也带着我去思考这些问题:这样的效果能维持多久?为什么每周都要上一次这样的班会课?经常刺激到底效果能有多大?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让每一个学生去做白领阶层?
    文中提出这是针对性的“教育”,那么应该是有针对目的,即针对班级不太好管理。但不由得我们想到这样的问题:这班级不太好管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现在的中学中不好管理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每个具体的班级在相同之上还是存在不同的差异,所以所谓的针对可能还是盲目的应对考试教育,出人头地的功利主义教育。
    在我们寻找班级难以管理的问题原因之前,先来看看埃里克森(E.H.Erikson)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的终生,而12—18岁学生会出现没有确定的人生取向,对自我价值、人生观及职业选择等问题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肯加以认真思考,也就是所说的同一性混乱;或者还有同一性延迟情况的发生,即青少年广泛尝试各种价值观念、人生取向及职业选择,而把对自我确定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推迟一段时期。
    “如果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者讲些什么道理,这些学生几乎都懂,但教育过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自己人生价值、人生观等方面采取逃避态度,也就是说这批学生和大多数当下的中学生一样,处于发展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状态或者说是采取着广泛尝试而没有确定的阶段。这样的情况也在说明,仅仅是以某一类简单生活场景作为激发手段,并不能真正取得效果,或者即使有效果,也不是长久的,有效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理解社会,了解自己,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去感受现实的生活,从而在了解体验中给自己定位。
    事实上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社会的现实价值取向差异、家庭的教育出发点不同,影响了处于成长年龄中青少年人生价值形成,这也是今天所谓问题学生比较集中导致难管班级出现的原因。案例中提出的班级,难管的现象应该是一种群体问题,而不是个体的。而在选择教育的方式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能仅从激发这一个角度,虽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但选择激发的方式还应该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的问题。这里教师的激发教育选择了“日剧韩剧以及港台片中这些年轻的白领工作生活的潇洒片段”,但问题在于这个激发能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心理吗?不置可否,会有一些学生能够产生心理认同而接受教育,但还会有学生产生心理否定,因为毕竟现实生活离这些“白领阶层”有着遥远的距离,而现实社会中“白领阶层”并不是社会一致认同的对象,诸如这样的言语一样也在影响着青少年。所以我们还要思考如何能真正“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这个很切实的问题。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思想的个体,个体差异呼唤着不同的激发手段或者说具体的激发方式。
    这里还要说的是,“幸福的生活”就是“日剧韩剧以及港台片中这些年轻的白领工作生活的潇洒片段”吗?如果这样理解是否把幸福理解的太简单了呢?也就是说这样的激发是否很浮浅呢?
    当学生眼睁睁看着那些白领阶层“幸福”的活着的时候,除了羡慕之外,能够生发一丝诱惑力,但这一丝诱惑却很快的会仅留下羡慕的念头。事实上,在文中提到的班级中还是有那么一些家庭生活还可以的学生并不理会这种教育,而大多数学生却需要反复施行这样的方式才能有点学习的动力,都在暗示这种教育形式的失败。如果把眼光放的再远一点,假使这真的激发了学生,但这样的激发只会让学生产生一劳永逸的心理,为了那个并不是能称得上理想的目标而努力,期待成功之后的幸福生活,这并没有产生真正的进取激情,因为这并不是着眼于自我发展。
    总而言之,理性告诉我,这样做不恰当!如果仅是某一次进行这样的教育,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持久开展却是要不得的。
    2005.1.20
    (江苏省苏州市越湖路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陈磊  215104)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声望+1
    • 积分3268
    • 经验21342
    • 文章1952
    • 注册2004-11-04
    今天没时间,改天仔细看!
    http://blog.sina.com.cn/suxinjianyu 我的新浪博客,欢迎光临。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积分2331
    • 经验24183
    • 文章1044
    • 注册2004-09-23
    云中逸客 老师,这个帖子放在主题班队会合适吧!能不能移过去呀?呵呵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尊严的生活和学习!
    邮箱:yangjd2004@163.com
    学校网址:www.zaez.com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enanyangjiandong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声望+1
    • 积分3268
    • 经验21342
    • 文章1952
    • 注册2004-11-04
    一样的!
    http://blog.sina.com.cn/suxinjianyu 我的新浪博客,欢迎光临。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