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7
    • 经验8345
    • 文章4
    • 注册2014-03-10
    双向选择构建和谐小组
    [P][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22]双向选择构建和谐小组[/SIZE][/FACE][/B][/ALIGN][/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10]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SIZE=10] [/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SIZE=10]张裕伟[/SIZE][/FACE][SIZE=10][/SIZE][/ALIGN][/P][P][SIZE=10]高一担任了一年班主任之后,今年暑假,学生文理分科,我被学校选派担任文科班班主任,班级共有[FACE=Times New Roman]42[/FACE][FACE=宋体]人[/FACE][/SIZE][SIZE=10],怎样[/SIZE][SIZE=10]把这个人数不多([FACE=Times New Roman]36[/FACE][FACE=宋体]名女生、[/FACE][FACE=Times New Roman]6[/FACE][FACE=宋体]名男生)的班级带好,暑假里我进行了诸多思考。研读了陈晓华老师的《班主任突围》一书,对书中所说的班级[/FACE][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宋体]个“部落”的创意很感兴趣,并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对这一做法加以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FACE][/SIZE][SIZE=10][/SIZE][/P][P][B][FACE=黑体][SIZE=14]一、陈老师做法的[/SIZE][/FACE][/B][B][FACE=黑体][SIZE=14]启示与反思[/SIZE][/FACE][/B][SIZE=10][/SIZE][/P][P][SIZE=10]在《班主任突围》的第一章第二节“部落,双向选择友情组合”中,陈晓华老师介绍了他的做法:[/SIZE][SIZE=10]首先[/SIZE][SIZE=10]选举出[FACE=Times New Roman]5[/FACE][FACE=宋体]位德才兼备、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并有热情的学生,[/FACE][/SIZE][SIZE=10]作为[/SIZE][SIZE=10]5[FACE=宋体]个部落的部长,然后让他们在班级自由招募,[/FACE][/SIZE][SIZE=10]“组阁”自己部落的成员。陈老师认为这样[/SIZE][SIZE=10]做[/SIZE][SIZE=10]的好处是[/SIZE][SIZE=10]:[/SIZE][SIZE=10]部落成员和部长的关系不错,自然支持部长的工作[/SIZE][SIZE=10]。[/SIZE][SIZE=10]部长有选择的余地[/SIZE][SIZE=10],[/SIZE][SIZE=10]可以委婉地拒绝。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竞争上岗的味道,部落成员主动要求去某个部落,成功了有一种归属感,失败了可以反思自己的原因,然后和其他部落联系。[/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种双向选择的做法很有创意,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平台,充分考虑到各[/SIZE][SIZE=10]部落成员[/SIZE][SIZE=10]的主观意愿,[/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内易于形成融洽的关系,便于各[/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开展活动[/SIZE][SIZE=10],比班主任直接指派组建小组的做法有了重大进步[/SIZE][SIZE=10]。受这个创意的启发,我决定开学以后在班级试行这一做法。但这一做法[/SIZE][SIZE=10]似乎[/SIZE][SIZE=10]还有以下[/SIZE][SIZE=10]可以继续思考[/SIZE][SIZE=10]的地方:一、由部长用招募的方式来“组阁”,很难保证各部落之间学习基础[/SIZE][SIZE=10]及其他方面[/SIZE][SIZE=10]的平衡[/SIZE][SIZE=10]。[/SIZE][SIZE=10]各[/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没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不利于各[/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之间展开竞争,[/SIZE][SIZE=10]若[/SIZE][SIZE=10]今后竞争中失利的[/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提出起点不公,则到时较为被动;二、没有发挥班主任在[/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组建中的调节作用。部长招募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假如有[/SIZE][SIZE=10]少数[/SIZE][SIZE=10]同学因各种原因不适合在[/SIZE][SIZE=10]一起[/SIZE][SIZE=10]而恰好[/SIZE][SIZE=10]被招募[/SIZE][SIZE=10]到一个[/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容易滋生沆瀣一气的小团伙[/SIZE][SIZE=10],等出现问题后[/SIZE][SIZE=10]再把他们分开则显得生硬[/SIZE][SIZE=10];[/SIZE][SIZE=10]三、容易引发同学间的不愉快。不一定每个申请某个[/SIZE][SIZE=10]部落[/SIZE][SIZE=10]失败的同学都能够“反思自己的原因”,他[/SIZE][SIZE=10](她)[/SIZE][SIZE=10]很可能对这个部长心生怨恨[/SIZE][SIZE=10];[/SIZE][SIZE=10]四、有可能出现某些人被各部长争着要的矛盾以及某些人被晾在一边没人要的尴尬[/SIZE][SIZE=10];五、很有可能出现部长不好意思当面拒绝而勉强接受某同学的情况,从而使部落成员“关系不错、自然支持部长的工作”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SIZE][SIZE=10]。[/SIZE][SIZE=10]另外[/SIZE][SIZE=10]考虑到班级刚刚组建,同学们[/SIZE][SIZE=10]互相[/SIZE][SIZE=10]还不熟悉,同时针对女生多、较易发生矛盾的班级特点,我将这一做法大胆地进行了一定的改革。[/SIZE][SIZE=10][/SIZE][/P][P][B][FACE=黑体][SIZE=14]二、拼图游戏——组建临时小组[/SIZE][/FACE][/B][B][FACE=黑体][SIZE=14][/SIZE][/FACE][/B][/P][P][SIZE=10]班级各小组长的选拔需要同学们相对熟悉了之后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但班级新组建后,如何使同学之间尽快相互熟悉,就成了构建小组的第一[/SIZE][SIZE=10]个难题[/SIZE][SIZE=10]。手头上有一沓明信片,上面有各种图案,我从中挑出[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宋体]张(考虑到前后各[/FACE][FACE=Times New Roman]3[/FACE][FACE=宋体]人的[/FACE][FACE=Times New Roman]6[/FACE][FACE=宋体]人小组规模比较适中,班级[/FACE][FACE=Times New Roman]42[/FACE][FACE=宋体]人正好[/FACE][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宋体]组),背面写[/FACE][/SIZE][SIZE=10]上[/SIZE][SIZE=10]一句诗词:“[/SIZE][SIZE=10]人生最美是初识[/SIZE][SIZE=10]”。每张明信片剪成大小相当[/SIZE][SIZE=10]、[/SIZE][SIZE=10]边缘不太规整的[FACE=Times New Roman]6[/FACE][FACE=宋体]张小纸片,共做成[/FACE][FACE=Times New Roman]42[/FACE][FACE=宋体]张小纸片,并将次序尽可能打乱,每位同学领取一张,然后他们开始寻找各自小组的成员。因为正面的图案和背面的字迹都可以成为找寻的依据,所以很快就通过这样类似抽签的方式组建起了临时小组。事先规定好“[/FACE][/SIZE][SIZE=10]人生最美是初识[/SIZE][SIZE=10]”中每一个字代表的小组坐在哪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小纸片在原明信片中的位置就可以很快就位。再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自我介绍,并请小组中任意一位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其他成员,大家很快就熟悉了。[/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样做的好处是:这[/SIZE][SIZE=10]种[/SIZE][SIZE=10]类似抽签的方式组建小组,大家心中都认为是公平的,即使有人抽到的座位不太满意,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在充满趣味的拼图游戏后,[/SIZE][SIZE=10]我[/SIZE][SIZE=10]再[/SIZE][SIZE=10]适时[/SIZE][SIZE=10]强调他们抽到一起的缘分,组内成员很快就变成[/SIZE][SIZE=10]了[/SIZE][SIZE=10]很好的朋友。同时强调临时小组的组建是为了相互熟悉后双向选择组建正式小组,这样大家为了能够在以后的小组组建中取得主动,都会尽力克制自己的毛病,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SIZE][SIZE=10][/SIZE][/P][P][B][FACE=黑体][SIZE=14]三、双向选择——正式小组组建[/SIZE][/FACE][/B][B][FACE=黑体][SIZE=14][/SIZE][/FACE][/B][/P][P][SIZE=10]两周过后,经过两轮“拼图[/SIZE][SIZE=10]游戏[/SIZE][SIZE=10]”,各位同学之间已经非常熟悉,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SIZE][SIZE=10]与了解[/SIZE][SIZE=10],根据高一学习成绩、平时表现,[/SIZE][SIZE=10]由我[/SIZE][SIZE=10]拟定了[FACE=Times New Roman]14[/FACE][FACE=宋体]人的[/FACE][/SIZE][SIZE=10]小组长[/SIZE][SIZE=10]候选名单。要求他们每人准备[FACE=Times New Roman]2[/FACE][FACE=宋体]分钟的竞聘演讲,经过班级全体同学的投票,选出了[/FACE][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宋体]位人气最高的小组长。分别是茅婷婷、张寅杰、陈丽桦、[/FACE][/SIZE][SIZE=10]江鑫琳[/SIZE][SIZE=10]、张洵、施静燕、仇娇娇。[/SIZE][SIZE=10][/SIZE][/P][P][SIZE=10]接下来请其余同学填写小组申请,每位同学按照次序选择三位小组长,分别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然后请两位较认真的[/SIZE][SIZE=10]女生[/SIZE][SIZE=10]利用课[/SIZE][SIZE=10]余[/SIZE][SIZE=10]时间到办公室分别统计出第一志愿选择茅婷婷的有哪几位同学,其他几位小组长的各批次志愿也[/SIZE][SIZE=10]让她们[/SIZE][SIZE=10]按类似方法全部统计出来[/SIZE][SIZE=10],并要求她们保守“秘密”[/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然后是各小组长按照各批次志愿“录取”组员,因为有些同学可能各个组长都想要,为了便于协调,七位小组长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录取”的[/SIZE][SIZE=10]顺序[/SIZE][SIZE=10],[/SIZE][SIZE=10]“录取”时只有该小组长和班主任两人在场,这样可以避免当面拒绝可能引起的不愉快,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长选择自己认可的组员意愿的真实性。[/SIZE][SIZE=10]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所了解的各位同学的成绩和表现[/SIZE][SIZE=10]加以[/SIZE][SIZE=10]调节,使各小组内部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分布相对平均,以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构建原则,便于今后小组[/SIZE][SIZE=10]内部互相合作,小组之[/SIZE][SIZE=10]间开展竞争。[/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样做尽可能地满足了各位同学的[/SIZE][SIZE=10]个人意愿[/SIZE][SIZE=10],小组长和组员都是互相选择的[/SIZE][SIZE=10](绝大多数组员都被“第一志愿”录取)[/SIZE][SIZE=10],彼此投缘,自然内部和谐,也便于各小组开展各项[/SIZE][SIZE=10]活动[/SIZE][SIZE=10]。同时[/SIZE][SIZE=10]又[/SIZE][SIZE=10]避免了小组长临时[/SIZE][SIZE=10]招募[/SIZE][SIZE=10]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可以[/SIZE][SIZE=10]得到比较[/SIZE][SIZE=10]充分[/SIZE][SIZE=10]的[/SIZE][SIZE=10]发挥[/SIZE][SIZE=10],班主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对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同学做妥善地安排[/SIZE][SIZE=10]。[/SIZE][SIZE=10][/SIZE][/P][P][SIZE=10]正式小组组建之后,在下一次重新“洗牌”前原则上不再更动。每一个小组开始了建设自己“小家”的创意之旅。在我的启发下,各小组选取小组长名字中的一个字,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个性的名字,分别是兰婷尚莘、集寅[/SIZE][SIZE=10]f[/SIZE][SIZE=10]rank[FACE=宋体]、桦山论剑、鑫[/FACE][FACE=Times New Roman]phone6[/FACE][FACE=宋体]、千洵路、静若芷轩、天之娇子。并确定了小组的组徽、组训、口号、组歌、组规、小组目标等。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乐趣,[/FACE][/SIZE][SIZE=10]大家[/SIZE][SIZE=10]都感觉很新鲜,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各小组以小组长为核心,很快就[/SIZE][SIZE=10]组建[/SIZE][SIZE=10]成了一个[/SIZE][SIZE=10]具有很强凝聚力的温馨[/SIZE][SIZE=10]小集体,班级的卫生[/SIZE][SIZE=10]值日工作[/SIZE][SIZE=10]由小组长在征求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排定,[/SIZE][SIZE=10]纪律上小组集体负责,[/SIZE][SIZE=10]学习上小组内部由于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氛围[/SIZE][SIZE=10]也[/SIZE][SIZE=10]非常浓厚。[/SIZE][SIZE=10][/SIZE][/P][P][B][FACE=黑体][SIZE=14]四、实践后引发的思考[/SIZE][/FACE][/B][B][FACE=黑体][SIZE=14][/SIZE][/FACE][/B][/P][P][SIZE=10]这种双向选择构建小组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四步:第一步民主选举出小组长;第二步“填报志愿”;第三步统计志愿;第四步班主任和小组长“录取”组员。静下心来反思这种做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对学生、班主任和班级风气都有较高要求。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需要有较高的民主素养,在民主选拔小组长的环节要能够以公平、公正的心态选出德才兼备的小组长。在填报志愿时也要摆正心态,要抱着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想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小组。假如班风不正,很多学生冲着气味相投、选到一个小组可以更方便地玩闹,这样足以使花费大量精力构建的小组完全走调、事与愿违。[/SIZE][SIZE=10][/SIZE][/P][P][SIZE=10]这种做法需要班主任民主、专业、耐心、负责、有威望。班主任要摈弃那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传统做派,充分认识到民主的必要性,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需要班主任密切关注班级情况,多渠道收集信息:各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性格优缺点,有何特殊之处等,这样才能在和小组长共同“录取”组员时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调节作用。同时,小组组建以后,班主任还要继续密切关注各小组动态,以便收集信息,供以后小组的重新调整参考。班主任还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及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小组良性运转,激发小组活力。[/SIZE][SIZE=10][/SIZE][/P][P][SIZE=10]有一利就会生一弊。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以下几点弊端。第一、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是双向选择的,但各成员之间则没有互相选择。他们之间是通过小组长这根纽带联系到一起的,虽然[/SIZE][SIZE=10]同选一个组长,却不一定互相喜欢对方,[/SIZE][SIZE=10]虽然可以在班主任和小组长共同“录取”组员时通过提醒小组长注意小组成员关系的方式加以弥补,但终究难以代替各自的选择。[/SIZE][SIZE=10][/SIZE][/P][P][SIZE=10]第二、[/SIZE][SIZE=10]这种做法使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但同时也容易滋生新矛盾。传统的班主任以指定的方式组建小组时因为只能被动接受,很多人将想法[/SIZE][SIZE=10]藏在心里,而[/SIZE][SIZE=10]这样的双向组建机制出台以后,[/SIZE][SIZE=10]大家的想法都浮出水面,头绪纷繁,难免有[/SIZE][SIZE=10]不能满足的方面,这样又会滋生新矛盾。一些性格相对敏感细腻的学生可能会对别人满足的是第一志愿而自己却被录取在第二志愿而耿耿于怀。班主任可能已经尽心尽力,但也难免会有人没能如愿而发出怨言。[/SIZE][SIZE=10][/SIZE][/P][P][SIZE=10]第三、[/SIZE][SIZE=10]这种做法[/SIZE][SIZE=10]耗时费力,工程量大[/SIZE][SIZE=10]。从民主选拔小组长到最后确定小组成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量、思维量较之其它做法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班主任需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工作风格相对粗一些的班主任可能要望而生畏。[/SIZE][SIZE=10][/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1
      • 积分1326
      • 经验25241
      • 文章1209
      • 注册2011-03-07
      学习了 谢谢分享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
        • 经验153
        • 文章4
        • 注册2015-02-18
        办法很好,谢谢分享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
          • 经验246
          • 文章14
          • 注册2015-02-18
          [P]正在思考新的小组构建方式。张老师的方法很有参考意义。谢谢[/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
            • 经验306
            • 文章3
            • 注册2015-03-03
            有意思!准备借鉴一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