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3月6日,开学典礼。我们将孩子们在寒假期间完成的综合实践作业布置成6个展馆进行展示,各班孩子们依次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如果孩子觉得这份作品非常好,可以贴小红花进行点赞。[/P][P] 典礼结束后,我在班上组织孩子们反思这次开学典礼呈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有孩子提到一种现象: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认真欣赏,就随意点赞。有的同学被强拉过去点赞。还有的同学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对这份作品点赞也跟风。[/P][P]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孩子不会选择。[/P][P]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在“6+1”的家庭模式下,孩子从小到大应自己全程参与的重大选择往往依赖于父母,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大到高考填志愿相亲找对象。长此以往,孩子逐渐丧失了选择的能力。[/P][P] 但是大人的选择往往不是最适合孩子的选择。例如很多家长一阵风似的让孩子去学习钢琴等特长班,但是有的孩子静不下来,也不喜欢学,但是家长左哄又劝,孩子硬着头皮学,效果可见一斑。这些被迫的选择让孩子对特长班产生了抵触情绪,也埋没了孩子在其它方面的特长。[/P][P] 怎样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P][P][ALIGN=left] [b] 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b][/ALIGN][/P][P][ALIGN=left] 平时,我们不愿意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他们生活经验是还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是必要的,他们也需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将来需要孩子自己作选择的时候就很可能束手无策,毕竟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能自主选择的。[/ALIGN][/P][P][ALIGN=left] 所以,要尽可能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例如,班干部的产生,能不能不通过选举,我们事先公布岗位并进行简短说明,让孩子自行选择。教室的布置、家具的选择、卧室的装饰等,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认真斟酌孩子的建议并加以以采纳。[/ALIGN][/P][P][ALIGN=left] [b]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b][/ALIGN][/P][P][ALIGN=left] 在要求孩子做事时,我们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商量式语气。例如:“这件事能不能这样做?”等等,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大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ALIGN][/P][P][ALIGN=left] [b]让孩子在限定范围内选择[/b][/ALIGN][/P][P][ALIGN=left] 当孩子自己选择做决定时,考虑到孩子知识、经验的缺乏,我们可以给孩子一定范围的选择权利,也就是让孩子在限定的范围中进行选择。例如,你和孩子选择房间的窗帘,考虑到颜色的搭配,可以给孩子提供几种适宜的颜色,让孩子选择。[/ALIGN][/P][P][ALIGN=left] [b]让孩子承担选择的后果[/b][/ALIGN][/P][P][ALIGN=left] 孩子参加家务劳动选择洗碗,在洗碗之前已经告知碗极易摔破,他执意要洗。结果摔破了一个碗,经过商量,决定动用他的零花钱让他自己去买一个碗回来。一旦孩子自己作出选择,就得承担后果,即使是错误的选择,也可以让孩子成长,有收获。[/ALIGN][/P][P] 家长的人生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孩子也有选择的必要,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一方面让父母、老师的经验发挥,另一方面也让孩子自己有判断的空间。同时,还要注意教导孩子学会选择的时候,更要注意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都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起,正确的选择加上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功。[/P][P] [/P][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