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不断更新中,谢谢指教)
    [P][FACE=宋体][SIZE=14pt]2015[FACE=宋体]年[/FACE][FACE=Times New Roman]7[/FACE][FACE=宋体]月[/FACE][FACE=Times New Roman]23[/FACE][FACE=宋体]日(四)   阴[/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等一等自己的灵魂[/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FACE=宋体][SIZE=14pt]美国土著人有个习惯,每逢外出旅行,走两天,就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走得太急了,怕自己的灵魂跟不上来,所以要“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读了这一段话,我的心灵深受震撼。是呀,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走得太急,自己的灵魂是容易掉队的。因此,停下来,静静地思考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经历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开始,来学一学美国土著人的做法“等一等自己的灵魂”。[/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这些哲学问题是我应该不时思考的。头一次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沉思,心里不觉有些茫然。[/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我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我来自乡间,淳朴应该是我的人生底色,我一定不要在形形色色的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不要在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中丢失自己的灵魂。我来自经历十月怀胎痛苦的母腹,我的成长与父母的含辛茹苦培养密不可分;我是父母甜蜜的希望,好好活着,是父母及其他亲人们的最大期望;回首人生路,虽坎坷曲折,但总的顺利,因此回报双亲的哺育之恩,回报亲人的无私付出,是我人生的应有之义。我来自人群,所以我很普通,但我不能平庸,我的生活背景是拥有几千年文明积淀的人类,人类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人类智慧的薪火相传也是我应尽的义务,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认真思考,乐于奉献,追求卓越。[/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我是一位人民教师,当然要到学生中去。每一个学生都是该家长全部的希望,是其全力培育的珍贵树苗。我作为他们委托的园丁,理应悉心呵护,尽量按照苗子的生长规律培植,使之得到充足的阳光、水分、养料,茁壮成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毫无生命的容器,机械灌输,不能视其为毫无生命的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而应该尊重他们,顺应他们的成长轨迹,适当引导、扶助,给他们以勉励、鼓舞,给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力量与智慧。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尊重、平等,正如[/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雅斯贝尔斯[/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所说,教育是[/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到学生中去,就是观察,发现学生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极其细微甚至微不足道的,也给予及时的鼓励。这鼓励可以是一个肯定的点头,可以是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以是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以是一句暖暖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件小小的礼物[/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到学生中去,还要倾听,倾听他们的喜悦,分享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担之;倾听他们的理想,助推之[/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到学生中去,要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与他们扳扳手腕,下下棋,聊聊天,共读一本书[/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到学生中去,给他们带去丰富的知识,带去科学的学习方法,带去高尚的灵魂。[/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SIZE][/FACE][/P][P][FACE=Arial][SIZE=14pt]还要到教师中去,向他们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同科目的老师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老师那里获得有益的启迪,获得长辈的帮助,获得同侪的智慧,获得晚辈的活力与创新精神,获得心灵相通的气场。[/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SIZE][/FACE][/P][P][FACE=Arial][SIZE=14pt]更要到社会与自然中去,像这本无字的教科书学习。三教九流,自有他们的生存哲学;自然万物,自有它们的生存法则。向他们学习,你的内心才会变得丰盈。[/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SIZE][/FACE][/P][P][FACE=Arial][SIZE=14pt]这些都还是我切近的去向。我的终极去向是哪里?毋庸置疑,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最终回归自然。其实这只是肉体的归宿,精神的归宿呢?做一个精神强大的人。[/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SIZE][/FACE][/P][P][FACE=Arial][SIZE=14pt]首先,要做一个健康的人。身体健康是保障,经常锻炼身体,投身大自然,欢笑才会充满生活,阳光才会常驻脸庞。心灵健康是基础,常做心灵体操,阅读经典名著、学术前沿著作,写读书心得,写反思日记。注重清洁心灵,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淡定自若。[/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SIZE][/FACE][/P][P][FACE=Arial][SIZE=14pt]其次,要做一个有益的人。所言所行有益于自己与他人,至于贡献的大小,则不予考虑,问心无愧即可。坚持下去,虽积跬步,也可至千里。[/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SIZE][/FACE][/P][P][FACE=Arial][SIZE=14pt]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每读一本书,停下来思考一番,写一写读书笔记,反思一番,这样自己的灵魂才能够跟上现实的脚步。每工作一段时间,停下来思考一番得失,寻找改进的方法,这才会对后阶段的工作有所裨益。[/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SIZE][/FACE][/P]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46
      • 经验15227
      • 文章332
      • 注册2012-02-11
      停下来,多读读,多写写,受益匪浅
      http://blog.163.com/5661004/manage/?&fromMai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47
        • 经验10716
        • 文章234
        • 注册2012-06-14
        写的很棒
        学习成长之路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好友写得很棒,学习了。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QUOTE][b]下面引用由[@止水#31896]发表的内容:[/b]

            停下来,多读读,多写写,受益匪浅[/QUOTE]
            谢谢您的肯定!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QUOTE][b]下面引用由[@一名职校教师]发表的内容:[/b]

              写的很棒[/QUOTE]
              谢谢,您的欣赏是我前进的动力!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QUOTE][b]下面引用由[@晨曦中的陈锡]发表的内容:[/b]

                好友写得很棒,学习了。[/QUOTE]
                谢谢好友!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泰国旅游散记[/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FACE=宋体][SIZE=14pt]第一次出国旅游,收获的全是美好的记忆,特记之,留作纪念。[/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泰国,作为我旅游的第一个外国目的地,对她我充满了好奇。上网查询,我知道泰国旧名暹([FACE=Times New Roman]xi[/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ā[/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n[FACE=宋体])罗,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该国的旅游资源丰富,人们大多信奉佛教,其异域风情极有特色。那独具特色的泰国宫殿和寺庙,随处可见的热带动植物,神秘的人妖,神圣的国王,旖旎的海边风景,都强烈地吸引着我们。[/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不过,马航失联的阴影多少对我们产生了些许影响,单程三个半小时的飞机,让我们有些担忧。出发前,我们把家里的重要财物给清点了一番,列出清单,写上寻找的方法,以防不测。但听了导游的介绍,结合坐飞机的实际感受,我发现这些担心基本多余。因为我们的航程经过的都是陆路上空,没有急剧流动的大气环流,飞机起降正常,飞行非常平稳。坐在飞机上,堪比坐上高铁。出门在外,平安第一,因此我非常满意。[/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在泰国,我们对这里的吃住非常满意。我曾经多次跟团在国内旅游,感觉就是出去当苦行僧,吃得差,住得不怎么好。原以为,泰国经济不怎么发达,虽说是给我们住四星级宾馆,但能够相当于我们的二三星级宾馆就不错了。谁知,我们达到旅馆后,发现旅馆的住宿条件相当好。旅馆高端大气,室内美观、整洁,冰箱、烤箱一应俱全。在芭堤雅的宾馆,竟然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游泳池,真让我们兴奋不已。第二天一早的自助餐品种多达二三十种,足以满足不同胃口的食客。我选了烤面包、蛋糕、煎鸡蛋、奶油牛奶、油条、西瓜、菠萝、圣女果等,摆在面前,先拍个照,再美美地吃,真让我们大快朵颐。在八十层高楼上观光兼吃高档自助餐,更让我们体验到尊贵的感觉。还有在美妙的园林里吃晚餐,景美、食物佳,肉鱼海鲜任我们吃个够,感觉特别棒。虽有两三餐吃得不怎么样,但比起我们以前的旅游来说,也好得多了。尤其是最后一餐,可以说是对前两三餐较差食物的补偿吧,吃的又是自助餐,特别丰盛,我们有了经验,不再每样都拿一点,而是精选我们之前没有吃过的味道鲜美的海虾、海贝,糕点,青菜,瓜果等,吃得唇齿留香,回味深长。俗话说,吃人的嘴短,吃了这么多好的,即使有些不如意的,也忽略不计了。[/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泰国是个佛教国家,全国有百分之九十的民众信佛。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了会遭报应的。于是,他们对制假售假处罚特别严厉,据导游讲,这里几乎没有假货。在泰国的几天里,我们观察到,这里的人们非常和善,我们团队里有人晚上外出玩,回来时把手机忘在车上了,结果导游很轻松地就为她找了回来——因为人家主动找上门送回来了。曼谷是泰国的首都,这里街道虽窄,行车速度虽快,但遇到行人,司机会立即停下来让路,也从不鸣喇叭催促;无论男女老幼,说话都轻慢柔和,没有扯着嗓子尖叫的;人多时主动排队,没有人插队的,倒是我们旅游团队中总有些不文明的行为,对比之下,总让人有些赧颜;泰国的街道很干净,我们在曼谷和芭堤雅五六天,没有见到一个乱扔果皮纸屑的。正如导游总结的,泰国有“三不叫”,街上车不叫,公共场所人不大叫,狗很多但也不叫。我不由感叹,有信仰的国度,气象还是很不一样的。可见,让人们有些精神追求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最爽的,还数在芭堤雅的海岛上游玩。在海岸边,站在高大的椰子树下,观看身着比基尼的美女们在碧水蓝天间游玩,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最美妙的,还是坐着快艇,驶向深蓝。哦,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这是我军的战略目标,其意义非凡。如今,我也有机会驶向深蓝,领略海的神秘与博大,心中自然有了一份神圣感。仰观一碧如洗的蓝天,湛蓝的没有一点杂质,心中的杂质也随之荡然无存;抬头远望,只见深蓝的海水起伏荡漾,无风三尺浪,海岛在其中浮沉,弧形的海面与碧蓝的天穹在海平面的边际相切,形成和谐无比的立体几何图形。望着这一切,顿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这时,你也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在这里会不会邂逅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呢?也许神奇的龙宫就在这深蓝的大海之下吧?也许外星人的神秘基地也在这深蓝的某一处呢[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海上的游乐节目丰富壮观,海上飞伞,海中冲浪,游泳,海底观鱼等等。我最喜爱的是游泳,咸咸的海水,呛到嘴里是有些不舒服,但它的浮力特大,游泳非常轻松。尤其神奇的是,我憋住气,仰躺在海水中,居然可以四肢不动,任由波浪托着我轻轻起伏。这种四肢百骸的放松,这种人与自然的神奇融合,是任何高科技的水床都无法做到的。[/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泰国的古寺庙和大皇宫那如仙境幻影般的金色塔顶,那美丽而又可怜的人妖,那随处可见且物美价廉的椰子、香蕉、菠萝、榴莲、山竹,那造型奇特、创意无限的东芭乐园,别具异域风情的泼水祭祀仪式已经泼水游戏[/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都是值得任情抒写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    苏辙说:[/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诚然,出去旅游,对于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增长阅历,认识世界和人生都有莫大的帮助。而作一些文字记载,则是对旅游的一次梳理与提升。[/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阅读,一种心灵的拂拭[/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读李希贵《[FACE=Times New Roman]36[/FACE][FACE=宋体]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后感[/FACE][/SIZE][/FACE][/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14pt]我等凡夫俗子,身处物欲横流的尘世,难免有所沾染。因此不像[/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六祖慧能[/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所悟那样“[/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而是如其[/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师兄神秀[/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所悟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读李希贵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36[FACE=宋体]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我就有一种心灵的尘埃得到[/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拂拭[/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从而获得一种胸襟开阔、神清气爽愉悦之感。[/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李希贵,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兼任国家督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著述丰富。经历如此丰富的教育者,对教育自然有着独特的视角。而此书是李希贵先生在[/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2005[FACE=宋体]年应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阿瑟·莱文院长的邀请,带着在国内录制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素材,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哥大教育学院,与那里的教授及纽约市的中小学教师们一起就常态课堂教学中“关键教学事件”的点评、分析与研究,它记录了作者在哥大教育学院学习、研究过程的种种感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很有启发作用。[/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通过观看中国的教学录像,戴维先生(哥大教育学院教授)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并不像是主人。理由是:摄像机在课堂上只摄教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所有教师的声音都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却没有字幕;课堂上的教师总是“抓”着学生,一个个地提问题,其他学生根本无法学习;课堂讨论环节,教师不能促成学生间的分享、合作;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答问后坐下都没有自主权[/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对教学环节的点评,中国的老师们点评的精力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对其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少之又少。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等等教学理念,仅仅是一个原则性的口号而已,并没有人躬行实践。[/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而在英美等国却大不一样。有一则报道,介绍英国的学校厨师比赛,选手们要在有限的[FACE=Times New Roman]90[/FACE][FACE=宋体]分钟之内做出一顿饭菜,其评价的主要标准是看哪些饭菜能引起[/FACE][FACE=Times New Roman]11[/FACE][FACE=宋体]岁孩子们的注意,看他们是不是对饭菜“一见钟情”,这与我们总是喜欢请一些专家来评判形成鲜明的对比。[/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ALIGN][/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4pt]美国海军学院介绍学校的专题片自始至终讲述的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画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ALIGN][/P][P][FACE=宋体][SIZE=14pt]美国人喜欢棒球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组织者始终没有忘记观众,不时地想出一些点子与观众互动。首先是赛前的唱国歌、全体起立,即使拄着双拐的残疾人也站了起来,第四局结束时,组织者有利用运动员休息的间隙,用投掷枪向观众席抛撒运动衫,把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第六局之后,又是全体起立,齐唱“上帝保佑美国”。总之,无论在课堂、校园、还是校外,美国人都可以感觉到自己是美国的主人,这样他们就有了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在教室里无论听课还是发言,一个个都能做到神态自若、率真坦诚、直抒胸臆,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然、随意。[/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而我们的学生呢,常常有这样令人苦恼的现象:在课外口若悬河、说话很自信的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着老师讲话却唯唯诺诺,甚至噤若寒蝉;刚才在课堂上还是思维僵滞、呆呆的样子,一下课走出教室,却是又说又笑、活跃异常。[/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为什么会这样?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孩子们大都把教室看作是老师们的教室,他们只是客居其中罢了。因此被动、压抑、小心翼翼,这当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那么,美国的中学教师是如何让学生感到教室是他们的?仅仅两个字:尊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处境,倾听他们的声音,和着他们的心跳想事情、做事情,教室里就会变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后来,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时,作者又发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当教师把教室变成学生自己的教室时,学生同时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教室里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老师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这样一来,他们的责任心也随之而来,尊重这把钥匙竟然又开了一把尘封的锁头。[/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感悟:没想到,美国教授竟然把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人当作“关键教学事件”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可见该问题的重要性,也可见我们对“人”的忽视之严重。当你的课堂沉闷,学生唯唯诺诺、思维迟滞时,不妨首先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要获得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来设计课堂,实施课堂教学计划。[/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未完待续)[/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P][QUOTE][B]下面引用由[@止于至善]发表的内容:[/B]

                      泰国旅游散记 第一次出国旅游,收获的全是美好的记忆,特记之,留作纪念。 泰国,作为我旅游的第一个外国目的地,对她我充满了好奇。上网查询,我知道泰国旧名暹(xiān)罗,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QUOTE]
                      [FACE=宋体][LINE-HEIGHT=2][SIZE=14pt]泰国是个佛教国家,全国有百分之九十的民众信佛。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了会遭报应的。[/FACE][/SIZE][/LINE-HEIGHT][/P][P][FACE=宋体][LINE-HEIGHT=2][SIZE=14pt]是啊,信仰还是不错的,我们国人需要类似的信仰。[/FACE][/SIZE][/LINE-HEIGHT][/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我只有说,才能想[/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FACE=宋体][SIZE=14pt]“我只有说,才能想”,这是戴维教授与研究生们一同商讨学生合作学习中如何保证小组成员有效学习的问题是说的。他的意思是,只有在向大家陈述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更多、更好或者更有价值的想法。这正与国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公开行动”相吻合。[/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所谓“公开行动”,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说、写或者其他动手的学习活动放在同伴或者班级的视野下进行。美国教育学者奎根特别注意课堂上学生间的互动质量,他把用来评估互动质量的标准风趣地表述为:抬头环顾四周,自问“全班有多少学生同时公开行动?”可见,“公开行动”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为什么一定要学生“公开行动”?它与学生自己私下独立的学习有什么不同?[/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事实上,听与读一样花费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但是与“公开行动”达到的效果却往往不同,或者说,说与写是要促使学生将他们的思想转换成语言或者文字,而且要“公开行动”以向同伴展示,也可以认为是置于同伴的监督之下,自然就有了双倍的责任。[/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下面两个例子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哥大教育学院的林教授曾讲述郭她上小学时与同伴的一个“发明”。那时,她们对数学学习感到非常吃力,课堂上根本听不明白,于是她和同伴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努力给她那还没有上学的弟弟讲课。当然,她的弟弟是很难听明白的,但她们却在讲的过程中自己想明白了。她们哪里是在讲课,她们正是借机自己思考啊![/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作者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每当临近考试的时候,几个要好的同学常常跑到公园或校园的僻静处,互相检查对方对考试内容的掌握情况。一个人对着一个人,或者一个人对着许多人,或振振有词,或呢喃细语,来一番讲述。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才感觉真正把知识融到了心里,考试也就“临危不惧”了。这种做法与独处自修的同学相比,常常事半功倍,作者及好友也因而每每成绩骄人。[/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公开行动”还有更加值得推崇的价值。对“公开行动”一方来说,他必须因为责任在胸要深思熟虑,其思考的结果会更加清晰、有条理,而且往往会主动修复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甚至在说的过程中脑袋里还会不时冒出许多原本不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创造精神油然而生。对另一方来说,则是分享他人思考成果的最佳时机,既可以从自己的视角评判对方,也可以在评估他人的成果时丰富自我。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这样也可以让教师十分清楚地了解学生们到底在交流些什么,他们的思维水平到底是深是浅,可以帮助教师把脉诊断、对症下药。[/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感悟:之前,我对课改为什么要让学生们多分组讨论、交流,还不甚了然,看了此文,恍然大悟。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中,曾提到通过辅导别人来学习、提高,是一种高明的复习方法,原来智者所见略同啊!近两年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们分小组互相讲解题目,主要程序是组长、副组长讲解解题方法,组员学习、质疑,组员讲述,组长纠正。这样做效果还不错,如今想想,它于倡导“公开行动”的思想暗合。[/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我还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我以前阅读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凡是写了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并发表在[/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QQ[FACE=宋体]空间或班主任之友论坛的,收获会大得多,是因为这样的写是“公开行动”,它能激发阅读者双倍的责任感,从而提高阅读效率。[/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14pt]让“讨论之球”在学生中传递[/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ALIGN][/P][P][FACE=宋体][SIZE=14pt]这里研究的是如何组织课堂讨论的问题,其中日本小学科学课的《杠杆》和中国小学数学课的《可能性》形成了很大的反差。[/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在日本的《杠杆》课上,孩子们像是在共同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任务,他们互相商量,互相启发,善于倾听,每位同学的发言都建立在同伴思考结果的基础上,课堂上的“讨论之球”非常自然地在学生中传递。这样,讨论很容易得到深化,同伴之间很容易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而中国的那堂课,则没有上述气氛。上课伊始,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有三个学生相继答错,这反映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如何在这样一个思维水平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中隐藏的困惑和问题),才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但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在“耐心等待”着一个正确答案出笼。当第四个学生的回答正确之后,老师立即给予肯定,并不容置疑地转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之中(这种教学行为在我们的课堂中很具有代表性)。对此,作者不禁发问:这个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其他学生真的没有问题了吗?[/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在真正的课堂讨论中,“讨论之球”的特色不是“教师——学生[/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1[FACE=宋体]——教师——学生[/FACE][FACE=Times New Roman]2[/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那样地进行,而是“教师——学生[/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1[/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学生[/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2[/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学生[/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3[/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FACE=Arial][SIZE=14pt]教师[/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通过多站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讨论,一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第二、三位学生加入,只有当讨论陷入僵局或陷入歧途时,教师才做一些引导性的介入或者修正。这种进行讨论的特征是,无论从教师角度看还是从学生角度看,彼此的发言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思维的活跃,都是一般的课堂难以达到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作者曾经把上面提到的《可能性》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答案,在一些学生中做过模拟性的解决,结果发现,当问题放在思维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同伴间讨论的时候,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收获。现特将其处理讨论的过程辑录,以资借鉴:[/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 0, 255)][SIZE=14pt]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四个答案,“工作”、“学习”、“热爱”、“呼吸”,想一想,你同意哪个或哪些答案?[/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0, 255)][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SIZE=14pt]——这是学生自己在心里传递“讨论之球”。[/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 0, 255)][SIZE=14pt]请不要回答,先想出你不同意某一个答案的理由,然后和你旁边与你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讨论。[/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0, 255)][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SIZE=14pt]——这是同学间的两两传递。[/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通过“讨论之球”在同学间的两两传递,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还要再把这个“讨论之球”在全班同学中间传递一次,请执著于不同答案的同学互相传递“讨论之球”。尽管可能发生一些争执,但最后的收获却大都是会心的笑声。[/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这样做,表面上看,可能多耗费一些时间,甚至使原本设计好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环节也没有时间进行,但是,它却以一当十,让学生由此认识到了“可能性”的本质规律,起到深化学生思维、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总之,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实实在在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传递“讨论之球”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分享、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己真实的思维水平上收获知识和能力。[/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感悟: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力?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满堂灌”、“少、慢、差、费”?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不懂得组织学生传递“讨论之球”,应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要做到组织学生传递“讨论之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能力:[/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1.[FACE=宋体]敏锐地察觉出大部分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或困难。[/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2.[FACE=宋体]懂得如何组织学生传递“讨论之球”。[/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3.[FACE=宋体]让“讨论之球”花样百出甚至出其不意,却又始终能够让学生接住。[/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4.[FACE=宋体]能够把学生投出的“偏球”、“怪球”甚至“差球”全部接住。[/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255, 0, 0)][SIZE=24pt](未完待续)[/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QUOTE][b]下面引用由[@晨曦中的陈锡]发表的内容:[/b]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全国有百分之九十的民众信佛。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了会遭报应的。 是啊,信仰还是不错的,我们国人需要类似的信仰。[/QUOTE]
                          是啊,人有信仰,其素质显得比没有素养的人要高些。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