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7
    • 积分8837
    • 经验566489
    • 文章8731
    • 注册2012-12-05
    班主任如何再往前一步
    [P][ALIGN=center][b][SIZE=9pt][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班主任如何再往前一步[/FACE][/COLOR][/SIZE][/SIZE][/b][/ALIGN][/P][P][ALIGN=center][b][SIZE=9pt][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作者:山东临沂王维审[/FACE][/COLOR][/SIZE][/SIZE][/b][/ALIGN][/P][P][b][SIZE=9pt][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最近,我到外地参加了一个班主任高峰论坛活动。在领略了各位名班主任的独特管理艺术之后,对当前班主任群体如何在现有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专业成长,有了以下三点思考。[/FACE][/COLOR][/SIZE][/SIZE][/b][/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  [/FACE][/COLOR][/SIZE][/b][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  [FACE=楷体_GB2312]师爱:从本能到理性[/FACE][/COLOR][/SIZE][/FAC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师爱,一直是班主任在经验交流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主题,诸如“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爱是走入孩子心门的钥匙”之类的说法比比皆是。有一位班主任,讲了自己用爱感化问题生的一个案例:“他生日的那天,我把自己设计的一张生日贺卡亲手交给他,全班同学像升国旗一样,眼睛齐刷刷的看着他,深情地共同唱起生日歌……此时的他,已经被感动地泪水奔涌。”[/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很多班主任喜欢借助一些特殊的日子送给特殊学生特殊的爱,这个做法很值得肯定。问题是,在学生被“爱“感动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理想的结局是学生从此变了一个人,由一个问题学生一下子成为“五好学生”。只是这样的可能性很小,除了在理想的教育神话里可以出现以外,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少会出现。大多数的结局是,学生暂时“好了”几天,然后就“涛声依旧”,甚至有可能擦干眼泪就继续走老路。这种把感动作为师爱“成效”的做法,至少说明很多班主任还真正理解师爱的内涵。在我看来,一个“会爱”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因生给爱”,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爱;二是“爱要得体”,就是教师施爱的方式、方法要适当;三是“师爱有道”,班主任的爱心应该是源于本能、抛却功利、追求专业的理性之爱。[/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也就是说,师爱源于本能之爱,但又超越本能。真正的师爱,应该学会把“感动”作为教育的开始,然后借助科学、理性的教育策略,让“感动”持续发酵、内化、升华,并最终成为改变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力量。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理性的专业之爱才是师爱之道,从“有爱”到“会爱”才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道中之道。[/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   [/FACE][/COLOR][/SIZE][/b][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 [FACE=楷体_GB2312]经验:从技巧到策略[/FACE][/COLOR][/SIZE][/FAC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有一位班主任,每晚在睡觉前都给女儿讲一些小故事,而女儿在这些故事里学到了不少好的做人道理。受此启发,他尝试把故事引入到班会中,想借助故事来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实验很成功,不仅学生在小故事里“悟”出了大道理,而且曾经最为枯燥的班会也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在论坛中,他分享了几个小故事,出示了他针对故事设计的小问题,并重点介绍了故事带来的良好“效应”。[/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因为我正在进行省规划课题“叙事型主题班会”的研究,而这位班主任“以故事为主”主题班会与我的研究方向极为一致。于是,我便联系了这位班主任,希望在班会课的设计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沟通。电话中,他极为坦率地告诉我,他感觉以故事为主组织主题班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是在灵光一现的时候借用某个故事来说明问题,就是个小技巧而已。当我问及他有没有成熟的课例和实施策略时,他不好意思地回应说自己只是凭感觉临时性使用,并没有想到怎样选择故事、使用故事,更没有打算构建策略形成体系。[/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像这位班主任一样,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以自己的智慧获得某种教育经验和技巧,并“小打小闹”地在班级中随性进行零散尝试的人很多。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让他们在某一个方面小有收获,但是却很难实现个人成长的重大突破。因为一个班主任如果过于倚重于灵光突现的金点子,而不对具体的经验做法给与系统的整合,就很难实现教育效果的整体性、全局性和效益性。也就是说,从技巧到策略,是对教育经验进行优化提升的过程,也是班主任成长必须要迈出的一步。[/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理念:从“治病”到“树人”[/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在班主任的交流中,往往把自己改变了某个“放荡不羁的古惑仔少年”,调教好了一群“危害四方的害群之马”,扭转了某些“走向歧途的问题学生”等类似的问题作为经验的亮点。常规的格式就是先介绍学生的问题有多么严重,自己怎样运用智慧和技巧进行诊治,然后就是问题一扫而光,学生变得鲜明灿烂。[/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6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应该说,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之一,但不能成为主要职责,更不能作为班级管理成功的证据。原因有二:一方面,班主任需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其主要的精力和卓越的成就应该在于,以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影响和引领全体学生,让他们尽可能成长地一帆风顺;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树人而不是治病,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前。问题学生的出现在所难免,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改变问题学生,但是绝不能够把这作为班级管理的全部和追求,更不能因此而遮盖了我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的欠缺与不足。[/FACE][/COLOR][/SIZE][/b][b][COLOR=rgb(70, 70, 70)][SIZE=14pt][/COLOR][/SIZE][/b][/LINE-HEIGHT][/P][P][b][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70,70)][SIZE=14]众所周知,扁鹊是传说中的神医。据说他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能在人还没有生病时预测到病,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跟扁鹊大哥在一起的人没机会生病,所以大哥一直默默无闻。扁鹊的二哥能在人刚刚有生病的迹象后,稍微一调理病就治好,别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也不很出名。而扁鹊则专门治那些已病入膏肓的人,所以人们认为他是神医。对于班主任来说,做一个像扁鹊的大哥一样默默无闻的“神医”,还是做一个扁鹊般声名显赫的“神医”,不仅事关教育追求的境界,更关乎教育理念的高低——教育是“治病”还是“树人”?[/FACE][/COLOR][/SIZE][/b][/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306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一步之间千难万难,但总要跨过去——庸师和名师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7
        • 经验26863
        • 文章301
        • 注册2015-10-24
        [P]我觉得我现在都已经回到了高中拼命学的那种状态在管班级,全力[/P]
        简单事  重复做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573
          • 经验11761
          • 文章547
          • 注册2009-09-03
          进步在反思之中!反思有益!
          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肯定是最勤快的,我的时间在那里,我的成就就在那里。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50446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王维审老师的博客,我一直在看,写得很好,也很让人受启发。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91
              • 经验230026
              • 文章12402
              • 注册2012-12-04
              [b][LINE-HEIGHT=28px][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 70, 70)][LINE-HEIGHT=2]对于班主任来说,做一个像扁鹊的大哥一样默默无闻的“神医”,还是做一个扁鹊般声名显赫的“神医”,不仅事关教育追求的境界,更关乎教育理念的高低——教育是“治病”还是“树人”?[/FACE][/COLOR][/LINE-HEIGHT][/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P][b][LINE-HEIGHT=28px][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FACE=宋体undefined][COLOR=rgb(70, 70, 70)][LINE-HEIGHT=2]说得很好,教育就是树人。[/FACE][/COLOR][/LINE-HEIGHT][/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b][/P]
              欢迎关注拙著《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及《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在欢笑中成长》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