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FACE=宋体][SIZE=12px] 枝江市丹阳小学 二6班 曹 一 会[/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明确规定:“穿戴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良好卫生习惯是个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特别重要。这里就如何培养学生成为环境小卫士,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一、在活动中强化意识。[/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认识不一致,思想不重视,处于一种应付被动状态,那么教育培养就会事倍功半。如果让学生坚持做一样事,强迫和命令往往是不能长久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明白道理,要求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等他们从心里接受了这样的事,他们才会愿意做并持续地做好它。[/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二、用制度督促习惯养成。[/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在班队会中,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要学会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课桌椅。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总是什么事情都是大人为他们做好,他们只知道享受。为此,经常不讲卫生的同学,要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在班上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在班上通过检查及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习惯。[/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三、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体。[/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习惯的典范,对孩子有说服力、感染力。而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凡是使他们感到有趣的事,向往的活动或是周围人们赞许的行为及他们羡慕敬佩的人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模仿和学习。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其次树立学生榜样,带动班级整体。教师要及时表扬在“爱劳动、讲卫生”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为班级树立可模仿、竞争的榜样。[/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四、家校联合齐抓共管[/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我们学校这一阵地外,家庭,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班里有两个孩子卫生习惯极差,自身不勤洗换,还乱扔果皮废纸等。我们通过打电话、家访等渠道,使家长明了自己子女在他人与集体中的行为表现;同时也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校外的一些卫生习惯;并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要求家长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其子女的教育;并督促检查,认真作好孩子的卫生行为训练,发挥家校教育并驾齐驱;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x]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易行难,改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只要我们找对了方法,并常抓不懈,就一定培养出一个个环境小卫士,去爱护我们的校园,去美化我们的环境。[/SIZE][/FACE][/P][P][FACE=宋体][SIZE=9pt]
[/SIZE][/FAC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