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P][SIZE=16pt]再一次的如约而至,再一次的不虚此行,依然要感谢群主,感谢群里的各位朋友,让我们可以就家庭教育问题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思考,总而言之有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这将又是一个难以忘怀且收获满满的夜晚。[/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自从我上周作了关于家庭教育中学习环境的创建问题,就被很多家长所询问,很多问题初看起来似乎是环境方面的事情,但是如果仔细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内容。[/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所以我今天就是要结合家长的另一个方面的困惑,来做一期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学习的活动,上一次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个孩子必须接受足够的知识教育,家长必须有足够的教育学习意识。[/SIZE][SIZE=16][/SIZE][/P][P][SIZE=16pt]于是很多家长找到了我,他们问我具体应该怎么做,只有一个环境的建设,显然是没办法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比如一个孩子不爱学习,比如另外一个孩子离家出走了,我们该如何来进行知识方面的帮助。[/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我相信这是许多家长都特别需要的东西,让一个手机成瘾的而孩子放弃手机而开始学习,这不是不可以,而是我们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坚持不懈的帮助孩子走过一段特殊的时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出现问题遇到困难也是成长的必然阶段。[/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所以,上网也好,逃学也罢,都不应该影响知识教育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像庄稼地里,很多时候会时不时的长出一些杂草,更严重的时候病虫害几乎要吞噬庄稼了,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SIZE][SIZE=16][/SIZE][/P][P][SIZE=16pt]不过农民是不会放弃庄稼和田地的,这和一个家长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道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成长不可以改变,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不可以改变,这些都需要作为教育的前提,在每一个家长心中树立起来。[/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让孩子学习就是种上庄稼,在孩子的生命世界中点燃一个成长的信念,这往往比成长本身更为重要,我们今天就是要通过系列的有关家庭教育中知识教育的一些细节问题,来更深层次的探索如何帮助家长认识家庭中的孩子知识学习问题。[/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说是我这几年用力最深的,我始终感觉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平台,不像有些专家说的爱就够了,也不想另外一些专家所说的只需要一个好习惯,需要的是更加具体更加全面的,以知识教育为依托的,寻找孩子兴趣点的一个综合过程。[/SIZE][SIZE=16][/SIZE][/P][P][SIZE=16pt]首先,我们需要和孩子的老师配合起来。[/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想要让你的孩子学好习,没有孩子老师的努力,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我想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明白,永远不要和孩子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上产生对立,除非我们计划让孩子和这个老师说再见,否则任何的对立只能伤害到我们的孩子。[/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很多家长都告诉我,不是我们蛮不讲理,也并非我们太爱无理取闹,关键是孩子的老师太有问题,你看就爱那几个学习好的,你看他明明师德有问题,还有就是对我们的孩子特别有偏见,难道就我家的孩子爱惹事。[/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还是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吧,一个家长一个星期被老师叫到学校四次,这个家长在周五晚上和我聊了起来,他说他都烦透了,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马上就来,他的孩子在家就没有这么多的事情。[/SIZE][SIZE=16][/SIZE][/P][P][SIZE=16pt]于是,在第五次让去学校的时候,这个家长终于忍无可忍了,我很同情这个家长,可是我却希望我们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且对老师不厌其烦的叫自己去学校,表示感谢。[/SIZE][SIZE=16][/SIZE][/P][P][SIZE=16pt]一个不认真的老师是不会这样的,一个不对自己孩子负责的老师,也没有必要这样,从周一到周五天天到学校报到,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可是我们家长去的每一次,老师不也是要腾出时间来接待吗,虽然老师的脸色肯定不好看。[/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这个时候也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成长的问题,要和老师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教育合力,还是我上边说的让老师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而不完全是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当然行为表现会随着学习的开始而逐渐的消失,这就像庄稼长起来了,小草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威力,方向明确了全心全意的努力了,孩子也就没有时间在关注学习了,家长和老师也就会偏离的的。[/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所以,更有价值的配合老师,便是帮助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孩子的学习时间是所有时间里边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家长不可以顾此失彼迷失了家庭教育的这个重点。[/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至于这个关系如何构建,将是我下周送给家长的国庆礼物,这就是我做系列活动的一个综合考虑,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对我的思考做出建议,在活动之余可以和我进行提前交流,可以说我的业余将会全部交给这个系列活动。[/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其次,是家庭中关于孩子学习思想的建设。[/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这是一个需要许多家长注意的事情,不知道大家遇见过这样的现象没有,许多人已经对学习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在市场经济下固然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可是每个人的原是家庭所带来的累积性效应也不容忽视。[/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假如是孩子的人父母双方刚好观点一致,两个人都主张知识无用论,把孩子在学校当成了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视孩子的老师为一个比较负责的保姆,我相信十年以后他们会为自己的这种观点付出代价的。[/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个家长有知识无用的观点,另外一个家长却刚好相反,这就要看哪一方在家庭中可以占据主导地位了,如果是知识无用论站了主导,我相信和第一种情况基本上没有区别,相反还有可能制造很多家庭问题。[/SIZE][SIZE=16][/SIZE][/P][P][SIZE=16pt]但是如果是知识有用论胜利了,就有可能协调第二个家长进行思想统一,据我观察很多家庭问题都是由于思想不统一造成的,现在有的地方也把这种情况叫做价值观的背离,所引起的根源性问题。[/SIZE][SIZE=16][/SIZE][/P][P][SIZE=16pt]第四种情况就是两个家长都主张只是有用论,并且都开始进行有意义的努力了,我想大家也明白,许多时候指导和努力是两种情况,明白了不做往往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灾难,早晚会传导到孩子身上。[/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所以不管哪种情况,一家人之间观点和思想的统一,并且对知识教育有一个准确而合理的认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品质,也会影响到能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赢取知识教育的胜利。[/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这同样需要举一个例子,就在前天一个家长找到我,她和她爱人就孩子学习产生了矛盾,以前都是在孩子背后做些小讨论,但是前一段时间,孩子的爸爸终于因为逼迫孩子写作业,而开始和这个咨询人进行了激烈争吵。[/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孩子的爸爸说知识教育根本就是在浪费生命,孩子喜欢学就学一点,不想学也可以干些其他,而咨询我的家长却说孩子必须在需要知识教育的时候,进行足够有价值的知识学习,以更好的来扩充成长的无限可能。[/SIZE][SIZE=16][/SIZE][/P][P][SIZE=16pt]结果孩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开始在学校里拒绝写作业,这可是一个曾经进过全校前三名的好学生,现在开始迷茫需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每天都旋转与两个家长的不同要求,成绩很快一落千丈。[/SIZE][SIZE=16][/SIZE][/P][P][SIZE=16pt]于是这个家长找到了我,希望我做出一些帮助,让他的爱人接受他的观点,这显然和今天的活动没有任何关系了,因为我感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处理,很多时候会涉及到一些隐私,而咨询我的家长都需要保密的。[/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最后,就是家长在知识层面的潜移默化了。[/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比如说一个爱看书的家长和另外一个玩手机的家长,肯定会有不同的家庭教育氛围,爱看书的家长会把阅读的兴趣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特别懵懂的时候,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在很多教育家的笔下,还在入学以前如果不是出现了很大的成长危机,基本上即具备了相同的教育积淀,但是一个爱看书的家长已经更好的影响到了他们的孩子,这些孩子如果放到古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香门第耕读传家。[/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有的家长只是注意了对孩子的要求,却很少回望自身,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家长是孩子的原件,而孩子是复印件,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等一系列思想的来源吧。[/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一个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长大的思想和准备,是不可能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更大的希望的,假如我们的家长可以在孩子成长之前做一些积极的暗示和准备,也许一切都会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所以我很喜欢严文强教授的,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的提法,如果没有根深,就不可能出现叶茂,家长的高度很多时候决定了孩子的高度,这不是基因的问题,而是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期浸润的结果。[/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在举一个例子吧,这个例子曾经在我的一篇文章中出现过,也就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可以驾驶三轮柴油车的事情,这个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当他坐在车上在村子里横冲直撞的时候,他是举着一支手,伸着一只脚。[/SIZE][SIZE=16][/SIZE][/P][P][SIZE=16pt]他举着的手勉强够到了车把,伸着的脚很艰难的晃荡在油门上,至于刹车和离合,就只好随随便便的当成摆设了,也许是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孩子,所以很少有人注意这样的事情,反倒是他的开车引起了很多惊奇。[/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如果我们用书本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话,就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家长,需要来费尽心机的要求孩子吗,到底是把时间用在要求上好呢,还是让这些时间帮助自己读更多的书,许多教师家庭都在这里犯了错[/SIZE][SIZE=16][/SIZE][/P][P][SIZE=16] [/SIZE][/P][P][SIZE=16pt]这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需要我们在活动以后做更加全面的沟通,希望大家可以在活动以后和我进行沟通,就这个方面的话题进行持续的交流和深入的思考,总之成长在路上,唯有持之以恒者,才可以有更好的未来。[/SIZE][SIZE=16][/SIZE][/P][P][SIZE=16pt]再一次感谢群主,感谢大家,也感谢我们这个平台,能够让我在每一个周三做持续的成长,当然大家也可以就我交流中的问题提供质疑,或者是进行有创意饿私聊,这些都会让我更好的帮助其他家长。[/SIZE][SIZE=16][/SIZE][/P][P][SIZE=16pt]感恩有你,一起成长!晚安(每周三活动稿)[/SIZE][SIZE=16][/SIZE][/P][P][SIZE=16] [/SIZE][/P][P][SIZE=16]               [/SIZE][/P][P][SIZE=16] [/SIZE][/P]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