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19
    • 经验7875
    • 文章190
    • 注册2005-01-11
    完善信念系统
    [P][LINE-HEIGHT=150%][b][SIZE=9pt][LINE-HEIGHT=150%][FACE="][SIZE=12]  [/SIZE][/FACE][/LINE-HEIGHT][/SIZE][/b][SIZE=4][b][LINE-HEIGHT=150%][FACE=宋体]完善信念系统[/FACE][/LINE-HEIGHT][/b][b][LINE-HEIGHT=150%][/LINE-HEIGHT][/b][/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4]——体现管理智慧[/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SIZE=9pt][LINE-HEIGHT=150%][SIZE=12] [/SIZ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SIZE=9pt][LINE-HEIGHT=150%][SIZE=12] [/SIZ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SIZE=4][b][LINE-HEIGHT=150%][FACE=宋体][/FACE][/LINE-HEIGHT][/b][/SIZE][/LINE-HEIGHT][/P][LINE-HEIGHT=1.5][P][SIZE=4][b]切片:[/LINE-HEIGHT][/b][/SIZE][/P][P][SIZE=4]1、好教师沉着不激动,能保持性情温和,不失态,不流露出强烈的情感;[/SIZE][/P][P][SIZE=4]2、好教师没有偏见或成见,对于学生,不论智愚、不分男女、都能一视同仁;[/SIZE][/P][P][SIZE=4]3、好教师能够并应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SIZE][/P][P][SIZE=4]4、好老师对每个学生接纳程度都是一样的,没有最喜欢的学生。[/SIZE][/P][P][SIZE=4]5、良好的师生关系允许每个人成长并发展其独特创造力与个性。[/SIZE][/P][P][SIZE=4]6、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共同的满足感:一方的需求不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SIZE][/P][P][SIZE=4]对于上述言论,作为一名老师,你会认同哪几条?你又会否认哪些?认真[/SIZE][/P][P][SIZE=4]想一想,是什么让自己认同一些论述,又是什么让自己否认了一些言论?[/SIZE][/P][P][SIZE=4] [/SIZE][/P][P][SIZE=4]心理学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同一个观点,或者否定一个的观点,都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信念系统。信念是我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一个主观认识,是我们个人维持自我世界运行的一个法则。在通常的情况下,信念是一个人行动的内在理由,是一个人行为模式和行为方法的内在解释和内在依据。没有信念系统的支撑,人们无以达成生活、工作的理念,无以形成自己的哲学思考,也无以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SIZE][/P][P][SIZE=4]尽管信念支撑一个人对人、事、物等的判断,但信念毕竟只是一个人的主观认知,并不是客观真理。但是,由于信念是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又存在于一个人的潜意识之中,不易为人察觉,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潜意识中就会将自己的主观信念,当作客观的真理——认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而正是在这样的影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困惑。正如一句话所说,影响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SIZE][/P][P][SIZE=4]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A (activating event)是指诱发性事件;B (belief)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consequence)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埃利斯认为:一个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正是由于我们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这就是心理咨询中著名的合理情绪疗法。[/SIZE][/P][P][SIZE=4]在我们平时的管理中,对于抽烟的学生,班主任往往都没有多大的好感。但是,如果要说出没有好感的理由,又不能说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通常的回答就是,这是一个抽烟的学生。这个回答只是在表述一个现象,至于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往往并没有深究。其实,我们之所以对有抽烟行为的学生没有好感,就是由我们自己对学生这一行为(抽烟)产生了看法,从而由这个看法推断出这个学生不是好学生这一结果。如果要探究一下我们内心产生这一结果的轨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三段论”式的信念逻辑: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抽烟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所以抽烟的学生不是好学生。[/SIZE][/P][P][SIZE=4]如果在我们的信念系统中,存在着“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的信念,也许我们对学生的抽烟行为,就会是另外一种看法,也会有相对应的方式和方法。而且,现实中,诸多抽烟的成年人,事实上也并没有因为抽烟而变得道德败坏或是品德不端。[/SIZE][/P][P][SIZE=4]其实,学生抽烟,这是一个行为,而我们班主任认为,学生不是好学生。这是一个信念评价。能够区分出行为行为和评价,对于我们的管理还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我们对抽烟的学生说,你这次抽烟不对。这是针对行为的本身,学生可能容易接受,如果你说,你抽烟就不是好学生,这就是用评价替代了行为,学生就很有可能不好接受。即便是我们经常说,我是为了你好,可能学生也并不会因此而领情。而我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评价,正是源于我们内心存在的信念系统。[/SIZE][/P][P][SIZE=4]有一个女生,经常化很浓的妆,让班主任看着很不爽。加上这个学生本身学习也不太好,就给人一个感觉:这个女生就不像是一个好学生,甚至想到,这个女生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好到哪里,估计也是一个讲究吃穿,不爱学习的学生。于是,班主任在班会上批评了这个学生——不要过分地注重外表,作为学生不能化妆。可是,让班主任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女生并没有因老师的批评而改变,依然每天是化妆而来,一如既往。这让班主任很生气,终于将这个女生单独叫到办公室。就这个问题再次提出严厉地批评。在班主任的再次追问下,这个女生低着头,细声细气地说,我的脸上曾经受过伤,有点毁容,不化妆,总觉得很难看。自己从初中就一直是这样的。看着这个女生啜泣可怜的样子,班主任同情之生顿生,原先对这个女生的看法顿时烟消云散。想一想,为什么班主任开始时会对这个女生产生这样的评价,又是什么让班主任改变了自己对这个女生的看法?[/SIZE][/P][P][SIZE=4]事实上,无论是班主任对这个女生原先的评价或是后面看法的改变,都是源自内心的信念系统。[/SIZE][/P][P][SIZE=4][b]信念系统的形成,大体上有5个途径。[/b][/SIZE][/P][P][SIZE=4]1、本人的亲身经验。如,有的班主任因为在管理中打了学生而遭遇了一场官司,[/SIZE][/P][P][SIZE=4]从此认为,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打学生;[/SIZE][/P][P][SIZE=4]2、观察他人的经验。如,有的班主任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学生,因为他看[/SIZE][/P][P][SIZE=4]到过其他的班主任因打了学生而遭遇了一场得不偿失的官司。[/SIZE][/P][P][SIZE=4]3、接受信任之人的灌输。如,年轻的班主任经常会认为,对学生的管理就是[/SIZE][/P][P][SIZE=4]要严格,严师才能出高徒。这样的信念就是因为受到有经验的班主任或是领导的劝告和灌输;[/SIZE][/P][P][SIZE=4]4、自我思考得出的结论。例如,有的班主任发现对学生一味的严格并不能管理[/SIZE][/P][P][SIZE=4]好班级,是因为经过自己的管理实践发现过于严格反而会给学生带来逆反心理;[/SIZE][/P][P][SIZE=4]5、在汲取以往的经验基础之上,扬弃得出的新认知。如,有的班主任在学习了一些名师、名班的经验之后,对自己的教学、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扬弃之后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和前进。[/SIZE][/P][P][SIZE=4]在这些途径之中,前四种信念,往往是根植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易变动的信念,长期的坚持,最终常常会固化下来,形成了支撑自己行为的一种力量。而最后一种信念,则是要经过反思过程,打破了自己原先的信念系统之后,又一个新的建构。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破坏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建设过程,是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对于班主任而言,这一途径能够打破自己以往的信念系统,重新建构新的信念体系,就如同凤凰的浴火重生,给自身的管理带来新的生机,新的局面。[/SIZE][/P][P][SIZE=4]正是由于大部分的信念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地判断、处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情,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简单而又轻松。但是,一个人的信念是隐而不露地蕴含在潜意识之中,不易为人觉察的。又加之长期的生活、工作习惯,让我们的很多信念根深蒂固,常常左右我们的认知和行为,让我们变得机械、固执而又保守。如果我们不能觉察到这些不良信念,而是一味地埋怨环境和他人,就会让自己陷入困扰之中。这样的信念,不仅让我们自身很难体会到人生的幸福,而且,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管理和育人效果。[/SIZE][/P][P][SIZE=4]曾有一名初中二年级男生,是全校有名的捣蛋鬼。在课堂上,他将坐在自己前排的女生的头发用502粘在课桌上,等那名女生站起,发出一阵痛苦的大叫,引起班级大乱;他趁同桌向老师问好时,将同桌的凳子拿走,让同桌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平时不交作业,而是强迫的其他的同学替自己完成,如果不听,就会挨打。像喝酒、抽烟、谈恋爱这些事,他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个学生,班主任用尽了办法,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最终,班主任得出一个“你要是能学好,太阳就会从西边升起”的结论,放弃了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后来,接手这个班级的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女班主任。她认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个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一定有他背后的原因。甚至就连这个学生的家长也劝说老师不要再在这个孩子身上耗费功夫的时候,这位班主任还是坚持认为这个学生会改正的,会成为一名好学生的。然后,这位班主任经常找这个学生谈心,到这个学生家家访,给这个学生买笔记本,送故事书。甚至,放学之后,其他学生都离开了学校,这个班主任还陪着这个孩子在自己的办公室一起读故事,给这个孩子补拉下的功课。功夫不负有信人,后来,这个学生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学生。在毕业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这名从不掉泪的男生,哭着对这位班主任说,老师,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的,没有您,就没有我的现在。[/SIZE][/P][P][SIZE=4]在这个故事里,第一位班主任之所以放弃了对这名学生的教育,就是因为他认为这名学生已经没有改变的可能性,没有教育的可能。这种信念,就是一种[b]“没有可能”[/b]的不良信念。这是一种经过了诸多的现实之后,产生的一种否定信念,这种信念让我们看不到未来的方向,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种信念往往会让我们在困难或是问题面前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与之相反,这位富有受心的女班主任,秉承“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的理念,积极找问题,想办法,最终达成教育效果。[/SIZE][/P][P][SIZE=4]也有一位班主任,经过和学生的一年相处。总是觉得学生们不听话,不服从自己的管理。自己在教室的时候,学生们还算是给点面子,能够一时安静。但是,只要班主任不在,这个班级就会乱作一团,而且,整个班级成绩落后,学生士气不高。而班主任自己也因为这样的状况而身心俱疲。终于,班主任感觉自己实在管理不了这个班级,就向学校申请,最后以不再担任班主任而收束。[/SIZE][/P][P][SIZE=4]这个班主任之所以告别自己的班主任岗位,就是因为在这位班主任心里面,有一种[b]“没有能力[/b]”的信念,觉得对于这样的班级,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改变,没有能力将这样的班级带好。这样的信念,是一种“没有能力”的不良信念。这样的信念,让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或是享受一些快乐。这样的信念内心往往僵化一个人的思维,看不到困难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契机,看不到无效的管理模式后面的改变,看不到问题是在暗示自我能力的提升,最终以放弃或是失败收场;外在的表现就是约束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让人不敢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敢另辟蹊径,常常受制于困难,以黯然的离场而告终。[/SIZE][/P][P][SIZE=4]除此之外,还有一种[b]“没有资格”[/b]的信念,同样影响我们难以拥有美好的人生。如,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秀班主任的事例时,在现场聆听优秀班主任的报告时,常常会觉得这些的优秀离自己很远,这些优秀班主任的人生是自己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通过努力,有一天也可能会拥有这样优异的成绩,也同样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像这样的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自认天命的信念,是杀伤力最大的一种信念,制约了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憧憬与追求,在现实面前止步,甘于平庸,甘于失败。[/SIZE][/P][P][SIZE=4]作为班主任,要想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要想让自己的育人能力有所提升,就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观念,学会不断地反思,注重完善自身的信念系统。[/SIZE][/P][P][SIZE=4]如,在我们平时的管理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得过且过”的信念。这种信念,会让我们在平庸的管理中荒废时光,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无益于自身的成长。如果我们能够颠覆“得过且过”这一信念,重新构建“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信念,就会让我们的管理日日常新,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同寻常;[/SIZE][/P][P][SIZE=4]改变信念,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SIZE][/P][P][SIZE=4][b]1[/b][b]、改变语言标签[/b]。如,多动症→精力旺盛;喜欢捣乱→经常忘记课堂纪律;孤僻→喜欢一个人独处;叛逆→喜欢自行其是;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SIZE][/P][P][SIZE=4]比较一下箭头前后两种不同的说法,就可能会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语言称谓,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信念,也就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和不同的管理效果。我们不妨将这样的改变称之为“老问题,新看法”。新的看法,往往会打破固有的信念外壳,带给人新的思考,新的认知,新的行为方式。[/SIZE][/P][P][SIZE=4][b]2、[/b][b]破框法。[/b]破框法,又可以分为情景破框和意义破框两种。[/SIZE][/P][P][SIZE=4]情景破框就是因为不同的情景而导致了信念系统的改变。如,在高速前行的车流中,有一辆车总是慢慢地行驶在你的车前,影响你的前行,让你大为着急而心生怒火。而如果你看到这个车辆的后面有一个“实习”的标志时,估计你的怒火很快就会化作一个无奈的自嘲:一个生瓜蛋子啊。为什么对于同一事情看法一瞬间就会发生如此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看法。就是因为自己对于这同一事件的背景作了不同的解释,而不同的情景就会产生不同的信念,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效果。上述例子中的那位班主任,为什么对女生化妆这一事情前后有了不同的看法,也正是因为得知实情前后的情景有了改变,从而让班主任的看法也有了相应的变化。[/SIZE][/P][P][SIZE=4]意义破框就是最常用的技巧。凭借语言的模式而产生新的效果,从一个负面的经验中得到一个正面的意义。因为同一事情中,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如果能够找到最能帮助自己的意义,就可以改变事情的价值和意义,让困难成为自己前行的阶梯,自己也因问题或困难而得到提升。[/SIZE][/P][P][SIZE=4]如,班级学生不听话,所以,做班主任工作很累。[/SIZE][/P][P][SIZE=4]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做一个改变:将原句中的“结果”(工作很累),改为反义词,然后,再将“因为”二字放在句尾。最终成为这样的句式:[/SIZE][/P][P][SIZE=4]我工作更要讲方法,因为班级学生不听话;[/SIZE][/P][P][SIZE=4]我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升,因为班级学生不听话;[/SIZE][/P][P][SIZE=4]我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因为班级学生不听话。[/SIZE][/P][P][SIZE=4]比较这些句式的变化,感受一下这些变化之后带给自己的新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改变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机会,是更多的努力方向,是更多的希望与契机。[/SIZE][/P][P][SIZE=4][b] 3[/b][b]、从关注自己的态度入手。[/b]尽管信念系统不易觉察,但是,信念系统的外壳——态度却常常能为人感知。态度是感情、行为倾向和认知三种因素的综合体,是信念系统的外在表现。如我们看到学生“不可接受”的行为,态度上通常就出现认知上的否定、情感上的反感、行为倾向的批评或制止;看到学生的“得体”时,也同样会出现认知上的承认、情感上的欣慰和行为上的接纳。细心体察自己态度的变化,体会内在情绪背后存在的正面动机,也是完善我们自身的信念系统的良好机会。[/SIZE][/P][P][SIZE=4]完善自身的信念系统,学会区分主观认知和客观真实,让我们的管理多些理性与智慧,多些生机与活力。[/SIZE][/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宋体][SIZE=4][/SIZE][/FACE][/LINE-HEIGHT][SIZE=9pt][/SIZE][/LINE-HEIGHT][/P]
    http://gly931.web-16.com/index.asp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