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黑点”
蚌埠七中 杭法刚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美丽无比,价值连城,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有个小小的黑点。渔夫心想,要是能把珍珠上的小黑点去掉,珍珠就会完美无瑕了。于是,他就拿把小刀耐心地去削剔着珍珠上的小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仍然存在;再去一层,黑点还是存在。最后,渔夫终于把黑点去掉了。然而那颗美丽的珍珠也被削剔得荡然无存了。 现实生活中,那颗美丽的珍珠不就是教师眼中的学生,父母眼中的孩子,管理者眼中的职员,甚至是社会上兴起的种种新生事物吗?黑点就是他们暂时存在的不足或是一时犯下的一点点错误,这黑点不仅伴随着他们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而且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黑点就像太阳的黑点无损太阳的光辉一样,对人的成长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善待这些黑点。
善待黑点,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一时的没听话就气愤不已,一查到底,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善待黑点,我们就不能因为他们一时所做的事情不合意就大加呵斥,以至于“一碗凉水看到底”使其惶惶如惊弓之鸟。渔夫想让珍珠完美无瑕,不停的削剔,结果是黑点去完了,珍珠也没有了。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学生,一个孩子,一个职员,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没有一点过失,就必须把他们框于一个完美无瑕的框框中。这样,只能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的欲望,最终一事无成。有人说,中国的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如西方一些国家的中学生,中国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比人家低的多,就是因为中国的老师太追求完美了,凡事都以老师说的为标准答案,学生还有思考问题的空间吗?就是学生有了一些新的思维,但因和老师说的不一样而被扼杀;有人说中国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就是因为父母从小就在不停地削剔着他们身上的黑点,让他们感觉到“体无完肤”,结果丧失了自信;有人说中国的职员唯唯诺喏,就是因为管理者容不得职员身上的一星点黑点。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应向《种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学点树人的要旨---“顺木之天”,善待黑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因为“人一时的过失,连上帝也会原谅的”。 (安徽蚌埠第七中学 杭法刚 邮编 233000)
|